只有在部族社会历史阶段才会出现“食官”官职,庞大的家族需要一个伙食供应部门,掌管这个部门的人需要一个代号,这个代号也不是先天就有的,仍然需要借用相关姓字。上文提到,米、食、面、齒等食官符号的借用可能有先后顺序,表明他们辈分不同的伦理关系,借用“齒”为食官符号可能最晚,辈分最低。
这些借用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思考过程?首先,“米”姓字像脱去谷壳的“籽粒”,籽粒才是做饭的最佳食材,籽粒的名称也不是天生的,它们是子部族食官“籽”和立部族食官“粒”组合的词语,所以借用“米”作为食官符号最形象,“籽粒”一词的产生反映了这两家食官加工功劳,也证明了古人已经具备形象思维能力。
其次,“食”姓字原始写法比较像人拿东西放在嘴里吃,不管是“吃”还是“食”的动作,都没有先天词语表达,仍然是借用姓字(“吃”姓字留待下文解释),“食”既然像“吃东西”,被借用为食官符号很自然,也是形象思维使然。食官加工“米”,就是为了“食”,米、食同为食官符号还有疑问吗?
面,是对“米”的再加工。面粉之“面”也不是天然名称,也是借用姓字“面”,分部族食官“粉”对籽粒的深加工称为“粉”,面部族人对籽粒的深加工称“面”,面粉、粉面等词语,都反映他们的加工功劳,借用“面”作为食官符号也是形象思维使然。
齒,是一个姓字,去掉上部的“止”还是姓字。有人说“齒”是牙齒,是象形字,请问“牙齒”本来有名称吗?只有自然之物,没有自然之名,这是永恒的道理,牙齒之名来自姓字“齒”,是因为“齒”像口腔里某自然物,将这自然物命名为“齒”,是因物像姓字,以姓字命物名。当姓字“齒”被借用为“牙齒”以后,与牙齒打交道的当然是食物,借用“齒”为食官符号,反映了古人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
查本词典十七画“薄”,可见薄部族食官有“飠薄(合体)”、“齒薄(合体)”两个符号,它是人类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典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