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邑是部族建设的市镇,主要功能是居住和经商。城邑符号借用邑、阜、阝(左、右)、囗等族名作偏旁部首。
邑,婚合字,巴、口二部族婚育的后代,分族后建市“邑”,各部族把它作为典范,所以市镇名用“族名+邑”;阜婚合字,古字“阝”更像一排商铺;阝,可能是另外的姓字,不一定是邑、阜简写;囗,更像市镇四围的栅栏或围墙。总之,这些部族名被借用为城邑符号,多是“因字像物”。以土正作为市镇符号的很少,比如成部族城邑为郕、“阝成”,后来成部族土正“城”建设的城邑直接为“城”,城名是借用“城”姓字。
城邑名和管理者使用相同的名称,可以推断,凡城邑符号作偏旁部首的姓字,都是当时的“城镇户口”。在远古,只有人口众多,经济实力强大的部族才有条件建造城邑。比如邗、邯、郯、邢、陂、邱、邳、郢、邾、郃、郜、郭、院、邸、陈、都、隍、郧、郓、隗、鄗、鄔、邻、鄰、隱、隴、酆、酈、邦、国、國、园、園等,都是远古大部族城邑名、姓字。这些姓字被“文化”的现象很多,以至于后世研究者弄不清院、隗、鄗、郜、隱等姓氏的出处,甚至认为国、國,园、園,邻、鄰是简繁体之分。
另有一些城邑名,因建造的地理位置特殊,演变为特殊的动词、形容词,比如阻、隔、陡、險、隘、固等。还有少数城邑在历史上被废弃,转义为衰败的景象,比如陷、隤、鄙、陋、隕、困等。可别忘了,这些城邑名都是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