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比如看到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虔诚的教徒会认为这是神的旨意,严谨的科学家会认为这是地球的引力,而经验丰富的果农会认为这是果实熟透的必然。同样,对于历史事件也应该有纵横各异的评价。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说说宋襄公的“泓水之战”。相信很多人对这次战役都很熟悉,说的是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夏,宋襄公出兵伐郑,郑文公向楚国求救,楚成王接报后没直接去救郑国,却统领大队人马直接杀向宋国。宋襄公带领宋军星夜赶回国内,在泓水边宋军扎好营盘的时候,楚国的兵马也来到了对岸。这时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军到此只是为救郑国。咱们已经从郑国撤军。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咱们兵力小,不能硬拼,不如与楚国讲和算了。”宋襄公却说:“楚国虽然人强马壮,可缺乏仁义。我们虽然兵力单薄,却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兵怎能胜过仁义之师呢?”第二天天亮,楚军开始过河。公孙固又向宋襄公进谏说:“楚军白日渡河,等他们过到一半,我们杀过去,定能取胜。”宋襄公却指着战车上的“仁义”之旗说:“人家连河都没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么仁义之师?”等到楚军全部渡完河,在河岸上布阵时公孙固又劝宋襄公说:“趁楚军还在慌乱中布阵,我们发动冲锋,尚可取胜。”宋襄公还是说:“人家还没布好阵,你便去打他,那还称得上是仁义之师吗?” 宋襄公的话才说完,楚军已经布好阵,列队冲了过来。宋军大乱。宋襄公冲在最前面,陷进了敌阵,还被箭射中大腿。
这次战役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少年时期就很感兴趣,中学时期他写过两篇有关泓水之战的论文《宋襄公论》和《救国图存论》,特别是在《论持久战》中说:“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接下来有史学家说:泓水一战,宋襄公徒留千古笑柄。审观历史,他实在不配位到“春秋五霸”。
现在我来做个假设,假如当时宋国国力强大,宋襄公在泓水边颇有君子风度,等待楚军布好阵,再有力地战胜它,那也肯定会成为著名的战役。这战役过后1000年的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不就是个军事美谈吗?金庸笔下的大侠、西部影片中的骑士不都因为这种翩翩君子形象博得大家更大的青睐?
为什么宋襄公的仁义道德和君子风度受不到赞赏,反而遭到这么多的嘲笑和轻蔑?
我想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第一,在泓水之战他失败了,可以成为被嘲笑的对象。据说人在嘲弄别人的时候心情最愉悦,因为不仅别人的痛苦在对比上可以减轻自己对痛苦的敏感度,而且践踏别人还能够萌生自己的优越感。所以虽然很多的人口上都会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是“成者王,败者寇”却在人们的认识上烙下了剔之不去的印记。你看现在成功人士的传记俯首皆是,什么人生、职场甚至情场的“黑厚学”都遍地开花。从改革初期中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一句“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开始,唯成是论就润物细无声地侵袭甚至垄断了国人的心态。从90年代“笑贫不笑娼”的社会现象到如今网络无视道德沦丧的炫耀来炒红自己的“明星效应”,对腐败现象不是痛恨而是羡慕的纠结心情,不让我们对 “不问事情的过程,只关心事情的结果”的势利论调发出更大的声讨吗?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宋襄公作如下评论:“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应该说还带有少许褒扬,然而到现在几乎统一地认为他的“修行仁义”是可笑的愚蠢行为,或许和毛主席那句“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有莫大的联系。因为国人一直存在对领袖人物的膜拜心理,不说古代的“文字狱”和新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在任何情况下,平民对强势话语权的都很认同,有时是畏惧,更多的是崇信。我猜很多跟着嘲笑宋襄公的人不知道他那时也是鼎鼎大名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且我也认为他位列“春秋五霸”绝不仅仅是侥幸助齐平定国君,齐桓公可是“春秋五霸”之首,从他在生之年把太子托付给宋襄公我们就能猜测宋襄公绝不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代表。插进一个故事,周襄王十五年(公元前637年),晋国的公子重耳在曹国受到侮辱,来到宋国,宋襄公以仁义款待重耳,那时宋国刚战败,国家贫穷,但仍送出了20乘车的大礼。这个仁义的举动为他死后5年化免了一场亡国之灾,那又是楚攻宋,晋国出兵救宋,在城濮把不讲信用的楚国打得几年不敢觊觎中原。
兵败后宋襄公的伤势很重,没有送往国都雍丘治疗,被送到了距离泓水约三十公里的宋国的一座古城(这座城因南临“睢水”,当时人称作“睢城”)。不久就死亡,并且葬在这里了,因此,睢城也被称为“襄邑”。 沧桑巨变,古城毁坏。幸存的人们都迁移到埋葬宋襄公的土丘的周围,重建家园,重筑城池,依旧男耕女织,经商做工,延续后代。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天,黄河决口,黄水滚滚南下,吞没了距离黄河古道约六十华里的新筑的襄邑城。顷刻,城邑陷入地下两丈深,成了湖泊。奇怪的是,宋襄公陵墓及其所在地土丘却没有下陷,竟成了湖中岛屿。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宋襄公陵岛”,简称为“宋襄公陵”。
宋襄公的功过是非,历史自有公断,世代各有评说。
给愿意来我空间的朋友讲个故事,聊下观点,博了您一声不是嘲笑的微笑吗?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