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步履艰难的朋友——《大众电影》

我步履艰难的朋友——《大众电影

 

    我曾有一句始终没有传向社会的“名言”是:热爱生活的人一般都热爱文学艺术,而最容易让大众热爱的文艺形式则首推电影。至于今天比较普及的电视,那是忙碌的人们饿了时垫垫肚子的“方便面”。

    我爱生活,我爱文艺,我尤其爱看电影,始终关心着中国的电影事业。《大众电影》四十五年来,忠实而艰难地记录了中国电影事业起伏兴衰的变化情况,及时向大众提供新闻(如拍摄动态、影人行踪),普及电影知识(如各种讲座),扩大了读者的电影视野(如世界影坛、台港之页),提高了人们的欣赏水平(如各类评论),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如拍摄散记、名星生活)等等。我同《大众电影》结缘已三十多年,获益是巨大的。我从《大众电影》里随时看到了中国电影所走过的艰难历程。编辑们要贯彻自己的编辑意图,要努力创造理想的热闹气氛,更要反映来自上下左右的声音,近几年又考虑经济效益,多不容易呵!作为三十多年的老读者,我有条件回忆一下《大众电影》的风雨历程。

    六十年代《大众电影》掀起过因常用女演员做封面和七十年代用接吻镜头作封底引起的风波,八十年代编辑们呼唤过自由讨论电影也跟着出现了繁荣景象。随着电影题材和样式的多样化,大讨论以至大辩论接连不断,如关于爱情描写的讨论,关于《潜网》和《红高梁》的讨论,关于《失踪的女中学生》该不该拍、能不能放的讨论,还有上座率、娱乐性问题的讨论,进而发展到“怎样表现性爱、能否展示裸体”的讨论。各种呼吁、疑问以至质问更是不断:中国需要明星制(88年9期)、中国电影面临危机吗(88年12期)、观众向电影要什么(89年10期)、谁在看电影(90年10期)、何必要打进好来坞(92年2期)、为何不可打进好来坞(92年6期);最后是哀叹:上帝呵,你到底要看什么(93年11期)。

    人类的文化是相通的,共有的。中国的电影是世界电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的电影需要讨论的问题还很多,如为什么好片出世难,劣片通过快?为什么在国外获奖的电影在国内受到冷淡?为什么远离现实的古装片、历史片(这两个概念有交叉)和无聊的打斗片那么多而反映现实生活的好片却少得可怜?为什么中国的电影“分级”那么难?为什么外国人把幻想的电影拍得像真的一样而中国人却把真生活拍得假、俗、浅?叫座的电影一定得是高投入、大制作吗?……

    按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已经讨论和将来可能会讨论的问题,似乎都特别值得讨论,尽管用今天的眼光看过去讨论过的问题是那么幼稚可笑,但当时参加讨论的各方的态度是非常真诚、认真而让人感动的。可是,讨论到今天的结果如何呢?除了评委和远离家乡的民工,人们很少看电影了。我想问问明白人:电影发达的国家(如美国)也讨论这些问题吗?或者问,他们对电影讨论些什么问题?讨论的结果又如何?我更想问的是:中国人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要讨论?不讨论又会怎么样?

    回忆几十年来对各种问题的讨论,我眼前浮现出的是在网中跳动的鱼,你挤我,我压你,最后的结果是鱼(电影)离开了水(生活和观众)。


    中国电影和反映电影动态的《大众电影》等杂志,今天面临的形势是:热爱生活的人都在想办法捞钱,累了就拿通俗、平庸的文艺作品来消遣(不是欣赏文艺,更不是研究文艺和关于文艺的学问),最不感兴趣的是进电影院,偶然进去又后悔自已白搭了时间。

    中国电影呵,我的所爱,我的所恋,不知何时才有坦途展现在你的面前?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呵,你的电影事业本该走在世界电影的前沿!但愿像《武训传》那样三十年后才正名、像《原野》那样七年后才公映的悲剧不再重演!

 

     写于一九九四年。《大众电影》给了纪念品,但没有用这篇稿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步履艰难  步履艰难词条  大众  大众词条  朋友  朋友词条  电影  电影词条  
散文

 走读大中华

 前言    我站在历史的山口,岁月的巨手早已在大地上留下沧桑和变异,始皇陵废弛,古渡口毁弃,黄河水也向东飘移到老远,新修的鹳雀楼上,再没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展开)

散文

 风往北吹,相见无期

 风往北吹,相见无期  文/梦嫣影月  花开到荼靡,爱走到终点。“我舍不得,可时间回不去了,爱你很值得,只是该停了。”  有的时候,我们总是以为美丽的风景在远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