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苦旅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在一所农村中学任教。学校委托我组建了一个文学社,由我任社长,有社刊曰雪莲。文学社成员都是高中各年级文学爱好者,雪莲上刊登的大都是文学社成员的作品。我常常于工作之余与社员们谈作文,改稿件,印刊物,忙得不亦乐乎。

渐渐的,有几个社员从众多的社员中秀出来,进入我的视野,其中就有一位叫杨国宝的学生。他以诗歌擅长,诗作屡屡被雪莲刊用。因此,彼此见面的机会多一些,交流的次数也多一些,印象较一般社员要深得多。后来,他高中毕业离开了学校,我也于不久后调到县城里工作。很多年,我与国宝都没有任何形式的联系,也没有人向我介绍过国宝的情况。

大约2006年3月,我到高邮湖西的天山镇调研,无意间谈及神居山的开发。镇党委的一名负责同志很兴奋地告诉我,神居山开发已经不是梦想,也不仅仅是规划,已经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有一位高邮籍在外成功人士看重神居山的开发前景,正着手开发前的准备工作。他们粗略地介绍了那位成功人士的姓名、出生地、经济实力等情况。当时,我的心里就略略一动,怎么与我以前一位学生姓名相同。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同名同姓者多了去了。因此,没往心里去。

后来,又听说这位开发者,与史界联手,举办了一场以尧文化为主题的研讨会,一位史学界的重量级人物,在会上发表了尧文化漂流说的观点,变相肯定了“尧生高邮”之说。《史记》中确有“尧生东阿之南”的文字,据此,有人考证,“东阿之南”即高邮天山一带。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尧与天山之神居山就不无联系,无疑为神居山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神居山之“神”也就名至实归了。老实说,我对尧生何处,不感兴趣,原因有两个,一是尧是传说中的氏族首领,既然是传说,有无其人,谁也说不清楚,至于其出生地更是无从谈起。其二,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化身,他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对其籍贯不必,也不太可能论证得一清二楚。但我还是十分欣赏开发的用心,他懂得以文化包装文化,以文化经营文化。至此,我还是不知道,杨国宝到底何许人也。

2006年下半年,我又一次去天山,登上神居山。镇里陪同的领导,请出了开发者。这一次,终于见到了真人。

我一看对方,愣住了。对方主动上前,叫我一声老师。这时候,我才明白,此杨国宝即是二十多年的杨国宝,就是那个整天写诗的杨国宝

我们很自然地聊起来分别后的情况。他说,他大学毕业后,到上海创业,在上海有一份不错的产业,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但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对文学对文化的追求。当了解到高邮准备开发神居山时,毫不犹豫地走出大上海,到神居山中规划建设。那时的神居山还是一座荒山,采石场也刚刚停止开采,百废待兴。然而,从杨国宝的言辞中,我感觉到他的执着,他的果敢和对神居山开发前景的乐观。


此后,又是几年,因忙于工作,没有与杨国宝见面交谈过。但关于他的消息还是从不同渠道汇聚而来。说他几年来投资了几千万元,说他与妻子分手了,上海的产业也划归前妻所有。说他春节无处可去,住在山上,大年三十还是天山的一位领导将他请到家里度过了除夕。说他为了筹款,东奔西走,有时连出差费都很困难。当然,也有人说他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搞什么汉文化公园,搞什么帝尧主题广场。但没有一条消息说他放弃退缩的。我打心里佩服他的坚持与痴迷。

去年暮春,三登神居山,果然面貌大变。山坡上郁郁葱葱,大雄宝殿火热施工,九点八米高的帝尧像巍然屹立。多项工程在同时推进。镇党委负责同志十分肯定地介绍,杨国宝为神居山开发可谓殚精竭虑,虽然现在景点仍在建设中,困难很多,矛盾重重,因此,速度不快,还没有引起外界的足够关注,也没有响亮的知名度,但我们会帮助他想办法,尽快使神居山景区出形象,出效益。

我又与杨国宝作了一次交谈,他承认目前难度大,制约多,比如资金短缺,土地指标难以落实。但他对神居山景区的开发仍然信心百倍,他说,总有一天,神居山会以她特有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他坚信,神居山景区一旦建成,不仅是高邮唯一,也会是苏中唯一,进入全国著名景区行列。我只能颔首以对,尽管我对他的一些做法有保留意见。

今年春天去神居山南坡植树,乘便绕山游览了一番。神居山的生态环境确实无比优越,周边有茶园,有竹林。山中有天池,有古树。但我同时看到,山里的建设项目几乎都停工了,成了半拉子工程。镇里的一位领导告诉我,现在最缺的就是资金,因为资金不到位,工程上不去,矛盾也越积越多,杨国宝作为个人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但他毕竟没有实业支撑。我佩服杨国宝不离不弃的精神的同时,也感到,这样的景区决非他一人之力能够干成的,甚至也不是一镇之财力能够支撑的。镇里的负责人戏言,几百万乃至千万投入神居山开发就像一滴水滴在海绵块里。我曾建议他走资本运作之路,但始终没有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旅游项目是长线投入,若投资者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没有长远的眼光,是不会投资这样一个需要下大气力培育的景区的。

我一直关注杨国宝,关注他的神居山开发项目。有朋友告诉我,高九十八米的帝尧塑像正在制造中,那是出让帝尧肖像权募集的资金。

今年六月去天山,又与杨国宝作了一次长谈。杨国宝显得很疲惫。他称他来天山七年,是一次“文化苦旅”。回顾他的七年历程,倒也很贴切。不管他是建设汉文化公园,还是建设帝尧广场,乃至建设佛教场所,做的都与文化有关。要说苦,还真的是苦不堪言,妻离子散,千金散尽,生活拮据。与上海做老板的生活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但他还在坚守。这一点,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也是我羡慕钦佩他的地方。

到目前为止,拿一个成熟的景区标准衡量,神居山景区也只是破题而已,要做的事还很多。如果要建什么汉文化公园,那就更复杂了,文化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尽的,也不是一两个建筑能够解决问题的。

好在,杨国宝会坚守他的信念,坚定他的“文化苦旅”。天山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神居山景区建设,在帮助解决开发建设中诸多困难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寻求合作,已有多位实力雄厚的投资者表现出深厚的合作开发兴趣。我相信,只要转变投资理念,另辟合作路径,神居山这样的靓女还愁嫁不出去吗?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蒲松龄曾经撰写的一副自勉联,抄录于下,作为送给天下苦旅者的礼物。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作者:姚正安

单位:高邮市委宣传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苦旅  苦旅词条  
散文

 包子

 秋天来了,食欲渐长,于是想做一些包子,提起包子,便让我想起小时候吃过的包子,现在想起依然感觉唇齿留香。  小时候家里很穷,天天吃的是玉米面,能够吃上一顿白面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