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北 京 印 象

从世人的婚恋观看社会的发展之快,真有点让人淬不及防。

我的父辈们,在婚配的选择上,基本上都是媒妁之言,父母定夺。或指腹为婚,或摇篮之约,子女们必须服从,否则,那将被视为大逆不道!小时候,看我二婶浓眉大眼,仪态大方,干起农活来那是一个能干了得。可再回过头来看看二叔,虽非猦面獠牙,恰是牙齿外露,躬身驼背,就一个字——丑。这样仪表悬殊的两个人,居然能够结婚生子,且相濡以沫几十年,这让我们小辈们百思不得其解。等到我长大了,偷偷问过二婶:“您年轻时一定很漂亮,咋就跟咱二叔?”二婶欣然一笑:“嗨,结过婚才知道你二叔这么丑,婚前都没见过面”。同样的问题也问过二叔,二叔说:“你二婶的父辈做过‘江湖郎中’,会看(治疗)肿毒,给一患者治疗时,这患者对他说‘帮您的二姑娘说个婆家’?二婶的父亲一拍手掌,就这么定了。”

到了我们这一辈谈婚论嫁,基本上是“商量着办”——男女彼此满意,双方父母认可。这样的婚姻才算稳妥,才能获得幸福。相反,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虽也存在,但总有那么三分缺憾,磕磕碰碰。

然而,等到我们的儿女到了婚嫁年龄,嘿,那您就别操心了!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子,遇到热心亲友帮着介绍对象,都是莞尔一笑:“早着呐!”而私下里,却在自由恋爱,私定终身。

21世纪的大学生在校谈对象,并不鲜见,星儿就是在大学读书期间谈了对象。让人颇感意外的,是恋爱中的两个人,既非同班同学,亦非同校校友。论家庭条件,成长环境,兴趣爱好,性格特征都想去甚远。一个在盐城读书,另一个在镇江上学;一个功理科,另一个读文科;一个内向沉稳,另一个外向活泼;一个出生在苏北乡下的农民家庭,另一个是成长在干部家庭的北京姑娘。

如此奇缘,倒也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这也印证那句老话:“有缘千里来相会”。儿子和他的女朋友相处三年以后,终于到了瓜熟蒂落、谈婚论嫁的年龄。

首先,是儿子进京“面试”。不消说,儿子的“面试”结果很顺畅,北京的亲友对这位来自苏北农村、戴一副近视眼镜的毛头小伙十分满意。接下来就是遵循老家的习俗,作为男方的家长,张罗着领儿子进京求亲。这也就成就了我第一次北上进京的经历。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是我久已向往的地方!读小学时唱的是《我爱北京天安门》,上中学则特别喜欢《北京颂歌》。从那时起,便对北京充满了圣洁的好奇。早在1980年,我的朋友应征入伍,分赴在河北的昌黎驻防,后转到北戴河驻防,曾力邀我来北京看看,而我自己则考虑到不增加朋友的麻烦,便婉辞谢绝了。然而,有生之年到北京看看的念想,却从来不曾磨灭。


2010年的五一长假,孩子们买好淮安开往北京的火车票,父子相约北上进京。

落成并运营不久的淮安火车站 ,坐落在淮安北面的远郊,省际新长铁路是穿越本市的唯一一条铁路,班次不多,顾客稀疏。初夏的夜晚,在这空旷的车站候车,显得异常的冷清。21点10分,列车准点进站,一行仨人带上各自的行李及备好的礼品,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上车落座。半个小时后,车厢渐渐安静下来,留下时疏时密、时轻时重、时急时缓的车轮碾压钢轨的摩擦音。迷迷糊糊中,头脑想着的尽是对首都北京的憧憬和向往,想着的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征服感,想着的是与未曾谋面的北京亲友见面时的欢乐。

随着列车女播音员一声温柔而亲切地提示:“北京站到了,请到北京站的旅客带好行李准备下车”,车厢里响起一阵窸窸窣窣的旅客走动的声音。7点整,列车平稳地停在北京站台,我也就此第一次踏上了北京的土地。 

过往,从书本上了解到的北京,是身为“首善之区”,棋盘式的城市格局宏伟整齐,城市建设颇具气派,是北方内陆型城市的代表。但气候却相对恶劣,春天沙尘弥漫,夏季酷日难耐,冬天则寒风凛冽,唯有秋季天高气爽,十分可爱。据说,老北京人重礼数,善待人,既受官文化熏陶,又承八旗之弟余风沐浴,颇有尊贤礼让之风。除了书上说的,自踏上北京的土地,短短三天时间,北京给我留下这样的深刻印象。

北京的人多 

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首都,人多,是可以想见的,而切身感受到人多恰是在北京的地铁上。适逢五一长假,4日一大早,陪同孩子们乘地铁去西城区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地铁站内,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可等到上了地铁,哇,那个挤呀!列车开动,无论男女老幼,尽是肩挨着肩,脸贴着脸,尖叫声、怒骂声不绝于耳。更多的人因为遭受挤压,脸都变了形!仅仅坐(站)了一站,孩子们终于大喊吃不消,于是决定改乘的士。可是,上车难,下车亦难——人是挤到了车门前,可包包却被挤在人缝里拔不出来!好在一家三口,前拉后推,互相配合,拽出包包,这才得以走出车门。相对一看,大家早已汗流浃背,像似刚刚经历一场冲锋陷阵。

这听起来这似乎有点夸张,也许等你亲身经历一次,你会觉得原来如此!

北京的车多

北京车多路堵,早已不是新鲜话题。早高峰,晚高峰,节假日,这样的拥堵,也不仅仅是在北京。从朝阳区的劲松里到西城区的民政局,也就20公里的样子,出租车开了整整40分钟!满大街的车子,都像蜗牛一样爬一会,停一会,不急不慢。当然,急也没用!好在车上放着几本时尚杂志,你可以随手翻一翻,转移一下你焦躁的情绪。好在前排座椅的背面,装着液晶电视,让象我这样初来北京的外地客倍觉新鲜,你可以随手打开电视,收看新闻。可以了解北京的风土人情,名点小吃,商社旅店,名胜古迹。当然,那些恼人的、无关痛痒的商业广告,也不失时机的见缝插针,无孔不入。好在司机师傅习以为常,嘴里叼着卷烟,耳听车载广播里播放着的《京韵大鼓》,手指跟着音乐的韵律在方向盘上轻轻敲击,还时不时的与我们搭讪,向我们介绍京城的变化和发展,口中不时地招呼我们“您嘞,您嘞”,让我们倍感亲切。

北京的名胜古迹多

京城的名胜古迹,不胜枚数,除了故宫、天安门、颐和园、鸟巢、水立方以外,最最让我心仪的当数长城八达岭!这样的想法来自儿时奶奶讲过的故事《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读中学时课本上收录了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填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更加坚定了我在有生之年登上长城的愿望。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 ……

在这首词中,蕴含着毛泽东他那豪迈的、大无谓的革命气概,召唤着红军战士北上抗日!正是这样的诗词,曾经激励过无数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冲锋陷阵,马革裹尸,赢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了全中国。每当读到“不到长城非好汉”,年轻的我,总是热血涌动,心潮澎湃,恨没能赶上那血雨腥风的年代,没能“醉卧疆场”,“青龙偃月”!

然而,由于此次进京日程太紧,尽管刚见面的亲家公多方联系旅行社团,均因时间对不上点而未能成行,给我第一次进京留下些许遗憾。

置身魂萦梦绕的天安门广场,不由得让你肃然起敬。占地600亩的广场,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广场之一,广场正中央,矗立着37.94米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肃立碑前,仰望着毛主席亲笔提书的碑名和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碑文,不禁感慨系之——“俱往矣”……。往南是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瞻仰的人群排出两三百米长的队列,宛然曲折,缓缓前行。我们在人民大会堂前驻足,在金水桥上留影,想象着60多年前伟人在城楼上大手一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啦!”;想象着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 ,“红卫兵”们高举“宝书”疯狂地呼喊“万岁!万岁!万万岁!”;想象着1976年的4月5日,广场出现的“欲悲闹鬼叫,我哭财狼笑。洒血祭雄魂,扬眉剑出鞘” !想象着同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在人民大会堂做出的、关乎国家命运的决定!想象着1989年6月4日凌晨5时,万余大学生绝食静坐,被熄灯清场……。古老的文化,宽畅的广场,雄伟的建筑,开阔的长安街,浑为一体,气势磅礴,使天安门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北京故宫,据说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 文华、武英两殿为侧翼,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及两侧分列的东西六宫,是封建皇帝进行日常活动和后妃皇子居住游玩及奉神的地方。外朝建筑高大森严,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游历完故宫,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开篇词《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 ……

    北京的亲友特别热情

听说我们乘坐的列车将在早晨到站,孩子们的爷爷奶奶竟然兴奋得一夜没睡好!几次三番打电话给他的儿子,询问“老杨、小杨到了没有”,这让我们非常感动。中午在酒店的宴席上,老人热情地与我们嘘寒问暖,为我们添酒夹菜,唯恐我们初来咋到受拘束,并刻意邀请我们到他们自己的家里做客。次日晚上,年届七十又五的两位老人,忙上一下午,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家庭晚宴,并拿出珍藏多年的三种不同品牌的好酒,让我们一一品尝,这让我们激动无比!推杯换盏之间,我已摇摇欲仙起来……。短短三天日程,亲家母带着我们,逐一品尝北京烤鸭,韩国烧烤,日本料理,这对我这个苏北乡下的汉子来说,好像都是第一次。

无法忘记,为了孩子们吃上北京的鲍鱼、虾婆,亲家公驱车二十公里,排队数小时,回来的路上还淋了一场雷雨;无法忘记,宾馆的通风不太好,亲家公执令服务员调换房间;无法忘记,当我们即将告别北京亲友的时候,爷爷驾驶他那残疾车送我们“稻香村名点”和“北京二锅头”;更无法忘记,当我已启程南归来到北京站的时候,亲家公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单位打车过来,一直送我到站台,握手道别……。

过去的几十年,我也曾走过一些地方,迎来送往中,也曾接待过许多好友亲朋,而象北京亲友这样的待客热情,绝无仅有!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北京,值得我铭记!

 

                                                                             2013-5-6  于南京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北 京 印 象  北 京 印 象词条  
散文

 习性

 家有盆花数种,从未细细品味领略过它们的风姿。偶然的一天,逐个看了看,个个身姿不凡,很引人注目。  曾记得有一盆花,叫不上名字,叶片由块茎顶部生出,花形呈心状,...(展开)

散文

 有关虚物存在的猜想问答

 同学杨一造访。叹茶,在漫谈中我们聊起了猜想和有关速度质量上的话题。今,将那日谈话稍加整理做一笔记。回记不全,大致如下,若有遗漏,还望杨兄补缺。  杨:誰能回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