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那个年代(29-30)

  二十九、回顾文中试验班

  我在考上文中的时候,有幸碰上了文中的新制试验班

  1959年11月23日,苏联教育专家谢、伊、纳乌莫夫来文昌中学视察,他在对文昌中学的教育和教学工作进行了一番认真细致的调查以后,在文中召开了一个有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会上,他介绍了苏联的教育改革经验,并建议文昌中学按照苏联教育的模式,创办具有试验性质的班级,名称叫新制试验班

  这种新制的教学班跟原来的普通班级有着根本不同的地方,一是学制不同,试验班打破了原来的学制【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实行五年一贯制,没有高初中之分,学生从一年级一直读到五年级,学生中学毕业后直接参加高考,学制缩短了一年。二是教材不同,试验班采用的是新编的教材,基本上是苏联教材的改制,无论是从内容方面,还是从难度方面,原来的教材根本无法比拟。三是考核教育质量方面,试验班采用的是苏联的五分制,而不是中国的百分制。


  校长符芹英支持苏联教育专家的意见,认为这是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好建议,文昌中学已经完全具备创办新制试验班的条件。他先后向广东省教育厅、海南行政区教育局打了报告,要求上级教育部门批准文昌中学创办试验班

  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在中国有极高的威望,中国的很多东西都是从苏联搬过来的。苏联的教育在世界上比较先进,产生了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因此上级教育部门很快批复了符芹英校长的报告,同意在文昌中学创办新制试验班

  1960年9月,文昌中学招收第一届新制试验班,从全县挑选成绩优秀的学生200名,编成四个班。在高中继续招普通班。

  为了办好试验班,符芹英校长亲自下到全县各中学,通过听课、考核,挑选那些最优秀的教师来文中,担任试验班各门功课的教学工作。这些教师个个都是强手,他们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管理学生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1961年,文昌中学招收试验班第二届学生,同样编四个班,200人。这时,海南中学、琼海加积中学,也都创办了试验班

  符芹英校长、符郁文教导和谢源璜副教导亲自抓试验班,学校中最优秀的教师,都被派到试验班担任班主任。学校领导班子按照苏联教育改革的经验,結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整套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对试验班的学生进行精心管理和精心培养。例如:

  宿舍制度,学校要求学生每天打扫宿舍卫生清洁,被子要叠整齐,生活用具要放在固定的位置,蚊帐、草席要保持干净整齐。学校值周班天天检查,天天评比。

  午睡制度,学校要求学生在午休时间一律不准外出,学生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午睡时学生不准说话,不准看书,班主任要天天下到宿舍里去检查学生的午睡情况【女生宿舍由女教师检查】。

  早操制度,学生要按时出操,队伍要整齐,口号要响亮,做操要认真、规范。值周班对各班级的出操情况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好的表扬,差的要批评,每周要进行一次总结和评比。

  就餐制度,学生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在规定的位置【每班在大饭堂里有两张大饭台】里就餐,饭台和地板要保持干净,吃饭的时候不准大声叫喊,不准学生利用伙房的柴火【指木炭】煮东西。有一次,我在伙房后面用木炭煮萝卜干,結果被谢源璜教导发现了,连我的小锅也给他打破了。

  当时学校还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这里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1962年,我幸运地考上文昌中学第三届试验班,由于财政困难,这一届试验班才招100人,编两个班。1963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已经成为中国的敌人【现代修正主义】,教育体制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文中不再招收试验班了。我成了文中试验班的最后一届学生。不久,连试验班的名称也取消了,一切都回到了原状。

  试验班虽然被取消了,但符芹英校长仍然坚持原来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仍然坚持原来为试验班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严格的考核制度不变,如主要科目语、数、英年考【补考】一科不及格就要留级,留级两年就要退学。第一届试验班每班五十人,由于许多人留级,到初三时每个班只剩下三十多人。我初二时年考数学不及格,差点给留了级,后来补考及格,才过了关。

  尽管取消了试验班,但文中还是保留着没有试验班名称的试验班,第一届试验班初三毕业后考高中,文中把原来试验班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全部集中在3班,定名为尖子班,这个班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素质方面,都是全校最棒的。1977年恢复高考,这个班有17位同学参加考试,全部考上了大学。后来的第二届和第三届的试验班也照此办理。

  1964年是文中建校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年,有3位同学考上了清华、北大。如果不是政治大运动的突然爆发,这个原来试验班的3班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就肯定不止于3个人。

  文中试验班是文昌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但是,命运对他们是如此的不公平,突兀其来的政治斗争的漩涡把他们推向另外一个角落,使他们成为那个年代中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一代。

  1963年11月23日,我在上初二的时候,文昌中学举办了第一届校庆活动【苏联教育专家纳乌莫夫来文中视察之日】,学校开展各种活动,隆重庆祝文昌中学建校55周年。在宽大的文中操场上,彩旗飞扬,歌声嘹亮。下午两点钟,学校举行了队列检阅活动,各个班级的同学穿着运动服【男同学穿背心衣,女同学穿短袖衬衣,上面印着文昌中学四个字】,排着整齐的队伍,高喊着“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口号,精神抖擞地通过检阅台,接受各位领导的检阅。队列检阅后,又举行了排球和田径等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

  晚上,学校举行了“庆祝文昌中学建校55周年”文艺晚会,学校文工团进行了精彩的文艺会演,我们少先队歌唱团,再次登台热情洋溢地合唱了【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和【要古巴不要美国佬】两首歌曲,获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在这次校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交换礼物。早在前一天,校团委和学生会就号召每位同学准备好一件礼物,以便在校庆中师生进行交换,学校要求只写姓名,不写班级。我花了两块多钱买了一支钢笔,包上色纸,交给了班长。在校庆这一天,我领到了一份礼物:一本精致的笔记本,上面写道:某某同学,祝你好好学习,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看那秀美的笔迹和姓名,我知道是一位女同学送的礼物,我高兴极了。后来我多方打听,想知道这位女同学在哪个班级,结果都未能如愿,但那本笔记本我还是保存了很长时间。

  从1962年到1968年,我在文中读完了初中和高中【其中两年文革】,度过了我人生中的青春年华。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文中成为文昌县派性最厉害的单位。并没有深仇大恨文中师生分成两大派,参与了本地区的派性斗争,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搏斗。在后来的大武斗和拔点中,有两位教师和六位学生被打死,图书馆的图书和科学馆的教学仪器被洗劫一空,学校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文中成了文革的重灾区。

  1981年初,我大学毕业,被分到文昌中学任教。四人帮的覆灭使文中在万劫中复苏,短短几年,文中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了大地,给文中注入了巨大的生命力,文中在各方面遥遥领先,成为一所闻名遐迩中国的名校。

  文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学校前身为建于1804年的蔚文书院,1908年改为文昌县立中学,是海南岛最早期,全国为数不多的国立中学之一。学校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区分开”,布局合理有序,道路笔直通畅,绿树成荫,花香鸟语,是一所宜教、宜学、宜居的花园式文明生态学校。

  文中是中国百强中学,海南省一级甲等完全中学,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100多次,省级荣誉称号200多次,被称为“侨乡之光,文化摇篮”,是海南教育的一张名片。解放以来,文中为国家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人才,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文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文昌物宝天华,地灵人杰,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堰武修文,教化昌明”,厚实的传统文化积淀和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各级领导、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对教育的支持和关心,为文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昌中学是我人生中学习、工作和生活时间比较长的地方之一。我对文中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爱文中,愿文中明天更加美好!

  三十、学雷锋和学毛著

  1963年,也就是我上初一的第二个学期,学校开展了学雷锋运动,这是我在学生时代参与的最大的、时间持续最长的政治运动之一。

  在校园里,学校广播站天天播送着学习雷锋的革命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成为校园里最流行的革命歌曲,每间教室里都张贴着雷锋同志的画像和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草体字,每个同学都领到一本【雷锋日记】的小册子,“学雷锋,做好事”成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活动。

  雷锋,1940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简家塘,1960年参军,在沈阳部队工程兵第十团运输连当汽车驾驶员,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15日因公洵职。雷锋同志生前刻苦学习,言行一致,公而忘私,艰苦奋斗,助人为乐。1960年11月,沈阳军区率先在青年战士中开展了学雷锋活动。

  同年11月26日,【前进报】发表长篇通讯,介绍了雷锋同志的事迹。12月13日,【辽宁日报】也作了报道。同年底,【人民日报】等报刊以及电台详细介绍了雷锋事迹。雷锋同志牺牲后,全国新闻媒介再次集中介绍雷锋的事迹。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学雷锋运动。通过全国新闻媒介的广泛宣传,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以后,每年3月5日,即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日,全国各地都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雷锋活动。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为雷锋题词。周总理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被公认为是对雷锋精神的最好概括。

  1963年3月里的一天,我们初一【2】班全体少先队员开始了第一个学雷锋月的活动。

  3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迎来了春的怀抱。3月不仅风光秀美,而且还是一个有着纪念意义的月份------学雷锋月。

  礼拜天的上午,班主任蔡兴桥老师神秘地对我们说:“你们下午要穿校服,戴红领巾,每个人要带一个纸袋,男同学要带扫把,女同学要带一双旧筷子。”我们都不知道蔡老师的胡芦里装什么药,个个都表现出一付疑惑不解的样子。蔡老师一下子就挑明了:“毛主席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今天是第一个学雷锋月,我们班要到县城公园里打扫卫生清洁,学雷锋做好事。”同学们听了个个欣喜若狂。

  下午,阳光明媚,春风和熙,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蔡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文城公园。这是县城里最大的公园,也是市民们最喜欢光顾的地方。公园里绿树成荫,百花吐艳,小鸟在歌唱,小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鱼儿在水池里跳跃。下午游人不多,公园里显得格外幽静。

  蔡老师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开始了紧张的劳动。男同学用扫把打扫道路上的落叶,女同学则拣花丛里的垃圾。我没有带来扫把,就和女同学们一起拣垃圾。在草丛里的垃圾很多,什么树叶、纸屑、烟头、塑料袋都有,很难拣。

  在一处长满刺的刺梅花丛里,垃圾特别多,我耐心地拣,一会儿就拣满了一袋。这时我忽然觉得手上有一阵阵的疼痛,原来不小心花的刺已经划破了我的手指。我刚想转移阵地时,一位女同学对我说:“我们来比比看谁拣的垃圾多?”我自信地说:“比就比!看谁怕谁?”于是我俩便划分势力范围,各占一地拣垃圾,不一会儿,我的袋子又装满了。看着这一袋垃圾,我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心里想:这些人怎么不讲卫生呢?垃圾到处扔,把美丽的公园给糟蹋了!后来我又拣满了一袋垃圾,这时我已经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

  蔡老师也忙得很,他一边指挥着我们,四处指指点点,一边拿着扫把扫地,瘦瘦的脸庞上满是汗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终于把公园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要讲究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完美。

  1964年上半年,我开始读初二,这时,学校里学雷锋,做好事的同学越来越多,社会的风气也越来越好。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多次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具体布署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号召全体同学以雷锋同志为榜样,自觉改造世界观,做一个又红又专的革命事业接班人。各班纷纷成立了学雷锋小组,制定了学雷锋,做好事的行动措施。

  我虽然没见过雷锋,但他的动人事迹已经铭记心中。报纸杂志在我脑海中留下了很多雷锋的故事:雷锋叔叔为一位大嫂买火车票,帮助一位奶奶找儿子,给班里的战士洗衣服、补袜子,把自己省吃俭用的津贴寄给灾区------总之,他的事迹使我非常感动。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我决心象雷锋同志那样,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

  学雷锋,见行动,假日期间,我经常跟同学们下县城去,参加街道大扫除,到车站去洗椅子,帮助搬运工人拉车------

  在学校里,我帮助学习差的同学复习功课,看见教室地板上有纸屑就拣起来放进垃圾桶里,看见同学生活上有困难就偷偷给他一两毛钱------

  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一位老奶奶摔倒了,就走上前去把她轻轻的扶起来,她伤的不轻,我和另外两位同学便带她上医院去看医生。老奶奶说:“谢谢小朋友!真懂事!”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没关系,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看到医院里的人都向我们投来赞许的目光,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但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在学习雷锋活动的高潮中,学校给每一位同学发了一本【雷锋日记】,要求我们认真阅读,领会雷锋精神,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做雷锋式的好学生。

  1963年4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雷锋日记】,这本书的出版,满足了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需要,也成为对雷锋的“永久纪念”。书中选辑了雷锋的121篇日记。

  【雷锋日记】记录了雷锋生前工作、学习、生活的经历,还记录了一些富有深刻寓意的精辟论断、名言警句,日记里引用最多的是毛主席语录。

  雷锋日记是反映雷锋先进思想的作品,是我们了解雷锋最直接的方式,从中收获更多的雷锋精神。

  雷锋只走过短短的22年历程,但他的思考,他的追求,都被他用诚挚的心写进了日记。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却留下了几百篇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辉,充满着理性思考的日记,平实朴素而简练生动的语言,信手捏来却恰好之处的修辞,极富感染力,很值得我们学习。

  与新中国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轰轰烈烈的事迹相比,雷锋的故事略显平凡,似乎桩桩件件都是小事,然而,正是由于这些小事在日记中不断积累,才是真正雷锋精神在本质上的升华。

  【雷锋日记】成为中国当时发行量最多的书籍之一。据说,这本书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就发行了160万册,之后,又不断再版了几十次,甚至漂洋过海到了外国,据1973年统计,当时就有28个国家用外外文翻译出版32种。

  雷锋,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还成为一种象征,一个文化符号走向世界。美国【时代周刊】称:雷锋品牌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读了【雷锋日记】,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的自觉性更高了,许多同学养成了每天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用日记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我也准备了一本日记本,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心得和体会。我写的一篇【向雷锋同志学习】受到班主任的表扬,被送到学校广播室广播,全文如下:

  雷锋,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他的好品德让我们都永远地怀念他,他的奉献更让我们时时刻刻地学习他。

  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老老实实,要敢于钻研,敢于深入。雷锋同志告诉我们要做“钉子”,让我们深入的去干好每一件事,防止浮夸和浮噪。对于学习文化课,更要有钻研的精神。现在,期考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在复习中更要有永不言败的“钉子”精神。

  雷锋同志敢于为革命做出奉献的精神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好榜样。他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把个人的利益上升为国家的利益,他总是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一定要学习他舍己为公的精神。

  雷锋是一个善于团结别人,服从集体的人,我们作为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中学生,一定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同学们敢于为集体出力奉献,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在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中出现了一大批敢于为集体奉献的同学。出操时步伐整齐,口号响亮,劳动时不怕困难,打扫卫生时认真负责,每个同学都为集体做出贡献,在集体中感受快乐。

  雷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履行者。雷锋坚守工作岗位,为人民服务,乐于助人,做好事不留名,是一个高尚的人。我们在学雷锋活动中要泓扬这种精神。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帮助打扫教师办公室,下课后弯腰捡垃圾,互相帮助复习功课。相信将来在社会上,有困难的地方不仅有雷锋,还有我们。

  日记我坚持写了几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我投入了另一个政治大运动,无暇他顾,再也没有心情写日记了。

  在学雷锋运动中,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校团委和学生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政治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进一步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大大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学校越办越好。可是,文化大革命的突然爆发,导致了全国性的大动乱,学雷锋运动也就销声匿迹了。

  在学雷锋运动中,另一个运动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它就是全国性的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

  “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千遍那个万遍哟下功夫------”这是上世纪中期中国大学毛主席著作时人们唱的最多最响的一首革命歌曲。

  毛主席著作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林彪当时号召全国学习毛泽东选集四卷,这四卷是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著作,经过中国革命实践的检验,是毛著中的精华。

  毛著四卷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理论、军事、哲学、思想修养、文艺理论等。林彪提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号召后,全国人民掀起了学习毛著的高潮。广大干部群众从“老三篇”中吸取思想修养的营养,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白求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传说中挖山不止的愚公成为大家的学习榜样,涌现出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王杰等学习毛著的标兵。

  上了中学以后,我就知道学习毛著的事,语文和政治课本里就有毛主席的文章,老师要求我们认真读,并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去做。

  在林彪的号召下,最早是解放军掀起了学习毛著的热潮,然后影响到各行各业,最后成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那时,广播里天天播送学习毛著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主要是报道部队学习毛著的先进人物,如廖初江、黄祖示、丰福生就是当时解放军学习毛著先进人物的代表。廖初江是沈阳部队连指导员,黄祖示是空军部队的一名班长,他们经常到处作报告,介绍自己学习毛著的心得体会,全国新闻媒介也作了广泛的报道,当时,他们已经成为与雷锋并驾齐驱的英雄人物,成为全军甚至全国的典范。

  刚上中学时,我还没有真正接触到毛主席著作,倒是看到家里有几本毛泽东选读的单行本,如【矛盾论】、【实践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中国社会各个阶级的分析】等,那是父亲的,因为他在城里工作,单位要学习毛著。

  到了读高一时,我才真正接触到毛主席著作,毛选四卷也是那时看到的,新华书店已经有毛选四卷出售,学校号召学生读毛主席的书,我也买到了一本【毛泽东选集】。接着书店里又发行了【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我也买了。

  在学校里,同学们开始背毛主席语录,老师也选一些毛主席语录叫学生背诵,凡是老师要求背的,我都背得很熟。老三篇我可以背得一个字都不拉,【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我甚至连标点符号都能够背出来。我的记忆力特别好,看几遍就可以背下来。班里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背诵老三篇,因为这是学校和老师的要求,是思想觉悟问题。1965年,学校的政治空气很浓,每天上课开始,老师就点名我们背老三篇。

  父亲有一套【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我有空就看,我特别喜欢看毛主席有关军事方面的论述。由于经常看,毛选四卷的很多篇目和内容我都熟悉。毛选四卷很多篇文章我至今记忆犹新,毛选第一卷第一篇就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接着就是【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再后面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在毛选四卷里,很多文章我看了不知有多少遍,印象非常深刻,如【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关于重庆谈判】、【新民主主义论】、【两个中国之命运】、【将革命进行到底】等。

  我上了高一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的前夜,学校再次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新高潮,学校和班主任要求班里成立学毛著小组,每天坚持学习一个小时。我和几位同学成立了一个小组,我被班主任指定为组长,每天课外活动时间,我就召集几位同学到教室外面一棵大树下学习毛主席著作。按照学校的规定,每个星期要学习毛主席一篇文章,因而每天只能学一段。我读了一段毛主席著作后,同学们就开始讨论,然后每个人谈心得体会,我就做记录。当时我们是学用结合,学毛著是一方面,学生主要还是要学习各科功课,还有帮助学习后进的同学的责任,比如学习差的,甚至几门功课考试不及格要留级的同学,我们大家要帮助他过关,我们认为学毛著要落实在行动上。

  在学毛著的运动中,各地都涌现出一大批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如符气合、符诗美等是文昌县学习毛著积极分子的代表人物。我们学校高十六【3】班胡隆成等同学出席了文昌县学毛著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上个世纪60年中期,林彪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全国学习毛著的热潮也达到了顶峰,声势浩大,如火如荼。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各地各部门先后作出了学毛著的规定,60年代毛主席两次发出学习解放军的号召,各地结合学习雷锋、王杰、廖初江等解放军中的英雄模范人物,有力地推动了群众学毛著运动。60年代【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陆续出版。1964年,解放军出版编印了【毛主席语录】,至文革中,语录本除在国内发行外,还以50余种文字印出了多种外文版本,发行量达50亿册,当时世界人口还不到40亿,平均全球每人都可以拥有一册以上,成为20世纪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

  大力提倡学毛著已成为历史,但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记,不能不说对我的人生没有一点影响,因为学习毛主席著作毕竟曾经是席卷全中国的热潮,甚至对世界的影响都非常大。毛主席著作是当时中国人民的精神原子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那个年代  那个  那个词条  年代  年代词条  29  29词条  30  30词条  那个年代词条  
散文

 时值寒冬送老娘

 似乎刚刚进入梦乡,客厅里的手机便骤然响起。我一骨碌爬将起来,边抓狂地找衣服,边对身旁的妻说“快点快点!快给我收拾衣服,情况不好!”。我半裸着身子跑到...(展开)

散文

 十年-远方

  如果去除了五年级以前的那些最是懵懂无知的年代,与有些人的相识算起来就有十年之久了。十年,足够让人沉淀起铭记一辈子的深情,也足以风化了所有的记忆,让...(展开)

散文

 工作的信仰 

 工作是一种生存的手段,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人认为工作就是为了挣一份薪水,养活一两个人而已。殊不知工作不仅需要能力,更需要的是一种做人的智慧,有能力没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