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车上醒来,窗外是清风如缕的晴朗早晨。车还未进城,看到路旁一闪而过的店铺招牌上“杭州”的字样,心里已经开始激动。远处一带黛色山顶,尖尖的露出头来,晨光渐朗,在天际溅出轻巧的波浪线。
想起东坡词中的句子,“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朋友告诉我,杭州多山,走在任何地方,几乎抬头便见。这山,不仅亲切注视着城中居人,也迎接和目送了多少来来去去的过客,是他们对城市最新鲜的初次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回味与缅怀吧。
如果要用几个关键字概括杭州的特点,大概可以用某著名家居用品品牌来表达,便是“洁、丽、雅”。在我看来,上海可以说它整洁,但不能说它美丽;北京可以说它古雅,但不能说它洁净;厦门可以说它美丽,但少了一些风雅。杭州能够当得起这三个字,真不容易。
走在一座城市里,低头看不到纸屑,环顾看不到污迹,算洁净了吗?哈,标准低了些吧。个人以为,那只是外在的硬性设施可造就的,城市的洁净更多取决于空气水土,是气候风物赋予城市的“内秀”品质。在我的印象里,北京的风沙扬尘和着汽车尾气,使得城市再干净,也顿时变得灰头土脸。
杭州则不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其相对较高的空气湿度,再加上钱塘江、西湖,会感觉这座城市是水润润的,况且政府部门也不闲着,洒水车工作的频率相当高,这样保证不会有扬尘。其次,城市的绿化好,植物覆盖率高,也利于吸收尘埃,净化空气,更兼满目青翠,清爽宜人。
正好我去的时候还没有出梅雨季,天空不时洒点小雨,走在恰被细雨润成薄薄深青的柏油路上,似乎可以呼吸到空气中的水因子。即使烈日当空的晴朗天气,走在路两旁高大法桐的浓荫里,枝叶筛下的细碎阳光如银子般清脆,城市道路没有扬尘,反而像被白日光浆洗过的衬衫一样清新整洁。
提到“丽”,要说的太多,毕竟是旅游胜地,但归结起来,无非“山水”二字,有了山水,便有了寺院塔阁、亭台楼榭,再来点小桥流水春花秋月,杭州的旅游景观大抵不出这范围了。
杭州自然西湖最富盛名,我的西湖之行只能用“来不及相遇”概括。我相信一生中总有些太过美好的东西,长久的憧憬期盼,临了一刻却在慌乱中与之错过,或者,早不是当初想象中的风味。但不必因此苛责,至少它们曾经在心里以最美的姿态停留过,至少它们还会给你别样的惊喜与回味。
西湖,白居易“风景旧曾谙”的江南,苏轼“何日更重游”的江南,白娘子与许仙“雨心碎风流泪”的江南,还有近代志士仁人歌过哭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江南,她附丽的东西太多,承载的太多,以至面对她一时茫然无措。
一大清早跟军训拉练似地徒步走完苏堤、白堤,只顾着心急火燎地盘算如何一天逛完著名景点,却来不及停下细细品味。中途休息时,坐在岸边的长椅上,听湖水温柔地浅拍岸边,千年的涛声此刻依旧亲切如密语,遥望雷峰塔,正对湖心亭,欸乃声声,微风拂柳,看晨练的市民或慢跑或悠然蹬着自行车,也有边散步边聊天的,卿卿侬侬的软语,竟然还有在西湖晨泳的老爷子,当时感叹,这是何等的幸福啊。忍不住蹲在岸边抚摸石头和青苔,猜猜湖底深处的崖石和水藻是唐宋还是明清的?
不过有什么关系呢,在杭州人,西湖去掉了外来游客心里为她附加的那些长长的后缀,早已融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清晨绕堤锻炼,傍晚依湖散步,跟买菜一样自然平常,惊世的美化作日常的淡然悠然,也许这就是西湖的真正魅力所在。
此行最大的惊喜是与龙井、梅家坞一带茶园的邂逅,而这也让我见识到杭州的山。是下午四点多光景,一个人逛完宋城,突然想起朋友推荐过的正宗龙井茶,不品茶看看茶园也行,于是跳上了公交车。车上才三五个人,拣了靠窗的位子闲闲倚着,夕阳打在脸上还热烘烘的。迷糊之中,觉得眼前光线开始明灭不定,到了梅家坞,就仿佛离开了城市进入另一个天地。
随视线晃动的,是山,是绿,是树,是梯田一样丘陇一样的茶树,从山脚至山腰,层层叠叠。杭州无论山水,都有个特点,就是秀气、精巧。“小是小了,然而却境界深邃,天地开阔,看起来花样蛮多”,如同“扇面小幅,尺素之间,竟有烟波云海,幽谷峻崖……使我们目驰神往”。
那些山并不高峻,也不能说是延绵不绝,她们小巧,多变,像苏州园林,两两三三景观一组合,便定格成不同的风景。有的两峰并峙,突兀峻峭;有的则是重遮叠掩,琵琶犹抱;有的山间悬着飞瀑,溅玉流珠;有的漫山青碧托着采茶人单薄的背影。那里茶园很多,几乎每个山脚都有茶庄,建在路边的一栋栋别墅,素净的粉墙玄瓦,伸出的大露台上摆着高档的木质桌椅,在这里呷一口清茶,消磨一个下午,能忘却十年的尘梦。
杭州,这座城市被宋文化濡染千年,内敛从容,儒雅风流。中学时最喜欢的节目,叫《风雅钱塘》,笛声悠韵中,六和塔,钱塘潮,吹箫女子的剪影如水墨荡开,这是杭州在我心里最早的印象。后来慢慢读到古典诗词,最喜欢的,是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再后来,接触到一点历史知识,对宋朝有莫名的好感,翻阅周密的《武林旧事》,想象南宋帝都的如梦繁华,还有“崖山之后已无中华”的沉重沧桑。
杭州自觉承续着宋朝留给她的宝贵遗产,从当地报纸上得知,政府已邀请历史专家展开还原南宋古街的讨论。其实在郊区有个仿古城,宋城,但由于是旅游商业开发,并没有太多亮点,但那里上演的《宋城千古情》,却以艺术的形式浓缩了杭州的千年文明历史。
石与火的蛮荒时代,这里就孕育了良渚玉文明,奠定了其温润如玉的文化基调。其次,宋朝对塑造这个城市的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北宋时这里已是“三吴都会”,无愧的东南第一州,南宋更建都于此,煌煌宫阙歌舞升平,虽偏安一隅,却有朝鲜东南亚等地各国四方来朝,皇家气象万千。货殖通天下,江南山水秀,指点江山的书生意气被柔化成富而好礼的温驯,怪道时人感叹,“东南妩媚,雌了男儿”,终抵不过蒙元的金戈铁马,文化过熟而失去活力,反被新鲜生猛的落后族群毁灭,是怎样的悲哀。
漫步街头,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从容,城市里少见密集耸峙的高楼,倒是三步五步能看到格调各异的酒吧、咖啡馆。市民素质普遍较高,公共场所秩序井然,在这种环境下人会不自觉变得谦让温和。很少看到面无表情匆匆过斑马线的人群,这里的规则是车让人,常见车辆在距行人五十米处就停下,那人不疾不徐通过,甚至还有说笑着拖着缓缓步子经过的,司机也得耐心等着。公交上有老人小孩无座的,会有人主动站出来让座,彼此客气一声笑一下。外地人问路,人家也微笑着客客气气告诉你,不紧不慢婉转秀气的声调。
晨风送来湖畔锻炼的老人爽朗的笑声,午后,慵懒的女孩踩着细碎阳光闲闲地过马路,傍晚,三两个年轻人斜坐在咖啡馆门口谈天说笑,这是属于杭州的生活片段。
杭州,这座自然和历史给予了太过丰富馈赠的城市,并没有如其他古城因此背上负担,却轻巧地将千年锦绣山水和历史风物一变为绕指柔软,融化在城市的日常生活中,并且不断融入新元素,它繁华依旧,更增添了国际化都市的现代活力,也许因此而得以成为,一个永远年轻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