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齐桓公是姜太公的第十二代孙。齐桓公贵为春秋五霸之首,却能广开言路,作为封建王朝的君王,难能可贵。
有一天齐桓公听说小臣稷是个贤士,齐桓公三次去见他,小臣稷托故不见,随从说:“主公您贵为万乘之主,他是个布衣百姓,您来了三次,他不见就算了吧。”齐桓公却说:“不能这样,贤士傲视爵禄富贵,才能轻视君主,轻君贵民才是王道。如果君主傲视、轻视贤士,非中兴之道。”于是齐桓公接连五次再去拜见才见到小臣稷。这比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多多了。
齐桓公不仅有远见,还有肚量。有一次他与管仲商讨征莒国的事,还没行动外面就传开了。桓公气愤地对管仲说:“谋划伐莒只有我与你知道,没有行动就传开了。”颇有责怪管仲的意思,可管仲却不正面回答,说:“宫中必有圣人。”桓公说:“白天来干杂役的人中,有一个在杵春米,眼睛不断向我们这方看,一定是他吧?”。找来这个叫东郭邮的人,桓公问他:“你知道要伐莒吗?”东郭邮说:“是的。”桓公问:“你是怎么知到的?”东郭邮回答:“君子有三种表情,欣喜是庆典,忧郁是服丧,红光满面是打仗。我看见君主红光满面,是打仗的表示,看口型你说的是莒国,不服从君主的只有莒国,我断定你是在谋划伐莒。”于是桓公不仅没有处罚东郭邮还委以重任。有远见者不一定有肚量,齐桓公二者兼有。
自古礼贤下士,言路通畅,才是中兴之道。小至一个家族,大至一个国家,言路闭塞,听不到不同的意见,迟早要吃亏的。
曹操是听得进不同意见的人,甚至小孩子的意见。有一回曹操得到一只大象,想知道大象有好重,满朝文武一筹莫展,曹冲是个小屁孩,说我可以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半晌后这小屁孩还真的称出来了。其实人们的智商都差不多,差得多的是远见与肚量。
我的老东家曾经搞过一次‘合理化建议’的活动,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全方位多角度的合理化建议活动为工厂、为工厂的质量、效益做出了贡献。可惜人亡政息,没有继续下去。
国外曾经做过一次实验,让智商很高的猴子捡牙刷,给第一组猴子看牙刷的背面;另一组猴子看牙刷的正面,于是第一组猴子捡回的全部是背面朝上的牙刷;第二组正好相反。人们的眼睛与大脑都有盲区,总有你看不到的角度与内容,当老大的总喜欢一言九鼎的感觉,其实是智商出了问题,集思才能广益,世界上的聪明人多了去了,只不过他们没有生在齐桓公时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