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怎的童年症患,老是会想起鲁迅先生的文章,尤其迷恋他《朝花夕拾》里的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不知到底是何原因,于是我决定再次翻开这篇文章看看。字里行间还是那么的朴实、如此的亲切、似曾相识。
也许谁的童年也许都有一片“百草园”吧,只不过园子的大小不同,生活的物种不一,带来的趣味不一样吧。后来,我们渐渐地长大,那片“园子”的记忆淡忘了,那里的乐趣已经低级了,那里的生活趣味已经不能被今天的欲望所满足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里生机盎然,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紫红的桑葚中还有那弹琴的蟋蟀和低唱的油蛉。这优美的画卷得以于自然天成,更出自于一颗细腻而又善于聆听的心灵。
心灵也好、灵魂也罢,也许能支撑那片美好,宁静也许是那美好必须的依赖。如今浮渣的社会,烦躁的心里,唯利的欲望,金钱的信仰,哪还能有先前社会的那份宁静;加之家庭的纷扰、工作的无奈、地位的卑微,甚至成为他人争名夺利的棋子,又谈何心灵的纯洁。
心致纯、方远见也恐怕只能是高端社会的追求、地位群体的熏心了。至于我,也许只能回忆回忆那“园子”里的乐趣了。儿时,三五成群的小伙伴钓龙虾、掏鸟窝、打弹球那种简单纯洁的友谊和无限的趣味萦绕心头却也久久拾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