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由一篇关于日本茶道有关“约束”二字引发一些感概。在网上是做如下回,只是一个反思,无别意。
某些地方的确仪式感太浓,但却不能完全否决,比如“约束”二字,在“知止”与“知敬”上我们真的差很多,或许是在“自由”和“无拘”内涵上出现偏差。
“茶道世俗极了,只是约束人的规矩,将人际交往中的粗粝部分变得有些许润滑而已。”钱鍾书的这个言论纯属个人见底。例如对于印度的“耆那”教,各式各样的教规、仪式甚多,在我们中国普通人眼里那可真是无聊荒唐之极啊,但你不能否认它是世界上一门很高格的教派,且大多数信这个教的人多是印度上层领域和高知分子。在知止与知敬,个人觉得我们真的还差很多很多。
我们国内目前最最缺乏的就是这些,物器味太重。礼让是有距的,对于日本的一些存在,许多国人有种难以言表的扭曲心理,即表现在曾经的老师与学生关系,似乎我们永远都是先生一样,只要是日本从中国学过去的东西,都不如我们,我们才是真样。这个多半与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息息有关,也和传统儒家不违中庸思想密不可分,总是今不如昔,总是外不入内。就茶道行为举止而言,不得不否认,我们大多数人对于中华文明的确是忘却了很多很多,我们几乎不懂得什么是知止、知敬,有礼和尊重,故而导致对世界人类文明发展人文需求上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对于日本的研究,我们绝大多数还停留在二战那个时期,因为我们的不屑。再,就是日本的许多礼节,连他们自己有时候都反感,觉得他们的一生活的太拘谨。年轻人也在变。但不得不承认,在有教养的角度去观读,日本人在全世界都是很受欢迎的,因为文明与文明的相互认同。反思一下我们自己,除了物器金属气味浓郁之外,还有什么可以清心养目的气息呢?自美国把民主带进日本后,现代的日本人并非停留在我们认识层面的“菊和战刀”上。在礼禅上也远非一些带着有色镜片去拍摄的片面的视频模样。抗战神剧戏弄的只能是自己。
对于茶道中的各种“约束”连我们大家钱锺书先生都觉得世俗无奈极了。是的,那种过于约束的礼仪的确很乏味,但我们如今却连最起码的“约束”都难以形成(当然,除了思想、意识形态上的“约束”,它是司空见惯的)。有礼间距,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傻冒,根本不配做当下的中国人这个称号。如此这般,我也是这样的,在不知不觉中,“约束”可真是一个制悎啊,常被人甩在身后,OUT出局。
您别说,当我走进文明世界,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们怎么那么傻啊,我竟然比他们聪明多了,至少我还会见缝插针占点快捷上的小便宜。然而,再回思,却又糊涂了,他们真的很傻吗,法与德究竟该如何构架?自由无拘与自觉约束当如何相容才能抵达文明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