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光》是一部由安布哈雅·辛哈执导,塔丝·潘努 / Pavail Gulati / 拉特纳·帕塔克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耳光》观后感(一):印度电影《耳光》观感,微量剧透,慎入!
这几年印度电影异军突起,优质电影层出不穷,委实让天朝影视圈汗颜。单就这部《耳光》而言,就可圈可点。电影没有对印度男尊女卑的婚姻文化过度鞭挞,只是平缓的叙事,让每一个观众来做评判,这不得不说是导演的高明之处。电影灯光音效剪辑配乐堪称一级水准,尤其是钢琴配乐对人物心理及剧情的推进起到了巨大作用,五星点赞。 回到这部电影,近年泛亚文化圈极度关注女性权利的作品,去年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就曾引起现象级的热议。而这部《耳光》仅仅是对家暴一次试水式的探讨,却依然能让人产生极大共鸣。首先声明笔者是一个坚定的女权拥护者,并墙裂谴责任何形式的家暴行为,家暴这玩意就如同偷情,有了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对待家暴所有女性朋友都应采取零容忍态度。电影里一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级夫妇,在丈夫工作出现不顺时当着所有来宾甩手就给了老婆一记响亮的耳光,(这还是中产阶级家庭女子地位,印度底层家庭主妇的地位更可想而知)这一记耳光扇的女主脑瓜子嗡嗡的,也扇的印度全国妇女脑瓜子嗡嗡的。虽是一件家庭不理智的行为,却折射出整个国家女人尴尬的家庭地位。不幸不争是可悲的,好在女主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女性敢于挑战世俗默认的不公,这点颇值得敬佩。 只是,或许导演有意给印度中产阶级留点颜面,结尾处给了男主一次忏悔的表白,散发出一点可怜的人性光辉。挂一漏万,难免有失偏颇,就写到这,各位可自行观影,浅斟慢酌。
《耳光》观后感(二):印度电影总是喜欢“用力过猛”,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然后过分夸张。。。好像观众是傻子,非要牟足了劲来证明一个事情观众才明白。
比如这个电影,为了说明印度女性家庭地位和家暴的问题。
就使了劲的渲染男的有多坏,女的必须脱离男,结果才是的最好的。。。。
感觉是生怕观众看不懂意思,非要牟足了劲的说明一个道理?把观众当傻子。
这样就显得很夸张
而且这不是个案,印度电影普遍都有这种情况。
————————
比如这个电影,为了说明印度女性家庭地位和家暴的问题。
就使了劲的渲染男的有多坏,女的脱离男的以后有多好。。。
这样就显得很夸张
比如这个电影,为了说明印度女性家庭地位和家暴的问题。
就使了劲的渲染男的有多坏,女的脱离男的以后有多好。。。
这样就显得很夸张
《耳光》观后感(三):印度1%离婚率的背后,上演着多少悲剧?
在我看来一句道歉就能解决的事,但放在离婚率只有1%的国家里,太多男人对打老婆这件事觉着毫无歉意,一个耳光不仅仅是一个耳光,还是家暴、尊严和幸福。
电影开篇女生就问道:“为什么一定要结婚,我们已经订婚了,将来肯定要结婚,可我们现在就很好,你爱我,我爱你,我们在一起很高兴,为什么要在故事里平添波折,为什么呢?”所有人都愿意把时光停留在最美好的时候,就像阿穆丽塔,就像埃利奥,但离幸福越近离痛苦也就越近,所以我们该怎么办呢?
电影里祖父在女儿结婚当天,对女婿说的一句话,不是“如果你敢欺负我女儿,你就完了”而是“如果她以后做了什么错事,原谅她吧”;老婆被当众打了一耳光,婆婆进屋来不是安慰的话语,而是:“走吧,外面还有客人,他们会怎么想”;大男子主义的贫穷男子在家心情不好,吃饭吃着吃着又打了老婆一巴掌,老婆开口问道:“你为什么打我?”男人回道:“为什么?我打你需要理由吗?”这三个人正好代表三个阶级,中产阶级、富人和穷人,而这三人的态度也正是印度社会的一个缩影,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到恐惧,为何老婆会沦落到这个地步?但往下看我明白了,这不只是老公和父亲的原因,这还是母亲和婆婆的原因。
穷人老婆说:“我丈夫昨晚又打我了,我没跑,一旦他给我吃闭门羹,我将何去何从?”
女主妈妈说:“我从没想过会有今天,我们的女儿要离婚,我们哪里做错了吗?女人就该学会忍耐来维系家庭,她得压抑自己的感受”
女主妈妈的妈妈说:“我母亲告诉我家庭最重要,她的母亲教育她家庭是重中之重”
律师女生说:“阿穆丽塔,这不寻常,仅仅一个耳光就要离婚,人们会觉着不合理“
女主婆婆说:“你就算不为他着想,你也应该为肚子里的孩子想想,孩子不应该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长大,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你看就连所有女性都这么对女儿说,她们教育女性要隐忍、要付出、要顾大局,她们觉着老公开心了,孩子开心了,自己也就开心了,但她们忘了,如果自己不高兴,就没法替别人高兴。
所有人都觉着一个耳光不是什么大事,忍一忍就过去了,但这个耳光背后藏着多少含义,它暗示着男性对女性的家庭付出习以为常,暗示着男生对女生的不尊重,暗示着家庭生活中男性就应该占据主导,有一次就会有下一次,有下一次就会有更严重的下一次,所以阿穆丽塔才会坚决选择离婚,因为这一个耳光不仅打掉了她的自尊,也打掉了她的爱意。
虽然电影里男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选择签署离婚协议,打算重新开始追求女主,但生活可不是电影,1%离婚率的背后又上演着多少悲剧。
韩国拍出了《82年生金智英》,印度拍出了《耳光》,而离婚率逐渐高升的中国,何时才能拍出一部聚焦女性的电影?
ps:电影真长,上一部看完这么长的印度电影还是《厕所革命》
《耳光》观后感(四):三个阶级的女性,依旧逃不出根深蒂固的禁锢。
家暴,频频登上微博热搜。
网络上家暴的案例比比皆是,可女人因为生来比较弱小,经常成为家暴的直接受害者。
但很多人以为,除非大打出手,要不仅仅是普通的推搡或者耳光,都以为不必要放在心上。
但请你记住,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
豆瓣:7.4
2020年,印度。
中产家庭,家庭主妇阿穆她是个快乐的主妇,虽然曾经是舞蹈家,但嫁给富二代丈夫的生活,让她无比满足。
每天她都要比丈夫提前起床,帮婆婆量血糖,做好早餐,冲一杯咖啡在阳台尽情享受一天的开始。
她很爱自己的丈夫,虽然他工作比较忙,总是通宵达旦,但丈夫帅气,夫妻恩爱,家庭优渥,婆婆对她也很好,这简直是很多女人梦想的样子。
可因为一个耳光,把这些美好,都击碎了。
丈夫在一家公司做高管,原本争取到了去伦敦公司做高管的机会,一家人为此举办了趴体。
在聚会上,阿穆也成为众人瞩目的女主人,一群人簇拥的女主角。
但随后,丈夫接到一通电话,自己的位置即将被取代,他气急败坏,当下就和上司理论起来。
而此时妻子只是想把气愤的丈夫从上司身边拉走,失去理智的丈夫反手一个耳光,打在妻子脸上。
当着所有宾客的面,气氛一度尴尬,留下阿穆自己站在中间。
竟然没有一人,前来安慰。
好像在大家看来,这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而躲在屋里想偷偷哭泣的阿穆却被婆婆前来指责。
你是这个家的女主人,外面还有客人,他们会怎么想?
打这以后,阿穆的生活似乎再也不香了,每天清晨推开的窗户,阳台喝的咖啡,或者帮婆婆测血糖,再也不是享受的快乐。
而丈夫,一直都没有跟自己道过谦,从头到尾,一副本该如此的架势。
所有人都在告诉她,这件事,该翻篇了。
可这件事,能翻篇吗?
印度,是家暴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离婚率却只有百分之一,在印度,如果半夜一个年轻女人出门,就可以被认定,勾引男人。
被禁的电影《印度的女儿》,这一部关于2012年印度德里,一名女大学生在“黑公交”上遭到7名壮汉轮奸的纪录片。
在印度,71%的女性不工作,35%的女性是文盲,每年约200W女婴被杀,每20分钟有一名女性被强奸,68%法官认为女性衣着暴露是对强奸的邀请。
这些歹徒在接受采访时不仅毫无悔意,就连受过高等教育的律师也说:“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因为我们的文明里没有女人的位置”。
很多人说,这仅是印度底层女性的状况,但显然,并不如此。
该片中,展示了三个阶级女性的现状。
一个是中产家庭的阿穆。
一个是阿穆家的保姆。
以及精英阶级的女律师,这三者无疑从电影的哪一个角度,我都感受到了赤裸裸的歧视,以及印度女性的卑微。
女保姆常年忍受着丈夫的家暴,一言不合就拳打脚踢,
而女律师,即使靠自己的能力,在职场上披荆斩棘打赢性侵官司,也被丈夫冷嘲热讽的说是靠男方家庭的关系,女律师才有今天的成绩。
不仅如此,在她并不自愿的情况下,丈夫强奸了女律师。
而这一切,很多身在牢笼中的女性,并不自知。
直到阿穆和丈夫提出离婚。
家庭幸福,夫妻和谐,公婆照顾,这样的婚姻,仅仅因为一个耳光,就要离婚吗?
可让我们幡然醒悟的,是这个不公平的社会。
是在印度,女性地位的卑微,是男人从骨子里的根深蒂固,女人可以随意打骂,女人不会做出什么成绩。
让阿穆寒心的,事出后,婆婆连一句安慰都没有,自己的母亲也只是告诉她,这样的家庭求之不得。
却没有一个人真的关心她,疼不疼,开心不开心。
女人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学会包容、要隐忍、有了家庭就要放弃自己的一切,投身家庭。
为此阿穆的母亲放弃了自己唱歌的梦想,为了抚养孩子,而她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也这样告诉自己的女儿,女人就是为了家庭活着,
这样的思想,一代又一代,一代女性又一代女性的传承。
这种亚洲文化的根深蒂固,不仅仅是印度。
韩国也拍摄过类似的影片《82年的金智英》,因为生孩子当了全职妈妈的金智英,多休息一会,就会被说是丈夫的蛀虫,
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男尊女卑,让她沉沦在家庭琐碎,社会鄙夷后换上了心里疾病。
而金智英的这种想法,也是自己母亲根深蒂固的告诉,随着现代社会女人见识增加,学历增加,思想增加。
对于社会如今的结构,一方面传统的思想还在禁锢,另一方面想独立女性的思想又压的很多女人喘不上气,矛盾的本身,就会让人更迷茫...
让我们悲伤的是很多时候,我身处不公平,却不以为意。
我们以为,算了,不都是这样吗?不就是打一个耳光吗?不就是夫妻间的吵架吗?不就是正常的情绪发泄吗?
可我们忘记了,并不是发泄,也不是释放,
是根深蒂固的男人以为自己才是权利的掌握者,女人不过可以用来发泄的工具。
他们理所应当的享受女人的付出,不懂感恩,不知尊重。
但他们不知道,对于男人。
我们可以因为爱你,揉碎在生活里,柴米油盐的沦为家庭主妇。
但我们也会因为不爱你,即使被现实的社会摒弃,也会潇洒的离开。
众所周知,印度的家暴是世界第一位。 可是印度离婚率却是全世界最低的,几乎为零。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在印度1%离婚率的背后,到底上演着多少悲剧?
今年,印度导演再次将大众视野聚焦到社会现实。 “家暴”这一话题又被作为影片主题。不同的是,这一次,女主因为一记耳光,而掀起了一场关于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女性的反思和自我救赎。 今天就来看看这部印度电影新作《耳光》。
01: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打耳光的场景。
常常因为打耳光,观众的情绪被调动:
会愤怒:
▲《甄嬛传》中甄嬛打安陵容
会义愤填膺:
▲《回家的诱惑》艾莉打品如,被品如打回去
会拍手叫绝:
▲《延禧攻略》魏璎珞打尔晴
但是如果是发生在印度的电影中,就是悲剧的开始。
2018年爆火的印度温情电影《神秘巨星》里的爸爸,是家中唯一的权威。
他极度厌女,家暴成性,对待自己的妻子,更是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2015年上映的印度电影《炙热》里,女主拉尼的儿子是个大男子主义的渣男,他认为老婆就是花钱买来的生育机器。他没有工作收入,却喜欢赌博,喜欢嫖娼。
拉尼用抵押房子的钱娶来的儿媳,却遭到儿子的粗暴对待和打骂。
因为在印度男人眼中,打老婆耳光就是一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
但,却很少有施暴者,认为自己是错的。
于是,当这部电影把镜头对准了“耳光”上,就值得看看。
02:
女主在大学毕业后就嫁给了当地的富二代男主。 丈夫在外独自打拼工作,且经济条件不错的情况下,女主选择放弃自己的舞蹈梦想,专心在家做起了全职太太。 电影一开始的画面,就全方位展示了女主的贤惠——早晨,女主浇花,收牛奶,拿报纸,煮茶; 为患有糖尿病的婆婆测血糖;
叫醒丈夫;
为了能让丈夫吃好早餐,她能从客厅追到门外。
这个设定有点熟悉,跟最近刚完结的《三十而已》中顾家的角色一样,全心全意为这个家而活。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给丈夫升职准备的狂欢聚会上。
丈夫突然接到上司的电话,虽然自己升职要去伦敦工作,但仍然要在一个白人的手下去工作,要不就选择继续留在国内原职。
气不过的丈夫在聚会现场和一位上司吵了起来,女主闻声赶来,前去拉住丈夫的手,却没想到下一秒,一个巨大的耳光,狠狠的打在自己脸上。
那一刻,仿佛时间凝固了。
丈夫被好友拉走,四周围,是亲戚朋友异样又难以形容的目光。 而她难堪的站在人群中央,像个小丑一样。 从这一次之后,虽然每天女主还是在浇花,收牛奶,拿报纸,煮茶,测血糖。 但她憔悴的脸上,已经没有以往的活力和神采。
那一个耳光,仿佛抽离了她所有的灵魂。
察觉到妻子的异常,丈夫企图弥补点什么。
所以,他带着女主出去吃饭:
给她买礼物:
试图解释这一切。
但他的解释里面除了吐槽就是抱怨。
很显然,丈夫一点也不觉得是自己错了。
自始至终,他依然保持着自己大男子主义的骄傲,一句真诚的道歉,一个简单的“对不起”都没有。
其实一直以来,女主都觉得自己的牺牲是值得的。
为了爱,为了丈夫,为了家庭,她把自己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最好。
但一个耳光,彻底打醒了她。她无法接受丈夫的的不道歉,所以跟他提了分居。
令她更无法接受的是,面对这次的“耳光事件”,身边人的态度:
婆婆告诉她:
女人必须学会容忍。
丈夫和儿子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
自己的弟弟,竟然也会觉得她小题大做。
就连律师都没能忍住,问到“只是因为一个耳光么?”
因为一个耳光而提出分居,是一件很不合理的事情。
就连自己的妈妈都认为,她要压抑自己的感受。
因为每一个女人,都应该学会忍耐来维系家庭。
03:
就因为一个耳光,要离婚?
影片中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女主太小题大做了。
丈夫更是理直气壮说“不就是一记耳光么!?而且还只是第一次而已!”
可是,这一记耳光,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疼痛,更代表着这背后的教养,权利,认知,和对这段感情的态度。
她接受了这一记耳光,就代表了她要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对待。
曾经那个骄傲美丽的舞蹈梦想家,如今变成了一个可以随意被打耳光的人。
更让她失望的是丈夫的态度,在“耳光事件”过后,丈夫说过自己事业工作烦,说过这次是意外,但唯独,一句道歉没说出口。
为了爱情与家庭,她牺牲了自己的梦想,选择在家相夫教子,可是夫妻之间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
▲这么漂亮的妻子,怎么下得去手
你或许觉得电影有点夸张了,但是往往的家暴开始,可能就是一记耳光、一次动脚而来的。
切记:
对家庭暴力的“零容忍”是你和我都应该做到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