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语》是一本由张莹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01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灵语》读后感(一):看了这本书,我慌了(真的是后怕)——《灵语》读后感
我是个文学爱好者,平时没事也会写写小说,之前梦想着自己的书出版,就投了榕树下,我也是在榕树下的群里认识了《灵语》的作者,平时没多熟,只是偶尔聊聊,最近听说她的书出版了,我本着捧个人场的心思买了一本,看了以后,我真的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慌了的感觉。下面我从一个非科幻迷的读者角度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大量科学知识堆积,却丝毫不显得乱;
我从刚开始读《灵语》的时候,真的感觉很吃力,好多知识点都不理解,还得一个个去百度,这本书最早给我的感受就是,作者到底要写什么?写这么多科学知识不觉得多余吗?这样对读者的阅读体验不受影响吗?
但是,当我读到后面的时候,我完全不这么想了,因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完全把前面提到的科学知识用上了,没有一个是多余的。对的,没错,真的是没有一个知识点不被后文利用的。而且整个作品的情节在这个时候突然爆发,前面作者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一点一滴地把知识点累计到一个高度,终于引出了关键性的词语和组织:高维空间、通天塔计划、领域课题组,接下来就是让人意想不到的高潮三连击……
二、让人分不清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虚构的;
《灵语》一书引用了很多科学实验案例,这些案例都是现实社会中存在并经过媒体报道过的,作者在文中的情节也做了很多疑问,直到最后,所有的案例似乎都有了根源所在,再加上“盖亚组织”,让人读了以后觉得书里写到的都是真的,而我们内心里最害怕的世界末日,最大的威胁居然就隐藏在我们人类内部。看了这本书,我真的开始慌了,以前觉得我们的文明还有很远的路可以走,现在,我却觉得我们随时存在着危机!
三、“小人物”的主角,更容易代入;
我觉得《灵语》和其他科幻作品相比,最大的不同还有它的主角是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没有一点突出的地方,就算到了作品最后最关键的一刻,她还是提出了她的“合理”要求,这些“小人物”相关的生活情景和心态,完全就是我们自己的写照。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但到了世界危机的时刻,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也许我们中的那个人,恰恰就是拯救世界的那个关键人物呢!
四、看完《灵语》一书,可以轻易看懂大多数科幻作品;
《灵语》一书里面庞大的科学知识量,让我读着很吃力,当我一个个查找了解后,我发现我的知识面在很短时间内有了质的飞跃。读完《灵语》后,我有种想读其他科幻作品的冲动,后来我读了《三体》,我当时最切身的感受就是,我没那么吃力了,《三体》里的很多理论《灵语》里都提到过,甚至都有解释,而且涉及到的更多。我当然不是说《灵语》比《三体》好,他们各有千秋,高度和成功的地方各不相同,拿《灵语》和得过奖的《三体》比也不恰当。但《灵语》给我和《三体》不同的感觉是,世界危机发生的契机更紧迫,也离我们更近!
最后,我不是有意夸《灵语》,《灵语》作为作者的处女座有很多地方有缺陷,比如开篇大量的科学知识影响了阅读体验,文中个别地方写的还不是那么到位,比如,我个人感觉董菲被洗脑的过程还可以更精彩。不过总的来说,《灵语》已经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了,她的知识面、真实性、反思、“小人物”的担当,都值得我们回味。
如果选择读《灵语》,请一定坚持到最后,你会看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灵语》读后感(二):一场不甘平凡的梦——读《灵语》有感
作为一位从中学时代开始看《科幻世界》的资深科幻粉,结缘科幻已经20多年了。曾在《三体》刚完结的时候恨不得把这套书推荐给身边的每一位朋友,也曾第一次读到《北京折叠》就赞叹不已。后来,它们都拿下了雨果奖,广为人知。
一个月前的读书分享会上,我聊的正是科幻,也因此机缘巧合认识了本书编辑,得以第一时间拿到新书《灵语》,先睹为快。
深蓝色的封面上是一张数码图像构成的女孩侧脸,作者张莹,挺陌生的名字,看简介是一位85后姑娘。写科幻小说的女性不多,中年作者里几乎没有太知名的,新生代里有几位活跃的女作者,但总数依然很少。所以看到有新的女作者加入到科幻创作中来,还是挺让人高兴的。
封面上介绍《灵语》是一部“长篇硬科幻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董菲作为地球通往高维空间的“钥匙”,卷入全球科学精英分化成的两派争斗(重塑文明“盖亚”派VS阻止盖亚的“灵语”课题组),最终牺牲自我拯救地球的故事。
先说“长篇”,近30万字,确是长篇了。
再说“硬科幻”,全篇故事的基本架构是各国都在建设高能物理实验室,想联通高维空间,但只有女主角的脑电波量子化之后能与高维空间契合交流。文中提到了很多物理实验,并用惠勒延迟选择实验来支撑三维世界与四维世界之间互为因果的设定,还掺杂了不少生物学、心理学、易经、王阳明心学等内容。猜测作者大概是一位理工女,读书很杂。
觉得还不错的构思有两点:一是探索未知的虫子爬上荷叶,羽化为蜻蜓,影射了女主量子化到高维。二是女主作为联通高维的唯一钥匙,可以掌控更大的力量,造成天震;也可以进门(高维)后反锁,让高维空洞对地球关闭。
觉得还欠火候的也有两点:一是全篇想用莫比乌斯环的总体设定(从高维投影出女孩人脸,到女孩完成使命去往高维),但前后衔接有些勉强,故事闭环不够流畅。二是尽管文中用了大量专业名词,但是核心思路还应该阐述得更清晰一些,现在读起来多少有点晕,整体感觉硬科幻的犀利“硬度”还是不够。
最后说“小说”,因为没有看过作者的其他作品,不知她是否出过短篇集或者其他长篇,但就这一部长篇而言,感觉是新手初作,尚有很多地方可以进步。
第一,全篇故事是单线程的,读起来有点像看游戏闯关的脚本,虽然设定的场景很宏大,但故事主要发生场景还是学校、实验室、男友家等作者更熟悉的地方;主要人物也是女主身边的男友、导师、网友等几个人,彼此间的权谋计算和正反两派的争斗流于表面,显得有些小儿科;全篇行文以两人对话居多,一些关键事情的描写反倒匆匆几笔带过,尾部转折太多,有点头重脚轻,整体格局和故事节奏的控制力还不太够。
第二,贯穿小说首尾的是女主和高富帅完美型男友的爱情故事,出现了多次“宠溺(男主)”、“色眯眯、花痴(女主)”这种表达,文风近似言情网文,情节也多落俗套。两人之间的关系是因故事需要去推动的,而不是基于人物的真情实感,所以无论是相恋还是阴谋背叛,都像是为了完成作者设定好的任务,很难让读者共鸣。
第三,全文太苏了,女主设定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生,但是,因为高维空间传来一张如同她镜像的投影图,她不用费任何力气就成为了全世界最不平凡的那个“唯一”。在故事里,她写下了一篇大家都喜欢的武侠小说,和万人迷高富帅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拿到了国家科技贡献奖让父母无比荣耀还得到了终身物质保障,然后在科学精英们的敬重注视中融入高维空间拯救了全世界……或许每一个不甘平凡的人都想做一场这样的地球终极英雄梦,在这篇小说中,也多次出现各种梦境。作者的这一场英雄梦,借助笔端,在《灵语》中圆梦了。
如果说小说是梦,那科幻小说就是梦中梦,读完这本书,也好似跟着作者经历了一场不甘平凡的梦。忽然理解作者简介里面的第一句话了——“游走在现实和梦境之间的85后”。无论如何,有梦想依然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你看,这场梦不是已刊印出版了么?
虽然这篇作品还有很多可以进步的地方,但对科幻读者而言,写科幻小说的人里又添了一位女作者,队伍壮大终归是好事。期待杨莹的下一篇作品更精进,下一个梦更绚烂。
:全书的字号偏小,行间距过密,读起来有点累,不知是不是纸张涨价,考虑成本的缘故。另外,这篇书评是基于一个资深科幻读者的视角来写的,完全不是一个合格的新书推广的托儿,不知道这样一来,编辑朋友以后还会不会送我新书了:(
《灵语》读后感(三):时间、悖论和梦
时间、悖论和梦
我是在朋友群里知晓这本书的,并且同时知晓它本来叫做《通天塔》,于是,当时脑子里浮出的第一个概念就是“巴别塔”。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创:11:1——9)
这个故事本身就非常具有神秘色彩,是很多小说和电影的创作源泉。选择这个题目,本身就意味着有好故事可以说。所以,我很兴奋地就买下了这本书。
一、时间
《灵语》本身故事非常简单,从行文可以看出作者受到了《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影响。区别在于《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想要解释“历史”,而《灵语》想要解释“时间”。
“时间”是什么?按经典物理学的解释,时间不过是运动(变化)的尺度“物体之间相对运动快慢的一种描述,它表示物质运动过程中持续性和顺序性”。但如果说时间与快慢有关,在“光”这里就会碰上悖论,因为光速是常量。
时间是“三维”通向“思维”的媒介,或者说“流”?按文本的逻辑,低维是高维的截面——一维的点是二维线的截面,二维是三维的截面……那么,三维是四维的截面。每一个截面都天然带有所有赖以生存的信息,或者说自成一体,低维度的生命难以理解高维度的表达。所以,天生带有“刹那永恒”的那些文本,都变成了具有神秘感的宗教or艺术。这中间天然就有一个“解读语言”的漏洞,谁掌握了“时间”这种独特的语言,也就掌握了“命运”。《灵语》中的“盖亚”组织和“灵语”组织就想要通过“董菲”来掌握“时间”这一通向高维的语言。
但作为“时间”代表的董菲,就真的理解时间了吗?不见得!她最常追问的一个问题是“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巧合?”时间在这里成了“命运”的代名词,似乎被固化了。小说的精妙之处在于“时间”闭环时,不是正面冲撞而是擦肩而过。换言之,看似固化的命运链条上,有“可能”的发生。这个“可能”,在一些时候被我们简单理解为“平行时空”。
但小说在这一本的范围内并没有完整解释这种“擦肩而过”,董菲最终选择“量子化”,在高维时空“无处不在”,如果从“命运”的角度上将应当是更高意识或更高维度的决定论。她在选择升维的时候会有很大可能与未来的自己迎头赶上,变成“薛定谔的猫”的状态。而这恰恰是一个太极图式的扭结,也就是“悖论”。
二、悖论
悖论是一个特别奇怪的东西。不用去列举理论,只要举个例子就可以了。
下句话说的是真的。上句话说的是假的。
悖论往往来自于“时间”、“自涉”或“否定”。
只要在表达的同时有一个“时间”上的闭环,就很容易导致悖论。“命运”之造化弄人:“我命由我不由天”最终却成就了自己的“命运”。我莫名其妙地打了人家一巴掌,然后人家还了我一巴掌——在时间的解释中,我先预料到了他的一巴掌,因此先下手为强了;他因为我先打了一巴掌,因此报仇了。我们各挨了一巴掌,然而都很开心。更低俗一些的例子是富翁吃翔:富翁A莫名其妙地要跟富翁B打赌,说你如果把那堆翔吃了就给你一个亿,富翁B吃了翔;富翁B为了挽回面子,也与富翁A打了赌,结果也吃了一堆翔。两个富翁一分钱没挣,各自吃了一堆翔。这“悖论”的命运哦。
《灵语》也是如此,董菲莫名其妙地做了一些“增加熵”的事情,“荷叶上的虫子羽化成了蜻蜓”,于是,命运就开始变成我们上面段子一样的悖论。
类似的,“自涉”和“否定”也大量在《灵语》中出现,比如“薛定谔的猫”要有了“自我意识”,“未来的董菲”显相在三维空间,“实证科学”证明“无”的存在等等。
但《灵语》大约是限于篇幅的原因,并没有对处于“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实验过程进行解释,使得“悖论”的解释力度大大减弱。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三、梦
我以为,《灵语》中对梦境的描写是最吸引人的。梦,在弗洛伊德那里被解释为愿望的实现和满足。但这对作者而言显然不够,至少是不贴切。梦,在作者那里变成了一种能力,一种或可选择的诚恳态度——“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的一种通灵能力。
梦,往往意味着物理规则的消失或减弱,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一种难得的“自由”。现实的阴冷晦暗变成了五光十色,记忆的扭曲和重组、未来的期许都加入进来,成为一种拥有独特语法的语言。
既然是梦,那就是“不讲道理”。理性解决不了有关“界限”和“时间”、“悖论”的问题,还不如留给“梦”,比如科幻?
瞎说
1、作者对情感的描写有些无力,董菲与李尉明的情感纠葛有些生硬和理想化。2、中间的情节过渡缺少画面感——幸好有一本武侠小说贯穿始终。3、环境描写基本上没有对刻画人物有任何作用,反倒是几乎只出现了一个“男主角”的那部武侠小说,让我是相当好奇呀。4、董菲的形象有些单薄,性格不够鲜明。李尉明的亦正亦邪形象有些薄弱,郑强选择牺牲有些太迅速了,铺垫得太少。
《灵语》读后感(四):新人如何写好一部通俗科幻小说? 文/贝叶
总体而言,《灵语》并不能算是一部令人满意的科幻小说。不过对于写作者来说,其中有不少教训可以汲取:比如主角要有行动力;注意叙事节奏,详略得当;科学内容不能仅以大段对话呈现,而要有具体可信的展示;想象上要注意适度,不宜过于“神棍”等等。
《星云科幻评论》 https://mp.weixin.qq.com/s/BFpgiLyjO-Chr3WaQKaD8g
新人如何写好一部通俗科幻小说?
——长篇科幻小说《灵语》评论
文 / 贝叶
《灵语》出版于2019年3月,是一部不太被关注的长篇科幻小说。作者张莹,应该是一位科幻新人,按勒口的简介,作者是“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的‘85后’,特立独行的文艺女青年”,“喜好读书,涉猎颇广……也会在闲暇时光思考哲学问题”。这部不无玄思的科幻小说或许便说明了这位新作者另类的追求。
在阅读科幻时,笔者向来对于新人新作颇感兴趣,虽然技巧上往往尚需磨炼,但新人作品往往带着渴望表达的蓬勃元气,也不太受常见平庸故事套路的限制,奇思妙想,旁逸斜出,野路子中有独到的意趣。因此,带着几分期待,我翻开了这本书。
大学校园里,一个混日子的“学渣”女研究生董菲,无意中和出没于校园的一些奇妙人物产生了交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疯疯癫癫又暗藏玄机的民间数学家,以及潇洒帅气的“万人迷”男神教师。董菲虽然成绩平平,但爱好广泛,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所有人都十分欣赏这个看似普通的女生,特别是万众倾倒的男神,很快对董菲展开了热烈的追求。董菲虽然不缺乏自知之明,但很快也沦陷在爱的攻势里,和男神成了甜蜜的校园情侣。只有老教授的突然陷入疯狂和时不时困扰董菲的怪异梦境,提示出这一切只是表象,背后有着深不可测的危机……
这个开头不过不失,有一定吸引力。像许多优秀的科幻小说一样,文中通过信手拈来的、对话呈现的一些前沿理论,提示出日常生活之上宇宙万物的浩瀚神奇,更令人对下面将要展现的科幻秘境十分期待。虽然已经感到作者文笔和故事节奏上的一些不足,但对科幻小说而言,这些都是可以弥补的问题。
按照一般的情节发展,女主人公应当逐渐发现一些蹊跷之处,开始敏锐地觉察到问题所在,更可能因为发现了某些巨大可怖的秘密而被神秘组织追杀……随着宇宙奥秘的一层层揭开,女主也将在生存之战和不同道路的抉择中成长起来,找到人生目标,收获真正的爱情……当然这些也只是平庸的故事套路,作者完全可能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不过随着阅读的进行,我的这些期望被越来越大的失望所取代。平心而论,作者还是有意无意地朝向这一方向前进的。所以女主角发现了男神另有正牌女友,品行不端后十分伤心,去了其他城市,不久后又被神秘人物带到北京,密切监视起来……读者逐渐知道有“盖亚”和“灵语”两个神秘组织正在争夺女主,因为她的面容和高能物理实验中出现的一个神秘头像完全一样,而“盖亚”正在进行毁灭世界的阴谋,女主是他们和所谓“高维空间智能”(=神)沟通的关键(这些算不上剧透,因为这些内容已经印在了封底)……
既然应该有的发展基本都有,失望在哪里呢?首先在于作者的笔力远不足以收发自如地写出故事的起承转合,甚至承担起码的叙述功能都勉强。虽然笔者对通俗科幻小说的文笔要求不高,并且也反对片面地以文笔来衡量小说,但底线是能够讲好一个故事。本书中绝大部分章节都是平铺直叙和大段冗长无聊的对话,涉及相关科学知识时,总是通过授课般的对话大段讲述。这还算好的,最令人头疼的是和“男神”谈恋爱的桥段连篇累牍,“大帅哥”“小宝贝”等肉麻情话不绝于耳,好不容易分手了以为告一段落,不料过几十页又复合,更加你侬我侬……这些剧情既缺乏趣味又对情节甚少推进作用。考虑到读者早已通过上帝视角得知男神是欺骗女主的反派,即便当言情小说来看都是毫无意义的。
戏剧性的变化和行动,在情节中本来并不多;而当写到时,作者也异常惜墨如金,简略如大纲。比如一个情节描写某个吐露了一些机密的配角当着主角的面忽然被车撞死,这本来是能够引起读者紧张兴奋的一个重要节点,但书中仅仅用几十个字打发掉,草率得令人难以置信:
此时已经天黑,吴云波站在马路边向董菲挥手告别,此时一阵急促刺耳的撞击声在夜色中响起,一辆满载的渣土车驶过,将吴云波卷入了车底。救护车辆赶来时,吴云波已经身亡……(P67)
作为对比——虽然其成就高下使得对比显得不太公平——可参见《三体II:黑暗森林》罗辑女友被撞身亡的一段。
另一方面,作为通俗科幻小说,随着情节推进,应该不时有超出生活的科技和自然奇观满足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书中超现实的世界观打下可信的基础。但本书中基本只是通过人物之间关于莫比乌斯环、进化论、量子力学、高维空间等科学主题的抽象对话凸显其科幻元素,而鲜有具体的画面感呈现。仅仅写到一个“天震”,虽然号称是高维空间的碰撞,但也和地震类似,并无多少震撼人心处。
那么对话中所涉及的知识本身是否足够吸引人呢?虽然内容颇为广博,但许多方面和小说主旨并无太大关系,仿佛只是为了炫学的点缀。而量子、维度、熵值等一些对故事较为重要的概念,也大都是科幻小说常见名词;讲说中偶有一些亮点,但总体仍较粗浅,既干扰了叙事节奏,也不能满足硬科幻读者对科技深度的需求。并且,作者为了引入所谓“高维空间智能”,引入《圣经》《老子》《易经》等神秘文化,让物理学家对着古籍大发赞叹,难免给资深科幻读者以牵强附会的神棍之感。
从小说叙事角度,更为根本的问题是,女主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全书大约90%的篇幅)都被蒙在鼓里,懵懵懂懂,对围绕她所进行的各方阴谋活动一无所知。这样一来,女主不仅显得十分可笑,也完全缺乏了行动力和成长的可能。作者为了不让读者一直一头雾水,不得不时时跳出女主视角,进行上帝视角的叙事。但为了不一开始就暴露全部谜底,又只能刻意地遮掩。然而,读者已经无法再代入牵线木偶一般的女主,也就缺乏深入探索故事的动力。实际效果仍然是,读者对书末令女主崩溃的真相和反转早已知道,很难再引起多少兴趣。
女主在终于“觉醒”之后,全书还剩下不到三十页的篇幅(总共259页),自然也不可能再详细描写其转变的心路历程。总之(注意:下面是真正剧透),女主毅然参加了实验,将整个人“量子化”,进入“高维空间”,成为了“神”,阻止了反派毁灭世界的阴谋——因为高维空间的时间与现实世界不一样,相当于超越了时空,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开始会在高能物理实验中出现自己的头像。姑且不论其中有多少科学内涵,也不论是否借鉴了《星际穿越》等作品,女主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最后宛如灵魂升华的选择也就显得苍白无力。而这样一个因果闭环的设计(因为女主就是高维空间智能所以被选中,又因为被选中才成了高维空间智能)虽然借助时空穿越的概念勉强可以说通,但恐怕也难以令人信服。
女主成“神”的情节设计,或许来自于日本动漫,在近年国内科幻小说中也并不罕见,比如宝树的《时间之墟》和付强的《时间深渊》,但都不能算很成功。因为成“神”之后,已经无法揣度,与凡人时的个性人格不免产生断裂,也就显得苍白干瘪,缺乏可信度。不过至少之前还是比较具体鲜活的人物,并且也有一定内因导向这一结局。《灵语》作为女作者的作品,本来有望在这方面较男性作家表现更好,然而女主还是“人”之时就没有立住(这是十分可惜的,因为女主的原型似乎就是作者自己),再进入高维空间就更无从着手了。小说止步于董菲的消失,这个留白倒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总体而言,《灵语》并不能算是一部令人满意的科幻小说。不过对于写作者来说,其中有不少教训可以汲取:比如主角要有行动力,不能一直被牵着鼻子走,在行动中才能展现出个性和弧光;注意叙事节奏,详略得当,每一段描写都要有意义,其详略要和意义相称;科学内容不能仅以大段对话呈现,而要有具体可信的展示;想象上要注意适度,不宜过于“神棍”等等。
当然,这些也并非金科玉律,不过要写好一部通俗科幻小说,避免本书所犯的错误,至少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我也衷心期待作者的下一部作品——如果有的话——能够获得大得多的成功。
推荐指数:二星半。
作者简介
贝叶:骨灰级科幻迷,现从事科幻影视相关行业,业余科幻研究者。
星云科幻评论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