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书简》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谈美书简》精选点评:
●很有意思。
●从问题可见,审美的常识败坏到了什么地步。
●有一些主题很有意思 △优美与崇高之争 △偶然机缘 惊奇感 一点疑惑,关于喜剧与悲剧。悲剧最初往往要经由不适感转化为美感,我深以为然,比如那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然而喜剧的美感我却真的难get到,尤其是“滑稽”一类,跟别人一起看相声小品时,给我的感觉就像小时候大人强行塞给你的玩具(不喜欢玩具的小孩长大后是不是都这样呢),只觉得别扭、无聊、虚假,所以不会有快感。相反别人感觉不适的哭在我眼中却是美的是好的是舒适和快感(或许这也属于亚里士多德说的卡塔西斯)(或者我过于日式审美了),最近超爱化成雨也是因为他说了一句话“哭难道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吗”,伤心哭泣之后产生的美妙感觉要比一些当场快乐而事后无聊的笑声珍贵的多,一些丑陋的残缺的遗憾的可恨的东西或许会带来更为长久和深入的美感。
●大家之作,受益良多。但与作者青年时期的《谈美》相比,这书延引对马列主义对美学的作用,以马列主义美学为美学正宗,显然受成书时候的政治环境影响,可谓瑕疵。
●不好说,留着日后重读再评吧。
●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应该和他的《谈美》对照阅读,先读《谈美》再阅《谈美书简》,两个时期的著作背后折射的是他思想的转变。
●久仰大名之下,难免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值… 语言充满时代气息…
《谈美书简》读后感(一):领会大师的美学知识
领会大师的美学知识
评《谈美书简》
谈起美,我们很多人会把它当做一门高深的艺术望而却步,或者把“美”当做一门专业的工作去看待。世界上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事实上我们生活到处都有美,从景色、人物的欣赏,到一件国家大事生活小事的品格人性分析,都是一次审美的过程。这本《谈美书简》是作者朱光潜先生通过书信写给普通读者,向他们介绍“什么是美”“如何审美”的入门介绍,读起来通俗易懂,也很容易顺着作者的思路,了解他对于美的认识。先生把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心得体会用在美学的研究上,一方面是对于他学识上的精进,也是通过另一个角度介绍美,这种研究方式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研究的一种思路借鉴。
说起马克思主义,我想起了大庆油田的“两论起家”,说的是大庆油田刚开始组建的时候,会战开始人员思想不齐,周围环境恶劣,而对于油田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够深入……面临种种困难,会战领导小组做出了《关于学习毛泽东同志所著<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广大石油职工通过学习“两论”,认识大庆油田的具体实际和开发建设的规律,分析解决了会战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很多石油人如今骄傲地宣城:我们是靠“两论”起家的。这本《谈美书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历程,“四人帮”之后,很多人对于“美”存在很多的理解误区,甚至谈美色变,很多人向朱光潜先生请教关于“美”的知识,作者于是用书信的方式给大家讲述,并从人物、范畴、角度等12个方面介绍了一些关于美的认识。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美其实是主体认知和客体形式的一种完美契合,比如说一个人五官端正、相貌堂堂,符合我们对于一个人的“美”的预期,当我们看到这个人的时候,这种客体形式(人的存在)和我们主体认知(对美的预期)契合之后,我们的意识里便产生了“美”的概念,这也是审美的过程。美来自于生活,通过艺术的抽象和提炼又高于生活,并且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这个观点同样符合马克思主义。曾经的政治运动破坏了我们很多对于美的认识,比如说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感,这些人性基础上的审美意识在书中多次被提及,如今也慢慢得到认可。西方诸多美学大家的理论与学识,同样可以“舶来”用作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研究,在他们的学识基础上去开展我们的审美研究,才能得到更大的收获。
尝喜小中能见大,还须弦外有余音。学术研究与知识积累如此,做人亦如此。想着朱先生经历了政治的浩劫之后依然能保持对学术的兴趣,经历了学术上不公正的批判之后依然能保持对于美学的喜好,并从谏如流地学习和著书立说,更令我辈钦佩不已。学习如登山,步履阑珊也不一定能见到山顶,但保持努力依然不失为一种人生的美。从美学开始,让自己的内心也变得更充盈一些。
2018-7-2
《谈美书简》读后感(二):写给青年人的美学诤言
三年前,读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初初领略了美学中的“美感”为何物,学着去以科学方法探究美、欣赏美、发现美。而今又读《谈美书简》自然而然有一种亲切感、期盼感。
不过,正如先生自己所言,旧的《谈美》是解放之前写的,那时他还是一个青年,而《谈美书简》则是历经半个世纪之后,他八十二岁时的暮年之作。两本书在写作风格和内容上的确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无论是深入浅出,亲切地与青年朋友谈美学、赏美作,还是精钻马列,理论联系实际去谈美,朱光潜先生依旧是那个追求真理、倾囊相授,愿在美学道路上孜孜以求并助力他人的中国美学界的奠基者。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谈美书简》是朱先生以亲身的经验,来谈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书中围绕“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这一他晚年美学思想的核心去分析解答了很多青年朋友在美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是应该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去理解美的本质?谈美为什么要先从人谈起?以及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分析与思考,等等。
作为一名文科毕业生,可能更多的时候是从文学艺术作品批评赏析中去体会先生所谈到的美学问题,自然也就对“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这些篇目更感兴趣。在讲解形象思维与文艺创作时,先生先举例在北海公园散步,我们看到的,想到的事物来说明形象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接着再举例有人逛过北海之后会产生作诗作画写游记的兴致,来说明创作中的形象思维,讲解之平实易懂,贴近生活,令人过目难忘。
大概很多人都会认为美学是抽象的,难于理解的,但真正接触之后,我们才会发现,其实美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涉及的也不仅仅是文学、艺术、哲学,还有心理学、语言学、历史学等等。阅读朱先生的《谈美》、《谈美书简》仅仅是为美学爱好者开启一扇研究之门,告诉我们该去关注哪些问题、注意哪些方法,如何正确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但是,如果想要真正去钻研这一门学科,仅仅了解这些还远远不够。
在书的最后一部分结束语中,朱光潜先生告诫年轻的学子们,要学习美学,先要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懂读透;其次是要掌握一种外语到能自由阅读的程度;最后还要随时注意国内文艺动态,拿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有余力,最好学习一门性之所近的艺术,比如文学、绘画或音乐,避免将来当空头美学家或不懂文艺的文艺理论家。
早已离开校园的人或许无法再重拾书本去钻研某一门学科,但作为提高审美修养和理论知识的宝贵资料,读朱光潜先生的任何一篇谈美文章都或多或少会有所收获,若是想要在美学领域有所探索和发展的青年学子,那就更要珍惜这种和大师隔空相谈的机会,因为并不是每个学科都有这样的前辈能给我们留下如此的知识积累与精神财富,也并不是每个大师都能如此坦诚地将自己的心中所想倾吐众人。
读“大家小书”系列的书越多,越是感受到在中国老一辈文人学者中的那种求真、求实精神,越是体会到他们在研究工作面前的踏实与勤勉。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们对后来者、对青年一代的满腔热忱与悉心指导,真的是当今学子可遇不可求的机缘。不过,幸好我们还有像《谈美书简》这样可以穿越时光的信笺,留给我们可以随时学习与汲取的美学诤言,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幸福。
附:《谈美》书评——大美无形
链接地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485965/
《谈美书简》读后感(三):今天,我们来谈谈“美”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现当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老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1929年,他的著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出版,成为当时最流行的书籍之一。在那个没有网红的年代,老先生的书籍在没有互联网宣传下,也在青年中形成了一股阅读风潮,算是那个年代的畅销书,深受当时的青年人的喜爱。《谈美》写于1932年,是继《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的“第十三封信”,当时,朱先生曾说:“在写这封信时,我和平时写信给我的弟弟妹妹一样,面前一张纸,手里一管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什么书也不去翻看,我所说的话都是你所能了解的,但是我不敢勉强要你全盘接收”。我们知道朱光潜先生,多是此前的这几本著作,对于先生对中国现代美学的看法,也多源于20到30年代先生的文章。
《谈美书简》并不是《谈美》,《书简》首版于20世纪80年代,用的也是《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写作笔法,开头就亲切地称呼“朋友们”,熟悉的笔调,像是先生又回到青年时代,同青年促膝而谈。不过,读者普遍反映《谈美》更为本真,更少意识形态上的色彩,更好读。在《谈美书简》中,朱先生也做出了回答,所以,当我们读这本书的时候,切莫纠缠那些已经和时代不符的论点,就当做一个大家学者在耄耋之年对青年后辈的循循善诱即可。
老先生的很多观点,穿越时间,直到三十多年后的现在,依旧熠熠生辉。
在《还须弦外有余音》中,老先生先是服老,对“高头讲章”表现出厌恶与排斥,算是对一些读者评论《书简》缺乏亲切感的一种回应。从对读者的态度你就能看出,过去的老学者、大家治学的态度。反观现在的鸡汤、青春文学作者和粉丝之间的互动,不禁想要回到过去的某个时代。在那里作者和读者是平等的,双方都基于尊重、认真阅读、认真点评、认真评论、认真回馈,在这个时代,这些事情似乎太浪费时间了,而且,现在的一些青年人可能也没有闲心思坐下来和大家促膝详谈。所以,即便是《谈美书简》可能在整个“大家小说”系列里属于比较复杂的,依然有普及的意义。
其次,读者经常会来信询问老先生学美学应该读些什么书。老先生说,自己已经列了一个“简要书目”,有些书是不易找到,但是现在书禁已开,重点是:如果想读书不愁没有书读了。这个回答,放在今天依旧是一个全能回答。我们现在这个年代,比三十年前更加开放了,现在某些答题网站上,网友动辄就提问:想成功读什么书?想赚钱读什么书?想提升一下自我读什么书?朱老先生三十多年前就回答了你:想要读书不愁没有书读。随后,他的忠告来了:不要再打游击战,像猴子掰包谷,随掰随丢,要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要敢于坚定。朱老先生曾经劝年轻读者,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有价值的书他说最好读两遍以上,第一遍通读,第二遍细读,对了,还要做笔记。这让我想到钱钟书先生也说过,读书不做笔记等于都漏出去了(大意,原文记不太清楚了)。
真正读透是终生的事,但是先要养成要求懂透的习惯。
放在今天,依然适用,适用于读任何书。
其二,老先生建议掌握一到两种外语,如果还没掌握,抓紧时间补课。其三,有余力,最后学习一门性之所近的艺术:文学、绘画和音乐。
就算你不做美学专家,不做文艺评论家,这些建议也是终生裨益的。再有三十年过去,不管世界变成什么样子,人都应该与想要“美”的心相伴。
重点推荐阅读《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一些禁区》《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等。不推荐《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在我看来,有些观点,在三十多年后的确和时代不符了,我们现在已经不说“人统治自然”这种说法了,也不怎么说,人统治自然的能力比动物大。时移世易,至少在这方面的观点的转变,是时代进步了。
《谈美书简》读后感(四):美学无止境,弦外有余音
读朱光潜先生的书,总有种润物无声的温馨感和宁静感。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除去这些身外荣誉,朱光潜先生的文字如同他的人格魅力——隽永绵长。
这本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收录朱光潜先生的十三篇美文,收录的作品虽不多,但却真实的反应出朱光潜行狂的纯粹与真实。而在当今的社会,欠缺的便是这份对艺术的纯粹的爱和对自我真实的剖析。
朱光潜先生能被称为“美学一代宗师”和“美学老人”,今时的读者确应该抛却自身的浮躁与功利之心,沉静下来致力于象朱光潜大师那般的潜心沉淀。也唯如此,方能厚积薄发,才能永远让生命拥有长盛不衰的活力。朱光潜先生的一生历经曲折与艰难,可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无论生活多么窘迫,朱光潜先生都不改初心,沿着心之所向奋力前行,日日的心得积累,汇成这本薄薄的《谈美书简》。
收于说真话的朱光潜先生在《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解》一篇中,细述文化与艺术家不应屈从于时代的政治的桎棝,在朱光潜生活的那个时代敢于如此真实而直白的表达出这样带有政治性的鲜明观点,该拥有多么强大的灵魂与信念。
关于“人为万物之灵”,古希腊人说,“人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朱光潜先生说,这是人的“本位主义”,其实就是人道主义,作者进而解释说,“在整个感性世界里,人是最高级的存在物,所以人的性格是我们能感觉到的世界上最高的美。”关于美,美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之中,美无处不在,但人又是创造美和享受美的客观主体,人有着“发现美的眼睛”。当然,除了美,对阅读、写作来说,朱光潜文字里的许多主张现在来看,仍然适用:
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写文章应从模仿入手,再写生,先练描写和记叙,最后练议论。惟大英雄能真本色,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美感产生的两要素:目前意象与实际人生有一段适当的距离,在观察时我们处于聚精会神以至于物我两忘的境界,无意之中以我的情移诸物,以物的形移诸我。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口开则灵魂之门闭,口闭则灵魂之门开。凡是艺术家都不该仅仅在自己本行的小范围内用功,须处处留心才能有深厚的修养。
朱光潜先生一生都在致力于教育大众的工作里,正如只有音乐才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朱光潜先生将自己对艺术对文学的深悟感受通过文章,通过讲座,通过传道普及到莘莘学子与广大普通民众心理,正如人生路上的迷茫黑雾,为这些人带去光明的指引,给蒙昧的心灵带去温暖与充满爱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