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四字,熟悉得很,常与中山先生相关联。大凡在祭祀他的地方,皆有此楹联,就连千岛湖里,也有人们臆想而成“天下为公”的岛群,可见其影响之大!
原以为,此四字为孙先生首创,是其博爱思想的具体体现,也常从字面上去妄猜其含义。今读《孔子家语·礼运第三十三》,始知原话出于孔子的口中,是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其亲而亲,不独子而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终”。按其言释义,当是“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同所有的”,由此才知这是孔子的大一同的理解和向往。
对此四字,一直有误解,总以为是天下的人是为先生而来的。其实,这误解来的也是有渊源的。
首先,早以前读书的时候,没读过孔子的东西,即便知道他的一些东西,也是在“批判”中断章取义中得来的。
其次,在游览孙先生故地时候,很少有人帮咱引经据典的解释过,即便解释了,也是像咱一样望文生义般的。
再者,咱这辈子,基本都是在"万岁、万岁、万万岁"下过来的,只知一人之下的活着,不知天下原来还是大家的一说。
由此又想到“以人为本”这四字,原来是和那四字紧密相连的。曾几何时,“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则为己,力则为人,大人世及以为常”,所以“以人为本”是不需要的,即便讲了,也不过是对自家门面的粉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