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时逛书店,围着排排书架,来来回回.每排走廊,总有中学生模样或三或俩地,拥书而席.他们坐的是冰冷的瓷砖地,阅读的神态却是专注的,若无旁人.
这回,却见一个女子,三十来岁吧.黑皮肤.,双眼是凹进去的,长一副越南女子式的脸。她拥抱着一本翻开的,绿色封面的书,薄薄的,依着边角的书架,低低地睡去了.她额前的几许刘海湿漉漉,像赶了很远的乡村路.果绿色退去的旧衣裙摆宽宽洒洒地拢在左边.看起来,女子勾勒出的像一幅外国人旧式的油画,想不起那画的名字。那画,女子在一棵昏浊的油灯下,低低暗暗中,女子慵懒地捧着书卷,闭眼。不同的是,画中女子的衣裙比书架下的她的要鲜亮得多.
书架,满满当当的书籍,排排立立。她睡得正香,样子看上去慵懒,但是满足,酣畅。她那么睡着,胸脯微微起伏,从容得可以。有学生嘈杂的响动,穿过她裸露的半截双腿,险些被拌倒。那学生斜瞟了她一眼,是不是讲,睡大觉你找错地方了。
关乎女子的故事,等于一片空白。或许她累了,跑了很远的路来这里歇息.或许她陪儿子来,陪的是时间,她在时间的流动里等待儿子的阅读选择.或许她根本不识什么,一个人来,孤零零地。
现在来假设她的故事吧,她来自大山里,她从小想读书,家里穷,上不起学.像电影<花儿>(取材一个真实的故事,电影很感人.那日看了,眼泪落得稀里哗啦)里的孩子,生在大山坳.没谁愿意去顶坪小学教书,后来花儿来教他们,花儿也是一个孩子,14岁吧。眼前的女子,小时候就是花老师的那个学生了。
又假设,女子的儿子在旁,她陪儿子,纯粹地陪,正好借机睡一觉,因为她的确太累了,想休息又害怕上小学的儿子走不回回家的路.也许她根本就没有那样阅读的什么境界.只是女子被诗意化了,沉甸化了。其实她是极普通的,一个拥书而睡的女子,谁能懂得她的心思?
不管怎样, 相信女子间的阅读性情总有相通的地方。躺着阅读,抱书而枕的故事有的是.总听得人讲,伟人的阅读方式有“三上”,欧阳修也是,其中最后一“上”便是“枕上”。夜晚,前面的视线,或许电视剧情节宕荡起伏,却丝毫引不起半点兴致,那些一路播放的奇谈怪闻,传奇故事,等等,早已不再新鲜。而一本民国时期某位女作家的传记,或她的散文随笔,说不定倒是兴趣盎然。就这么阅读下去,读进去的是夜的寂寞,夜的辽阔.读出来的是,夜的流逝和迷蒙,最终进入慵懒的睡意,在梦的境地里翱翔。有人讲,这种慵懒的阅读,算得上阅读的最高境界。这显然是不是慵懒的阅读者对自身的嘲讽呢?
这么想着,睡着的被称着慵懒的那个女子,忽然一个侧身,绿皮书丢在一旁,一个小男孩捧着几本书正向她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