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旧中国三教九流:乞丐土匪赌徒经典读后感有感

  《旧中国三教九流:乞丐土匪赌徒》是一本由侯杰 / 秦方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旧中国三教九流:乞丐土匪赌徒》精选点评:

  ●这算是一个比较偏门的研究领域,作者的写法是可读性与学术性的结合,很多地方都标明了引用,而且对于一些奇闻异事的记叙则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不可谓是一本好书。而且书中的插图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颇具民国风气,再加上篇幅较短,内容充实而无多余之感,是一本可藏可读之书。只是不算特别完善,仅以讲故事为主,而没有描绘某个群体的发展流程和最终结果,颇为遗憾。

  ●没什么深度,就是简单介绍这些群体

  ●旧中国三教九流 乞丐土匪赌徒 值得读的文化书

  ●对旧社会 主要是民国年间的底层群体的描述,值得一看,但感觉还是不过瘾,还有再展开深谈的空间

  ●有意思,只是太浅,能讲细就好了

  ●也就是看看。

  ●四星减,内容比较宽泛但是深度一般。

  ●很长知识的一本书。

  ●当杂书随便看看,涨涨见识,丰富知识。

  ●179 180两页插图和下面的备注应该倒了,书本身还不错,至少从摘录的文字中我找到了更详细的书的书名

  《旧中国三教九流:乞丐土匪赌徒》读后感(一):乞丐问题

  上一本《艺人妓女嫖客》中,最后一句话一直印在我的脑海,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这句话的含义——娼 妓问题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我一直以为建国后这种古老的行业就消失了,但回顾一下近几年的新闻和自媒体,实在不愿意自欺欺人。今天不去触碰这个敏感话题,说一下一样存在的乞丐

  乞丐的主要来源:大量灾难带来的流民、难民。古代农民纯粹靠天吃饭,同时还要面对各种苛捐杂税,本身就是十分脆弱的群体,在灾难面前,他们是在弱小极了。我以前问过:既然生存这么艰难,为什么不去经商。我国几乎在秦汉时代就开始重农抑商,把农业看做社会之根本,社稷即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江山社稷”,可见农业的分量。士农工商,商人最末,而且在特殊时期,商人和艺人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是迫不得已,农民不会去做商人。

  按照书中给的数据,从汉初到1936年间,全国各地共发生各种灾难5150次。底层农民虽然有一定资源,一到灾难发生,房屋财产被毁,生活就得不到任何保障。大量灾民涌入城市乞讨为生。也就是说,难民是乞丐主流。乞讨也只是让这些难民多苟延残喘几日,一个冬天城里就会冻死不少乞丐

  这些无家可归的乞丐逐渐形成了帮派,一个人的力量渺小,但一群人就不可小觑了!丐帮的实际首领叫“丐头”,俗称花子头(没有帮主长老这一说)。丐头一般穿着干净讲究,书中引用了一句谚语:花子头一班,强过做官!丐头在丐帮内拥有绝对的权利,他需要协调内外,对内主要是“财产分配”,对外则是协调关系:官员来查某个乞丐一定是找丐头。中下等乞丐要到的钱要上交十分之一左右给丐头,当然,遇到下雨或其他恶劣天气时,丐头要拿钱煮粥,甚至给手下发放零钱!帮里无法去要钱的老弱由丐头负责分配食物钱财……

  看到这里,千万不要以为丐头是个好人,庞杂的丐帮的主要收入还是“丐捐”,以丐帮的名义定期向商户收取,实质是一种变相的敲诈勒索。另外,由于丐头经常和官府接触,因而为乞丐们谋得一些特殊的福利。每当官府需要劳动力做杂役时,总是丐帮首当其冲。甚至鸣锣开道,扛伞打旗的都是乞丐(较为听话的青壮年),某大员巡视本地,也是由乞丐扮演群众,由于乞丐数量十分庞大,欢迎场面简直让人感动到落泪……官府招用乞丐,但只给丐头一点点钱,因此默认丐头在本地“收保护费”。

  按规定给出保护费的商家,在几个月内不会受到乞丐的骚扰,同时丐头会给出一张收据,胡乱画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丐帮人一看就知道是丐头的杰作。

  乞丐这种社会边缘人物,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性,有时乞丐围着人要钱,好比打劫——不给钱不让走!这本书让我对丐帮的印象又武侠走向现实,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以往出现的现象现在还有。 作者是研究社会学的专业人士,现在把引用文献和参考书记在这里。

  易水寒《中国江湖揭秘》

  新凤霞《我叫新凤霞》

  骆宾生《黑幕大观》

  《近代中国江湖秘闻》

  严景耀《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关系》

  【美】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英】麦高温《中国人生活的名与暗》

  【德】卫礼贤《中国心灵》

  《旧中国三教九流:乞丐土匪赌徒》读后感(二):俗人俗世

  麻将——亡国奴戏

  在近代社会,一些达官显贵、王公大夫比较喜欢玩麻将,沉醉于这种被他们认为是高雅的“娱乐”之中。在北京,“京师麻雀之赌,大半倡行于仕禄之家。”仅仅数年间,麻雀“盛行于北方,上而贵官显爵,下而巨商富贾,无不趋之如狂,沉溺忘返,其一掷巨万,废时失业,为害不可胜言”。有时候,这些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与众不同,就连下赌注也变得十分豪放,往往是一千元钱一注都不算多。例如奕劻之子载振在家宅之内开设麻将赌局,极力炫耀自己的赌性、赌量,即使是最小的一注恐怕也要三千金。这样一圈下来,几万金在赌徒指缝之间流进流出,可他们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在二十世纪初的北京、天津等许多地区,玩麻将竟然也成为一种时尚。“廿世纪之新中国,新机勃兴,南风北竞,首先溥遍于所谓上等社会者,厥维麻雀牌,每见嗜之者,濡首其中,忘餐废寝……且嗜之者,非维新学子,即政界阔官。”具体到天津等地,在众多赌博中,麻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十年之前北洋赌的名很多,有押宝,有老羊,有天仇,有十胡等的名儿。那时候虽有麻雀牌,不很时兴。自从经了庚子的这场浩劫,不料麻雀牌走了运气啦。真是趋之如鹜,举国若狂,一倡百和,全国皆麻雀牌赌,上行下效,触目无非亡国奴戏。你要问他立宪,不知为何物,问他国会,不解为何辞,唯独麻雀这种东西,仿佛像普通学似的,一百的么二,又是什么三台两台,你听罢,见了面就是这一套。”对于赌徒来说,“(玩麻)雀牌,不但趋时,而且可以联络朋友。”对于社会来说,它“一盛行不要紧,可就害了人喽。也不论是什么生意买卖,铺里全预备一副”。因此,在有良知的人们看来,这“实在教人可怕得很啊”。于是,把麻将称之为“亡国奴戏”。那些小户人家,虽然不能这样狂赌滥赌,因为还要为日常生计着想呢。但是亲朋好友凑在一起,垒垒长城,互有输赢,稍微满足一下赌徒狂喜心理的行为,还是不少的。

  正是由于赌风盛行,麻将需求量增加,一度出现了在国内麻将牌供不应求的情况,而这与麻将远销国外也不无关系。天津《大公报》上曾经就这一状况刊登了一则题为《中国麻雀牌外销之发达》的消息:“麻雀牌之风,近来已逐渐及于全球各地矣。在沪或其他口岸之外,前时每受友人所托购买麻将牌,近因销路激增,货源短缺,上海外商沙乐门等,在沪设厂,招到上海、杭州、扬州、宁波、苏州、温州制牌工人五百,日产上等麻雀牌七十五副,每月二千五百副,更拟增产一倍,以供美国等各处需要。”看来,中国的“国粹”也将登陆美利坚,传播中国的“文明”!

  中国的“国粹”又何尝没有受到欧风美雨的一番洗礼呢?近代社会中的一些喜欢标新立异的人士看到“麻雀牌之风之披靡也,思以改良之法,输入文明之途,独出心裁,创制新牌”。1905年,有人设计了一种以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而成的新牌,以取代原牌式中的中国文字。设计者的原意无非是鉴于麻雀风靡社会,取古人寓教于乐之意,让人们在赌博之中,受到点教益。具体做法是:“以英文二十六字母镌刻牌面,每牌一字,每字四张,计百四张,再益以英文一至九数目字各四张,计三十六张,两共百四十张,与原有之一万至九万,一条至九条,一饼至九饼,东西南北中发白,加花四张之数适合。其配合法即以三字拼音变化为用,参用两字及四五字拼法,以便习练。其专以数目字拼合者,即为清一色,余可随人自定。”这位费尽心机改良麻将牌的先生充满无限希望地认为:“此法一出,改腐败为文明,游戏即是学问。”真可谓用心良苦。社会舆论则认为:“此君可谓异想天开矣。”......

  《旧中国三教九流:乞丐土匪赌徒》读后感(三):为什么总有人喜欢赌博?

  我打小便不太喜欢赌博,一如吸烟从来不会让我沉迷,我甚至有时候会自信到吸毒也不会影响我整个精神欲望。我这种人说好听点可能是理智,往坏的一面想是凉薄,对很多事物都如此,苦行僧专注于用饥寒交迫来麻痹自己对花花世界的欲望,而我少了那一步。

  《旧中国三教九流:乞丐|土匪|赌徒》中《麻将——亡国奴戏》一篇中提到:自从经了庚子的这场浩劫,不料麻雀牌走了运气啦。真是趋之如鹜,举国若狂,一倡百和,全国皆麻雀牌赌,上行下效,触目无非之亡国如戏。你要问他立宪,不知为何物,问他国会,不解为何辞,唯独对麻雀这种东西,放佛普通学似的,一百的幺二,又是什么三台两台,你听罢,见了面就是这一套。

  若让我这样的人在当时的社会场景中,我可能什么都不知道,我不知道立宪,不解什么叫国会,不清楚麻雀牌的打法,我可能也仅仅关注自己每天的生计,我不知为何而活,我盲目地随着人流涌动,只是单纯的为了活而活。我这种欲望低下的人,想要获得振奋人心的成就感放佛也更加困难。他们或许因为赢了那么一两回而大惊特叹,放佛昭示着自己接下来将一顺百顺;而又因为输了那么一两次而痛惜不已,却又不舍得就此身退,渴望着翻回老本。他们的激情致使他们永远充满活力,他们正因为这样浅显的欲望而活得分外精彩。我偶尔会羡慕他们,这种用自己辛苦赚来的积蓄交给上帝处置,去博取那概率极低回报极高的惊险刺激感是我永远无法感知的。

  这当然可能是我浅薄的赌博经历造成的,但毋庸置疑在我那浅薄的经历当中,我确实是十分理智地看淡钱财的流失,放佛那不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一样,连丁点心痛感觉也不存在。或许是自身十分看重那赌博契约,也十分清楚自己的钱要不回来,怎么大吵大闹也无济于事,但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依然是我这人看待赌博这类事物是十分麻木的。

  我对赌博没有什么欲望,但在如今的社会它依然吸引着众多的人参与其中,足见它魅力之所在。但凡与钱挂钩的,也不能指望他们不会为之着迷。每每春节,便是赌博大行其道的时候。从外地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在土地辛苦开垦一年的人们,他们将自己所获得的资本都交付在赌博这一裁判中,任其随着未知的命运去择决,是多是少,是口袋涨起来还是瘪进去,全靠所谓的手气。那时候,一帮人围着大桌子,看着玉米籽随着庄家一点一滴地数数,用棍子隔绝出结果的那一刻,输的人兴叹,赢得人也在兴叹。而小朋友们也在赌,更多的是赌葫芦跟十点半,葫芦的赌法由三个骰子跟一张图纸组成的,骰子上有六个图画,纸上对应着骰子上六个图画,将钱投入图上,猜中了就能够赢钱,随着骰子的多少决定翻几倍。

  走在街上总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体育彩票站,里面总有很多人围着看着那种各种标识的图案。他们的作息习惯比我们大多数人都规律,早睡早起,定时在彩票站报道,之间互相讨论,每个人嘴里都有许许多多的小道消息,不时还会拿出什么攻略,引发一阵阵更疯狂的讨论。而在网上,更有APP打麻将的,拉几个好友便能打上一天一夜,对时间地流动毫无知觉。当然这种一般不会拉上不熟悉的人,以免造成跑单的。而更普及的红包群,也是一种赌博行径,且更是光明正大的赌博行径。这么乍一看,似乎赌博的人更加多了,也不比书中描绘的全民皆赌的场面相差多少。

  但诸如书上所说动则倾家荡产的事情仿佛少了很多,在网上也几乎见不到几例。我想是因为更多人没有后顾之忧,有基本工资在那里垫着,赌完可以借,借到自己幡然醒悟了还可以慢慢还。且作为一个成年人,特别是有自控力和责任感的成年人都应该非常清楚边界在哪儿。你知道你还要保留着孩子的奶粉钱,你还要保留着你的伙食费,你还要保留着生活中必须的开销,而这自控能力是如今大部分成年人都具备的。

  时代在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接受小赌怡情这一说法,也越来越多的人或多或少的都参与到赌博这一行为。而这里头的度是每个人自己把控的,怎么算小赌?你工资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或者一半,这些都是由你来决定,而茫然地随意下注,没有理清自己,那么你整个人生都是充满赌性,任由命运摆布。而我就厉害了,我不喜欢赌!

  《旧中国三教九流:乞丐|土匪|赌徒》描写了乞丐土匪、赌徒等阶层的生活情趣、风俗习惯、情感生活、道义良知等,真实表现了他们人性中的丑陋与美好,再现了晚晴到民国时期的历史风貌。内容看似庞杂,行文却脉络清晰,不失为一幅描画旧中国社会万象、千面人生的浮世绘。书中描绘的人物多具有传统色彩,他们的生活情趣、风俗习惯多保留浓厚的民间气息,他们的道德观体现了传统价值与近代商业文明之间的博弈与杂糅。这是书的正式介绍,而其实因为内容有点浅显,你也很难用脑子去构想这么个社会是怎么样的,整本书有宽度没深度,略微有点遗憾。

  《旧中国三教九流:乞丐土匪赌徒》读后感(四):有关乞丐土匪的读书笔记

  笔者一直对中国近代史颇感兴趣,盖因这段历史比古代史更易有亲近之感,近日幸得《旧中国三教九流:乞丐土匪、赌徒》一书,大开眼界,因此做读书笔记,以飨读者。今日第一篇介绍乞丐

  旧中国的三教九流那些事儿:真实的“丐帮”

  1、近代乞丐的近况

  在近代中国,乞丐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社会群体,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成分复杂,直接或间接对近代社会产生了影响。

  乞讨是乞丐们对主要生存方式,为了这一目的,他们采用各种方式,花样百出。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地方 ,靠人们的施舍生活,貌似个人行为,但有些地方的乞丐在个人乞讨行为的背后,还有比较严密的组织,又构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乞丐,多从农村涌入城镇并四处流动,成为绝对的消费人群,造成许多问题,常常被视为破坏社会秩序的潜在力量。据金陵大学1931年的社会调查显示,至少有五分之一的人以乞讨为生,其数目之大,实令人瞠目。而大城市的乞丐问题也令人瞠目,广州在1930年代就有乞丐五万多人,沦陷之后多达十万人。

  旧中国的三教九流那些事儿:真实的“丐帮”

  2、乞丐的来源

  根据这本书的分类,大致来源有如下几类:

  中国自古经常发生饥荒,而旧时普通民众生活没有保障,一旦家园被毁,人们就不得不拖儿带女颠沛流离,涌入城市,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近代媒体报刊常常有这样的报道:“因受此中灾害,昨晨发现卧倒尸体共二十一具之多。”

  这样子难民和流民就成为乞丐的主要来源,不过这里也有一些比较奇葩的人。

  一种是家道中落的人。这种人原来家道殷实,因为染上恶习而倾家荡产,比如吸食鸦片和赌博,走投无路只好行乞,但仍不改其恶习,最终只落得暴尸街头的下场。

  一种是自愿行乞的富家子弟。这种人因为厌恶奢华的生活, 宁愿靠自己的一技之长,换取别人的恩赐。

  还有一些人,因为懒惰,不愿在农村辛勤劳作,也不愿在城市找工作,反而愿意过乞丐的生活。

  旧中国的三教九流那些事儿:真实的“丐帮”

  3、那些千奇百怪的乞讨方式

  乞丐为了能够得到人们施舍,往往想尽一切方法。在这一群体中,总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人,演绎出不同的乞讨方式:

  一是正常人乞讨。有些乞丐原本是难民,之所以乞讨,实在是家境贫困和社会胡乱,而不是自身沾染什么恶习,因此,他们的性格中似乎没有太多的虚伪和欺诈。只为了能够维持生存,不致饿死。

  他们在走街串巷时,只会悲切地求得人们发发慈悲,赏给一口饭吃。为了使人们慷慨解囊,他们还不时述说自己悲惨的经历,以期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

  旧中国的三教九流那些事儿:真实的“丐帮”

  另外一些乞丐则采取更为灵活的手段,他们专找人多的地方。民国时的天津,在电车站旁往往可以看到很多乞丐,男女老幼都有。他们站在各个站台上,争先恐后向上下电车的人乞讨。

  在风景名胜区以及举办庙会的地方,也聚集着大量乞丐。有的径直仆倒在地,跪在游客脚下,死乞白赖地要求施舍,有的干脆死死拉住游客的衣服。

  二是残疾人乞讨。一些乞丐是因为身体残疾,失去劳动能力,不得不靠乞讨为生。因此,他们会利用自己的身体来博得人们的同情,得到一些施舍,但由于自己身体原因,他们在行乞的过程中,他们也难免会遭到别人的歧视和欺侮。

  三是帮工乞讨。有的乞丐通过帮助官服干点零活,挣点小钱来获得温饱。这些零活都是平时人们不愿意干的、非常笨重的体力劳动。每到逢年过节时,其他人家人团圆,他们这些乞丐由于无家可归,也就不愿意在意这些问题,而且乞丐们也非常乐意接受这项工作,希望获得比平日更多的收入。

  4、真实的丐帮

  近代山东等地流传这样的歌谣:『有家要出家,没家要找家。哥们姐们抱一团,天下捡饭的是一家。』

  这段歌谣揭示了 一个重要的事实:近代中国社会中的乞丐并不是一种松散的存在,他们来自各地,结成不同帮派,俗称丐帮。如果按照地域来划分这些丐帮的话,则有上海帮、北京帮、凤阳帮、四川帮、广州帮之分;按照乞丐的乞讨方式来划分的话,则有以软乞骗讨的东行,有以强行乞讨的西行。

  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乞丐,可以说是命运悲惨的一群,不仅受到社会各界的歧视,甚至在丐帮内部,也存在森严的等级、分配的不公。因此他们对祖师爷也很虔诚,以期望得到保佑。

  旧中国的三教九流那些事儿:真实的“丐帮”

  由于信奉祖师爷的不同,乞丐也可以分为不同门派,并以各自祭拜的神灵为自己门派标志、如信奉范丹的帮派为范家门,还有索家门,顾名思义就是以供奉一个曾救过朱元璋性命的索姓乞丐为祖师爷的乞丐门派。此外,不同的丐帮也有各自不同群体的特征。如苏州一带的乞丐多奉伍子胥为祖师爷,并大多会演奏一些乐器。

  总体来看,各地乞丐供奉最多的保护神还是范丹,相传孔子潦倒时曾向他借过米,孔子渡过难关后,就亲自前往致意,但言语之间又向他流露暂时无法还清的忧虑。范丹说到:『没关系,让我的徒弟向你的徒弟慢慢要吧,据说孔子还立下了还粮的字据。』

  实际上,范家门的乞丐充分利用人们的尊贤心理,借机抬高自己的身份,并使得自己的行乞行为有了解释。

  5、乞丐问题代表着什么?

  乞丐问题,一直是中国近代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表明社会贫困的严重程度,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无论当时民国政府,还是社会组织都尝试解决,但收效甚微,特别是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各大城市的乞丐大量增加,然而城市管理当局根本不重视。

  旧中国的三教九流那些事儿:真实的“丐帮”

  租界当局对乞丐的真实态度,是极端轻视的,根本不愿意提供钱粮等方面援助,在国难当头的情况,租界乞丐不仅承受着来自社会内部的种种压力,而且还要无奈吞下由于外国入侵而产生的一系列恶果。

  近代中国充满了纷争和动乱。由于社会政治腐败,外敌野蛮入侵,军阀肆虐残暴,加上灾荒严重,社会经常处于动乱当中,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受到极大冲击。而其中,匪患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虽然土匪问题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但近代土匪数量之多、成分之复杂,行为之残暴,活动范围之广,对社会各层影响之大,均属世界罕见。

  这些土匪占山为王,依靠自己手中的武器,占山为王。对于一般民众而言,土匪的肆意横行,不吝于事给他们已经苦不堪言的生活带来更大冲击,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财富被他们掠夺,甚至某些时候连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问题来了,这么多的土匪是从哪里来的呢?

  旧中国三教九流那些事儿:土匪

  1、土匪的主要来源

  在《旧中国的三教九流:乞丐土匪、赌徒》一书中,分析了土匪的几个主要来源:

  第一,也是来源最多的,就是农民。近代中国的军阀混战和苛捐杂税,农民已经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再加上时不时的洪涝之灾,更会让他们走投无路,迫不得已他们才落草为寇的。

  第二就是受到不公正待遇,但又投诉无门,只好落草寻找说法。这一群人希望通过“以暴制暴”的方式来洗刷冤屈。

  第三就是希望通过招安升官发财的人。这类土匪四处劫掠时,一般规模较大,杀人越货的手段也十分凶残,尤其是当大量土匪进行劫掠时,往往给所经之处的农村造成毁灭性打击。例如1923年河南南阳地区三十余股土匪共万余人,两月之内劫掠村庄三十多,杀伤一千三百余人。

  旧中国三教九流那些事儿:土匪

  2、肆意的土匪

  土匪产生于动荡年代,反过来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不管是在偏远农村,还是在民国时期的上海和天津这类大都市,随处可见土匪的身影。

  天津附近地区甚至有大胆匪徒,居然敢和维持社会治安的警察直接发生激战。他们连警察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中。

  3、土匪的组织结构

  旧中国三教九流那些事儿:土匪

  土匪内部存在着森严的结构和等级制度。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在土匪的组织中,权力最大、威望最高的,是被属下称为“大掌柜”的土匪,有的地方也称“大当家”,或是“大哥”。这些大掌柜大多有矫健的身手、枪法准,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才能。

  在规模较大的匪帮中,除了大掌柜之外,还有一些人专门负责后勤或具体落实每次抢劫活动的计划。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包括炮头、水香、翻垛、粮台。所谓炮头,就是武功高强而且胆子很大的带兵土匪,通常充当二当家的橘色。水香是负责土匪居住地安全的人。翻垛则是土匪中的军师兼职巫师,因为土匪大多靠天吃饭,因此他们很相信天命,因此每次行动前,大掌柜都会让翻垛算一下时辰。粮台是负责管理帮内土匪吃喝的人。

  4、土匪黑话

  旧中国三教九流那些事儿:土匪

  所谓“黑话”,现在也有,也可以理解成专业术语。比如二次元的23333,如果一般的现充,看到这里应该不知所以然,而土匪那样高风险的职业,自然黑话是为了保命,比现在所谓的专业术语重要多了,那可是土匪吃饭的东西,自然马虎不得。

  为了达到隐蔽的目的,土匪们在通常情况下不希望引起官府的注意,他们对一些比较露骨的词汇也采用其他的词语加以替代,例如将“坐牢”说成“进书房”,将“元宝"说成是”槽子“等等。

  这些黑话的使用,加剧了土匪的”团结“和排外,如果不是身在其中,很难了解他们在说什么,而且,这个闭塞的圈子,进去容易出去难。

  5、抗战时期的土匪

  有一些侠盗式的土匪,甚至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投身革命事业,将中华民族和外国侵略者的民族矛盾置于首位。

  例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活跃在东北的绿林豪杰高老梯子(高振鹏)首先举起抗日旗帜,并组织成立东北国民救国军,在辽宁西部、热河东部和日伪军展开激烈斗争,取得一些骄人战绩,最后高老梯子死在战场上。

  日本占领辽宁后,”老北风“张海天目睹山河破碎的悲惨境况,气氛地说:”原来当土匪是想升官发财,这回鬼子打进来,国没了,家也没了,还升什么官?发什么财?要不打日本,还有什么人性?还算什么好汉?“于是这伙昔日的土匪开始了抗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旧中国  旧中国词条  三教九流  三教九流词条  赌徒  赌徒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土匪  土匪词条  
美文

 非著名相声演员读后感锦集

 《非著名相声演员》是一本由郭德纲著作,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