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体制的政治》是一本由[美]戈登•塔洛克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官僚体制的政治》精选点评:
●粗略翻一遍,马基雅维利式的分析,抛弃道德从经验出发,赤裸裸的,难怪会被说成美版厚黑学。
●好书,特别是对于在官僚政治体制内讨生活的人来说,非常实用。
●读了太多政治学的书,然后看经济学家眼中的政治问题研究,颇有意思。公共选择理论开启了政治学研究的新天地。行文通俗易懂,没有太多诘屈聱牙的词汇和晦涩难懂的语义表达,真心喜欢这种风格。从对日常生活的体验,抽象出官僚组织运作的深层逻辑,让人很快就能进入到分析的过程中去,嗯,的确是这样子啊。这是成功的学术著作,学院派和大众都能轻松进入的作品。值得后学们认真学习。
●讨论官僚体制下的效率问题,包括命令的上传下达等~~从“政治人”的角度进行微观分析,写到最后有点像管理学方面的内容了。这样的写法某些时候显得有些主观,但是正如作者在方法论一节中所说,他研究的方法是“理解”和“经验体验”,而非“数据”。
●再读,收益颇多
●对于在官僚体系中生活十多年的人感受很深
●前两篇东拉西扯,写得像散文不像论文。不过,这本书真正精华的是第三篇,很有启发,也很实用。 这一部分推荐的许多原则,可以非常有效地解释当下中国的许多组织变革。
●翻译捉急
●官僚/等级制组织中的政治人是如何行事的?向上取悦上级,或用业绩,或用谄媚,以求晋升;向下监控下级,以保证自己的意志得到贯彻,尽管存在诸多困难;对同僚,或合作,结成同盟,或竞争,相互拆台、攻击。总之,政治人是自利的,政治中只有利益,没有道德,当然遮羞布还是要的。//如何组织起来?
●果然厚黑
本来是为了完成论文才看这方面的书的,图洛克是有名的研究寻租理论的经济学家,和布坎南一样,是立宪思想的代表人物。之前看过《同意的计算》,算是对立宪主义思想的启蒙。这本书是图作者之名,没想到大出乎意料。
这本书不像是一本正经的经济学家会写的著作,和其他人说的类似,个人觉得的确像是一本《厚黑学》。美国的官僚机构作者待过,里面的情况作者也有所感知,这算是作者亲身经历之后的反思了吧。书中详细分析了“政治人”在不同情境之中会表现的情态,分析得虽然不生动,但也让人觉得深刻细致。如果自己身处官僚体制之后,还有闲心,还能想起,读一读还是不错的。
毕竟这经济学家也干了俗事。
《官僚体制的政治》读后感(二):如果我们抛弃或是忘记了这个发现,任由自己被巫婆神汉( false gods) 拉上诸多通向奴役的道路中的任何一条,我们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
斯洛克的《官僚体制的政治》值得一读。无论是zf/企业,不管是下级对上级的逢迎、溜须拍马,还是上级对下级的压榨、肆意欺辱,这些看似“荒诞”的人类行为都有合理的解释。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很多优化组织行为的科学方法。此外可以当做《Yes,Minister》剧评来读。:)
(前言by詹姆斯M布坎南):
西方的人们,还有东方的人们,必须明白,政府,即使是民治的政府,都有可能把许多事情办糟,甚至根本办不了许多事情。如果大多数民众能广泛认识到这个非常简单的事实,一个由个人和团体组成的真正自由的社会,就可能再次成为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从而更好地组织人类活动。
我们还不知道这个社会的结构,我们可能还要花费数十年时间摸索我们的道路。然而,确定无疑的是,人们必须坚信近代史中那个极为重要的发现:人,作为个体的人。
如果我们抛弃或是忘记了这个发现,任由自己被巫婆神汉( false gods) 拉上诸多通向奴役的道路中的任何一条,我们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
前两篇东拉西扯,写得像散文不像论文,主要是说,想晋升的官僚,会选择迎合上级,而不那么关注人民的福利。大约也是这一部分,让多位豆友给这本书盖上了“官场厚黑学”的帽子。
不过,这本书真正精华的是第三篇,很有启发,也很实用。
这一部分推荐的许多原则,可以非常有效地解释当下中国的许多组织变革。
以下是对各章内容的概述:
11 说服和奖惩,官僚机构的微观运行机制;
12 领导直接发布命令是低效的,使用组织结构达到目的是最可取的;
13 官僚喜欢扩编,这对纳税人不利,因此我们不应该依照管理的人数给官僚定级;
14 信息逐级传达,不断变形,直至面目全非,所以不应该集中决策,应该“让听得到炮火声的人做决定”;
15 组织的规模增大,会导致雇员平均水平降低,监管成本增加;双执行官,参谋,两种监管人员;
16 协调的成本太高,所以要减少协调,最好把一项任务交给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小组单独处理;
17 引入市场机制,改革政府;
18 当代官僚机构太大,谁都控制不了,实际上自行其是,相互协调得特别差,效率太低;
19 大组织可以执行简单的任务,而复杂的任务,只能用小组织有效执行;用大组织执行复杂任务,往往是高层无法应付太高的复杂性,逐步将决策放给基层;基层无法改动整个组织,因此只能遵循先例,结果,一个机构的官方政策(上级声明的政策),与实际政策(下级的实际执行),可能相差悬殊。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应该加强与下级的沟通,花时间来培训下级,以确保正确的执行。
20 通过抽样来检查,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时间流逝,组织不变,但组织的目标已经变得大不相同,而且维护官僚们自己的利益,会变成组织目标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21 通过结果来判断组织的成效
22 要学习私营组织,进行成本核算。这样会发现,小型组织的联盟,比单个的大型组织更合理。在巨型企业内部,各个分公司子公司之间会亲兄弟明算帐,不会吃大锅饭
23 绩效改革,
24 外部检查
《官僚体制的政治》读后感(四):撕出条路
本书框架清晰,先定义关键概念,后模型分析。模型分析过程中,先定义两个极端,再在中间找到现实中的存在形态,是一种理论-实践的思维方式。
本书作于1965年,作者Gordon Tullock是公共选择理论之父,书中对bureaucracy的拆解是非常详细的,通过展现zz人和各层级的关系以及他们存在的博弈,一读就明白了,而且是熟悉的味道。说明bureaucracy并不是民族主义的,月亮都是那个月亮,外国的也就那样。最核心的是第二篇,第三篇里很多推演情景是依据美国的情况-集体领导的情形来推演的,不是很熟悉,共鸣不够。
zz人:一个想把zz环境中效用最大化的人,通过晋级进入等级制顶层(优选制),优选制会因组织效率不同而选出道德水平不同的胜利者。作者认为应该重点关注等级制组织中有头脑、有抱负,也有点缺乏道德的人,因为这种人是典型的“政治人”。因为作者认为,人不是机器,不是一个指令人就按规定方向、速度向目标走,每个人有各自的抱负和私人目的,“只有当完成任务已被证明是达到他自己目的的最佳途径时,他才愿意去完成分配给他的任务;而且他会想方设法改变这些任务,使它们与自己的目标更为一致。”
说到“道德”,个人道德和组织道德会因为组织效率不同而产生冲突,组织的效率即实现组织目标与实现个人目标(限于升职)的一致性,如果实用主义钻营者费尽心力实现的个人目标与理想主义者燃烧自己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那么组织必然是极其理想化的”高效“。回到现实,组织非高效是常态,“一种组织制度,一旦出现了上面讨论的那种冲突,就不会按照品行端正的标准选拔人才了。这样,不讲道德的人比起那个愿意牺牲自己的职务升迁目标讲道德的人就占了大便宜。由此,那个偏向于不顾道德因素而选择了专为提升自己个人地位的做法的人,大概就将是在等级制中得到升职的那个人。在这样一个结构中已经达到顶层的那些官员,他们的普遍’道德水准’势必相当低。”
zz人面临的关系:1.观望者与同盟者,他们有可能加入晋升竞争;2.领导,分为单个领导的情形、多个领导的情形、集体领导的情形,但是政治人对于领导的策略都是取悦,只不过因人而异,因人数而取悦的范围不同;3.追随者,“政治人必须牢记,在他与追随者的关系中,每个追随者都会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有可能成为同僚的人”;4.下级,下级的服从模式有三种,(1)有些命令被忽略,(2)一些得到满足,但是组织递增的任务会压倒领导的命令,(3)使下级变成领导的代理人,赋予一定决策权,有一定的容错率。作者认为第三种是可以提高组织效率的,也赞同奥古斯汀·冯·哈耶克“计划机构解决不了高效管理计划经济的问题”。因为掌握所有知识是不可能,而且信息从下往上反馈的时候层级越多误解越多。
第六章中对于单个领导情形的分析,是我最熟悉的味道,看到了自己跳过的坑以及高估了的一些理想,做了个框架图:
作者的观点是似乎越往高处走,越会面临一个困境:不得不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作出决定。不过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人们不应该推定:现存的组织建制体现着什么神圣的组织原理,既不接受批评,也不可改变。”这就是我想说的-撕出一条路,第一,认真审视所处位置和该位置需要的认知能力是否匹配,认知能力不够的时候一定要低调,认真观察,扎实学习;第二,正视人性,认真分析观望者、同僚、下级的动态及诉求,梳理上级的时间精力分配、晋级路径、性格特征;第三,“军备竞赛”锻造圈外能力,误解是普遍存在的,越封闭误解越深,这里的误解指的是对自己能力的误解,例如,幻想1:以为现在的位子是自己的能力得到的,幻想2:作者原文“倘若zz人全心全意地,在任何情况下,都将自己的愿望置于领导的愿望之下,那么即使他讨得领导的欢心,实际上也会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