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是一本由(奥)卡夫卡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248图书,本书定价:21.00元,页数:201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城堡》精选点评:
●人在沼泽中从不是线性下落直抵深渊的,你总是自以为鼓起了追寻的勇气试图腾身而起,却一次次被摁住了头。生活在提醒你。 糟糕的阅读体验,全程感到不适,一旦停止关乎现实的联想甚至觉得小说一文不值、不知所云。但没法儿停止联想。 当读到奥尔加道出阿玛利亚和巴纳巴斯的故事,一个小的圆环被勾勒出来,随后爱情也破灭了,它本就与稳固无涉。一切都很合理。
●只能说看完了 中间会有一些想法 但是好像完全抓不住一样 在看后记的时候貌似说是的确是人类不能自己获得上帝的救赎这样的意思 但是在中国这样的没有基督宗教信仰的背景下,这样的思路却是很难理解的。
●四处流散着貌似无关的细枝末节,难读。一度想要放弃,可是想着这次放弃,以后就难以从头捡起来了。人物对话之纠结像陀氏小说。
●一遍不够看清
●卡夫卡的最高成就,便是在文学小说这门艺术中近乎完美地为“梦”这一题材赋予了形式。在貌似粗糙与荒诞的情节剧情中,是高度凝练精密的技巧。这种风格的完成,绝对是开创性的。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永远进不了城堡的K的一切就已然形成了一座无与伦比的“文学大厦”!#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城堡没写完呢?其实是写完了。故事的中断并不表示结束,谁的梦是有始有终的呢?#
●值得反复品味的书!
●kafka的书中浸透着撕裂和无奈,看着只觉恐怖
●我看的非常慢,非常非常慢…是的,卡夫卡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拼…
●看不懂《城堡》 大概主旨是对让人无所适从的官僚机构表示不满 也可能反映了人的一种感到处处掣肘的生活状态 故事通过人物间的大段对话推进 官僚机构和它治下的人民的想法高深莫测 令人莫名其妙
●无限丰富的城堡。
《城堡》读后感(一):神并不承诺何时出现
“其实所有这些比喻只想说明,不可理解的东西就是不可理解的,而这一点我们早就知道了,但是我们每天冥思苦想的,却是其他的事。”——卡夫卡《论比喻》
读《城堡》会很吃力的大有人在,算我一个。
城堡在村子的远处,这个地方只有冬天,春天和夏天很短,仅两三天。
K出场的时候,外面天寒地冻,十分疲惫的k,终于找到了村子的客栈,在客栈,演出了诡异的开篇,城堡引人注目。
k醒来时,精神饱满,看见远处的城堡很近,萌生了去城堡的想法,天黑了,k看见城堡若隐若现出在夜幕里,距离遥远。而路上的积雪深厚,k的身体也十分疲惫了,徒步尝试宣告失败,借宿在巴拉巴斯家。
k原本想要直接获得城堡的联系,遭遇挫折后,k只想要获得城堡的直接联系。为了这个目的,k和巴拉巴斯家亲密,和弗里达进行了私奔,留意贵宾饭店的响动,这个村镇和城堡,很多东西k不懂,我们不懂,k一路探索着,终于有了些眉目,我们也看明白了这个奇怪的村子和远处的城堡。
未竟文的末尾到k与奥尔加的深聊后,揭示了这是个怎样的城堡与村子,与助手交谈后,旧的希望宣布破灭,与两位秘书聊天后,k又有了新的希望,还有那个侍女培枇的一番言语,将这个村子的面具又撕去一段。
真相依然模糊,城堡依然矗立在烟幕中。
《城堡》读后感(三):在奇怪的世界用力地斗争着的K
想来也不是第一次接触卡夫卡的文字,从《卡夫卡口述》到他的中短篇集,说真的,格里高尔对我并没能产生多大的共鸣——对于一个从小就质疑自我存在,生活的本真性的我而言——你从来得不到安全感,所以也就没有变甲虫和不变甲虫之选择,生活都是一样。反倒是某一篇讲述被困树林的短篇记忆犹新,可能是因为当时正好是在公园中阅读此文吧,脑补了自己被困其中的感觉以及无奈。当时全然无法理解世界对于卡夫卡的爱戴,更不用提去了解为什么卡夫卡成为了一个意向,成为了一个形容词。
鼎鼎闻名的《城堡》最早听其名来自某3流学校的3流选修课上,对《教父》系列的3流解析,更年期女教师装逼卖逼似的大谈符号学、神学、逻辑学,以及大尼采的“上帝已死”。能指所指的一套东西从此进入了我的视野,却从来对我来说只是数学的集合概念,就是比“比喻”的本体喻体搞得更玄乎更装逼的说法而已——可方法论真是好东西,能让你更一阵见血地看世界。
《城堡》简直是一本不想停下来的小说。不仅在于其从始至终地包袱,情节的扭曲程度让你根本无法去推测——或者说猜测——接下来的剧情走向是怎样的,所以对于其最终没有完成以及卡夫卡原本脑海里模拟的堂吉诃德式的结局不禁遗憾,但也却焉知非福。倘若K最后和堂吉诃德一样地恢复了“正常”,那这样的结局至少已经无法战胜所有人的期待和想象力了。
在最后的出版序里,大谈了此小说在神学上的意义,作为没碰过基督教毒瘤的我而言,只能说滚***蛋,自然,也没读过克尔凯郭尔的书,不才,看不懂这些BB。
而从我的感受而言,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就像“看不见的手”一类的东西,你可以叫它为神,也可以叫它为别的什么,而更引起我同感的却是《精英部队》里的大Boss——体系。城堡无疑是体系之战,就像评论里所说到的关于官僚体系的难以名状的暗流一般将人搞得毫无方向只能任其摆布一样,城堡本身作为无肉体无灵魂体,之所以倒过来反而被神化,个中缘由自然是因为牛顿那神叨的波粒二象性了。每个人是一根血管的话,穴位改变人生治愈癌症这种事,没有微观上的流体力学没有宏观上的结构分布是万万做不到的,正是主流意识引领着微观的正态分布趋势,才导致了体系之手的绝对控制。
而K的体系之战可谓完败,而且颇有趣味的是K怎么看都没有错,甚至小说中的N多人物的想法也是怎么看都没有错,但宏观看来就是一滩烂泥,错错错,但是竟然体系就是靠这样而存活而稳定而繁衍!看懂了吧?这不正是智力的二八定律,愚蠢的正态分布么?!
在理智的范畴内描绘荒诞,比起用荒诞的视角捕捉智慧而言,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看完《城堡》,卡夫卡大神的地位确认。
《城堡》读后感(四):一种求之不得的无奈
今天终于读完了我的第一本卡夫卡小说。之所以选择读卡夫卡,是因为我在很多著作中都看到有人推崇他,说他是西方现代文学的鼻祖,所以产生了兴趣。
惭愧地说,这本书我读得并不仔细。我第一次读是在省图书馆的三楼文学区,当时读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版本,蓝皮的。我坐在座位上翻了几页就受不了了,就像它的介绍里说的那样——让人觉得不知所云,如坠五里雾中。我看不下去,放了回去,然后走了。
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我觉得日子有些无聊,科大的图书资源这么丰富,我应该找些书来读,不要浪费了这么好的资源,我又想起了这本《城堡》。我这人可能有点自虐,我还不相信有什么书硬着头皮能读不下去。之前的很多书都是这么读下来的。怀着不服输的心情,我又开始读这本《城堡》。
我的习惯是从封面开始,一字不落地读,但是前言部分实在太长,我没有耐心仔细读了,很快看过去了。
开始读正文部分还是很头疼。第一章读完了还是不知道讲的是什么。不过我没有放弃,我决定逐字地读,纯粹当做一种消遣,这样总能看下去吧。
看到后来逐渐有了一些惊喜。卡夫卡的文字其实十分幽默,尤其是在写一些动作和行为以及表情的时候,或者是心理活动,总能让我会心一笑,确实有很好的讽刺效果。而他添加的一些评论性的内容,与我有些不谋而合,有时我会觉得我们有几分相似。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讲述小人物想进入体制却求之不得的故事。无论K怎么努力,他总是得不到回报,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在面对城堡这个强大的权力机构时,他非常脆弱无力。他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而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不是敌视,就是想要利用他。他只好自己寻求办法。他想勾引主任的情妇,从作为自己进入城堡的筹码。可是自己太过急功近利,在弗丽达面前表现出来了,让弗丽达对他失望。这里不得不说他的两个助手。这两个人简直莫名其妙。与其说他们是K的助手,不如说就是来捣乱的。他们的行为十分地荒诞,就像是顽童,不可理喻。K的努力也被他们的捣乱给搅和了。
这里的人从不给K什么提示,只是莫名其妙地指责他犯了错,K只好自己找原因。好像我们,在生活中也总是遇到这种问题。犯了错,却不知道错在何处,想要改正,却不知道究竟该从何处下手,自己琢磨,试错,很多时候结果是一场空。
小说里的女人我觉得似乎都很开放,在感情上,换一种说法,似乎是轻浮。虽然并没有性描写,但是两个人之间似乎很容易勾搭成奸,难道这在奥地利是很普遍的吗?
抛却这些优点,这些讽刺幽默的内容,这些令人思考的内容,这本书最让我觉得难度的地方就是,句子太长。句子长到你读到句尾已经忘了句首说什么了,这样对理解其实十分不利,也让我没有耐心对具体细节进行揣摩,这可能是严谨的德语的一种特点吧。我是走马观花地逐字读了一遍,在有兴趣处琢磨了一下,这样读完了。
前言中说,卡夫卡作品并不给出现有问题的答案,而是提出问题供读者思考,这点我很认同。我就有很多疑问,有些针对情节,有些联系实际。比如,为何K不能直接开展土地测量员的工作,他把工作做完不就可以离开了吗?为什么削尖脑袋进入城堡?也许城堡的体制对于他有更大的诱惑力,而他一开始接受这份工作就是为了进入城堡,这份工作只是一个跳板。这就好像如今我们也一心一意考公务员,就是为了进入体制,什么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身处体制内,高枕无忧,享受特权。至于为什么不离开,实在是因为这诱惑太大,看看那些书中老爷们的特权吧,和城堡外的村民完全不是一个等级,连和城堡有关联的秘书跟班信使等都变得不一般,也鸡犬升天了。所有这些老爷阶层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对下层人极尽鄙视,而下面的人也不断猜度老爷们的生活,因为他们是那么神秘,很少露面。我觉得这与我们的生活简直如出一辙。
这本书没有写完,但是我觉得结局就如后记中说的那样,已经不重要了。K不会成功的。后记中提到,K可能最终会在贫病交加中死去,而城堡此时却会允许他在本村居住下去,这真是莫大的讽刺了。到死时实现了愿望,与没有实现,有什么区别呢?这里面的小人物是可怜可气又可笑的;大人物们,甚至谈不上可恶,因为我们从未谋面,只能从传说中听闻他们。我们每个人就像K一样,忙忙碌碌,为一些看不到未来的事情努力着。
最后,我是无法给这本书一个准确的评价的,因为我读得并不仔细。但是基本三星是有的,加上幽默讽刺与思想深度,我给四星。五星我不敢给,因为读起来实在太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