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没有城中村》是一本由南方都市报著作,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未来没有城中村》精选点评:
●一个村庄 一个故事 多种形态的村庄 走入不同的命运河流 最终汇入城市化的大浪潮中。造就暴富,自我救赎,是留给未来没有的城中村的深圳的“青春纪念册”。
●看着看着就没什么意思了。例子好多好相似。很多感觉像是在记叙每一个村的历史。
●没有意义
●相比脏乱、阴暗,鸡犬相闻、宗亲血脉才是我对村子的印象。现在开发商的目光转到存量土地上,后城中村时代会走出一个什么未来,我不敢想象。尽管本书只是将报道集结成册,但至少为城中村补白。
●深圳是非暴力拆迁的良好典范,但“未来没有城中村”的规划,依然是要占多数比例的群体来买单。
●是南都编的一本书,发挥了记者的优势,对很多村庄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讲故事的能力确实厉害,文笔也很好。 之前对深圳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一个到处是高楼和现代化的冷冰冰的印象,读完这本书才对深圳有了更鲜活的认识。 认识深圳和广州都不能只看到高大上的一面,还要看到城中村才是这两个城市的根基,是无数的外来打工者构成了构成了两个城市外来人口和城市文化的大多数,深圳更是如此。 看了深圳城中村的发展史,觉得在中国特殊的土地制度和政治制度下,各个城中村就像一个小的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发展而组织起来。整个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团结,于是宗族联系再一次被呼唤,修族谱成为了各个村的重要手段。 总的来说是一本很有收获的书,希望看到广州的版本。
●若干新闻组成的,注定是快餐,不适合细品。了解城村这个独特的群体以及深圳这个特殊的环境,其他城市的城中村,有类似的地方,也有各自的文化特征。相对而言,深圳的城中村演变过程和结局都还算不错。@20120429回郑初中同学聚会路上
●内容层次分明,受热捧的、被冷落的、腾飞的、衰落的城中村都有谈及。可惜对租客群体的提及蜻蜓点水,城中村被改造,影响更深远的该是失去廉价容身场所的他们。
●城中村算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剧烈变革的一个缩影,反正我觉着现阶段城中村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怎么可能
《未来没有城中村》读后感(一):青春纪念册
每天临睡前读了一章或两章。每个村庄的叙述很短,很难在大脑中形成大概。可能是作者太多了,又或者涉及到土地制度的敏感问题。所以本书不算是差强人意。一个村庄 一个故事 多种形态的村庄 走入不同的命运河流 最终汇入城市化的大浪潮中。造就暴富,自我救赎,是留给未来没有的城中村的深圳的“青春纪念册。
《未来没有城中村》读后感(二):没有丰富的内容
花了一个上午读完这本书,感觉没有充实的内容。通篇在强调土地制度不合理,城乡结构矛盾造成城中村现象,造就了一批“富人”,当然也有另类的村子“进化”的符合领导的指示等等。书想传达的意思就是城中村要改,成本大,但不改又不行,已经改造的部分有好有坏,未来又不确定,总之不痛不痒的。全书感觉是一群没有真正对城中村有感情的人的臆想和平白的记述,并不是给想了解城中村人生活的人看的好书。
《未来没有城中村》读后感(三):希望与绝望
这本书的文字技巧真是奇怪哈哈……不过故事本身是动人的,语言在它们面前本来就苍白。去年一席有个演讲,说,“没有什么准确的语言可以为我们描述出人生的况味。在这种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面前,其实所谓的人生,所谓的命运,所谓的人,何其之大,又何其之小。”是这个意思。看过书里列举的一个个城中村,回到序章有一段:“它嘈杂、混乱、肮脏、阴郁和不名誉,同时又富有生气,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希望与绝望。”
希望与绝望是高于生存本能的东西,这样的词语最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我想希望和绝望是人类,或者智力水平和生存条件达到一定程度的动物,才具有的。人类认识到它并将它描述出来就是思维的一大进步。它是我们这个物种独有的命题,因此谈论它会这么令人着迷令人心绪难平。在讨论城中村时这类词语出现频率非常高,因为一个城市中,人们都在追求脱离最最基本生存需求,并开始去寻求生命价值和意义。城中村的部分居民是进展最慢的,另外有些居民根本没有进入第二阶段。尤其还有周边城市居民的对比。所以城中村里的人和研究城中村的人,对希望和绝望一类词语会这么敏感。
此外我们也说荒诞、荒谬,哲学家用荒谬来形容生命无意义的、失序的状态,认为没有东西可以拥有至高的意义。日常生活中荒诞的用法有些不同,有些理智、严肃且不愿意开玩笑的人,会认为赋动物以人类的情感是荒谬的。不得不提一首歌,几年前沉迷于1980s港台歌曲的时候找到这首《快乐天堂》,像找到了宝藏,这么多美妙的声音从头至尾一遍遍数,真正是快乐天堂。它的歌词很纯真,形容动物园“跟人间一样的忙碌扰攘,有哭有笑也会有悲伤,我们拥有同样的阳光”,不仅将动物拟人,甚至把它们所构成的环境也一起比喻为人类社会。我非常喜爱这首歌所传达的东西,追求人类和自然在身份和环境空间上的平等,虽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提出这个观念本身就是一种关怀,更重要的是它是唱给孩子听的。
我为什么一直强调儿童最宝贵,因为儿童被灌输的价值观和偏见最少。我们去研究和解读城中村,或者普通市民看待城中村时,天然就是自上而下的审视,除了好奇之外,其他情绪如怜悯厌恶漠视,本质都体现了不平等。但我们自我约束,我们在努力以尽可能客观的方式去研究它,现在为城市所做的规划和改造中,最宝贵的是追求平等的愿望。即便我们再努力,这种往下审视是始终存在的,城市发展和阶级分化的规律也是不可改变的。但我们有了愿望和改变城市的行动,导向的结果虽然不是平等,一定程度上依旧能一点点地消弭未来一代的偏见:我们身处的环境本是分享同样的阳光。阶级之间减少偏见,交往和流动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强。分化是社会和城市发展成熟的表现但决不应该是死水般的结果,群体间的相互交流是人类活力的来源。死水是不可能有希望和绝望的。
说了一大篇也说不明白心头所想,还是我语言水平的局限。说来上文提到的那首歌,张艾嘉潘越云,齐豫陈淑桦黄韵玲,李宗盛周华健等等,这其中任何一位歌者在声音中演绎故事的能力,一句能抵我一万字。
2018.08.17首发于朋友圈哈哈哈哈哈
2017年8月从佛山顺德到深圳工作,至今9个月,多数时间住在城中村,以下是我的感想。
去年八月,夏天太阳很大,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在深圳面试,接着花了两三天在工作地点周边找出租房,当然找的是城中村的房子,在关外民治这一片城中村很多。即使是这样,房子也很难找到合意的,一个是价格问题,一个是房租问题。深圳的城中村价格也是相对高一些,而且每年都有涨房租的趋势,房子也多为一无所有的农民房,选择公寓的话房租则高出三四百。而环境也是一个令人诟病的问题,潮湿阴暗,过于吵闹,住户素质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最终选择了靠近公路旁边的农民房,一房一厅,八百,顶层。主要原因是其价格相对低廉而且空间大采光好,但是由于靠近公路,很吵和嘈杂,夜晚的时候车辆经过和鸣笛都声声入耳,还有霓虹的LED广告彩灯夜夜明亮。住在顶层,夏日咽炎,异常闷热,没有空调,时而断电,曾在那里度过了无数个闷热烦躁难以入睡的夜晚。同一栋的住户也多为保安,民工,工人居多,楼道也不干净,多有烟头和痰。
村里也多数是这样子一栋一栋出租的农民房,彼此挨得很近,显得阴暗逼仄,楼下有饮食店,商铺,卖菜卖水果,还有简单的锻炼设施,算是一应俱全了。但是环境就不好说了,饮食店的厨余垃圾随处放置,走路过去鞋底也粘上了油渍。行走的小路也是年久失修有些破烂。
村里住的人也各色各样,见过白领,民工,保安,毕业生,带孩子的爷爷奶奶,环保工人,操着不同的口音。每天早上出门,早餐店门前人来人往,这也是人流较多的时刻,还有一个时间段就是下班归来。
村子的附近有很多的商业区,生活算是很方便了。还有交通也很便利,对比待过的广州,深圳的公交系统十分发达,公交站多。地铁也是,离地铁站不远,生活也很便捷。
在我看来,城中村并不是一个城市的毒瘤,他包容,接受了很多初来乍到的人,让很多人有了一个立足之地。除了房子的建设和环境问题,其他的我就觉得是管理了。紧挨着的房子除了改建没有其他办法,但是环境和管理问题是可以着手的。
城中村改建还面临的问题是改建之后这些人何去何从。这也让我想起不久前北京的低端人口事件,真不应该这样子对城市的建设者。没有这样的个体也没有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