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国度》是一本由[美] 撒迦利亚·西琴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238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落的国度》精选点评:
●这位大哥最NB的是他用科学事实论证了人类是外星人造出来的
●系列一共七本 我买的时候只有四本(不知是后续尚未出版(高中 时间来看有可能)还是书店只有前四本)。当时觉得可惜没集齐,现在来看幸好没集齐。作者脑袋开得实在太大不说,倒也真能从神话、故事传说、野史中找到千丝万缕的联系来,这几部书整理下来的线索已经足够做科幻小说的素材了。最后一本讲的是玛雅文明,阿兹特克的故事了。整系列粗略看看,可能买时也是冲着猎奇去的,但真阅读又觉不妥。在国外异常畅销,对非正统历史学感兴趣的读读看吧
●曾经以为西琴所述已经相当接近事实,后来发现他是光明会成员,他写书亦是光明会交下来的任务,当中真假混搭,目的现在看来很明显,想把阿努那奇说成是蜥蜴人(事实看来不是)而且是造出人类的‘神’,无非是想替蜥蜴人在地球操弄给予合法性,默默地洗大众的脑。所以读他的书要相当警觉,事实上最好不要读了。
●考古资料再详实也缺少部分证据链,给我的感觉技能树点错了。天文、建筑、计算再厉害,没有找到直接证据(宇宙飞船、机器、人造人)还是纸上推理。相关遗址在美剧《远古外星人》里有拍摄。
●可能是这套书里最差的一本
●两星是给重庆出版社的 书籍质量如此之差
●作者秀了一把他的考古学专业知识,至少在证据上,他说的都无误,至于推断就各有见解
●地球编年史的第四部,重点在南美文化与苏美尔,非洲文化的联系与传承
●这部翻译有问题,像赶出来的。。语句不通。。。
看完这本书真替西琴难过,挺好的一本书,但是因为编辑的错误,大大降低了读书时候的愉快心情,说道编辑错误只能用“体无完肤”来形容,编辑原来是白拿工资的职业么?
既然编辑如此,是不是可以怀疑翻译质量呢?
西琴这本书的内容具有一定可读性,明显不如前几本,这本书引用的都是二手文献吧,貌似没啥一手的资料。不过也完整展现了美洲壮阔的史前遗迹。西琴的一些推论很大胆,非常有趣。
《失落的国度》读后感(二):西琴的书为什么能够大卖
撒迦利亚·西琴,据说他的著作比较生涩难懂。网友评论说,撒迦利亚的著作大卖,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这一系列的书,之前就出来了。一直观望,未买。我喜欢一次性买齐。看完第一本,我大概知道为什么西琴的书能够大卖了。
一是内容为王。不可否认,西琴揭露的内容相当劲爆。让你犹如在观看悬疑小说,又仿佛是在看神话故事,可是无疑,它们是真真正正的考古学事件,是毫无疑问的历史。
二是西琴的品牌效应。对于我来说,在未翻看西琴的著作之前,西琴的大名就如雷灌耳了。心里对这位另类知识界的大佬人物崇拜得不行,翻看他的书的时候,犹如教徒手捧《圣经》。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会看到他的不好?
三是从众心理。有个传播学术语,叫沉默的螺旋。讲的是当一种意见呈优势的时候,这种意见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而另一些持不同意见的人,迫于舆论的压力,也不得不接受这种意见,最后这种意见就成为主导意见。西琴的书,大抵也是如此。当人人都说某东西好的时候,大概除了极个别的人以外,持相反意见的人,多半不敢公开坚持自己的意见,即便是以个性知称的网络。
这三点是我的看法。最为主要的,当然是第一点。
撒迦利亚·西琴是伟大的作家,这7册书无疑是瑰宝,这两点毋庸置疑。
《失落的国度》读后感(三):西琴的书为什么能够大卖
撒迦利亚·西琴,据说他的著作比较生涩难懂。网友评论说,撒迦利亚的著作大卖,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这一系列的书,之前就出来了。一直观望,未买。我喜欢一次性买齐。看完第一本,我大概知道为什么西琴的书能够大卖了。
一是内容为王。不可否认,西琴揭露的内容相当劲爆。让你犹如在观看悬疑小说,又仿佛是在看神话故事,可是无疑,它们是真真正正的考古学事件,是毫无疑问的历史。
二是西琴的品牌效应。对于我来说,在未翻看西琴的著作之前,西琴的大名就如雷灌耳了。心里对这位另类知识界的大佬人物崇拜得不行,翻看他的书的时候,犹如教徒手捧《圣经》。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会看到他的不好?
三是从众心理。有个传播学术语,叫沉默的螺旋。讲的是当一种意见呈优势的时候,这种意见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而另一些持不同意见的人,迫于舆论的压力,也不得不接受这种意见,最后这种意见就成为主导意见。西琴的书,大抵也是如此。当人人都说某东西好的时候,大概除了极个别的人以外,持相反意见的人,多半不敢公开坚持自己的意见,即便是以个性知称的网络。
这三点是我的看法。最为主要的,当然是第一点。
撒迦利亚·西琴是伟大的作家,这7册书无疑是瑰宝,这两点毋庸置疑。
《失落的国度》读后感(四):西琴遇到了不熟悉的课题
在卓越网上看到此书后,立即下订,未想到竟然等了二十天才拿到书。还是依惯例,放下手中其他书,对此书先睹为快。不过也是看了十天方才看完,虽说是中间出了趟差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此书与前三部相比,从史料到文笔都有差异也是事实。西琴终于写到了美洲,终于写到了印第安文化,不过他也终于暴露出了他的知识储备的不足。相较于中东及埃及文化的得心应手,他对印第安文化显得很陌生。同时,此书的编辑也变得让人越来越难以忍受,竟然会出现如此多的差错。这样的编辑连一点责任心都没有,竟然还好意思署上大名。
要写地球编年史,美洲肯定是无法绕过去的,印第安文明、玛雅文明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美洲大陆长期与旧大陆分离,其文化自然走向了一条不同的路径,与既有文明相比,具有一定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是合理的,不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其差异性会越来越大。不过,我们现在考察美洲文明,却并未感觉到美洲文明与我们有什么大的差异,相反倒处处看到文明的相似之处。金字塔就是一个最为显著的例子。何以如此?只有一个判断,即美洲文明与旧大陆文明共有一个源头,且两者之间的交流并未因远隔重洋而中断,只是交流不如旧大陆之间那么频密罢了。
西琴这部《失落的国度》,探讨的就是印第安文明与苏美尔文明之间关系。 他认为美洲的文明仍然只是苏美尔文明在美洲的一个分支,同样是由阿努纳奇人建立的。他非常精确地将阿努纳奇人到达美洲的时间定在了公元前3113年,这是玛雅最后一个纪元开始的时间。这些来自中东蓄须人来到这里,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即是挖矿,一个是金矿,一个是锡矿。前者用于解救尼比鲁星的生态危机,这也是阿努们来到地球的主要目标;后者则用于制造青铜器。 其实人类采用青铜本身就是件很奇怪的事,在不知金属冶炼为何物之时,竟能掌握复杂的青铜冶炼工艺,且在全世界遍地开花,真是够神奇的。人类对于工具的采用,一般先是从简单的、容易得到的、不脱离自然形态的物件开始,像青铜这样如此复杂,需要融化两种金属,还得按照一定比例的合金,人类会进行长久的探索才能得到。人类却尚在蒙昧时期,刚从石器时代进入金融时代,就得到如此坚硬的合金,如无外力的帮助,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在中国出土的青铜器也很多,铜与锡来自何处?走笔至此,想起一个中国城市,名叫无锡,市内还有一山,名叫锡山,这是很有意思的。无锡何以名,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此地本产锡,一直开采到汉代,锡矿枯竭,是称无锡。无论如何,无锡与锡有关是基本可以定论的,且现在无锡确已无锡。难道此处之锡都用作制作青铜去了吗?中国还有一处盛产锡,那就是云南的个旧,现在仍然还在产。吊诡的是,此两处皆非中国青铜文化的中心,而是处于边缘地带,作为青铜文化中心的中原,则并不产铜与锡。那么就有一个问题,这些矿石是如何运至中原的?想想当时的运输条件,真是个艰巨的工程。当然,这是题外话。不过,如果有人做一点研究,会取得很有趣的成果的。
回过头来再说《失落的国度》。书中还有一处让我感触颇深的是美洲的巨石文化,随处可见的石制建筑,很是让人惊叹。特别是在蒂华纳科,这座位于的的喀喀湖边的神秘高原之城,巨大而坚硬的石头像豆腐一样,被人任意地切割,砌成各式各样的形状,堪称鬼斧神工。即使以现今的技术,亦不一定能达成。那么数千年前的印第安人,是以何种手段做到的呢?总不会像现在一些研究者认为的,也如埃及金字塔那样,是由数以十万计的平民,以肩挑背扛的方式,一点一点地砌成的吧?其实,类似的奇迹在美洲这块神秘的大陆上比比皆是,西琴在书中亦列举了不少。此外,还有一些现象也是以现有的逻辑难以解释,如石雕中的蓄须人像及黑人模样的人像,他们出现在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对于这些,我们正统的研究者却总是采取忽略的态度,当作它们并不存在。
西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将这些已经存在于我们星球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东西,一一串连起来,纳入了他的尼比鲁-阿努纳奇-苏美尔系统之中,构成了他自己的一套体系。这套体系,在逻辑上基本上可以说是自圆其说的,而在证据上,也无更多的考古事实来推翻他的学说。希望我们正统的研究者们能够正视这些事实,不要总是以所谓的科学态度去衡量一切,将不符合所谓科学理论的东西,一概斥之为伪科学。其实,所有的科学都是在发展中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牛顿时代就是伪科学。所谓的科学原理,我们只能用它去界定已知的事物,而对于未知的事物,再用我们的科学原理去套,适之则自夸其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不适,或视之不见,或指斥为伪科学。这种削足适履的态度是异常可笑的。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大海。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又有多少,我们由之而总结出来的科学原理,又能有多大的适用性呢?生活于二维平面,是永远无法想像出三维世界的壮丽的。
西琴的魅力在于他广博的知识,他精通楔形文字和希伯莱文,让他在前几部书中能够纵横捭阖,旁征博引,大量来自于古代文献及传说中的证据,给他的著作增色不少,他论证起来也得心应手。但到了此册,西琴面对的是他并不熟悉的印第安文化,再加之这种文化由于毁于西班牙殖民者之手,大量的文献散佚,他在论证之时,缺乏书面的文献,只能从雕刻之中去分析,自然让他的叙述减色不少。同时,他又没有充分地利用早期西班牙语关于美洲的文献,亦未从民间的传说中去发掘更多的证据,因此感觉到西琴在此书中有些顾此失彼,远不如在前三册中那么从容。相反,丹尼肯对于美洲的了解,我认为其实是比西琴要丰富,尽管他的论证并不严密。其实,美洲的待解之谜颇多,有许多是超出我们现有的知识范畴的。希望能有一个精通美洲语言与文化的人,如西琴一样,重新审视这些逝去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