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小子贾樟柯》是一部由沃尔特·塞勒斯执导,贾樟柯主演的一部传记 / 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汾阳小子贾樟柯》观后感(一):笔记
贾樟柯的电影有很多情怀和隐喻在里边(贾对山西的情怀放在了电影人物的身上),才显得那么文艺 人物真实,质朴,充满生活气息 情绪和感觉 意象 孤独的时候有情感的酝酿和思想的萌发 我为什么喜欢贾樟柯 :1、 对过去时代的追怀(过去的歌过去的人过去的景) 2、保留了一些私人的东西(电影可以私人),而我对这些私人东西有同样的感触,像两个灵魂的交流。
《汾阳小子贾樟柯》观后感(二):我的邻居是山西人
贾樟柯,在他的电影里,有你能看到的真实,也有你想象不到的真实。这种真实是不同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所刻意营造的真实,你会对贾樟柯的真实所感染,你能感到这是你曾经生活的一部分。你可以说这是时代的印记,也可以解读这是贾樟柯的记忆,它是真实的,真实的让你忽视了它曾经的存在。如果你看过科长的电影,这部纪录片能让你更好的接近电影背后的“贾樟柯”,了解那个真正的汾阳小子!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太短了눈_눈
《汾阳小子贾樟柯》观后感(三):回望记录
切入点《归乡视角下的情景再现》 1凭借情绪化的心理剪辑达到情感还原 1.1以乡愁主题对应导演风格 1.1以环境重现承载思忆情感 2凭借时序性的碎片剪辑实现思绪重构 2.1以对照场景复原构思情境 2.2以排序规律速览主体概况 3凭借回忆式的对比剪辑体现纪实美学 3.1以影片插入奠定纪实风格 3.2以实景采访点明记录主旨 记录影像,了解个性,延伸思想 归乡探寻 情感久拾
《汾阳小子贾樟柯》观后感(四):是否
不过有多少人,会说多少不冷不热的话,在你背后。不过有多少光鲜抑或艰难,过去还是未来。我都依然觉得,中国电影,有你很好。很多年以后,这些时过境迁的高票房商业影片,我想我可能会全部忘记,可是,贾樟柯的电影我还是会翻出来看一遍。
我很喜欢那段刘涛听着广播,一点一点,轻轻摇晃,然后慢慢起舞,最后,忘情的舞蹈起来。,那首歌是《是否》。
他的镜头很糙,直白,自然,原始。是拍给你看,又不是拍给你看。那些镜头总是那么的延缓,感觉时间会静止,脑子里会有自己的想法。
我很喜欢贾樟柯电影里面的歌,流浪者,任逍遥,站台,爱江山不爱美人……不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却很留恋那个年代。
是的,我喜欢罗大佑的歌。歌里的旋律。
《汾阳小子贾樟柯》观后感(五):小人物不小了
贾樟柯说话很好听,不只是声音,周全儒雅,态度和姿态也拿捏的齐整。话当年时,和小武(王宏伟)重走少年路,物是人非。
苍夷犹在,故人依然,只是他已经跳脱出去,用力焕然出游客的光鲜。
中国男人除去昏聩的老年期就只有热血的少年期和平庸中年期。
要保有少年期的一切真,就只能在少年期死去。再活下去,一跤摔进成年人的世界,恋恋不去的也只能是一个又一个一文不值的梦。
抓取这些梦,横下心让他们再死一次。贩卖温情也好,真实也罢,太阳之下的事——过去的、旧了的、老去的——都不甘心,魂魄不散。
还魂这件事很难,是巫师的本分,亲历者大多从不发声。
人惜物,念旧,不止受控于流逝,也急迫拥抱新的绝望。
旧物大师。也可以说是个破烂小子,点石成金,一刻鲜衣怒马,自觉隔离人群。
他说,他从人群中来,是人群中的一份子,他不能忘记那些脸,虽然那些人和事都是新死的和死去很久的。
《汾阳小子贾樟柯》观后感(六):《汾阳小子贾樟柯》 这很接地气很贾樟柯
《汾阳小子贾樟柯》是巴西著名导演沃尔特·塞勒斯拍摄的关于贾樟柯的纪录片,镜头下,这次贾科长成为了主演,回顾了自己这些年来拍片历程和创作心得。除了贾樟柯,导演还采访了他的亲友、同学、台前幕后合作者,并且回到山西汾阳拍摄,给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的贾樟柯。
中国会写剧本和会讲故事的导演不多,贾樟柯无疑是最独特的那一个(我觉得贾樟柯和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很像,都是拍摄纪录片出身)。许多年,多部作品,一直被封无法公映,换做别人估计早就转行了,但是贾樟柯一直在坚持。
作为毕业于北电文学系,然后转型成为导演的贾樟柯,每次的电影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很接地气。无论是《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还是《三峡好人》,贾樟柯的电影,正在逐步成为理解这个中国的一种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诠释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我很喜欢这部纪录片这个标题,《汾阳小子贾樟柯》,有种倔强的味道,这很接地气很贾樟柯。
有人用“乡土中国”来评价贾樟柯的电影,实际上,钟情于乡土是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的特点。他们用黄土地、红高粱等图腾化的意象来描绘中国的土地,用寓言式的故事表达对“家园文化”的追求。这种原始的恋情在商业浪潮的冲击下,逐渐畸变成对《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政治乡土“一厢情愿的投怀送抱”。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翘楚,贾樟柯的创作不同于第五代的中国式寓言,而是转向个体小人物的生存境遇,不同与传统现实主义影片的宏大叙事,他更习惯于从某个个体身上展现“现实的焦灼”。我们无须将贾樟柯镜头里的汾阳提升到中国乡土的高度,他的电影不是关于中国汾阳的文献纪录片,只是县城青年实实在在的故事。“汾阳惟有与汾阳来的人、与他们的历史生活融为一体,它的光芒才可能盛放,哪怕到某一日,它像奉节的老城那样被拆毁,被湮没,沉静于水底的断垣残壁,依旧能够唤醒远行在外的汾阳人的乡愁。赫尔德说,乡愁是一种高贵的痛苦感。即便返乡,站在古老的汾阳城墙边上,贾樟柯的乡愁仍浓烈如酒。
《汾阳小子贾樟柯》观后感(八):观点:全球化、网络世界、禁片
摘两段片中贾樟柯对全球化、网络世界的看法,非常深刻的见解: 因为我觉得它好像是一个舞台的布景一样,好像人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布景里面,那时候也是2003年到04年,那个时候我觉得,整个中国经济开始非常快速地变化,那如果我们在北京生活的话,你会发现比原来更多的麦当劳开始出现,比原来更多的星巴克开始出现。街上的广告牌,就是出现的产品,然后你去到香港,去到台北,去到曼谷,去到汉城都一样,我觉得整个世界好像变得就是一个相同的背景。我记得有一次早上去曼谷机场,我从曼谷高速公路上往机场的时候,两边的广告牌,那个图像、内容,除了文字不一样以外,全部一样跟北京,那个时候我有一个深刻的怀疑,我觉得,那这就是全球化吗?全球化就是美国化吗?
我觉得那个世界是一个虚拟的,它是想象中的,然后某种程度上,世界公园也跟网络世界一样,带给人们另一种生存的假象,一种自由的,然后一种跨越国界的,没有任何限制的,能够自由穿行的,这样的一个一种感觉,只不过是,世界公园外在的开放性,外在的一种自由开放的幻觉,更加的衬托了人的一种孤独感和人的一种机械性。 另外,片中也谈到关于电影禁映,科技已经阻止不了传播,何必。
首先,这记录片不错(就是,“哭”是什么鬼?,满天飞的真人秀里都慎用的煽情老梗了),果真是记录片,不是纪录电影!(塞勒不是牛X的电影导演麽?打算投身电视传媒?)。这倒是让贾科长“文青骨干”这个创作生涯中唯一标签越发的华丽丽了。 塞了大导没看过《浮生一日》,怎么也逮看过文德斯的《寻找小津》或者基业洛夫的《初恋》等等吧,都没看过?那《夜与雾》肯定看过吧,就这么东拼西凑的把贾科长给记录了?
再想想贾科长内些个“终身成就奖”(年轻轻的招谁惹谁了?),嗯,拍与被拍,泡都是这么来的,越大越斑斓,也越容易破碎。赛大导就连起个名字都这么捉襟见肘的小气,像个开玩笑的地摊货(这也配不上贾科长那悲天悯人情怀以及敏感又细腻的飘渺文青气质呐,画风明显不对),你看人家《烦恼的蒙太奇》,片子好坏另说,最起码名字和Cobain本人画风对路子。这么说来,塞勒作为一个知名牛X大导不仅仅是对纪录这个概念有认知问题了。
纪录电影在电影这个大概念下,对创作者来说的确是一个真正实力的试金石,可以助你跻身仅存于世不多的大师的行列。但人不能太贪,名利已收,还想做世界第一?有时候还是要搞清楚状况,不是自己擅长的最好别碰,到时候就不是“纪录”概念认知范畴了;等一棒子打回原形,电影是什么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汾阳小子贾樟柯》观后感(十):一点摘录
40‘“我觉得那个世界是一个虚拟的,它是想象中的,然后某种程度上,世界公园也跟网络世界一样,带给人们另一种生存的假象,一种自由的,一种跨越国界的没有任何限制的,能够自由穿行的这一一种感觉。只不过是,世界公园外在的开放性,外在的一种自由开放的幻觉,更加地衬托了人的一种孤独感,和人的一种机械性。”
47’ 事实上在我学电影的过程里面,我觉得是从49年之后逐渐缺失的。那么人的弱点,人的自然的形体,甚至连语言都被改变了。我们银幕上的人物变成是没有口音的人物,没有他的家乡,没有他的文化身份,所有人都讲播音员一样的语言……大家其实本质上都一样,所以最近我觉得,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称呼我电影里面的人物,就是非权力的拥有者,他们是权贵之外的人群,他们无法掌握跟控制这个社会的资源,他们被动地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面,包括我,我觉得我也是。
48‘从原来的那样一个 中心位置的这样一个社会主体 变得边缘化。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没/有了工人……所有事情都和工厂联系在一起……总之之后就变成打工者了,跟工厂没有任何的感觉
53’我记得有一次电影局找我们这些被禁止的导演谈话。然后我突然有一个观点,我说其实你们不要再禁止一个导演发出他的声音,因为科技已经不允许这样去做了。
61‘把我的注意力又带回到了一种原始的人的自然的一种魅力,你看那些工人赤裸着上身,在用锤子去拆房子的时候,满头大汗在烈日底下。我就觉得充满了生命力,然后你能想象是他就是,非常的悲情。们把这个城市建起来,然后又是他们把这个城市拆掉。
71’某种程度上,电影是非常公共的,但同时电影又是非常私人的。
72‘事实上我们是在一个价值观混乱,当然也不存在全民的信仰的一个文化背景里面,这就是天注定的背景。…………暴力问题已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85’我知道他的那种担忧,还有他的那种隐痛……他烧了他全部的生活的记录……
94‘我觉得回来这儿,总能给我对生活有特别多的想象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