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之路》是一部由格伦·威尔斯执导,戴夫·帕特尔 / 佐伊·克罗维兹 / 罗伯特·帕特里克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凡之路》影评(一):太棒!
女主Zoë Kravitz居然是Lenny Kravitz的女儿!!!x!!!艾利克斯也是超能查派的男主啊,另外饰演文森特的男主罗伯特·希恩Robert Sheehan不仅帅,还要在抽搐中把男主的无处表现出来,演技也是棒棒的。凯拉·塞吉维克Kyra Sedgwick饰演的女医生也是各种顺眼,总之非常喜欢这部片。
《不凡之路》影评(二):其实,我们也一样。
一个图雷特综合征患者(不断抽搐,爆粗的病)、一个厌食症患者、一个强迫症患者,三个人的“飞越疯人院”。对于特殊病患者来说,别人的歧视并不是最大的敌人,自己的沮丧,亲人的无奈,才是最伤人的。想融入社会,被拒绝后,鄙视这个社会,被这个世界伤害,被自己伤害。我们普通人都有能力克制自己,将自己削圆磨平,让别人接纳自己,而他们,不能,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这是病,而且,治不好。最后,他们需要的不是世界接纳他们,而是,自己接纳自己,最爱的人,接纳自己。其实,我们也一样。
《不凡之路》影评(三):平凡之路与后会无期
第一次听朴树的歌是,那些花儿。
第一次看韩寒的小说是,三重门。
我想这是属于我们时代的两个人,不是90后,也不是80后。
刚刚从电影院里看完出来,我感觉不到这电影讲的是什么,因为我正和看电影的姑娘在谈情说爱,也可能电影院的空调坏了,热的我没心情看。
网上一直拿《小时代》和后会无期比较,我想这只不过是一个时代两类人的冲突,一个追求物质的淫乐,一个追求梦想的愚钝。
我一向自诩自己是一个旅行者,爱上那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曾看过人山人海,我曾经也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但后来最终发现我的钱不够用了,我没有能力500元走遍中国,也没有让人见我一面就有想资助我的冲动,我得回来养活自己,后来的我也只能这么顺其自然的活着。
最近,我喜欢上了一个姑娘,数了数手指,发现我喜欢的姑娘一双手都数不完,最后只能拿脚。
回头看看我们也只是过着别人活过日子,无论你多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多想和世界不一样,但这些都有人做过。我们只是平凡的公民。
《不凡之路》影评(四):《不凡之路》:心感悲伤之时,去看看海
(芷宁写于2015年8月4日)
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容纳百川的海似乎有着特别的慰藉和治愈的力量,文艺身份诸多的寺山修司也曾说过:“心感悲伤之时,去看看海。孑然一身之夜,去看看海。”美国影片《不凡之路(The Road Within)》改编自2010年的德国影片《文森特想去海边(Vincent Wants to Sea)》,这一脱胎之处,就表明着这是一部以看海为旅行目的地、以治愈疗伤为主旨的公路片。
影片整体结构精巧,叙事简捷流畅,主次两条线索明确而清晰,人物塑造形象而有趣,且该片还是一部比较特别的公路片,和其他同类型影片显著的不同点是,该片的主人公们都是非同寻常的——三个在常人眼里不正常的年轻人,患有图雷特综合征(常见症状:频繁的运动性抽动和声带抽动)的文森特、患有严重强迫症的阿历克斯和患有严重厌食症的玛丽,因机缘巧合、各种因由,逃离了所在的治疗中心,出发去了海边,其中阿历克斯的参与其中,有点阴差阳错的喜剧效果。
正常人在旅行途中都会遭遇形形色色的事,彼此间产生矛盾摩擦也在所难免,何况三个从治疗中心溜出来的患有疾病的年轻人。虽说“如果你决定要出发,那么旅行中最困难的部分已经结束”,但对于文森特及其小伙伴来说,决定出发恰恰是旅程中最容易的部分,他们只是偶然出行,对地理缺乏了解,只有个要去海边的意向,最糟的是,三人刚驾着偷来的医生的车外出没多久,文森特的那个强势的爸爸就停了他的信用卡……
然而,就像大多数的旅程都会带给经历者多多少少的感悟和帮助一样,在这个状况百出、问题连连、磕磕绊绊的出逃之旅中,三个在精神上或神经上“病入膏肓”的人,逐渐学会了一点自我治愈和相互帮助,并试图构建起相对和睦的人际关系,这虽然看上去有点理想主义,但在这样一部影片中却被呈现得自然,让良善的观众乐于接受,也易于接受。
不似很多讲述病患生活片段的影片那般被呈现得或悲情或煽情或矫情,《平凡之路》的基调是轻松的,风格偏愉悦,纠结的心理、产生的纠纷和遭遇的状况大多以略显夸张而逗趣的手法呈现,其中戴夫·帕特尔饰演的有着极度洁癖的阿历克斯仿佛是来调节影片气氛和节奏的,当然,观众对他的状况也深感同情,更为其最终能勇敢地跨出心理障碍和朋友们取得互信友爱而感到欣慰。
相较于相对简单的阿历克斯,文森特和玛丽就显得复杂了许多,特别是新近进入治疗中心的文森特,他那时常发作的症状,在发作时不受控制说出的怪话或做出的怪动作,都仿佛代表着一种压抑到极点的叛逆。而在文森特的内心深处,早年间父母离异的起因就在于他的突然病发,母亲去世后,和父亲及其家庭处不好的文森特被送到了治疗中心,这在文森特心中刻下了被放逐的伤痕,而母亲于海边微笑的照片成了文森特想要看大海的诱因,其实这是这个年轻人迫切需要追寻往昔温暖、重拾亲情慰藉的讯号。
本片还有一点令人欣慰,它明确地表明了成长不仅仅是孩子们要做的事,有时候,家长具有成熟的心理显得尤为重要。通常,发现孩子患有疾病或缺陷,对一个家庭而言不啻为灭顶之灾,父母那原本骄傲的心不得不一遍遍地承受着绝望的打击、痛苦的折磨,让失意失落的父母、甚至心生羞耻感的父母,如何与这样的孩子相处下去,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影片的副线索中,让气急败坏地寻找着孩子的、看似冷漠的暴脾气的父亲也获得了心灵上的慰藉和成长,让绝望而绝强的成人也有了喘息的机会和宣泄的出口,可以看做是一种对等的人文关怀。
海还是海,风还是风,天空上面还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去海边的旅行只是通往理解互融途中的一个小站,也是通往更多理解之路的给养站,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想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小。吉田喜重说:“这个世界虽然充满了无序性,但是人们仍然能够很好地生存下去,这就是人类真实的状态。”即便是突发的旅行,三个患病年轻人的旅行充满了无序性,但仍不失为一次必要的、不平凡的旅行。
(杂志约稿)
《不凡之路》影评(五):他们不是怪物
这部“在路上”题材的电影非常不同。很少会有人想到这样的视角,也更少有人愿意把这样的人物作为主角。这部《不凡之路》改编自德国影片《文森特想去看海》。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电影很勇敢,因为导演决定以三个病人作为主角。
在人类的文化中,疾病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早已超出了医学的范畴,成为了文明和文化之中的某种隐喻。有些疾病会引发人们的同情,但有些却令人厌恶,唯恐避之不及。《不凡之路》所选取的不是像《抗癌的我》或者《九顶假发的女孩》那类引人同情的癌症,那类电影注定会引发人们普遍的怜惜情感,从而让电影容易呈现出励志的色彩。但《不凡之路》选择了三个心理障碍患者,一个是患有秽语抽动综合征的文森特,一个是患有强迫症和洁癖的阿历克斯,另外一个是患有厌食症的女孩玛丽。从文化层面来看,心理和精神疾病由于其怪异的症状,和自身无法控制的行为与语言,会造成很多尴尬,相比于生理上的疾痛,这些心理疾患更像文明上的伤疤。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为这部电影奠定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心理基础。
文森特的父亲是一位政客,母亲的去世不但对他打击很大,也更进一步让他与父亲疏离。父亲把他送入了一家治疗中心。表面上看是为他矫正疾病,但实际上就是某种程度的隔离与抛弃。在治疗中心,阿历克斯成为了他的室友,之后他又与女孩玛丽结识。文森特想逃出这里,和玛丽一起偷了治疗中心主任的车钥匙,阴差阳错地也带上了阿历克斯。三个人一路飞奔,在路上,这些与正常生活格格不入的“患者”一点点试图相互接纳,又一点点试着融入正常世界。
从他们上车飞奔开始,电影突然间出现了一抹亮色。那种奔向自由世界的感觉成为了最强烈的上路动机。其实,更有趣的是,电影展示了两条线索,一条是三个人集体出逃的“飞跃疯人院”;另一条是文森特的父亲和治疗中心的主任一起寻找孩子。如果说,第一条线展示了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那么第二条线就负责展现治愈和救赎。在此之前,作为政客的父亲把形象和秩序看做最重要的东西。他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体面的,但儿子这种古怪的疾病却成为了自己竞选的负资产。这一路的追逐过程中,父亲已经远离了职业身份而更加向一个单纯的父亲身份靠近,他向治疗中心的负责人渐渐吐露心声,内心所有坚硬的东西一点点剥落、融化。他回忆起那些美好的时光,与妻子在海边的留影,孩子刚出生时的希冀。父亲在路上接纳了现实,也接纳了“不完美”甚至“残缺”的儿子,而与此同时,那三个年轻人也与这个世界相互和解。
这三种疾病的设定非常有趣,严重的洁癖与强迫症根本无法融入现实世界,在他们眼中,一切都是不洁的;秽语抽动综合征则是反文明的、看似充满攻击性;更不要提根本无法进食的厌食症了。原本,这些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弃儿,不但被正常世界抛弃,甚至相互之间也处于敌对状态。但在出逃过程中,他们为了求生,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取长补短地配合。他们首先不再相互嘲笑,懂得接纳对方,这是治愈的第一步,然后,他们开始试着尽量矫正自己的行为,尝试进入正常世界。阿历克斯经常念叨着“行为矫正”,这是治疗中心一直对他们强调的。但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在一个被隔离和圈禁的状态下,行为矫正近乎空谈,他们只能加深“自己是怪物”的心理暗示。但这一次出逃,却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行为矫正。
《不凡之路》用一条路治愈了处于两端的人,被追逐者和追逐者都在这次旅程中向心理上的中间点靠近,他们最终见到了彼此,但已经不是先前的“追与逃”的关系,而是达成了和解。三个病人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愿意寻求解决方案,而作为父亲,他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病症”,看似正常的自己似乎也并非没有问题。
《不凡之路》中,人们最熟悉的演员可能是戴夫•帕特尔,这个凭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成名的男演员这一次的表现依旧不俗,神经质的、故意毁坏形象的表演确实令人印象深刻。这三个演员非常精巧地呈现了一个慢慢打开内心的过程,开始,他们的古怪举止令人不适,但渐渐地,人们得以看到三颗孤独甚至绝望的心,最终,你会被那种倔强所打动。我们在生活中总会碰到“不同的人”,或许我们不任由自己施加恶意与冷眼,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怪物。
(文/杨时旸)
《不凡之路》影评(六):旅行真的能治病
三个有毛病的人,磕磕碰碰,就上路了。
一路神经质,一路歇斯底里,也一路勉强扶持,穿越整个加利福尼亚,到达波澜壮阔的蓝色海滨,他们的毛病竟然一点点的好起来,至少他们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不用家长过度担心。旅行真的能治病。
原以为在“沙漠之桥“康复中心,需要进行长期的行为矫正治疗,经过他们的一路瞎折腾,竟然渐有起色。这有点像梦呓。权且我们就把它看作一部励志片,不必锱铢必较。
首先是患有抽动秽语症的文森特,其母病故后,病情就越来越重。爸爸罗伯特对他一直不耐烦,还要顾及自己的政治前途,忙着参加竞选,加之一个新的漂亮女友。关键,儿子文森特走到哪,都给这老爸丢脸。比如在教堂这么神圣的地方,和着庄严的音乐,文森特居然扯着脸不停地吼着“牧师猥亵”之类的不雅之语,惹得老爸恨不能找个地缝拽着他一块儿钻进去。摊上个这么个随时抽搐的儿子,你说怎么办。只有送到由罗丝女医生管理的康复治疗中心。罗丝说他这病无法治愈,只能靠行为治疗练习控制它。
其实,这病还真难控制。所谓抽动秽语症,即“图雷特综合症”,脑神经紊乱,身体肌肉时而会不由自主地抽动,常伴有咒骂及飞吐唾沫。来到中心之后,文森特被分到与奇葩阿历克斯共用一间房。一尘不染的阿历克斯白手套不离手,不准别人进屋,不准别人乱摸乱动,典型的洁癖强迫症,惹得文森特无法忍受,不时抽动秽语一通,随即又向阿历克斯道歉。
还好,文森特遇到了奇瘦无比的玛丽,这位超级厌食症患者,瘦成皮包骨,还觉得自己胖,就餐时便偷偷藏好食品,带着文森特出来造反。搞得文森特从来没这么爽过,惹得他回到住室,还不忘故意地刺激下阿历克斯,看着阿历克斯急猴般抓狂,他倒是好好地娱乐了一把。
不止于此,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得知文森特思念母亲,想去大海边的愿望后,玛丽还真是个超级玛丽。她偷了罗丝医生的车,拉着他半夜出来就准备开溜,好事的阿历克斯居然追了上来,只得载着他一块儿前行。
正忙着最后冲刺的罗伯特,听到罗丝医生打来的电话,说你儿子不见了,他气极败坏,老大不情愿地开着大奔追上来。一路冲罗丝女医生喋喋不休,吵嚷不断。而这边文森特跟强迫症的阿历克斯,更是吵得鸡飞狗跳。轮到阿历克斯开车,凡经过大坑小坑,他都要停下来,指着坑说压死了人。这样的强迫的阻遏怎能快得起来,钱没几块,还要加油,可谓寸步难行。
更被气势汹汹地的罗伯特冲将上来,不得已,超级玛丽只得急中生智,再次窃得罗伯特大奔上路。沮丧的罗伯特只得开着罗丝的车一路尾随。伴随一路的嗑睡、星光和饥饿过后,罗伯特渐渐开窍。他向罗丝倾诉自己这个爸爸实在不合格,平时对于文森特过于苛刻,没能充分理解儿子的心事。儿子思念着妈妈,带着妈妈的相片和骨灰,想到她曾经旅游的地方祭悼,这是多么纯粹的愿望。说完,罗丝轻轻靠在他的肩膀上。
而三个有毛病的人,一路涉险过关,还爬上了壮美山岭。文森特与玛丽的爱情也随之升温。脱下白手套的阿历克斯,血脉喷张,呷醋的他,实在受不了他们的卿卿我我,就私自开着车跑了。等找到他的时候,免不了一阵撕逼大战,还好,他们擦拭伤口,又一起踏上了最后的旅程。
只是不吃不喝的玛丽临到海边就晕到了。好在送治及时,等她醒来,她哭泣着请求文森特不要离开。文森特跟爸爸一块儿准备返回,想想,为了玛丽,也为了自己的生活独立,终究还是留了下来。爸爸已开始信任他,相信他会慢慢好起来。怎么能少了阿历克斯。三个活宝又聚在一起,免不了还有后续精彩的大斗戏法。常说旅行能治病,看来一点也不虚。
格伦·威尔斯根据德国影片《文森特想去海边》改编,基本上是另起炉灶,呈现美式搞笑特色。公路电影,或者说旅行片,大致都会制造一些笑料,以增加电影的可看性。显然,《不凡之路》(2015)有着自己的特质。
所谓《不凡之路》,乃针对他们的特殊身心所言。三个有病的人能上路,本身就是一团浆糊,调稠了,弄不好,就是一块死疙瘩,还好,格伦·威尔斯懂得如何定位与平衡角色的戏份,让冲突总是掌握在可控范围内,最终还是让烂泥巴糊上了墙。三个角色演绎得极其出彩,尤其是文森特和阿历克斯这对活宝,两种病情,不同的状况,自然有着迥异的冲突效果。
因为自己是心理咨询师的关系,对于有关心理问题的影片,格外关注。现代社会,心理建设是人人需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在现实与心灵之间建构良性的平衡,并达至内心的恒定,以抵御各种诱惑及化解诸多五花八门的纷扰,这的确需要人人去正视,从而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心灵建设的维他命。
201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