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是一本由张平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52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抉择》精选点评:
●电影版的叫《生死抉择》
●买来送我妈她没看
●啰嗦!
●一个共产党员的清官秀……但该书尺度还是比较大的,现在这么写恐怕会封禁。光明的结局看看就好了,不这么写,书恐怕没法出……
●看清社会官场
●分享一本张平的《抉择》,一本茅奖的长篇小说,昨日刚刚读完,看完感触颇深。大概内容是写国企改革中的党政机关,是一本反腐题材的小说,但又不仅仅是反腐,它揭露了最深刻的矛盾,代表了广大工人阶级的利益,反映了改革开放二十年左右广大党政机关干部存在的“求稳定”的思想,有时候领导的一句话甚至比上万百姓的生存状况要紧得多。面对腐败,干部们说“大查大问题,小查小问题,不查没问题”,难道因为最大的腐败分子是反腐干部的领导就没办法反腐吗?小说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这个社会最总是邪不压正的,小说成功塑造了李高成这么一个好干部的形象,同时也通过这个形象向我们提问,面对抉择,你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理想?确实,没有那么多的身不由己。
●很讨厌尔虞我诈的官场小说,当看到“党性与亲情的抉择”的介绍时以为会另辟蹊径别出心裁的写出伸张正义的曲折之路,没有想到它不过是个为我dang歌功颂德的长篇宣传刊物罢了
●201604 能获得茅盾文学奖大概因为选题和时代背景,语言和人物刻画有些生硬,特别是主人公李高成,出现最多的就是“突然意识到”“不禁一怔”“一下子呆住了”“从来没有想过”“不由得呆住了”“吃了一惊”……对于一个位高权重的市长来说,显得过于幼稚,过于缺乏政治经验,不够真实自然。后记里,作者写到“只要能对我们现实社会的民主、自由、,对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对全体人民生活的幸福、提高,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积极有意义的影响,即便是在三年五年十年以后我的作品就没人再读了,那我也一样心甘情愿,心满意足了。”因为这句话,3星给作品的选题和作者的真心。ps:网上看到作者已经高升山西省副省长,希望不忘初心。
●也许李高成也没好到哪儿去。。
●前不久听大刘说作者已经官居山西省副省长。。
《抉择》读后感(一):世界是属于那些敢于直言的人的
大部分百姓都只会在失去一切时才开始反抗,只要权贵们略一拉拢,百姓们马上忘了自己曾有过的痛,马上收回自己曾说过的实话。我认为百姓每天都应该说实话,自己过得苦就是过得苦,自己对当权者的做法看了不爽就是看了不爽,只要当权者不为百姓着想,我们百姓就应该不停地批评下去。
《抉择》读后感(二):腐败离我们有多远
看完《抉择》内心也有过澎湃,随着李高成的思考、纠结、领悟在起起伏伏,刚开始看就已经知道结局的故事,还是想体味人民大众的疾苦。只是一个美好的想象,现在的中国这种现象又有多少?腐败又有多少?如果万书记也多少有点污点的一个人,那么这个故事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结尾?如果杨诚有稍微的污点,他又如何帮助李高成化险为夷?在这个并不美好的时代,像我们这样的平凡人只求自保也就足够了
《抉择》读后感(三):震撼
当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情的时候,还能叫腐败吗?
这么多年过去了,什么力量能够改变这样的一些事情,而我们又都能做点什么?
《抉择》读后感(四):尊重
书看到一半了,映像最深的是李高成对工人朋友的感情和尊重。
先说说我自己,家长在机关上班,亲戚大多数是铁路工人,朋友大多数是商人,所以说这几种阶级的不同使我会用不同的角度了解这本书。
但是这种不同在我身上会带来矛盾,平时的观点会和铁路工人的亲戚格格不入,致使我不太喜欢工人阶级,甚至于不是很尊重工人。
但通过这本书使我心里重新建立了工人朋友们的形象,我们民族的建设者,基石,你们值得被尊重。
我内心也重新定义了尊重这个词,每个职业,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
一部反映官场现形的小说,一个被评为茅盾文学的作品,可能对于出版那年代时,这个题材足以获奖,其实在当代这种官场贪污受贿的屡见不鲜。
本书讲的是拥有上万人的大型国营企业纺织厂濒临破产,几千名即将失业的工人聚集在厂门口准备上访省委,偌大城市的交通即将陷入瘫痪。临危之际。清正廉明的市长李高成只身赴工厂了解情况。经过私访,弄清临了企业倒闭的祸首。正当他准备向腐败势力反击的时候,得知自己的爱妻竟是这个腐败集团的一员。正在党性与亲情面前,他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最后还是正义战胜了邪恶。
作为一部正面的作品,做为当今社会还是需要去宣扬及鼓励的,如果一个国家及社会缺少了正义感,那就会形成可怕的局面,人们的麻木及习以为常会面临着没落与混乱,所以这本书闲得无事读一读还是可以的,幻想更多的人去保持正义感,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自己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