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研究方法》是一本由琳达·格鲁特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49.0,页数:3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太贵 买的pdf版本看完了
●论文奔溃期,建筑小伙伴推荐我读的。的确有点帮助,但我毕竟不是学建筑的,不算很大帮助。
●翻译的太烂
●申请往事。
●没读完,浅浅地觉得有值得研究的逻辑在。
●写的很哲学 工具书 还得再读 终于一些问题开始困惑我
●内容很硬核,翻译有点僵
●中肯有用,受益良多,其中每张后面的书籍推荐很棒,可以找来度,我找了《doing a literature review》读
●无货,下了电子版先看看。
《建筑学研究方法》读后感(一):少有的针对建筑学研究方法的书
关于建筑学研究方法的书很少,这本书写的很中肯,在微盘上找的电子书读,原版太贵。涉及一定的哲学知识,理论,但是包含一些策略技巧,西方人的书特征很明显,提供很多研究方法,选择一些在实践中尝试,有些不适合自己
写Architecture research Method 论文时候看的,写的挺好的,介绍了其中主要的建筑方法,配合实例研究一起,条理不错。基本上内容都是和研究方法有关的,有点偏人文社科,但配上实例感觉还是很ARCHITECTURE的~中文版的没看过,所以不知道翻译咋样。
研究基本流程:
提出问题 -
提出假设-
判别问题是否存在(不是根本不能讨论的问题)-
文献回顾 (别人怎么做的,找到自己的视角)
设计研究过程/框架-
1 解释性历史研究
历史研究,经验主义,解释性
从历史性的资料中,解释现象,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这样
四种视角:历史因果解释,提炼绝对精神,结构主义(系统性、因果律),后结构主义(人性、多样性、描述性)
2 定性研究
大致有三种类型:
生成型模型(番茄+蛋=番茄炒蛋)
文化人类学 (深入调查理解每个人家里做番茄和做蛋和做番茄炒蛋)
解释主义 (上海人番茄炒蛋为什么都放糖)(这一类区别于第一种类型)
(以下三种,题目比较明确能看出说什么了。而我自己对定量研究也不太触及。)
3 相关性研究
4 实验性或准实验性研究
5 模拟和建模研究
6 逻辑论证
研究中要处理的:定义、找必然关系,演绎归纳,先验/后验,
你要怎么表达:命名、联合或分离、故事、图解、群体一致性、划分、权威
怎么去推动你的论证:计算/模型、分析、分类和详尽描述、交叉分类、哲学论证、数据更新
7 案例研究
注意案例多样化和结论普遍化的问题。
会综合使用不同研究策略
《1968》《2046》《1984》《π》《21》《2012》《1988》《2666》《1901》《1587》......这些都是以数字命名的小说或者电影,有的数字代表着时间剖切面,有的数字代表着核心概念,有的则不知道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有一个好像说不出为什么但就是喜欢的东西,我也不例外——对数字比较偏爱。或许数字代表着确定,或许数字代表着更多的可能性,或许人们都会莫名其妙得对数字产生偏爱。这种偏爱往往惨杂莫名的信仰或莫名的质疑、探究和破解的冲动:1968,马丁路德金被暗杀;肯尼迪被刺杀;妇女解放运动;墨西哥发生大屠杀;法国爆发五月革命;布拉格之春;中国百万知青上山下乡......
研究:是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出发,用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解读探询的过程。这也就说明了对问题进行研究的多种可能性。每个人对自己硕士论文的选题都是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与兴趣关注点进行选择的,我当然也是如此。但是,我的选择方式不是以问题入手的,而是研究方法。换句话说,我先定的是研究方法,对于研究什么问题则无所谓。当然了,在定了研究方法之后,我会在这个方法的适用范围内选择一个研究领域,顺理成章。
《建筑学研究方法》。此书对我影响较大,里面提到了多种建筑方面的研究方法。有从人类文化学角度出发的,有从实验性角度出发的,有从解释性历史研究角度出发的,有从模拟建模角度出发的,等等。书中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建筑学研究领域,第二部分是七种研究策略。其中,第七章 定性研究和第八章 相关性研究,是我重点关注的章节。
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最初源于社会科学,目的是得到一个关于被研究环境全面的整体认识。它需要长时间的调查,并且这种研究方式不需要标准化或者量化指标,所以研究者就是实际中的测量工具。它回避了描述性的数据测量和可推论的统计方法,主要通过语言交流来完成,最后的成果是一种非正式的个人写作风格。
举个例子,一个学者研究了104个不在办公室而在家里工作的人,了解了此安排的“社会空间因果关系”。他特别研究了如果这些人知道了自己的邻居也是在家里工作,他们的想法是什么。他还研究了他们对住宅设计的态度,以及他们如何“现象学地”看待自己的家庭办公室。最后这份研究报告是,一个由自我管理问卷、面对面访谈、变体的日记、照片、草图、住宅和办公室的实体目录组合设计而成的多重方法研究。需要说明一下,虽然这里面并不都是定性研究的方法,但是总体研究问题和决定性研究设计模式是定性研究的。
优点和缺点。一方面,这种研究方法能够接受真实生活环境和情境中丰富的特性,并且研究的设计与进行过程也可以根据过程的变化灵活调整;同时另一方面,这种方法的指南很少的,每走一步都必须格外小心,而且另一个主要挑战就是必须整理大量未经组织的数据,此项工作非常耗时。
相关性研究
广义的说,这种研究是在试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寻找某种形式上的联系。而这些“变量”指的是随着被研究环境或者情境变化的、影响社会和物理因素之间互动的特性范围。并且运用统计方法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举个例子,现有18个代表性广场,我们把广场的利用程度看成是某些物理变量产生的作用。我们先对广场的利用程度进行一个调研,比如在天气好的日子里中午在广场的平均人数。然后我们把18个广场按利用率的高低排个顺序,继而我们再引入我们设计的变量,比如说座椅数量、露天空间的数量、周边绿化数量、购物方便程度、空间尺度大小,等等。然后对每个变量进行量化统计,最后观察哪个变量的走势与广场利用程度走势是相同的,那就说明那个变量与广场的利用率关联度最高,反之则低。
优点和缺点。一方面,相关性研究策略非常适合于发掘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很适合研究一个现象,建立一个有预测力的联系;同时另一方面,研究者不能控制变量的程度,因此不适合充分深入地研究一个现象。
感性与理性
基本可以看出这两种研究方法一个偏重于感性,一个偏重于理性。所以,在研究工作中我们有时可以同时使用,可以对每个研究方法进行修正。
对自己的警告:别中了“空间句法”的毒,也别云里雾里空话一辈子。
我好像已经中毒了,否则第一段是不会写成那个样子的。
研究方法论的本质是抓住人类经验和建筑形式之间的多重联系。包括物质因素和人非物质因素。
gt;定义方法论
策略和技术。“策略”是论文的总体框架,“技术”则是每个章节具体的手段,包括数据收集方法、表现形式、文档处理和过程分析。
策略:对于事情有技巧的管理和计划。 ——战略
技术:在相对具体的层次上所有技巧。 ——战术
gt;研究体系
1.用理念构架来介绍建筑学研究中通常会涉及到的范式;
gt;分类
1.两分法——“科学” vs “神话”,定量 vs 定性
科学:解释通常是由数学的描述和相关因素构成,方法是定量研究。主要关于技术、工程和行为事件的知识体系。
神话:解释是发散的定性的方法,多被应用于从艺术和人文主义的观点出发的研究。包括建筑史和设计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
定量研究:使用演绎的推导方式寻找合理的因果解释;
定性研究:使用归纳的推导方式把导致现象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归纳。
2.交叉法
基本观点还是来自于两分法,不同之处在于认为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可以在不同层面的策略和技术上交叉使用。
3.三分法(不太懂)
后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解放主义
-----------------------------------------------------------------------------------------
文献综述
gt;基本观点
1.论文必须能用一两个关键词或者一两句话概括;
2.综述的目的是说明自己的研究如何基于别人的文献,并解释自己的研究对这个研究主题的知识整体做出的贡献(增加、扩展或者深入);
3.文献查阅是一个持续工作,论文不尽,查阅不停
gt;基本问题
1.研究问题、过程、结论是什么?
2.主要的理论是什么?
3.关于这个主题的主要论点和争论是什么?
4.迄今为止存在的主要疑问和问题是什么?
gt;文献综述步骤
1.确定研究范围。文献的边界是不固定的,它的研究范围取决于研究主题;
2.为研究寻找合适的理论平台;
4.界定出一个没有被现有文献覆盖的特定区域,论证你要挑战的结论或者用全新的理念框架重新装配某个研究主题(扩展某主题);
5.确定方法和途径。
gt;设计 vs 研究
设计中的文献综述:松散
1.案例背景介绍;2.国内外相似案例;3.(待补充)
研究中的文献综述:紧密
1.界定研究主题与学科资源的关系;2.为研究寻找合适的理论平台;3.对本研究主题现有研究进行总结;4.界定出一个待研究的区域;5.确定方法和途径。
gt;文献综述用途
一、寻找研究课题
1.分析、批评和改进现有工作存在的缺陷。
试验西方某理论如何在国内环境下使用。
2.比较现有文献的代表作品。
对建筑形式起源的三种说法,比较各自的不同的原因。
3.将现有理论用于评价另一个相关主题,引发新的研究主题。
城市意象原本应用于城市认知,现将其试用于某工厂的认知。
4.检验现有文献。
原有研究限于条件,实验可能不准,新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检验理论是否仍能成立。
5.创造、扩展现有理论。
从“现象学”等现有理论中扩展出“场所精神”等新的理论。
二、聚焦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要聚焦,限定工作边界;同时不宜过窄,使得研究结果不言自明
三、了解研究主题的组成
例如,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从三个文献系统建立自己的理论:知觉/方位、城市规划、方法论。
四、了解一个观点的来龙去脉
观点的过去——历史背景、发展过程
五、了解现在的理论环境
观点的现在——不同流派现在的论点、争论
gt;通用技巧
1.事实和观点
2.原始资料和二级资料——通过寻找各级资料来确定论文的研究框架
-----------------------------------------------------------------------------------------
策略1: 解释性历史研究
gt;定义
1.将研究以叙述体的形式表达;
2.为保证解释历史性事件的连贯性,通过文学风格修饰;
3.想象与综合的方法并用;
4.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确认。
gt;局限性
可能得出本来不存在的因果关系;也可能把复杂的现实“过分简单化”,使得记录丧失真实性。
gt;三种方法
1.与自然科学法则通用的理性逻辑
因果关系
2.用伟人的理论或学说解释历史
黑格尔哲学思想
3.结构主义
商周文化和毛利文化(新西兰)、快扣特尔文化(北美)的装饰艺术风格趋同现象,从历史文化发展的理性逻辑角度说,风格相似肯定是现实交流的结果,但由于缺乏历史学证据,一般诉诸于结构主义的自组织系统来解释。
gt;历史证据分类
决定性、语境性、推论性(研究者的猜测)和记忆性(与为研究事物有关人物回忆的访谈)
gt;资料收集方法
1.遗址调研
2.查阅文献
3.实物证据
4.和其他类似地方的比较
5.利用当地提供的信息和知识
-----------------------------------------------------------------------------------------
策略2: 定性研究
运用归纳的方法,一方面说明分类,另一方面说明分类之间的关系。
gt;研究过程
1.数据收集;
2.数据的简化和分类;
3.数据转译,将其他渠道的信息转译为专业信息;
4.结论。
gt;缺点
1.可能要面对大量的数据;
2.对于数据分析、转译方面很少有现成理论和经验支撑;
3.数据的可信度不高。
-----------------------------------------------------------------------------------------
策略3: 逻辑论证研究
定义、联系、修辞
定义:一个逻辑论证系统的建立就是一个定义的过程。
联系:证明某种相互关系的命题。方法有演绎和归纳。
-----------------------------------------------------------------------------------------
策略4: 案例研究
凭借经验来研究一个现象或事物。
gt;特征
1.对案例背景的解读
2.解释因果联系
3.联系和发展理论
4.使用多样化证据
5.案例应当具有普遍价值
gt;单一案例还是多重案例
如采用单个案例,需要此案例本身很全面,有代表性;
如采用多重案例,可以将每个案例服务于研究主题的那个方面进行展开研究。也可以将多重案例研究看成是一个案例的多次实验——也就是说,遵循经验可以多次“复制”的逻辑。
gt;整合多种研究策略
1.两步法
在论文不同的阶段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策略。如我的论文结构,先用解释性历史研究,再用案例研究,最后用设计研究。
优点:保证每种策略在特定过程中可以清楚的表现出来;
缺点:不能从概念上把各个策略好好联系在一起,整个研究可能显得缺乏连贯性。
2.主要和次要策略
论文整体采用主要策略,次要策略用于分章节中的某个特定方面的深入性。
优点:保证论文整体一致性和连贯性;
缺点:次要策略的补充说明能力被削弱或忽视。
3.混合使用各项策略:走向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