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往而不胜的童话》是一本由明晓溪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往而不胜的童话》精选点评:
●完全不记得讲的啥了=_,=
●这个可以充分说明我少年时期的读书质量,不过当时可真爱看啊
●明若晓溪系列的
●美丽的童话
●初中的时候也爱明晓溪
●童话而已
●这部最无聊了
●没错,所有,男的,全,喜欢,明晓溪
●= =N早看滴。。。骗骗小孩子吧
●至今我还记得那句笑翻了我的话…一少女和少年站在垃圾桶前拉着手对望…实在是个不正常的情景orz
《无往而不胜的童话》读后感(一):明若晓溪
牧野流冰,风涧澈,东寺浩男,三个日本美男,明晓溪真的好幸福。牧野流冰是那么的爱她,为了她才会变成那样,他已经伤痕累累遍体鳞伤,小溪,不要再伤害他。那样对他不公平!流冰希望你幸福!
《无往而不胜的童话》读后感(二):我希望冰溪恋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非常非常喜欢明晓溪的小说,一直以来的追求就是希望明晓溪快点更新更新,有时我总是为没有更新而失望好久好久,感觉等得花都快为它而凋零了。再来说说这部我现在看的这部小说,应该说看过已经此去多年了,结局就是让我感觉这一部留下了好遗憾啊,没有结局。心里没底呀!明晓溪为什么不写一下结局,让我也好释怀一下呀。倘若让我自己来想象一下结果,我还是希望冰溪恋哦。牧野流冰和晓溪应该好好的在一起,因为他是那么爱她,其实晓溪爱的其实也是他呀。这本书不要说结局,我觉得很棒就是。
《无往而不胜的童话》读后感(三):让人纠结的结局
看了《明若晓溪》的三部,从名字上看前两部《水晶般透明》《冬日里最灿烂的阳光》男主角都应该是冰,但是第三部就觉变了,如果是以爱情为主题的话《无往不胜的童话》的主角应该还是冰,而且结局也还是应该是冰溪一起才能算是晓溪能冲破重重困难,最终修成童话般幸福的爱情正果,才能算是无往而不胜啊。但是如果看第三部的,又会发现晓溪又动摇了,在澈和冰之间开始摇摆不定,而且貌似更想选择澈,但是如果结局是澈溪的话,那不是又和第三部的名字《无往而不胜的童话》不一致了吗,难道这一部的主题只是说晓溪澈胳膊治好这个童话吗。
其实我觉得对晓溪来说,最后选择冰还是选择澈,都能给他幸福,因为两个人都很爱他,也都很优秀。但是如果选择对待感情还有些孩子气的冰,那就还要再克服一些困难,给他一段时间,而选择成熟的澈,她的幸福就是唾手可得。
而对于冰和澈,无论选择谁都会给另一方伤害。我想对冰说的话,其实是最好能放弃晓溪,能找一个真正理解,支持,能和他共度困难的人,而晓溪其实并不适合她,她在感情上总是摇摆不定,不够果敢,自私地总是想抓住自己的幸福,那就还是送给澈吧,反正总是可以成全一对
《无往而不胜的童话》读后感(四):明若晓溪风间澈
朋友第一次推荐我看这本书时,我大致了解了一下几个角色的名字,然后我觉得我已经猜到了结局。当然,最后看完发现这个故事是没写结局的,不过我觉得在作者心里一定是有结局的。
如果你够细心,想象力又还可以的话,你应该会看出这么一句话“明若晓溪风间澈”,如果没看明白的话,后来我又狗尾续貂了一句“廖似芜柳雨中曳”(好吧,水平有限,我承认平仄有点不接)。是的,这是被作者暗藏的一句很诗意的七言。这在后文是有照应的,晓溪发现澈珍藏着那串她送的风铃时,作者写了这样一句话“他的眼底温柔宽厚如大海,她的眼底明亮清澈如小溪”,是的,只有在温柔宽厚的风间身边,她才会是那个最明亮清澈的晓溪。这样也就能解释这本书名字为何在明晓溪之间加了一个“若”字。
当然,你可能觉得这不过是巧合,纯粹是捕风捉影。但如果你很喜欢文字,很喜欢看小说,甚至试着写过小说并杜撰过几个名字,你会发现对于文字工作者而言,故事中每个角色的名字都不会是随便起起那么简单的。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热播的新版《笑傲江湖》中的主人公令狐冲、任盈盈。冲指缺月,盈指满月。这似乎暗示着二人性格的差异和冲突,但事物是辩证的,《老子》中讲“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意思是月亮总是满的,却常常显示出缺失的样子,即在道家思想中冲与盈是辩证统一的,这应该就是金庸先生在取名时所暗藏的含义了。而且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借周伯通之口引用过这句话,周伯通道:“我这全真派最上乘的武功,要旨就在‘空、柔’二字,那就是所谓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所以最后和令狐冲笑傲江湖、曲谐一生的是任盈盈,而不是东方不败,这都是作者在取名之初早已暗设的。
如果你还是觉得这种解释有点牵强,那再举个例子,还是金庸先生的作品,《天龙八部》中乔峰、阿朱和阿紫的三角关系。阿朱、阿紫取自《论语》“恶紫之夺朱也”,在古代朱是正色,紫是杂色,这句话直译过来就是我厌恶用紫色顶替红色,所以阿朱死后乔峰至死也没有接受阿紫,这也是在取名之初早已暗设的。
(说到这,LZ突然觉得如果我写小说的话,主人公的名字不妨就叫做廖芜柳和雨曳吧,众吧友可不要抢啊!)
说作者心里有结局,不只在角色名字上有所体现。大部分小说在情节设定上都会有情节暗示,也叫伏笔,这种暗示常用的手法之一就是通过一些配角乃至无关紧要的龙套的台词来进行暗示。
第一处,山口老师的课上,小泉教晓溪演技时举得那个例子“如果你要对她撒谎‘老师我很喜欢你’,心里却想‘老师我很讨厌你’,那样你出来的表情就会很假很假,你必须得让自己相信你很喜欢她,这样出来的表情才会真实。”这个情节当然不是为了搞笑那么简单,你要知道从这以后有一份喜欢就开始掺杂谎言了。
是对谁的呢?
牧野大宅的露台上,“她凝视着他,目光始终没有移开,忽然微微一笑:‘我可能对你生气,可能对你发脾气,却不可能不喜欢你。’”
澈的莲花跑车上,“她望着他,眼睛闪着光:‘澈,我也喜欢你。’”音乐会前晚饭的饭桌上,“明晓溪眼睛亮得让人心惊”,“明晓溪眼冒怒火”,“她瞪着他,眼中像能放出飞剑来”,“明晓溪认真的凝视他”。
仔细对比你会发现,和冰在一起时,作者没用一句话来描写晓溪的眼睛,甚至同样是凝视,连个“认真”都没敢用,而和澈在一起时,好多处都是在刻意描写晓溪的眼睛,因为我们都知道眼睛是不会说谎的。明白了这些在回头看那句“忽然微微一笑”,你会觉得要多诡异有多诡异。
第二处,小雪的台词,“凭我的直觉,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风间澈才是你命中注定的白马王子”,“你又没有注意风间澈看你的眼神,那可不一般呐,他的眼神中蕴满了深情,虽然含蓄但却浓烈;你有没有注意到你自己见到风间澈的表情,你总是那么惊喜,一举一动像小鸟一样依人。当你们两个走在一起的时候,看起来那么配,那么协调,真是璧人一对。”你不得不承认,爱情有时候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第三处,晓溪和小雪讲和时的对话,“只要你真心喜欢他,你就会觉得他正是全世界最好的人。”,“哦,那我明白了,明姐姐一定是喜欢风间哥哥好久了,因为你总是说风间哥哥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是这样吗?明晓溪苦笑,还冒充什么恋爱专家,自己已经把很多事情都搞得乱七八糟一塌糊涂了。”
第一次写晓溪觉得澈最好的场景是在澈的一次钢琴演奏会后,“明晓溪忽然爆发:‘不喜欢就不要做嘛!你不知道当我看到你和那个什么大使说话,笑得那么虚伪,我的心里有多难受!你是最优秀的风间澈学长呀!你应该是最骄傲和最了不起的!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呢?’”。这是在和冰正式确立关系前。
再看后来晓溪决定回台湾前在澈床前说的那些话。“原来你才是最脆弱的人,你脆弱的像个孩子。你从小什么都做最好最出色最优秀,只不过是为了让父母开心;你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却好像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难过。笨学长,你难道不知道一个人如果变得像神一样出色了,会让大家很容易地忽略他也需要别人的呵护与关爱吗?对不起,学长。我一直任性的从你那里索要温暖、索要呵护,却愚蠢地忘记了你也需要别人的爱。”
小雪一句“明姐姐一定是喜欢风间哥哥好久了”让晓溪一下记起了那段没和冰开始前的时光,比如第一次莫名地爆发,那时笨笨的自己还以为那个像神一样出色的学长并不需要别人的呵护和关爱,所以有些东西还在萌芽就已被扼杀。如果当时勇敢一点,就不会有后来,更不会有现在了吧。是啊,都怪自己太笨,“才把很多事情都搞得乱七八糟一塌糊涂”。这世上比相见恨晚更可悲的是相知恨晚,只是那抹苦笑笑不尽心中无尽的悔。
除了这些,在对澈和冰的一些叙述描写中也有些笔触可以体现。
第一处,晓溪听说冰受伤去医院看他时,有这样一段描写,“明晓溪第一次发现亲吻居然还可以是这样的,以前他和她都是那么轻柔,而这次他的嘴唇和舌头像有魔力一样把她的呼吸和思维都卷走了。他的吻充满了欲望与野性,好像要将她一点点地揉进他的身子里去。他的吻散发着无尽的热力,使她的全身仿佛都燃烧了起来。一股热辣辣的火流在她体内冲荡,她无力地抱紧激情中的牧业流冰,任他霸道热烈地掠走她最后一丝灵魂。”
而冰说分手后,澈把晓溪带回公寓安慰她时,只写了一句话“在风间澈的身边,她的心也缓慢地暖和了起来。”
诚然,描写和冰在一起时固然用了很多语句,可从头到尾作者一个“心”字也没用,那些不过是一个花季少女最基本的生理反应。所以,在作者笔下孰轻孰重已然可见。
而且在澈的公寓里时,晓溪在睡梦中说了一句话,“不...这里...有学长...不要...一个人”,梦话在言情小说中处于什么地位,就不用再说了吧。
第二处,风间澈的画展,“东方浩雪推推她:‘明姐姐,我们不要说废话了,还是先找到风间哥哥再说吧。’她踮起脚尖,四处张望:‘哎呀,怎么这么早就会有这么多人?风间哥哥到底在哪里嘛。’‘那里。’明晓溪伸手一指。东方浩雪定睛看去,明晓溪手指的方向有黑压压一大群人,可是她看来看去也没找到风间澈的影子:‘你骗我的吧,我怎么看不见风间哥哥呢?’”
诚然,这不过是晓溪耍了个小聪明,但你要知道在小说里有些情节描写没那么简单,这不是单纯的为了说明晓溪比小雪聪明,因为这里暗藏了一句小言里很常用的桥段“茫茫人海里,我一眼就认出了你,也许这就是爱情吧。”
第三处,赤名杏死亡事件。晓溪的病房里,“她抬起眼睛望着他,这个少年,不,应该说这个昔日像水晶一样清澈,而今却有些陌生的俊美无俦的‘男人’,就是她一生的选择了吗?”“他这抹孩子气,好似一把利刃,冷不防击碎她最后一点犹豫。就这样吧。就这样吧。就这样好了。”当青春里的冲动被放大到一生来考虑,晓溪终于还是犹豫了,更残酷的是最后击碎这些犹豫的已经不是爱情了,而是冰的孩子气,是晓溪与生俱来的母性中的善良。
而且在这次事件中,那个替晓溪挡子弹的是澈而不是冰,别说当时冰站得远,那是你自己骗自己,他们谁会这样做,你比谁心里都清楚。
故事到了这里,已经几近高潮。这个故事有两条线:一条是冰溪之间因为阴差阳错开始,经历过甜蜜,互许过诺言,最后渐行渐远的青春里的悸动;一条是澈溪之间由崇拜开始,由付出过度,到最后终于发现早是两情相悦,奈何相知恨晚的一生期许。两条线交汇后终于到了高潮,晓溪该何去何从?按照台湾小言路线,澈溪最终会峰回路转在一起的,这应该也是作者动笔之初的想法。
只是作为一个作家,作者想起这本书的受众是一群爱情观还未完善的少男少女,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还在陪伴着第一次喜欢的人,就像我后来了解到的一样,很多冰溪恋的支持着所持的理由无非是冰毕竟是晓溪第一次喜欢的人,先入为主嘛,但作者也清楚一定还有一部分人感动于澈的付出,迷恋于澈的温柔,期盼着他和晓溪有情人终成眷属。于是作者第一次在小说里引入了“拥护澈溪恋后援团”和“拥护冰溪恋后援团”,的概念,象征着已经悄悄分成两部分的读者。只是他们哪里分得清哪些是青春里的悸动,哪些又该是一生的所托,作者不想把自己的爱情观强加给读者,不想听到有人说《明若晓溪》里就是这样写的,所以我要怎么怎么样,有些事需要年轻的他们自己去经历。
至此,故事在作者脑海里已然成形,她决定到此为止,她要送给所有读者一个“无往而不胜的童话”。怎样才算是童话呢?童话里都是幸福和快乐做结局的,童话里公主和王子是一定会在一起的,可如果出现了两个王子怎么办呢?那不作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没有结局才是最好的结局。对于读者而言,没有结局就意味着有无限美丽的可能,你喜欢谁,谁就一定会得到你想让他得到的幸福,你自己心底的期待,就是你自己无往而不胜的童话。
前段时间看《北京遇上西雅图》,有人说:“人生伴侣的出场顺序很重要。先遇到老钟是《北京遇上西雅图》,先遇上Frank是《蜗居》。”先遇上牧野流冰是《明若晓溪》,先遇上风间澈就是作者心底送给自己的“无往而不胜的童话”。
写到这,可能很多人会说我分析了这么多,为何作者从未提起过她心中的结局呢?你想想看,如果她说了,那她辛辛苦苦写的这本书,设计的这个结局还有什么意义呢?故事写完了,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也没关系,小说中晓溪和鬼堂的对话中,有一句话我想会是作者想送给你们的“但是,幸好我们还年轻。”(其实,鬼堂象征的应该就是读者中的“冰溪恋”拥护者。现在,你再回头去看那段对话,自然就明白了。)
好了,写了这么多,多少有点主观的成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这个故事足够长。我想结局一定是毋庸置疑的。晓溪最后在音乐厅和澈告别时,澈用前所未有的坚决的语气说了一句话:“我等你。所以,早点回来。”真正的爱情是需要等待的,谁都可以说爱你,但不是人人都能等你。有些爱你以为爱的很深很深,来日岁月会让你知道,他不过很浅很浅。最深最终的爱必须和时日一起成。
你不比急于反驳我,等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等你遇到过好多个牧野流冰,回头才发现自始至终却只有一个风间澈,等你终于明白,那个愿意为你跑几条街买豆浆油条的人才该是你的选择,等你终于清楚所谓对的人,就是你不需要耍任何心机和手段,不用去想怎么留住他的心、他的胃,总之,他就是不会走,等你终于发现,爱情不过是与他一起度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岁月,等你终于懂得,最好的日子无非是你在闹,他在笑,如此温暖过一生,如果那时你还记得这个帖子,记得我写下的这些话,到那时再来吧。谁是对的人,岁月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