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是一部由伦尼·阿伯拉罕森执导,迈克尔·法斯宾德 / 玛吉·吉伦哈尔 / 多姆纳尔·格里森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弗兰克》影评(一):短评字数超了
我觉得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关于追寻的故事。对这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常常犯的错就是妄图追寻不属于或者不适合自己的东西。你想要绚烂而璀璨的存在,却没有勇气承认那不属于你,所以你假装爱它,你为了得到成功试图改造它,耗尽了所有的力气才明白,有的东西天生就不属于你,而你只是回到你所在的世界就好了。
《弗兰克》影评(二):大众口味者谨慎观影
全片看完,甚是鸡肋。
本片顶着剧情、喜剧、悬疑三个类型标签,平心而论,哪一个都只能挨着边儿,仅此而已。剧情2星,喜剧2星,悬疑2星,均分2星。文艺范儿给4星,但可惜类型标签没有文艺。
作为一个普罗大众,完全不知所谓“法鲨”之类是何物,因此时常被豆瓣上文青味浓厚的评分给误导一锤子,此片亦属此列。
《弗兰克》影评(三):看完又觉得有点难过的,多半也有点精神层面疾病
首先,致敬法鲨。
然后,这是部小众作品,也就是说,不是大家都觉得好看的类型。
最后,本人微妙地想跟着法鲨唱起来:I LOVE YOU ALL!!~~
正经说两句:
有些人的与众不同只是因为他生病了。别刨根问底是什么原因,只是一些心理障碍,就像你或者我。
别感慨音乐缓解了他的痛苦,音乐是他热爱的,无关其他。
如果一个人对头套以外的世界过敏 又何必摘掉头套 幸好有不离不弃的好友一直陪伴在身边 他们对这个人的信任纵容和追随是没有条件的 法鲨把一个敏感又天真的艺术者诠释地非常到位 尽管很多人不喜欢这部片子的立意 或者是表达方式 对于天才和疯子的极端态度 但对于这种充满黑色幽默和娓娓道来的艺术电影我是毫无抵抗力的
《弗兰克》影评(五):距离,拒绝
很典型的英国电影,故事节奏很紧凑,情节稍嫌拖沓,故事中规中矩,演员表现一般。
看似轻松无厘头的发展却一直很压抑,冲突和矛盾成为电影的中心,揪心的痛苦重复变做成长里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极乐和极悲并无明显的界限,不同的眼界里也变成不同的结局。内容很饱满,但作为英国电影来说确实有点不够好。
总结:如果你爱电影又爱音乐,欢迎鉴赏,一定会喜欢 。
《弗兰克》影评(六):???
Frank是一个天才。
Frank是一个怪胎。
怪胎Frank无法成为正常人。
无法成为正常人的怪胎Frank从未放弃想成为被人接受的正常人。
怪胎Frank成为了头套Frank。
Jon是一个正常人。
Jon羡慕怪胎Frank的才华。
正常人Jon认为Frank的才华来自于他的怪胎。
正常人Jon想成为怪胎。
《弗兰克》影评(七):一群疯子的梦想
一群疯子,精益求精唱出那么难听的歌,像精神病在吼叫。专辑完成后,从精神病院出来以前只操模特模型现在操真人时要人不动,叫顿的键盘手戴着弗兰克的头套上吊自杀了,他最崇拜弗兰克,但弗兰克会让人发疯。最后弗兰克被车撞头套坏了,乔恩从弗兰克父母那里找到他,他没再戴头套,说自己以前写的歌没有一首好的,并跟着乔恩去找原来乐队,唱了I LOVE YOU ALL,总算唱的比较正常,乐队又在一起,但乔恩走了
《弗兰克》影评(八):不同的面具,不同的自己。
个人感觉不错啊,看了两遍了,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戴上面具你就不再是你自己了,其实,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戴着不同的面具出现在不同的圈子里,用不同的自己和别人交往以后,你,真的还能找回那个不戴面具的最真实的你自己了吗?
我想起《盗墓笔记》里吴邪的三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面具戴久了,就摘不下来了”,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这部电影很值得人们深思。
到最后迈克尔·法斯宾德扮演的弗兰克拿下了头套,泪流满面唱着那首《I love you all》时,把那种内心的情感不再只是通过音乐表达了出来。全片讲述的是一帮神经兮兮的音乐人如果专心做音乐如何被人推到公众面前,犹如小丑般的失败后,再回归纯朴。影片的基调是忧伤的,虽然可以象征梦想与现实的格格不入所带来的伤害,但就像弗兰克打碎了头套,表象的失败却是要面对真正的自己,从这一点来说,影片给了更多的积极意义。
这片子,看的就叫人“这尼玛是什么鬼啊!”看着看着叫人觉得“这尼玛又是什么鬼啊!”再看再看“这特马的到底是什么鬼啊!”这么又古怪又二逼又可爱的故事,居然是法鲨演的!法!鲨!!我完全没办法把头套下的人和法鲨的脸联系起来,这俩气质相悖的也太诡异了!片子太搞了,明明挺正常的事情一搭配上frank那颗大头,立马不可遏制的笑尿,真是太好玩儿了。最后frank脱去头盔,露出那张叫人喜欢的脸,满脸是泪,大声歌唱,好么,又被戳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