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木马鏖战记》是一本由[日] 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13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旋转木马鏖战记》精选点评:
●同旋转木马极其相似,无非以同一速度在同一地方兜圈子而已。哪里也到达不了,既下不来又换不成。谁也超不过谁,谁也不被谁超过。然而我们又在这旋转木马上针对假设的敌手进行着你死我活的鏖战。
●习惯这东西真是不可思议。要素只要缺少一点点,感觉上就好像自己被世界的一部分所抛弃。
●自己的人生已经失去很多部分,但那不过是一部分的终结,而往后还是可以从中获得什么的。人不能消除什么,只能等待其自行消失。——《出租车上的男人》他能够提供那个。但是脂肪可以去掉,青春却无法返回了。——《游泳池畔》
●5/10
●很有意思的“沉渣”集
●我们陷入平庸的泥潭,却不知晓,以为生活就该如此,还过得津津有味,突然那么一天,我们发现了,试图摆脱,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
●除了《猎刀》不喜欢以外,其他的每一篇都很棒啊。多一句多余,少一句残缺,就是这么舒服的感觉。早期的村上的确灵气十足~~~
●很久以前读过集子里的《献给已故的公主》,印象深刻。村上早期的短篇都很有意思,不故弄玄虚,不漫天神佛,老老实实讲人间世的故事。这个集子里所有的小说有个共通的主题:拥有了很久的东西,在一瞬间失落,然后永不可再得
●好单薄的一本
●太喜欢这些故事了,人物看似简单平凡,却又在那么几个瞬间或是一段时间里默默地做了不是那么简单平凡的事,继而把一切藏的深深的,像跟世界玩了场捉迷藏。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一):人生如戏
目前看到的村上作品里我最喜欢这部。
村上君的小说总给人一种疏离感,而散文又偏偏太生活,有点絮叨。而这几个他听来的故事被他精准的语言一描述,平淡生活变成了传奇。村上君就像小李飞刀,你没看到他出手似的,然而飞刀已经穿越平凡,正中核心。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二):普通人不普通的故事
背带裤、棒球场、短片故事诉说普通人不普通的故事,大家都怕和别人不一样,这不一样又说不出口,但总会找到一个出口和别人诉说,挺有意思的。人不能消除什么只能等待其自行消失!人生是徒劳的吗?人生终归是徒劳的,至少有部分是徒劳的,如骑在旋转木马上鏖战。《背带裤》看是一件小事,在人生某个时间点却爆发了,潜藏在内心深处不得不面对的不满,有些事会自行消亡,有些事早晚一触即发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三):回転木馬のデッド・ヒート
对《背带短裤》(レーダーホーゼン)的印象最深,因为这是年龄愈涨愈能品出滋味的艰辛婚姻物语。曾将这故事说给几个家人听,最被这故事打动的,竟是我80多岁的奶奶。《呕吐1979》是自己也曾近似经历过的奇妙体验(做了一件自己没有意识到是错误的事情,但潜意识道德往往和自己的表层意识并不契合,于是生理上就对自己不名誉的错事予以了惩戒)。《出租车上的男人》(タクシーに乗った男)是另一篇只能靠年龄作为阅读武器的短篇,当然这种微妙的故事或许女性解读起来会更有感触。《游泳池畔》(プールサイド)是另一则中年感悟,春树曾写过多篇类似的小文,对这篇的印象并不特别深,却总认为仍然值得细细咂味。《野球场》则充满奇谈性质,本质上却也不过是这个总体倾向于人生感悟访谈录的小说集中一部略微青涩一些的少年回想。《献给已故的公主》(今は亡き王女のための)不禁令人想到寻羊中的那位和谁都可以ML的女生,不过显然这次的家境并不与那位女生相同,也算是整部小说集中印象最淡薄的一部。
巴别尔的《骑兵军》,把革命描写得酣畅淋漓:鲜血和乳汁,喷薄而出。可是描写者,却是犹豫和谨慎的。他面对彪悍的哥萨克,被称为“眼镜”,无所适从,拿出《真理报》,查看确认列宁的论述。为什么要革命?革命是什么?革命为什么有这么多血和暴力?
这些疑惑,也是村上春树的。《旋转木马鏖战记》中,有许多对1968年的回忆,那是一个革命的日子,一个充满激情的日子。多年之后,回顾革命,小资们心中充满了惆怅。于是,作为这一代人敏锐的代言者,一个准确捕捉这种惆怅情绪的革命曾经的参与者,撰就了这部小说集,吐露他们那一代的革命心灵史。
2 《出租车上的男人》革命中的迷惘
3《游泳池畔》摆脱革命的影响
4《献给已故的公主》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要流血的。这个时候,是继续革命,还是往后退到安全地带?
5 《呕吐》退出革命后的痛苦转型阶段
6 《避雨》革命可能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
7《棒球场》对革命的恐惧和疏离
8 《猎刀》脱离革命后的无力感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五):关于每一个自己的故事
最初看村上的小说的时候,不明所以。像文中有关找寻一般,自己也渐渐在他的书中体会到一些东西,但是又不得要领,于是宁愿再一遍再一遍的看,仿佛每一句话都带着他特有的意义,可深可浅。
耐人寻味的短小精悍,对其文字,总是无法说出所以然来,自己也在其文字中体会一种叫做莫名的情绪。
我们看到的总不是想象的那样,而我们自以为所想的,又每每被内心那份突如其来的情愫弄得不知所措。在不断经历人事中,或许我们最不能捉摸的便是自己。身体、内心总在我们能够完全支配的范围之外,期许更加真实新鲜的存在;总在心安理得的意识之外,蜷缩着悬而未决的思绪;无意识的诉求,在不经意间猛然被发现,才突然知道:那才是自己存在的意义。
正是我们觉得“理应如此”的习惯,成为了捆绑住自己生活的绳索。正如《猎刀》中那句:习惯这东西真是不可思议,要素只要缺一点点,感觉上就好像自己被世界的一部分所抛弃。
可是究竟是什么呢?记得自己流泪,却不知道为何而流泪。
愿,倾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