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儿童历史百科绘本:我想去中国》是一本由赵洋/主编 / 张瑶 崔希栋/副主编 / 苏麟 杨博 王小宁/绘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3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丝绸之路儿童历史百科绘本:我想去中国》读后感(一):有趣的丝绸之路
对于一个理科的妈妈,跟孩子能讲清楚历史,那真是很难,所以孩子的历史拓展方面一直是找书,丢给孩子,其他不管。当看到由化学工业出版社特别赞助提供《丝绸之路儿童历史百科绘本:我想去中国》 有试读活动的时候,我果断申请了。毕竟小家伙是个财迷,让她看看这个古代链接中西方的上到历史说不定会引起她的兴趣。收到书后,大致翻看了一下书的内容,与我想象中的科普书不同的是,它把枯燥的科普知识融合到趣味的故事中,以一个15岁孩子马可.波罗的视角来展示西方探险之旅。马可.波罗像我的孩子一样每天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做着白日梦
· 那里的房屋是用黄金建造的吧?
· 那里遍地流淌着美酒和牛奶?
· 那里的人们都会御龙飞行吗?
17岁的时候,爸爸带着马可波罗挑选了许多威尼斯的名贵布料,香草,盐,还有玻璃昱1271年向中国出发,向忽必烈复命。沿途他们经过了地中海东部的阿卡港,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大亚美尼亚中部地区的方周山,波斯,霍尔木兹海峡,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脉,塔克拉玛干沙漠,玉门关。每到一处,马可波罗都会向读者展示当地的特色,比如水城威尼斯,沿途的驿站,方舟山的石油,肥美的金枪鱼,雪山的高原反应,特殊的灌溉系统坎儿井,玉器的制作工艺,西域的药材。从传统的科技文化到大自然的财富,整本书全方位的为我们讲解了丝绸之路。
爱探险是孩子们的共性,我们家的也一样,沿途凶猛的害浪、沿途的强盗,头痛昏迷的高原反应,会幽明的鸣沙等都给增加了绘本对孩子们的吸引力,从情节上抓住了孩子们的胃口。我们还经常问我是不是像西游记中蒙面强盗呢?
有了故事的趣味性,对于看似枯燥的地域特色介绍起来就轻松很多。女儿就特别喜欢四处飘散这枣酒香味,肥美金枪鱼,奶白色的象牙成堆的霍尔木兹集市。在整个绘本中,作者也自然的柔和进了人工技能的发展。比如制作的马具,琢玉技术,蒙古包的用途等,都显示着人类高超的智慧。
另外一点吸引孩子的就是色彩清新明亮、画风复古、超强的互动,让孩子图文并茂的感受丝绸之路的灿烂历史,文化和科技,憧憬“一路带一路”美好未来。
《丝绸之路儿童历史百科绘本:我想去中国》读后感(二):“丝绸之路”,这样给孩子讲
如何给学龄前的宝宝讲历史?这是让大部分家长头疼的一个问题。一方面给学前儿童做历史启蒙,普及历史知识,从小培养历史意识、历史感,是当前学前教育的趋势;另一方面学前儿童的认知和理解力还处于直观具体的阶段,情景化呈现和情节化讲述就成了历史启蒙的重要方式。儿童历史百科绘本《丝绸之路——我想去中国》,集情景化呈现、情节化讲述和百科小贴士于一体,是很棒的亲子读物。
翻开这本精装绘本书,前言部分是“丝绸之路”的科普性介绍,可以看作是家长的阅读指南,这是一个很贴心的设置。内文的开场可谓“惊艳”,一个折叠式的对页,将阅读的起点设计成“打开一个神奇世界大门”的感觉,是会让宝宝发出“哇”一声惊叹的开端,也很好地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
从马克•波罗对东方的想象开始,开启追寻神奇的东方文明的探险旅程,威尼斯、阿卡港口的桅杆林立的地中海风情,商队往来、驿站迢迢的土耳其高原,黄沙漫天、驼铃阵阵的卢特沙漠,北风呼号、白雪皑皑的帕米尔高原,瓜果飘香的喀什、荒无人烟的戈壁,还有宝相庄严的寺庙、地阔天低的大草原……绘本抓取了典型的自然地理和社会文明的各种元素,组成一幅幅典型画面,跟随着马克•波罗的脚步,借着的马克•波罗眼睛,将这些的风物人情一幕幕呈现在小读者眼前。
更符合孩子心理的是,绘本将每个场景与马克•波罗的遭遇和内心活动结合起来,给这丝绸之旅增加了不少情节性和趣味性,比如在波斯遇到强盗、在霍尔木兹无法启航,马克•波罗一行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到达目的地,也是此书的一个有关成长教育的阅读点。
百科小贴士增加了绘本阅读的知识性,威尼斯小艇、马具、驿站、石油、高原反应、坎儿井、玉器、鸣沙……这些词条随着场景转换适时插入画面,为故事铺了一层知识的底纹,增加了绘本的阅读层次——听故事、学知识、了解历史。文明有何不同,马克•波罗经历过什么样的旅途,孩子一看便了然于心。
更让家长放心的,可能还是这本书的创作背景:以中国科技馆“做一天马克•波罗:发现丝绸之路的智慧”主题展览的内容和《马克•波罗游记》的记载为“蓝本”,有主创人员和画家“背书”,本书的权威性自然有所保障。
历史其实就是曾经发生的故事,怎么样使历史讲述儿童的认知接受度契合,很考验绘本作者的功力。好的儿童历史绘本,既“轻”且“重”,轻在巧妙设计、轻松阅读,重在科学准确、权威可靠。给孩子看的历史书,有趣的、有料的、有意义的一样也不能少——《丝绸之路——我想去中国》就是这样一本孩子的历史书。
《丝绸之路儿童历史百科绘本:我想去中国》读后感(三):15岁少年去往中国的万里征途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历史和地理的认知对于人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在少年儿童阶段,能够养成历史和地理的兴趣,是一个孩子终生受用不尽的好习惯。
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儒家历来讲究将读书与游历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所以大儒们有着流传久远的游记。对于游记来说,时间和空间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搭配上当事人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便成为色香味俱全的一道大餐。如此而言,游记便成为历史和地理的最好载体。
在西方有“世界一大奇书”之称的《马可·波罗游记》,是第一部把中国详细介绍给全世界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馆推出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丝绸之路-我想去中国》,将马可波罗的经历用一种新的形式展现出来。从时间跨度上,《我想去中国》描述了从马可·波罗15岁开始,一直到在东方中国游历,前后历经的数年时光。空间维度上,从欧洲的意大利出发,横跨中亚、穿过帕米尔高原,到达东方的古老中国。可以说,《我想去中国》这本书记录了一个15岁少年到东方去的万里征途。
经历上,马可·波罗初始乘船浮于海抵达阿卡港,在霍尔木兹海峡因为船小而只能选择陆路,在波斯遭遇强盗抢劫。还在穿越帕米尔高原的路途上发烧、感冒,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即使在今天,对于初上高原的人而言,高原反应也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磨难。幸运的马可·波罗逃过了这一劫,恢复了健康,成功的翻越了帕米尔高原。
在物种上,马可·波罗见识了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各种动物、植物、手工产品。有石油、有玉器、有香料、有地毯。比如西域的玉器,世人只见到华美精致的玉器,雕刻精美的做工,却很少有人见过玉器的制作过程。马可·波罗有幸见识了和田玉器制作的全流程,对工具和工艺还都有绘画留存。
历史和地理在这本书中有了完美的融合。精美的画面给读者带来了最直观的美感。猎奇,便是去未到处,学未曾学,长未有之见识。就成为游历最大的目的。想来这次从欧洲到中国的过程,极大的满足了一个15岁孩子好奇心,也在这个孩子的内心里种下了对整个世界的求知欲和敬畏感。
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的交流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海上与陆上不同的路线历经不同的国度,在人员、信息、商品物资的沟通上各有不同。这种交流与沟通,极大的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当今形势下,脱胎化骨于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的建设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加大对少年儿童的历史观、世界观教育,也引得很多家长颇为关注。像《我想去中国》这种兼顾历史地理,采用绘本形式呈现出来的书籍,无疑是家长们的首选。
《丝绸之路儿童历史百科绘本:我想去中国》读后感(四):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关于历史百科的儿童绘本为数不少,但我能够真正陪孩子完整读完的却寥寥无几。或许是我读书时代偏科比较严重,自然就“屏蔽”了自己不太喜欢的读物。
大概一年前读过厚本纯文字版《丝绸之路》,和这本绘本版的感受就大相径庭了。大开本的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按照时间顺序扑面而来,所涵盖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由第一人称的记述娓娓道来,融入在历史长河中,感受最深的还是古老东方中国人的智慧一览无遗,仿若置身其中的每一幅还原的立体画卷……
马可波罗何许人也?可见我真得孤陋寡闻了,曾一度认为他和马克吐温都是同时代同领域的杰出人物。马可波罗是著名的商人、旅行家,而马克吐温则可称之为文学界的泰斗,生存年代也相差甚远。今后给孩子们科普历史性文学,看来还必须得自己提前做足“功课”,才会讲起来更有底气。
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实话讲没特意详细了解之前,总感觉特别富有神秘感。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历史悠久的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丝绸之路还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各地商旅行驶在茫茫大漠中,在众多进行贸易的商品交换中,以运输产自中国古代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而得名。
历史知识严重匮乏的我,陪着周岁半的小宝读此绘本,倒也省下长篇大论的“演说”。小宝在长幅插画拼图中指指点点,咿咿呀呀,用他独特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新奇与兴趣。可以看的出他对茫茫大漠中的骆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反反复复翻阅那一张好多次。针对此年龄段的娃娃,陪读得需要极强的耐性。
关于古希腊、罗马、基督教和宗教的传播、中医文化交流等等,这条丝绸之路所带来的极富传奇色彩的发展张力,以及战争与和平局势动荡下的政治环境,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毋容置疑。
较之很久之前读的那本厚厚的纯文字版《丝绸之路》,这套还原版绘本更新颖别致通俗易懂。人类文明与智慧的脚步永不停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我们应当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适度的好奇心,理性思维看待新事物。生活不要刻意与他人攀比,适合自己的,才会幸福。
《丝绸之路儿童历史百科绘本:我想去中国》读后感(五):趣味科普
丝绸之路儿童历史百科绘本:我想去中国
《丝绸之路儿童百科历史绘本》共3册,分别是《我想去中国》《漫游古代中国》《海上历险记》。
《我想去中国》是《丝绸之路儿童百科历史绘本》系列中的第一本,以15岁的马可波罗为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他跟随父亲和叔父从威尼斯前往中国,一路上所见所闻所感,为读者重现忽必烈时期东西贯通的丝绸之路上,商贸往来、货品交易、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等。
一、图文并茂,制作精良
《丝绸之路儿童百科历史绘本:我想去中国》是一本大开本的硬板绘本,制作精美,让人爱不释手。书中每页都有精美生动的大幅画面,为读者展示马可波罗旅程中的一个个缩影:漂亮的贡多拉在河道中川流不息的热闹水城,那是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停泊着木质船舶的海港,那是以色列的阿卡港;穿越荒无人烟的沙漠和高海拔的帕米尔高原,那是东西方文化交汇联结的纽带;看过人来人往的集市和风格各异的驿站,那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晶。最后,马可波罗终于来到中国,美丽的东方古国,终于从他的梦想中变成现实。
二、历史地理相结合,寓教于乐
《丝绸之路儿童百科历史绘本:我想去中国》将历史和地理知识融入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中,在忽必烈王朝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详细描述了当时丝绸之路沿线上的风土人情,从威尼斯水城,到地中海港口,从土耳其,到波斯,从波斯湾,到帕米尔高原,从戈壁沙漠,到蒙古草原……他们换乘不同的交通工具,购买不同的商品,遇到不同的人。让小读者们仿佛跟随马可波罗的脚步,一路走来,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精彩绝伦的丝绸之旅。而且每到一处,都有科普小贴士,为小读者们讲解故事中涉及到的事物及其由来,那些异国他乡的或是年代古老的,对于小读者来说比较生僻的东西,比如贡多拉,比如玻璃的由来,比如和田玉的种类,比如高原反应,比如驿站的历史渊源,比如石油的开采和用途……让小读者们通过马可波罗的眼睛,欣赏东西方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差异。
三、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丝绸之路儿童百科历史绘本:我想去中国》是一本生动有趣又知识丰富的科普绘本,带领小读者见证古代丝绸之路的商贸繁荣及旅途中的艰难险阻。丝绸之路上满满的异域风情不仅妙趣横生,惊险刺激,而且为小读者打开放眼世界的地理视野,也为小读者培养更为开阔的世界历史观,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绘本。
《丝绸之路儿童百科历史绘本》的另外两册《漫游古代中国》和《海上历险记》,我暂时还没有看到,但结合第一本《我想去中国》的精良品质和趣味科普来推断,相信一定也不会让读者失望的。
《丝绸之路儿童历史百科绘本:我想去中国》读后感(六):让孩子了解丝绸之路,就来重走一遍历史吧
文/舒念
熟悉儿童教育的人都知道,童年是儿童培养兴趣、建立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但是不约而同地都表现出了对世界的好奇心与绝佳的记忆力,其实,这是因为孩子们观察世界的时候具有成年人难以具备的专注。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对孩子们而言都是新鲜的,所以儿童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孩子们提供正确的知识背景去建立他们的世界观,一本依据史实的绘本就会成为儿童教育的好帮手。
《丝绸之路儿童历史百科绘本:我想去中国》就是这样一本依据丝绸之路的真实历史背景制作的一本儿童历史绘本,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把自己作为第一人称的少年马可·波罗去体验一场从欧洲前往中国的旅程,这样的儿童视角很容易可以给孩子们一种代入感,仿佛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当我们身在中国好奇那些欧洲或是中东的国家时,也可以通过这本书获得更多的异域风情知识。
当然,作为儿童绘本,最重要的还是在视觉上抓住孩子们的眼球,这本《丝绸之路儿童历史百科绘本:我想去中国》采用了全彩的超大绘本,甫一翻开就能看到颜色鲜艳的大幅手绘插图,前两页还做了折页设计,打开折页仿佛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马可·波罗童年时生活的水上威尼斯就藏在这样超长的折页中,这里不仅有马可·波罗,还有威尼斯的建筑,水系和人群,细节上更加贴近史实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可谓是结合了历史与地理两大科目的启蒙绘本。
作为家长或老师辅导孩子阅读绘本的同时,还可以将这些精彩插图中的细节进行扩展阅读介绍,这个系列的绘本中贴心地在丝绸之路的每一站都加入了小知识点的解说,关于威尼斯的小船的造型与诞生故事,或是穿越沙漠骑骆驼的必备物品,还有在中东国家那些没有听过的植物香料,很多知识即使的家长和老师也不见得能够了解。可以说,阅读这个绘本不仅是开启了儿童的新的视野,也丰富了家长或老师的知识储备。
即使是面对儿童的绘本,《丝绸之路儿童历史百科绘本》这个系列的书籍还是依据了基本的史实,在丝绸之路的探索中,马可·波罗和自己的爸爸的商队并非是一帆风顺,他们前进的路上遇到过教皇逝世,也等到了新教皇登记,在一路以物易物的交易中,也描述了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的细节,甚至还遇到了强盗……这样一路原本漫长的历史,就浓缩在这薄薄一本儿童绘本中,孩子们能够了解的不仅是历史,还有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商贸往来、地域文化和科技水平,这些中外的差异都是儿童未来拓展学习的启明灯。
《丝绸之路儿童历史百科绘本:我想去中国》读后感(七):推荐一本孩子喜欢的丝路主题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one belt one road是连孩童都熟悉的词语,在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丝路故事、推出丝路主题纪录片的背景下,中国科技馆围绕丝绸精神主题,发挥其整合科普资源的优势,推出了备受家长和小朋友们欢迎的主题展览----“做一天马可·波罗:发现丝绸之路的智慧”,并按照展览内容和《马可·波罗游记》等记载,由展览主创人员及绘本画家共同创作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丝绸之路:我想去中国》。
中国科技馆出品,首先保证了这部历史百科绘本的专业度与科学性。同时,作为一部绘本作品,这本绘本邀请了著名油画家苏麟(笔名“紫石”)执笔创作,画面精美,很多大开页展示出非常精美的油画风格。
《丝绸之路:我想去中国》是以小马可·波罗的视角讲述从意大利前往神秘东方的漫漫旅程。
故事从15岁的马可·波罗的想象中展开:马可·波罗出生后就没有见到过父亲,他的父亲和叔叔们一直在东方做生意,小时候他就一直在想象东方的房子是不是黄金建成的,到处流淌着美酒和羊奶?东方的人们是不是骑着会飞的巨龙到处旅行?在此处,绘本画家运用了祥云与龙的经典东方形象,画面具有三七分割的对角线美感。
1271年,马可波罗与父亲乘船出发,踏上了前往神秘东方的旅程。
第一站是地中海东部的阿卡港(位于今以色列),从这里他们改为陆运,穿越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途径大亚美米亚的“方舟山”(传说诺亚方舟在这里停靠过,山上终年积雪,山脚平原则草木丰美),见到了一口特别的喷泉,它喷的不是谁,而是黑褐色的粘稠石油。石油汩汩而出,可以当燃料,还可以治疗骆驼身上的疥癣。
作为科普绘本,书中随处有对知识点的详细讲解,比如通过图画详细讲解马具以及古人制玉的流程图,仿佛在看展览般了解什么是马鞍、马镫、笼头、衔铁、低头革,也了解到“玉不琢不成器”的本意,以这种方式丰富小朋友们的知识储备,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在古代波斯,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服饰、器皿别具特色。在新疆,画风又有所不同,最后到达玉门关,画面则变换成中国古代飞檐与佛教建筑,一以贯之,全书配色既和谐又充满活力。
这本绘本通过展示丝路上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让小朋友们足不出户行万里路,领略丝路的传奇魅力。跟随这本绘本,我们得以追随马可·波罗的脚步,重温伟大而神奇的丝路旅程,无论是家长还是儿童,都能通过这本绘本与丝绸之路产生更加美好的连接。
《丝绸之路儿童历史百科绘本:我想去中国》读后感(八):跟着马可•波罗重走丝绸之路
最近一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听中“一带一路”。它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丝绸之路一般是指古代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一般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什么这条路会被称为丝绸之路,因为在这条古老的贸易交易的沿途中经常出现东方精美的丝绸,这些来自中国的丝绸受到了沿途国家人民的喜爱,后来史学家就把这条路称为了丝绸之路。
问上初中的女儿“一带一路指的什么?”答曰“丝绸之路”。又问“丝绸之路是什么?”答曰“不清楚。”“马可•波罗是谁?”再问上小学的侄子同样的问题,小学生更是不知道。
思考:这些历史知识孩子们没有在课本中学习过吗?还是老师讲过孩子不记得了呢?我们成年人这些知识更多的是从报纸、电视、网络、书籍等不同媒介获得的。而孩子们除了课堂知识外,更应该有课外学习知识的能力。多读书就是更好的选择。
中国科技馆根据丝绸之路精神举办了“做一天马可•波罗”展,对于能去看展览的小朋友们来说,真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体验。而不能去看展览的小朋友可以读绘本《丝绸之路—我想去中国》这本书。这本书是中国科技馆根据展览,邀请专业人士编绘的一套绘本书籍。这套书籍科技、文化、历史三个维度,再现古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给孩子的地理启蒙书、丝路小百科、科技发展史!可以说这是国内比较优秀的百科绘本之一。其他的两本分别是《丝绸之路—中国漫游》《丝绸之路—海上历险记》。
《丝绸之路—我想去中国》是这套书籍的第一本,这本书讲述的内容是马可•波罗从威尼斯的家乡,踏上中国的旅途经过的地方和在路途中发生的故事。
此时的马可•波罗还是一个15岁的少年。他因为父亲对中国的描述,而对中国产生的强烈的幻想与到中国来的愿望。绘本打开的第一页设计成了对开打开式,第一页上是马可波罗对中国的幻想描述,有金碧辉煌的房子,骑着东方神龙飞翔的人们、中国的美酒与佳肴,中国的魔法等。打开后就看到了马可波罗威尼斯水城的家,他们从这里乘坐贡多拉开始出发去中国。
旅途中发生的惊险故事,让孩子们更喜欢。遭遇到强盗,走水路困难,改道陆路,穿越戈壁和沙漠,遇到有趣的鸣沙,爬山遇到高原反应生病,险些丧命。
旅途中遇到的一些常识和自然现象,可以说,给孩子补充了很多的知识,小的孩子可以知道了解,大一点的孩子真是增长了课外很多的知识,比如驿站、坎儿井,贡多拉、石油、鸣沙、啄玉、高原反应、旅途地名等知识的讲解介绍,知识量真是是满满当当。
马可波罗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玉门关,到达了上都,中国之门即将为他打开。
《丝绸之路儿童历史百科绘本:我想去中国》读后感(九):讲好中国文化从娃娃抓起
昨天去上海迪士尼乐园,看到花车巡游中有花木兰,禁不住感慨万分,在那么多迪士尼元素中,终于看到了中国文化的身影。近年来,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输出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同样在出版界,文艺工作者们也在文化输出方面不断耕耘,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丝绸之路儿童历史百科绘本《我想去中国》,结合大篇幅的精美绘图和生动易懂的科普知识,从15岁的马可·波罗的视角出发,讲述他在古代丝绸之路的所见所闻与亲身历险。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很多家长或许已经带孩子走过辽阔美丽的大西北,体验了丝绸之路的旖旎风光,但是对所涉及的历史文化的了解可能并不深入,抓拍几张旅游照,品尝一些当地特色美食还远远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体会这其中的文化内涵。我们还有必要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帮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熟悉丝绸之路的文化产生背景,讲好中国文化 。
东方图腾—龙
故事从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想象开始,马可·波罗想象父亲和叔叔们在远方的旅行经历,好奇远方的人们是不是和自己有不一样的衣食住行,其中点明了东方的最重要的文化图腾—龙。接着,1271年春天,马可·波罗随同父辈们启航,开启东方之行的旅途。带着对东方世界的好奇,他们从阿卡港登陆,去往耶路撒冷,取一点圣墓的灯油,作为送给忽必烈的礼物。
中国古代的驿站
随后他们到达土耳其,漫长的行程,让马可•波罗在马上颠簸得苦不堪言,幸亏一路上有驿站和美食可以解乏。中国在商朝就有驿站了。只是各个朝代对驿站的称呼不同,春秋称遽,汉代称驿,魏晋邮、驿并称,唐称驿馆,宋叫急递铺,元称站赤,直到明清,通称“驿站”。翻过层层山峦,他们来到波斯地界,差点被强盗抓住,一路的辛苦和惊险并不能使他们退缩。由于在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没有找到能抵挡狂风暴雨的轮船,无法安全通过印度洋,他们放弃了水路。准备穿越沙漠去拜见忽必烈。他们用8天的时间骑着骆驼穿过卢特沙漠,进入阿富汗。在途经高达四千米的兴都库山脉的路途中,马可·波罗发起了高烧,父亲尝试各种威尼斯草药未见起效,万幸的是在接近帕米尔高原时慢慢好转了。
美玉、乐器和西域药材
他们花了12天穿过帕米尔高原,又过了一个月到达了喀什,终于来到了中国。小马可·波罗激动万分,这里他见到了不同品种的美玉,了解了完整的玉器加工工艺,感受到了中国的灿烂的玉文化。还有中国古代的各种乐器,西域的药材,都让小马可·波罗大开眼界。
中西方古代雕像艺术
然而要去上都拜见忽必烈,还需要穿过荒芜的沙漠,躲避沙漠高温,和沙尘暴的侵袭。最终他们到达了甘肃的玉门关,参观了当地的寺庙,见到了令人震撼的佛像。中国古代雕像从绘画中汲取营养,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追求“庄严”和“恬静”的艺术追求。足足等了一年,他们才拿到通关文书,一路上畅通无阻,终于来到上都拜见忽必烈了。
这本绘本以丝绸之路的行程为主线,将行程中的文物特产,民俗风情,交通地貌等图文并茂,一一注释,让孩子们在这有趣的游记中了解到丝绸之路的由来,熟知丝绸之路的所代表文化形式和特点。
《丝绸之路儿童历史百科绘本:我想去中国》读后感(十):马可·波罗的中国行
“丝绸之路”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来说耳熟能详。据说在先秦时期,东西方相通的航线就已经有了,只不过在西汉时期才有了丝绸之路,当时西汉和西方的交流经常被中间的匈奴给阻截,无法正常联络。汉武帝时期开始重视东西方的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张骞开始了丝绸之旅,起点是西汉都城长安,经过地中海等地区,打通了东西方路上丝绸之路。
在张骞出使西域1000多年之后的1271年,17岁的意大利少年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踏上丝绸之路前往中国,最终历时四年,到达元朝大都(今北京)。本书以故事的形式从马可·波罗的视角讲述了他一路上的经历和所见所闻。他们准备上路时带上了当地最好的商品,比如香料、布料及玻璃制品,还带上了两名传教士。他们的船队由30艘船组成,先是到达了耶路撒冷,带上了圣墓的灯油;然后骑马穿越土耳其,看到了石油;之后到达波斯(今伊朗),采购了宝石;又用了8天时间穿越了卢特沙漠,进入阿富汗;接下了又翻越了兴都库什山脉的雪山以及帕米尔高原,到达喀什,在这里购买了和田玉;然后他们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小心前行,历经数月到达甘肃玉门关;后又到达位于今内蒙古的元上都,见到了忽必烈,在那里度过夏天后,又一同返回元大都。
这就是马可·波罗从意大利来到中国的经历,真可谓历经磨难。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勇敢的探险者,我们与西方的贸易和交流就不会进行得如此顺利。本书在讲述这个历险故事的同时还为读者们介绍了石油、驿站、玉石等相关知识。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马可·波罗游记》。据说马可·波罗回到意大利后,在一次海战中被俘,在狱中他口述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故事,其狱友鲁斯蒂谦写下了这本著名的游记。其中记述了他在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史籍。有机会一定要跟孩子一起读一下。
本书是中国科技馆在创办“做一天马可·波罗:发现丝绸之路的智慧”展览的同时与画家等相关人员共同创作的。开本很大,插图精美,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历史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