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是一本由贾平凹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5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本》读后感(一):世间从无桃花源
人性复杂,善恶难辨。
兴衰自有天道,有战乱就有英雄,如陈先生所说,既有英雄这世道自然难安。
不算是一部主旋律的小说,主角也非历史进程中的胜利者,但左宗秀能为涡镇带来这数年安稳也是乱世中英雄了。
最后记录书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段话——陈先生说:这我说不清,或许明天和今天一样吧。人这一生都是昨天说过的话今天还说,今天有过的事明天还会再有。但我给你说,凡是遇到事,你没有自己的主见了,大多数人干啥那就干啥,吃不了亏的。
感谢生活在这和平的年代。
《山本》读后感(二):佛性写法
书名, 取的不错。 耳目一新吧。 有点日本人的姓氏的感觉。
故事就那么开始,书本就那么结束。 不知道怎么开始的,也不知道为什么结束的。
一种很佛性的写法,类似《红楼梦》的写法感觉, 作者就这么平平的描述着, 不带任何情感偏见,不分好坏,就是那个时代发生的。
写作,细致;碰到任何事情,都事无巨细一一描述。
不分章节,感觉里面书中分开的,大概是为了看的分段方便而开。
真心,很多书,看完,我都想摘录几句; 而此书,看的我有点难受。因为我做不到佛性。
《山本》读后感(三):山本——山本来就在这里,这名字起的也忒糙了
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一直是我非常喜爱的小说类型。
读《山本》的时候不自觉就会想到《白鹿原》,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白鹿原》的叙事风格,也更喜欢里面的人,《白鹿原》里每个人物都很立体,就像一张张半折的纸,都能站得起来。而《山本》里面,所有人物都很平,只有井宗秀最立体。
作者就像在跟你邻居八卦,絮絮叨叨絮絮叨叨,书里的人名一箩筐,读着生怕自己记不住人物关系;描写打仗场面更是絮絮叨叨絮絮叨叨,啥都要跟你交代的清清楚楚,生怕你漏掉一点细节。
麻县长说:“ 还是都穷么,要是富了,就显得客气,有仪礼,性情也温柔,吃个桃子梨的还洗呀削皮呀 ”。《寄生虫》里穷人妈妈说,我要是有钱我也会变得善良。
一个乌托邦的建成到毁灭,建成用了508页,毁灭只用了18页,只要是人,哪怕你是个人物,在时代面前也只能随波逐流。
《山本》读后感(四):我不要英雄
***主席说“崇尚英雄才能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我并不质疑这句话的正确性,但我不想要英雄。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我也承认郁达夫的观点,但我今天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以理想主义的角度。
陆菊人问陈先生,天下何时才能太平。陈先生说,没有英雄的时候。我不要英雄也正是因此,我想要天下太平,我想要无灾无难。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抗疫战士是英雄吗?是,当然是。可我宁愿没有这些英雄,也没有这场灾难。何谓英雄,力挽狂澜于危难间。英雄,总是灾祸一并出现。当然,这并非英雄的错,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得以挺过磨难。可是,倘若开始就没有灾难,也无所谓英雄了。漫威的那些超级英雄,也正是由于地球面临毁灭,才挺身而出,拯救苍生。
苏轼写给儿子一句诗,“惟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我的想法,大抵类似。
《山本》读后感(五):啥时候没英雄就好了
如果不是读《山本》,我可能总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政治立场已经被洗脑洗到深入骨髓。当井宗丞选择了红军,本能地反应便是他是“好人”。逃走的阮天保加入了红军,害死了井宗丞,那不知多少的大炮轰炸着涡镇的时候,才恍然醒悟,大概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就是大胆地打破了传统这牢不可破的意识形态的束缚吧。作为长篇,《山本》还是相当墨迹的,陆菊人从出场就带着一身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迷信感,偶然得到风水宝地的井宗秀便是“天选之子”。两人配合双打,没有暧昧、没有成婚,但还是为涡镇带来了一场又一场腥风血雨。但值得让人思索的是,那个被选中的、可能会成为“英雄”的人,究竟给这个世道带来的是什么。最后的陈先生,“啥时候没英雄就好了”。世道变化,英雄是一茬接着一茬的出现,最后受苦的又是谁呢。换了一拨兵便要纳一次粱,究竟是军队保护着民众,还是民众养着军队呢。其实贾平凹这部小说中想要呈现的这种打破原有“宏大”叙事的心思处处可见,但也许是太多又太碎了吧,常感到被戳了一下心,又立马被这些絮絮叨叨地语言给盖住了。幸好他有这样一个结尾,那漫天的炮火,争来争去一场空的一切,这是历史的一环,可能不会被人记住的一个镇、一群人,但这就是他们被迫死去的一生。
《山本》读后感(六):山的本来
一条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着北方南方。这就是秦岭,中国最伟大的山。 山本的故事,正是我的一本秦岭之志。 —贾平凹
涡镇的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虫鱼鸟兽依然在秦岭大地上繁衍生息,见证悲欢离合,有些人的一辈子好像一阵风,一朵云,吹来飘走,带来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留下,战乱年代是非对错说不清道不明,看完这本书,回想书里的内容,像是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梦里也许我也是涡镇的一个人,或一颗草一朵花,我看到陆菊人挽着高高的发髻在高台品着茶眺望,我看到井宗秀蹙着眉骑着马安静的走过大街小巷,蚯蚓握着弹弓急急随着,却满是欢快,忽又看到井宗秀,杜鲁成周一山围坐在一起抽着纸烟磕着瓜子像是商量什么要紧事又像是谈笑着,又突然看到杜鲁成急急爬上钟楼猛烈的敲着,一群我记不住名字的鸟呼的飞走,我看到山还立在那里,黑河白河的水依旧湍湍的流着,云卷云散,我貌似窥见了涡镇和涡镇人的一生,我貌似也在那皂角树下走过,睁眼醒来,模模糊糊记不太清,可心里总酸酸的,现在写下这些胡言乱语,总觉得书里的虫鱼鸟兽我记不清,每个人也只记得七七八八,确像是每个人每株花每只鸟都在心里跑过留下痕迹,迫切想把这感受记下来,一本好书,大概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沉入其中,再过后很久,还回味无穷 2020年1月31日晚0:31大年初七
确实如作者所言,写秦岭没写成,就写成了民国时期的涡镇恩仇录,只是挂上了民国时期冯玉祥入陕几年间的历史背景。但终究是一场家族暴力冲突而已,有了作者给的秦岭大背景,却没有达到作者想要的为秦岭写志的结果,还只是秦岭间的历史小溪而已。更要命的是,自《古炉》以来,作者放弃了已经炉火纯青的明清小品文风格,想回归秦汉古朴之风,对于散文也许可以,但对于小说而言,似乎缺少了生动和张力,虽然可见老辣的功底,终不免生涩的记叙之感。还让人遗憾的是,作者延续了《老生》的记叙方式,像左拉的自然主义一样,把那种原生态的小镇丑恶与血腥暴力毫不掩饰的展现,几尽丧失了文学的美感。就整体故事而言,作者显然是精心构思了的,但却没有突破,开场的上好风水墓地情形,依稀让人想到了作者曾经的中篇小说 《美穴地》 的故事,那里面也有一个出皇帝的上好风水墓地,然而后代却是当了戏子,演着皇帝而已,在《山本》中依然一样,但已经不是玩笑,而是悲剧了。小说主要围绕着涡镇阮、井两家的恩怨争斗而展开的,让人也不自觉地想到了《白鹿原》上的白、鹿两家,但却没有那样的宏大和广阔,缘起是不应该的,而结局是完全灰色的。作品也延续着女人形象完美而男人形象狰狞的传统,塑造了集美德于一身的陆菊人作为女主人公,无奈田主人公井家二小爷井宗秀一开始就欺骗了女主人公,最后的结局早就可以料到。而里面的县长倒像是作者秦岭无奈情绪的化身,被武人架空之下,只好寄情于山水草木之间,写起了秦岭草木野兽志,最终在城陷之前跳谭自杀。阅读后记,可以体会作者的焦虑,如何在写法上继续突破,从而与以往写商州题材的小秦岭故事不同,但似乎没有破解。
《山本》读后感(八):听陈思和先生评论后细读
收到这本书大概两三个月了,一直停在前三页,有点不够猛的意思,没有能一下子读下去。
8月中旬,上海书展时,陈思和先生像说书一样开讲座,四面八方来的一群人坐着站着听。一两个小时,就没有想走。一下子想读了。
按陈先生的解读,这是在演绎民间野史故事,跟民间的故事会一样。特别吸引我的,反倒是陈先生讲到的书中人物的原型:榆林王井岳秀。
书中,井掌柜的出场好像有点突然,想到这故事的中心人物,才明白了。所以呢,这个开头虽然是从陆菊人讲起,倒真的有点……太淡了。好在陆菊人的性格放在那,也算能读得下去。
一直看到最后,回头细想,全书在线索、结构方面,应该是“没有”:谈不上结构,纯粹平铺直叙,单线条往下写,井宗秀发家、为一方首领、反复打仗、溃败;陆菊人的性格和故事就是映衬,看着、寄托、幻灭。
结构之外,单个的人物和背景却很饱满。井宗秀、陆菊人、麻县长、宽展师傅、陈先生、周一山……倒是很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征和传奇色彩,一读就是秦岭的味道。这是很具有亮色的。
再说整体的故事、思想,平平。看完就看完呗,呵呵。再次想来,还是陈先生的评论更吸引人啊。
最后,也批判两点:书名很不咋样,好在作者名气好,什么书名就不计较了。就跟陆菊人的孩子叫剩剩或者二蛋没有区别一样。其二,贾老师还是热衷写性的,只要能写的地方都写了,有必要和不必要的时候,能写都写了。
写长篇固然不易的,尤其对一位极有知名度的作家、创作时有极有复杂的表达背景愿望时。但作为贾老师,作为人民社、作家社,值得更讲究些的。
总之,可一读,不必追求。
这本书到底说的是什么呢?
最早我读这本书时,一直以为是一本讲述着秦岭山脉的风土人情,人间故事。既有着时代的特点,又有着地域的文化。
直到最后,看到最后几个人站在那里,站在陈先生院子的前面,看着整个涡镇的覆灭。
从那三份胭脂地开始,围绕着整个涡镇展开了一段属于那个时代平凡故事,属于秦岭大山的故事。
陆菊人、井宗丞、井宗秀、阮天宝几个核心的人物穿起了整个故事的两条线路……谁是对的,谁是错的,重要吗?不重要。但是每一个小小的故事,都是当时人们的真实感受,生、老、病、死,愚昧、淳朴、贪婪、恐慌,善良、邪恶、阴谋、单纯……所有一切,人本身最露骨的本性的暴露,这才是属于人类的!
陆菊人一生都是勤奋善良,为人识大体顾大局,遇到了杨钟,遇到了井宗秀……
井宗丞,从参加游击队,到红军,到被害……
阮天宝,从预备团,到保安团,到红军,后来反攻涡镇……
井宗秀,从一个人,到外出学艺,到当上掌柜,到打败土匪当上团长,又当上旅长……
似乎阮天宝的复仇才是结局,本来安详的涡镇,由于出了几个大人物而变得风起云涌,但是百姓的生活却变得更糟。原本善良的井宗秀,由于权力而与阮天宝开战,最终也为结局埋下了伏笔。由善变恶,也许就是整个故事转折的地方,即使那三亩胭脂地也改变不了,人心的罪恶。
陈先生却总是在合适的时候,说着合适的事,每一句都像是寓言,又都像是传说……
《山本》读后感(十):山的本
1、西北作家贾平凹新作《山本》,源自黄土,发于秦岭,与《秦腔》、《带土》、《老生》等作品不同,这部作品选取了历史的一个横断面进行叙事。中国的近代史正如后记所描述,仿佛是一片打碎的瓷器。军阀混战,红军,保卫队,国军,土匪,地主武装混斗,一个英雄辈出又呼唤英雄的时代,然而正如文中的瞎子郎中陈先生所说,只有世间不再需要英雄了,这世间才真正会迎来太平。
2、小说在开头以一种带有神迹色彩的形式带给主人公一种命中注定的命运预言,从陆菊人陪嫁带来的三亩地,到井宗秀对这块三亩地的继承,带有传奇色彩的三亩地仿佛能为继承者带来莫大的官运和好运,这也是本文最吸引人的地方,读者仿佛全书都在等待预言成真,与《白鹿原》中的白鹿意象类似,仿佛是挂在读者眼前的一块肥肉,让人不忍释卷。陆菊人和井宗秀两个人的命运也因这三亩地而紧紧相连,感恩之上有感激,感激之上有惺惺相惜,惺惺相惜之上有爱慕和默契。
3、全书两条主线:一、井宗秀在涡镇的发家史,从一个穷小子白手起家奋斗到预备旅旅长。期间围绕涡镇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刻画了当时秦岭土地上人的生活面貌、衣食住行、起居言行。二、井宗丞在游击队的奋斗史,从一个游击队员到红军团长。兄弟两个人迥然不同的生活轨迹,总让人期待能够在最后交汇。老贾剑走偏锋,偏偏让读者大失所望。结局两兄弟并没有发生正面交汇交锋,甚至都没有给予一次见面的机会,兄弟二人先后殒没,令人唏嘘扼腕。宗秀未能木秀于林,宗丞未能发扬继承。
4、混乱的大时代背景下,一个人一个英雄到底能走多远,无论立场如何,无论出身如何,除了能把握自己的奋斗以外,似乎并无别的选择,再小心谨慎也难防小人之心,再叱咤风云也难防冷枪暗箭。宗秀宗丞兄弟二人无疑是人中佼佼者,在历史的大洪流中也只不过是一朵小浪花。千古明月常在,人间世事如梭。
5、如果要问本书最后留在我脑海中的印象,镇中的皂角树,涡镇的涡流和麻县长最后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