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摇滚之王》经典影评集

  《摇滚之王》是一部由Peter Cattaneo执导,雷恩·威尔森 / 克里斯蒂娜·艾伯盖特 / 泰迪·盖格主演的一部喜剧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摇滚之王》影评(一):唯一值得一看的就是Teddy Geiger的银幕处子秀

  My Rating:6.5

  没看过《School of Rock》,但是也觉得《The Rocker》的情节似曾相识。唯一值得一看得就是Teddy Geiger的银幕处子秀了,我自己也收藏了他的那张《Underage Thinking》,他的音乐不错,演技还比较稚嫩。Teddy形象确实比较幼齿,其实他是88年生人。

  《摇滚之王》影评(二):简评

  一个愤中引领的摇滚梦想,虽然影片是喜剧,但实际上搞笑的桥段还是只有摇滚乐迷才能真正了解其言之有物,性格鼓手引领几个年轻人实现音乐梦想,观众见证着一支独立乐队的诞生和走红,这种感觉实在很奇妙。影片穿插着美国观念的亲情、青涩的恋情,这点来说有点缺陷,起承转合有点潦草,尤其是主唱被人挑拨赶走鼓手到最终乐队的重新集合实在是处理得太随意。不过笔者对影片中摇滚逸事的细节桥段还是很推崇的,时下流行事物的关联极为及时,Youtobu、吉他英雄、Indie势起的音乐潮流、摇滚名人堂。。。至于影片中的维苏威乐团则实在是嘲讽的很,综合多家老牌重金属乐团台风后的恶俗扮相,实在是恶,不过也确实达到令人喷饭的效果。

  《摇滚之王》影评(三):让人羡慕的幸运儿

  能这样坚定的沿着自己的梦想走下去不仅仅需要热血沸腾,更多的是灵魂里的坚强.

  很多人都有梦,很多人都不能实现梦想.

  因为现时生活和种种原因让他们不得不放手,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的灵魂不够坚强.不过反过来说,坚持到底也并不一定是最初想要的结果.

  fisher很幸运,能够在一次失之交臂后,再一次有机会追求梦想,并成就了梦想.完成了许多人心里的美好愿望.

  看的时候我也很激动,主角那些没有被现实磨平的张狂冲动,是我或者很多人在生活中想而不敢做的.要在现实中跨越这条界限,需要巨大的勇气,周遭人的眼光让我变得胆小,在他身上有太多我羡慕得地方.

  剧情路线很老套,整体节奏不错.

  《摇滚之王》影评(四):主角看起来很神经.其实我希望我是他.

  首先.里面ADD的几首歌都太喜欢了..很想翻出这整片电影里的歌.可惜从来没找到过..

  主角.其实跟我很想..至少我们都是鼓手.非常羡慕他终于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羡慕他们能到处巡演.能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富有激情...

  其实喜欢这电影更多是因为我希望能得到那样的生活...

  电影最后结果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商业化的确毁了不少东西.也成就了不少东西.

  主角的精神很需要理解.ADD主唱的才华也多亏了主角的"神经"才得以被人发现...

  总的来说.电影还可以.剧情也不是很特别..但是一定会有像我一样的人会喜欢看..

  《摇滚之王》影评(五):摇滚就是要又摇又滚 之 The.Rocker

  这片应该属于立志片吗

  说不好

  小鱼十年一剑

  从一个惨遭队友被判 被队友抛弃

  从而因此远离了自己的摇滚梦想

  但最终却因为内心对摇滚的不可抗拒的热情

  从新走出自我 回到舞台

  最终也得到了应得的回报

  我想摇滚不是形式

  摇滚是你的心

  心是什么样

  你就会去做什么事

  本片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的第一次演出

  第一次被人从台上哄下来

  之后在一个地震棚似的小屋里苦练

  最后终于有了第一次山东巡演

  现在周围的人大都被平淡的生活埋没

  但是那颗曾经的摇滚心却一直在身体里跳跃

  从这个精神初衷来说 本片是一部很不错的摇滚电影

  但是片中的小鱼和其他队友显的太格格不入了

  怎么都觉得不舒服

  一个摇滚老顽童试图引领几个还处于清高的年轻人

  让人有点不能接受

  各种人物关系情节都显得牵强

  转变的很尴尬

  我倒是很喜欢开始那个杀不死的小鱼情节

  另外我很喜欢他打鼓的样子

  《摇滚之王》影评(六):羡慕:怀着梦想超然于生活

  凌晨两点,因为朋友看过这部片子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推荐给了准备睡觉的我。因为他的不平静,让我对这部片子产生了好奇。于是我又花了将近2个小时看完。片子的情节有些老套,但是我明白了他的激动来自何处。其实很简单,朋友也曾经是一个鼓手,就像FISH。他也整天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参加哪怕只有一周的公路巡演,梦想着在舞台上肆意的生活。说实话,他对我说这些的时候,我觉得他很幸福。怀着梦想,这样的活在一个自我的世界里,当有一天,梦想真的实现的时候,恐怕是要幸福的死掉。

  我想,我恐怕会与这种幸福绝缘。因为,我发现我没有梦想。

  我的梦想是什么?说真的我说不上来。我只能描述一种状态,但这种状态我又会去推翻,因为觉得只是生活的小小追求。并不能与这种梦想相提并论。

  梦想,让人疯疯癫癫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梦想,让人忘记现实的残酷与庸俗;梦想,让人永远长不大,浑身散发的激情无处派遣;梦想,让人忘记世俗的纷扰和外物的诱惑;梦想,让人永远肆意欢情的生活着......

  我的梦想,你在哪里?难道注定活在现实中,被现实永远压抑?

  《摇滚之王》影评(七):已经够欢乐了

  仍旧是一部努力在飞机上看的影片。我还是很少看电影的,但是没想到随便挑了一部就对它产生了兴趣,开场便是标准的重金属乐队现场,令我这个本身就对重金属有爱的人很快便欢快了起来,那种只有硬摇滚才能带给人们的独特热情确实再一次感动了我。

  我想影片并没有侧重于对于音乐的追求,因为FISH先开始走的是重金属路线,后来是school rock更加年轻的一种风格;侧重的地方并不在如何励志或者是成长,更多的仍旧是对于喜欢的事物的执着。你深爱着一件东西,你会如何去追求它,但是由于受到挫折放弃他,接着又如何去重新审视自己把它捡回来。或许摇滚只是许多人们年轻时心中的一个梦,但是这个梦不会受到年龄的影响而消逝,因为只有那种欢乐的情绪和属于摇滚明星的一切一切的权利,这样的幸福感永远不会褪淡。

  虽然可以看到许多部分的设定并不符合现实,因为很明显重金属现场不会找一个school rock小乐队来暖场,而且这样的大牌在正式场合也不可能NG,A.D.D也无法在出了第一张唱片之后临时找个drummer Paul出来等等等等……但是在其想要表述的中心来看,这些都不是问题,人们只要在欣赏完片子之后觉得快乐,记住m/这个手势还有个锁定的相对手势便行了。

  建议所有喜欢摇滚的年轻人可以去看看,愉情的很~

  《摇滚之王》影评(八):在贝斯手和吉他手之间,在主唱之上

  从来没有人认真的思考过鼓手的位置,也很少有人认真想过一个乐手对于乐队的重要性,人换了又换,Dream Theater踢了Mike Portnoy,Lordi踢了Kita,Vesuvius踢了Fish……

  但是Fish要可怜的多,一个不愿意与现实妥协而有无法走出过去的年轻小伙也经不住时间的蹂躏,成为了一个收入微薄生活没有保障的孤身一人的中年猥琐大叔。

  好莱坞总是鼓励那些怀揣着梦想的人,不管事实上是否真的能够在现实中实现,至少他们在电影中让人能够轻轻的触及自己的梦想,哪怕是仅有那电影院黑暗中的102分钟。

  不用做太多努力,只要坚持,加上运气,还有一帮贼JB不现实的朋友,仿佛成功就在向你招手,梦想实现易如反掌,美帝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不是这样。或许只有电影里是这样。

  还有无数的乐手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放弃音乐转而做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直到老死。亦有无数的乐队不顾及昔日的情分和乐队的音乐需要而踢掉他们的某个乐手。往往时间证明,这些人都会怀念过去的某个时刻并且发问“What if…”

  希望所有人都不要忘了,在听每首歌,看每次现场演出的时候,那个在吉他手和贝斯手之间的,在主唱之上的,离我们最远最远的鼓手。往往,那个鼓手是离梦想最近,离音乐最近;离花里胡哨的凡世最远,离哗众取宠的前台最远的人,希望鼓手能够得到应有的尊敬。

  最后,如果主演打鼓的水平能够有他演技十分之一了话,电影还会再精彩很多倍。

  《摇滚之王》影评(九):这个细节你们一定忽视了。

  就在片子结束之后,走演员表那堆人最后

  有个PETE BEST as HIMSELF

  大家知道他是谁么?

  他是1960到1962年之间,BEATLES还没红的时候的乐队鼓手

  也就是说,THE ROCKER这部电影,并不是完全的恶搞,而是真的“based on an actual event” 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http://en.wikipedia.org/wiki/Pete_Best):

  “He was dismissed from the group two years later, on 16 August 1962 and he was replaced by Ringo Starr, but was never given a full explanation as to the reason why. He later worked as a civil servant for 20 years”

  也就是说62年之后,因为一个从来没有完整说明的理由被BEATLES给踢了出去,被后来的STARR替代了,之后做了20年的civil servant(公务员?),而Lennon和McCartney却在随后的岁月里成了全球瞩目的巨星。

  看到这里,是不是突然从电影稍显混乱的剧情里闪身出来,心中升起些许感慨呢。。。。。

  《摇滚之王》影评(十):鼓手总是小尴尬

  fisher是名鼓手 在乐队成名的一瞬 被抛弃 真尴尬 都说鼓手是灵魂 是节奏的掌控者 但不知道就为什么了 你看看 打Beatles 鼓手基本就沦为了 乐队表演时的背景 Ringo 也写歌 Yellow Submarine 也不怂啊 可是呢 最后对于Ringo的评价 还不是个带满了戒指的那个鼓手 以后的乐队就更是了 除非鼓手技巧神乎其神的 否则就没几个成为了乐队的真正主角 看看片子里他们拍的那个mv Fisher就没漏出过脸 乐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fans 甚至是果儿 可到了Fisher这 就一切尴尬起来 但大家都看出来 其实 fisher大叔才是灵魂 感觉这鼓手就像科学里的数学 诺贝尔都不带给你颁奖的 但缺了他吧 你却屁也不转

  其实关于鼓手我废话这么多 主要原因我买了套鼓 也好歹练了一阵 到现在就会敲咚哒咚哒咚咚哒 加个小花就了不得了 反正挺失败的 除了the gala的 young for you能敲 其他就屁了

  然后我就想说说这故事 关于人的成长 套上乐队的成长 按理说 可以更精彩 但对fisher的刻画 除了扔鼓槌那块 我觉得还不错外 Fisher给我的感觉也太没心没肺了 说不演就不演 说回来就回来 太看不起自己了 关键是还祝他的仇人 have great show 靠 你玩摇滚的 你不能这样 你不能一笑泯恩仇 你得耍混 你得急 你得给他们下绊 你懂吗 你还热场完 舔着脸看他们演出 这可能吗? 人可以在瞬间长大 成熟 但你的原则不能变得荡然无存 骨子里的东西不能没啊 结局让我失望 我情愿看着Fisher离开舞台 选择那个样子的成长 然后去看Add的热场演出 在全场最癫狂的一刻 然后默默的离开 在体育馆外回给头 然后摇摇头 靠 俗必了 但我喜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摇滚之王》经典影评集  影评  影评词条  摇滚  摇滚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  
美文

 蟹之进行曲1经典读后感有感

 《蟹之进行曲1》是一本由[法]阿尔蒂尔·德·潘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1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展开)

美文

 离人笑

 “红尘一曲谁怜痴,半笺素?惹春情。”  离人,一点相思,两处闲愁。庭前花落,云卷云舒。  若似有情,若似无情。一别惊梦,魂萦梦牵。  潇潇江水,滚滚红尘。点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