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人生脚本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生脚本》是一本由Eric Berne著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4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脚本》精选点评:

  ●初识沟通分析理论。

  ●太弗洛伊德,太因果关系,但推测和模型不错。

  ●是本很牛的书!就是伯恩这套体系太难了……

  ●从17、18章开始超出我范围,以后回来再读过。(31/2018)

  ●对于非科班的人来说有点晦涩。尤其是第七章,脚本分类非常不友好。 后面的内容是什么?不知所云。

  ●沟通分析创始人艾瑞克·伯恩出版的最后一本书,也是他最经典的著作之一。阐述了TA中最重要的概念——人生脚本。本书出版于1972年,伯恩去世于1970年,去世时手稿并未充分完成。最终是由他的学生整理而成。

  ●人心惟危 人言可畏

  ●你想重新叙写人生吗?读这本书吧。

  ●写的真好。书里很多想法我第一次想到,有趣。

  ●看着看着有点绝望

  《人生脚本》读后感(一):《人生脚本》读书笔记

  这本书我很喜欢,也读的很细致,推荐给大家,可以说这是我今年读到的最好的两本书之一,另一本书我也会做读书笔记。

  https://zhuanlan.zhihu.com/p/23659395

  https://shimo.im/doc/RmfthmJcFus8nwZi

  如需转载请与我联系!

  《人生脚本》读后感(二):作者真幽默,我边看边笑

  

作者是冷幽默的风格,我被逗笑好几次。点赞~摘了一些印象深刻的句子,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收集点券的比喻,好形象啊!说大家都在收集自己偏爱的情绪,比喻夫妻两个人吵架,丈夫收集愤怒点券,妻子收集委屈点券,等积累到一定数量,拿去兑换的大个,比如家暴,离婚等等。

还说有些人的脚本需要被打破,比如睡美人等来的王子,如果足够清醒,会对她说:你不必睡在这里100年。

  《人生脚本》读后感(三):苏明玉的人生脚本

引导语: 如果你不想再受到原生家庭的伤害,那么,你愿不愿意逆天改命?(一)给自己一次机会

  电视剧《都挺好》中,母亲赵美兰为自己孩子安排好了未来:

  老大苏明哲上重点大学,出国留学,为家里光耀门楣。亲戚邻居一提起苏明哲,就指着自己家孩子:你看人家苏明哲多出息,再看看你。

  老二苏明成是孝顺儿子乖宝宝,能承欢膝下,哄得父母开心,亲戚邻居一提起苏明成,就会说:你看看人家苏明成,真是个孝顺孩子,三天两头往家跑看爸妈。

  老三苏明玉,是个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以后跟家里也没什么关系。赵美兰就想让她上个免费师范生,出来后当个英语老师,平平安安、稳稳当当、普普通通地嫁人、教学,过完这一生。

  老大和老二的生活按照赵美兰设计的人生轨道发展着,谁知道苏明玉脱了轨。

  苏明玉和家里断绝了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当上了众城集团江南销售公司的老总,成为家里最有出息的孩子。《都挺好》的最后,苏明玉功成身就,买下老宅,微微一笑,和父母和解。

  大家都羡慕苏明玉能够摆脱原生家庭的伤害,拥有崭新的自我,那么,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是否愿意逆天改命?

(二)原生家庭的秘密

  原生家庭,英文为family of origin,由美国的心理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Satir)在1960年代提出。

  如果你问萨提亚什么是原生家庭?她会说原生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家庭,包括看护人及其兄弟姐妹。

  原生家庭的父母不一定是他的亲父母,比如苹果的乔布斯就是由亲生母亲交给养父母抚养长大,而养父母才构成了乔布斯的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的家庭关系深深影响了你看待别人、交往朋友的关系,也会影响你组建新家庭后的家庭关系。《都挺好》里的老大苏明哲为什么一直喜欢爱面子,打肿脸充胖子,甚至不止一次地欺骗他老婆,不顾自己小家庭生活质量的降低, 这和他母亲的影响不无关系。

  那么苏明玉的拒绝就完全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了吗?

  拒绝的本质是反影响。母亲希望苏明玉平平淡淡,苏明玉非要轰轰烈烈。母亲希望苏明玉长大嫁人,苏明玉就是不想谈恋爱。

  想拼命摆脱家庭的苏明玉,其实还是受到了家里人的影响。

(三)你的人生脚本是赢家还是输家?

  无论你承认还是否认,原生家庭设计了你的人生脚本。你如何生活,如何死亡都由你的人生脚本决定。

  心理学家伯恩艾瑞克·伯恩在《人生脚本》一书里提出了“人生脚本”这个概念。 人生脚本包括

父母的指令 在指令下的人格发展 童年时期的决定 总是以某种特定的方法成功或失败 确信的态度(当下对过去的事坚信不移)

  我们的人生脚本分为三种类型:赢家脚本、非赢家脚本和输家脚本

  赢家总是信心满满,坚信自己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未来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输家总是事后诸葛亮,后悔要是当时我怎么样就好了。而非赢家则是看到装着一半水的杯子后,庆幸至少还有半杯的水,非赢家不想赢,而只想平局。

  当然,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赢家,但是日常真正的言行却暴露了他们真正的企图。苏明玉母亲的言行,就很明显期望苏明哲成为赢家,苏明成是非赢家,苏明玉则成为输家。

(四)如何改变你的命运?

  但人生脚本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的变化和重构。你可以通过重新叙事的方式修改你的人生脚本

  在《都挺好》的最后,苏大强得了老年痴呆症,明玉辞职在家照顾他。有一次犯病他存了钱给明玉买习题集,苏明玉感动的大哭,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件事改变了苏明玉的人生脚本

  在苏明玉原来的想法里,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她的人生脚本里充满了这样的情景:母亲从未给自己加过鸡腿、不让自己上高三补习班、让学习繁重的自己给二哥洗衣服、让自己让免费的师范生。

  所有这一切,因为这件事,让她对过往的一切进行重构。她搜集了记忆中父母对她的爱,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人生脚本,从而影响了她未来的言行和表现。

  幸运地是,你看到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这个方法,你就无需通过偶然地事件触碰,才能逆天改命。你可以主动地去修改你的人生脚本,以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去吧,让你成为你自己。

喜欢你就点个赞,想要了解更多就微信搜索公众号“心际花园”,加入我们,让我们一起用心理学了解自己,改变世界。作者简介

  奋翼,心理学知识的践行者,喜欢真诚而有趣的人生,微信公众号“心际花园”创办者之一,目前发布文字数超过二十万。

  《人生脚本》读后感(四):关于《人生脚本》一书主要内容和理念的提炼

  

第一节 人生脚本的定义与起源

1、人生脚本的定义

伯恩认为人生脚本是童年时针对一生的计划,被父母所强化,从生活的经验得到证明,经过选择而达到高潮和结局。具体解释如下: 首先,人生脚本是一个计划,它是由我们小时候做的一系列重要的决定组成的。接下来,人生脚本会被父母所强化,从孩子刚出生,父母就会传递很多信息给他。孩子会根据这些信息,形成自己对别人、对世界的看法,并以此为架构,做出很多脚本的重要决定。第三点,人生脚本会在生活中得到证实,并且达到预定的结局。我们会让自己的脚本得以实现,就是某种自我实现的预言。最后,父母并没有决定我们的脚本,决定人生脚本的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也就可以重新做出决定,改变我们的人生脚本,改变我们的命运。 (人生脚本是父母的强化+自我决定的结果 )

2、人生脚本的起源

人生脚本的决定是出于孩子的情绪和他对现实的经验,是孩子想要求生存的最好策略。

初生的婴儿对于世界的感知是,世界充满敌意甚至是危险的,婴儿的思维方式常常是夸大的、以偏概全的、分裂的,充满全能自大的幻想,分不清幻想和现实的差别,这会让他们在生命之初做出许多非理性的重大决定。

3、思考:假设你要把自己的生活写成故事,这个故事的标题是什么?它属于哪一类故事?快乐或悲伤?胜利还是悲伤以终?有趣或无聊?用你自己的话,把所有想到的都写下来。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第二节 出身和出生因素对人生脚本的影响

首先,人的姓名中包含了父母对于孩子的期待。

其次,不幸运的怀孕和生产过程,常常会可能会为孩子编制“折磨母亲的脚本”、“弃婴脚本”等等。

最后,孩子在家庭中的出生顺序,也会影响到父辈对他的期待和对待他的方式。 (如果有看过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这部分就很好理解了。)

第三部分 关于人生结局的脚本人生赢家和人生输家

人生脚本有三种结局,分别是赢家脚本、输家脚本和非赢家脚本

赢家脚本,就是那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的人;输家脚本就是知道自己的目标,却没有实现的人;非赢家是没有什么明确的生活目标的人(拥有非赢家脚本的人,在死的时候,会说:“至少我还做些了什么什么”,平庸人生)。

区分赢家和输家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以及内心是否具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结合“幸福九宫格”来评估:完成度与满意度是否平衡);赢家的特点是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相信自己拥有应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人生脚本很重要,但人的一生,也并不是完全由人生脚本决定,整体的人生历程是由四个因素共同决定的,这包括遗传因素,外在因素,人生脚本,和自主的决定。

第四部分 有关生命过程的脚本:时间性人生脚本

1、 6个过程脚本

* 除非脚本(“除非我把工作都完成了,否则就不能享受乐趣。”重点在于“除非先完成某些较不好的事,否则真正好的事不会发生”。);

* 之后脚本(我现在就可以享受生活,但之后一定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所以他们看起来很享受生活,其实心中常常有深深的忐忑。);

* 永不脚本(有点像心理学上所说的“习得性无助”的结果,有这个脚本的人,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不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同时,也不相信别人会帮助自己,因此也就不会去真正的求助。);

* 总是脚本(为什么这样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我身上?生活中会表现出非常突出的强迫性重复现象。如:每次恋爱都以悲剧收场。);

* 几乎脚本(就是每一次都几乎把事情完成了,或者几乎实现了一个目标。两种特别的说话方式:一种是先说一段内容,结束时突然转入另一种;另一种说话方式是,先说一连串正面积极的话,最后却以一个负面消极的观点或想法结束。几乎脚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表现是每一次都“几乎”把事情完成了,也就是每一次都没有完成,总是差那么一点,缺那么一点。另一种是几乎要结束了,结果又发现有新的必须完成的任务。);

* 开放式脚本(就是在一个目标完成以后,就感觉非常的空虚,不知道要做什么了。如果你能够积极地面对空虚和无聊,开放式脚本就相当于从此把生活交到了你自己的手上。如果你的脚本是开放式脚本,你就要好好想一下,从此以后,我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

也存在以上几种脚本的组合情况。

2、思考:请你回想一下,你自己的过程脚本是怎样的呢?是非常突出的表现出某个脚本,还是几脚本的组合?(我自己是“开放式脚本”非常突出)

第五部分 影响我们一生的12个禁止令

1、对我们很多人影响最大的脚本信息——影响我们一生的12个禁止令。这些禁止信息的来源:最初是父母有意或无意地给孩子一系列不公正的、负向的指令,然后孩子认同了这些指令,并作出了自己的决定。

2、12个禁止信息分别是:不准活,不准长大,不准做小孩,不准思考,不准健康,不准有感觉,不准亲密,不准有归属感,不准重要,不准做你自己,不准做(任何事),不准成功。

其中,不准有感觉、不准亲密、不准有归属感、不准重要,会直接导致家庭情感上的失败;而不准有归属、不准思考、不准重要、不准做你自己、不准做甚至不准做任何事、不准成功,会直接导致事业上的失败;不准长大和不准做小孩,也可能导致亲密关系或工作事业上的失败。

第六部分 我们如何发现并改写人生脚本,实现自主

1、如何发现我们的人生脚本? (1)人生冥想:从生到死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也可以想象你的葬礼上别人给予的追悼词/你想要的墓志铭) (2)通过写下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来发现自己的人生脚本。写下它们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环境和相关的人物,以及在这三个情境中你的身体感受是怎么样的?然后再回忆你的情绪情感是怎么样的?接下来想想你的思维是怎样的?也就是你当时在想什么。最后就可以回想一下这些情境和你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关系。 (3)思考那些最打动你的故事。看电影、看电视和小说,被其中一些故事感动的时候,也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些故事触动了我?难道这也是我的故事吗? 如:星爷的人生脚本——“一个小人物被人践踏,被人瞧不起,后来经过奋斗,成为神一般的存在。” (4)观察、思考自己的困难和障碍,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行为背后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如:我不值得被更好地对待;我只能通过不断地牺牲自己,来换取别人对我的喜爱。

2、如何改写人生脚本,获得自由和自主? (1)允许。这就像是钓鱼许可证,当你拥有了钓鱼许可证,不管你会不会钓鱼,你都可以去或者不去钓鱼,这个由你自己来选择。(可以结合上面的“12个禁止”来看) (2)除咒。就是解除诅咒,进行内部解除,为痛苦设定限制。可以是以事件为中心的,也可以是以时间为中心。如“直到……(怎么样)之后,你就可以做自己/干什么” (3)哀悼。停止对抗,和过去说再见,迎接美好的未来。哀悼的过程就是发现并接受父母的不完美,发现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的过程。所有探索不是为了去甩锅给别人,而是为了让人能够学会去感受自己的各种情绪,甚至是恨,因为人只有充分体验了恨之后,才会真正地去爱。

  《人生脚本》读后感(五):在线试读

  第三章 人类的命运

  A.人生计划

  每个人的命运如何,取决于他在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时,脑中是如何运作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计划。每个人也都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计划,并影响他人的人生计划。就算一个人的生命结局是由他从来没见过的人或永远无法看到的病菌造成的,他的临终遗言或他的墓志铭也将表达出他一生的追求。如果非常不幸,他如尘埃消逝般寂静地死去了,只有最了解他的人才猜得到他的临终遗言或墓志铭是什么,而在友谊、婚姻或治疗等个人关系之外的人,则无法理解。多数情况下,人们将人生花在了欺骗世界上,而且通常也包括欺骗自己。关于这些欺骗,后面我们会谈更多。

  每个人在幼年时就决定了自己将如何生活,如何死亡。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在头脑中把这个计划带到那里,这就是所谓的“脚本”。对一些不重要的事,他可能会理智地做决定,但对一些重要的事,他其实早已决定好了:他将和哪种人结婚,他会有几个孩子,他会死在何种床上,当他死时谁会在他身边。这一切可能并不是他喜欢的,但却是他无形中希望实现的。

  玛格达

  玛格达是一个非常具有奉献精神的妻子和母亲。但是当她的小儿子病得很厉害时,她非常恐惧地意识到,在她内心深处存在着一个想法、图像、甚至是愿望—他深爱的儿子死掉。这让她想起,丈夫在海外当兵时,她头脑中也有过同样的想法、图像甚或是愿望。她的头脑总是受到希望丈夫被杀死这一怪异愿望的纠缠。在这两个情景中,她都能想象出,自己将处于极度的悲伤和痛苦中。然而,这将成为她需要熬过去的一个人生十字路口,然后每个人都会钦佩她忍受了这一切。

  提问:之后会发生什么?

  回答:我从不想那么多。之后我就会自由了,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重新开始。

  玛格达读小学时,就和同学有过很多性方面的尝试,从此,内疚感一直跟随她。儿子或丈夫的死对她来说,也许是一种惩罚或赎罪,这样,她或许能摆脱母亲的诅咒。之后,她再也不需要感到自己是一个被抛弃的人。相反,人们会说:“她多有勇气啊!”然后她就会被完全接纳,成为群体的一员。

  在她人生的大多数时间里,她都在头脑中计划并设想着这样一部悲剧式的电影。这是她人生戏剧或脚本的第三步行动,并在童年时就确定好了。行动一:性方面的内疚与困惑;行动二:母亲的诅咒;行动三:赎罪;行动四:赦免与重生。但在真实生活中,她过的是很传统的生活,就如父母教导的那样,尽最大努力使她亲爱的儿子健康、快乐。这与她的脚本是相反的,换句话说,这是她的“应该脚本(counterscript)”。如果按照应该脚本生活,生活自然不会那么戏剧化。

  脚本是一个持续的人生计划,幼年时在父母的压力下形成。一旦进入脚本,无论他感到自己在挣扎,还是感到自己很自由,都有一种心理力量,推动他走向命运的结局。

  本书的目的并不是将人类所有生活与行为简化为某种固定的模式,而是恰恰相反。一个真正的人应该这样定义:他能够自发地以理性的和让人信赖的方式做事,并能够适当地考虑他人的需要。一个按固定模式生活的人,不是真正的人。然而,人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内容仍旧受制于某些固定的模式,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它们。

  黛拉

  黛拉是玛格达的邻居,二十几岁,也过着和玛格达差不多的家庭主妇的生活。不过她的丈夫是推销员,经常出差。当丈夫不在家时,她有时会出去喝酒,醒来时发现自己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她经常不记得这之间发生了什么,她知道发生了一些事只是因为醒来时,她看到自己在一些很陌生的地方,钱包里装着一些陌生男子的姓名和电话号码。这不只让她害怕,简直让她惊恐。因为这意味着,如果某天遇到坏人,她的全部生活就毁了。

  脚本是幼年时便做好的计划。因此,如果这是一个脚本,必定有其起源。黛拉的母亲在她很小时就去世了,她的父亲整天出去工作。黛拉在学校和同学相处得不好。她总感到自卑,所以过着很孤单的生活。但在童年晚期,她发现了一个让自己受欢迎的方法。像玛格达一样,她让自己成为男孩团体性玩弄的对象。她从没想过在学校干草棚中曾经发生的事与她现在的行为有什么关系。但在头脑中,她一直都在执行着自己的人生计划。行动一:设置—干草棚里的玩乐与内疚;行动二:脚本发作—饮酒与不负责任时的快乐及内疚;行动三:结局—被谴责和生活的崩溃,她失去了所有,丈夫、孩子以及地位;行动四:最终的赦免—自杀,然后所有的人都感到难过并原谅了她。

  无论玛格达还是黛拉,都按照应该脚本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内心却感到命运的迫近。她们的脚本是一出悲剧,这出悲剧让她们感到解脱和被赦免。玛格达和黛拉的不同在于,玛格达在静静地等待着上帝帮她实现命运,拯救她;而黛拉则被内心恶魔的冲动驱使,匆匆向她的命运赶去—谴责,死亡及宽恕。因此,虽然她们都有相同的开始—性方面的过失,但却通过不同的方式走向不同的结局。

  心理治疗师正像一个智者般坐在办公室里,他的工作就是处理人们的脚本并因此获取报酬。在玛格达和黛拉的案例中,似乎只有某些人死去,她们才会感到被赦免。治疗师的责任是帮助她们找到更好的获得赦免感受的方法。治疗师离开办公室,沿着街道行走,经过了证券经纪人的办公室,出租汽车站和酒吧。他看到的每个人几乎都在等待着一场“重要的死亡”。杂货店里,他看到一个女人正向她的女儿大喊:“我告诉你多少次了,不要碰那个!”,而此时,另外一个人正在称赞她的儿子“他多可爱啊!”当他进入医院,一位偏执症患者说:“医生,我怎么才可以离开这里?”一位抑郁症患者说:“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回答:“不死,要活。我才没那么蠢呢。”他们现在说的所有话,昨天都已说过。他们困在自己的脚本中,而外面的人仍抱有希望。“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他们加大剂量?”一个医科学生问。Q医生转向精神分裂患者,直视着他。他也直视着Q医生。Q医生问“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你加大剂量?”这个男孩想了一会儿,回答“不”。Q医生伸出手说“你好”,精神分裂患者与他握手,也说“你好”。之后,他们都转向医科学生,Q医生说“你好”。医科学生看起来不知所措。但在五年后一次精神病学大会上,他走向Q医生说:“嗨,Q医生,你好。”

  玛丽

  “有一天,我会开一家儿童护理学校,我要结四次婚,在股市上赚很多钱,并成为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喝醉了的玛丽说。

  这并不是脚本。第一,这些想法并不来自她的父母。他们不喜欢小孩,认为人不该离婚,觉得股市是不可靠的,外科医生收费太高。第二,她的人格与她所说的不相符。她和小孩在一起时非常紧张,和男人在一起时又僵硬又冷漠,对股市充满了恐惧,她的手也因为喝酒而颤抖,更别说做外科手术了。第三,很久以前她就决定白天做一个房地产经纪人,晚上和周末做一个酒鬼。第四,她描述的一切其实她都不感兴趣。她这样说只是表明她做不到那些事而已。第五,任何一个听她说话的人都很清楚她哪一件都不会做。

  脚本需要符合以下条件:(1)父母的指令;(2)在指令下的人格发展;(3)童年时期的决定;(4)总是以某种特定的方法成功或失败;(5)确信的态度(或者说是一种坚定的姿态,当下对过去的事坚信不移)。

  本书将会介绍迄今为止有关脚本装置的所有知识,以及我们可以做什么来改变它。

  . 台上与台下

  戏剧的脚本其实来源于人们真实的人生脚本。我们从二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似性谈起也许比较好。

  1.二者都有有限的题材。在这些题材中,最为人熟知的是俄狄浦斯的悲剧。其他题材可以从希腊戏剧或希腊神话中找到。其他人记录的戏剧大多是古代祭祀中,人们对酒神的狂热赞歌以及放荡的纵酒作乐。而希腊人和希伯来人则最早记录了人类的平常生活,并从中提取出了一些生活的模式。人类生活中的很多事件和原始仪式是一致的,如竞赛(Agon)、感染情绪(Pathos)、纪念死者(Threnos)及神灵显现(Theophany),但这些事件通常使用史诗般的语言描述,如果换成通俗的语言表达,人们便能从生活中找到它们的踪迹。比如:“月光里月桂树下,一个男人和一个少女在吵架,这时跟来了一个‘大嘴巴’,可能是他或是她”。希腊诗人将人类的生活模式以此种简约的方式描述出来,换句话说,在布尔芬奇或格雷夫斯的作品中为《希腊与罗马神话》以及《希腊诸神与英雄》。—译者注其实早已记录了每个人的生活模型。如果诸神眷顾某人,他的一切都会很顺利。但如果没有获得神的眷顾,他的情况就会不同。如果一个人被施予了诅咒,而他想解除诅咒过更舒适的生活,那他就成为了患者(主动找治疗师做治疗)。

  脚本分析师和剧本分析师一样,只要知道了情节与人物,就能推测当事人最终的命运,除非中间发生某些改变。例如,对于心理治疗师,他和戏剧评论家一样,很清楚地知道美狄亚希腊神话中科尔喀斯国王之女,以巫术著称,曾帮助过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并做了伊阿宋的妻子,又因伊阿宋的不忠杀死了他们的子女以图报复。—译者注已经下定决心杀死自己的孩子,除非有人和她谈话让她打消主意。另外,心理治疗师和戏剧评论家都应该知道,假如那个星期她能参加心理治疗小组,整件事情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2.假如对生活发展轨迹不做任何干涉,人生就会达到一个可预期的终点。而要达到这个终点,人必须用特定的方式说话。无论在戏剧中,还是在真实生活中,人们都需要记住他们的台词,这样才能使听者以特定的方式回应,然后他们才能采取下一步行动。假如一位英雄改变了他的自我状态和台词,他人必定会以不同的方式做出回应。改变了自我状态和特定的说话方式就改变了整个脚本,而改变脚本实则是治疗性脚本分析的目标。假如哈姆雷特说了《艾比的爱尔兰玫瑰》中的台词,为了使剧情合理,奥菲莉娅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中的女主人公名字。—译者注也需要改变她的台词,之后整个剧情就会朝其他方向发展了。最终,他们两个可能会私奔,而非躲藏在城堡里—不过,这样的剧情就会变得没意思,但从剧中人物的生活角度来说,他们却会更快乐。

  3.脚本在最终上演前,需要预演和修改。正如剧院里,戏剧在正式上演前,需要朗读、修改和预演一样。人生脚本始于童年,是脚本的原始形式,称作“草案”。此时,脚本中的其他演员只限于父母、兄弟姐妹,或者是某个机构或孤儿院里的同桌或管理员。每个家庭都像一个机构,有其特殊的规则,此时的演员都扮演着比较固定的角色,儿童从他们身上学到的灵活性很少。但进入青春期后,他开始遇到更多人。他寻找自己脚本中需要的角色(其他人会参与到他的脚本中,是因为他也扮演了他们的脚本需要的某些角色)。新环境促使他对脚本进行一些修改。不过,基本情节是不变的,改变的只是一些具体的行动。大多数情况下(除了一些青少年自杀了或者被谋杀了),我们可以把他们对具体行动的尝试称作预演,就像进城表演前先在镇里预演一样。经过几次修改,脚本终于定稿了,他即将迎来正式演出—告别演出,并获得脚本的最终结局。如果脚本结局是“好的”,那么告别演出将发生在告别晚宴那样美好的地方。但如果结局是“不好的”,那么他最终向世人说再见的地方将会是医院的病床上、监狱门前、精神病院、绞架前或者太平间。

  4.几乎所有脚本中都包括了“好人”和“坏人”、“赢家”和“输家”这些角色。究竟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谁是赢家,谁是输家,不同人的脚本会有不同的界定。但非常明确的一点是,所有脚本中都包含了这四个角色。有时他们会两两相结合,形成两个角色。比如在牛仔脚本中,好人就是赢家,坏人就是输家。好指的是勇敢、拔枪迅速、诚实、纯洁;坏指的是胆小、拔枪慢、不诚实且对女人感兴趣。赢家是那些活下来的人,输家是那些最终被绞死或者被枪杀的人。在肥皂剧中,赢家是赢得了某个男人的女人,输家是失去了男人的女人。在有关签单的戏剧中,赢家是签了最好的单,或被委托了最多工作的人;输家是不知道怎么获得签单的人。

  在脚本分析中,赢家被称作“王子”或“公主”,输家被称作“青蛙”。脚本分析的目标就是将青蛙变成王子或公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治疗师需要了解患者脚本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并且需要了解他究竟可以成为何种赢家。没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也会向赢家的方向挣扎,但他们并不是真正想成为赢家,而只是希望做一个勇敢一点的输家。这其实是很自然的。因为一个人如果只做一个勇敢的输家,他的内心可以很舒服地顺着自己的脚本发展;但如果真想成为一个赢家,他必须抛弃自己全部或者大部分的脚本,重新开始。这是大多数人都不愿做的事。

  5.无论是戏剧中的脚本,还是真实生活中的脚本,都需要回答发生在人和人之间的一个基本问题“说完你好后,你会说什么?”比如,无论在俄狄浦斯那出戏剧中,还是在俄狄浦斯的真实生活中,剧情如何发展完全取决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俄狄浦斯遇到年长的男人时,首先会向他们打招呼,接下来说的话取决于他的脚本。他问“你想打架吗?”如果年长的男人说“不想”,之后他就不知该说什么了,只是傻傻地站在那里,考虑是不是该和他聊聊天气或近期爆发的战争,或者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谁夺得了冠军。最简单的回应方法是咕哝一下“见到你很高兴”“你很好,那就好,我也很好。”或者“一切都不错”,之后继续走他的路。但如果年长的男人说“想”,那么俄狄浦斯就会说“好极了!”因为他找到了他想找的人,并且知道之后该说什么了。

  6.人生脚本中的图景一定是被预设好的,之后,人不断朝那个图景发展,就好像戏剧的情节发展一样。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人在汽油快用完前的两三天,看油表时发现快没油了,然后“打算”“尽快找时间”去加油,但后来什么也没做。一般来说,汽油“马上”用完的情况不大可能发生,除非这人是在驾驶一辆他不熟悉且油表坏了的车。对拥有输家脚本的人来说,他的脚本中总是预设了一个事情在不断迫近的情景。而对拥有赢家脚本的人来说,东西被用光这种事情在他们一生中都不会发生。

  人生脚本的形成基于父母对孩子的教导,孩子会遵循这种教导,有三个原因:(1)它为人生赋予了目标。孩子做的大多数事情都是为了某些人,通常是他们的父母;(2)它使他们拥有了可被接受的使用时间的方式(可接受,是指能被他的父母接受);(3)在如何做事方面,人需要被教导。自学确实鼓舞人心,但却不那么实际。一个人不可能只通过拆几架飞机,并通过尝试错误就能成为一个好的飞行员。他必须通过他人的失败学习,而不只是自己的。一个外科医生也需要老师来教,而不只是一个接一个地取出人们的阑尾,看看到底哪里出了毛病。父母通过向孩子传递他们学习过的东西或者他们认为自己学会的东西,实现对孩子的教导。如果父母是输家,他们会把输家的结局传递给孩子;如果他们是赢家,就会传递赢家的结局。人生的发展总有其故事情节。虽然故事或好或坏的结局已由父母的教导所决定,但达到结局的具体情节,则由孩子自由选择。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人生脚本经典读后感有感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有感  有感词条  脚本  脚本词条  人生  人生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  
美文

 心中的恨——散了

 引导语:那么多的如果,却一个也不属于我,那些曾经的如果让我原本麻木的心也一阵阵刺痛。  “整天的电视,我看你以后怎么办?”这是你三年前对我说的,从那一刻开始就...(展开)

美文

 墨缘

 浓浓的青墨  沁透了胸膛  一抹温暖  熟透了千古的绝唱  愁绪离别明月千里  如歌如泣历久弥香  暗动的泪雨  坠落在向往的西岸  月下的楼阁  充满着四季...(展开)

美文

 时空漫步

 文/蓝采和  清晨,我从梦中醒来,暖和的太阳照在身上非常舒服。我大学毕业四年了,并且,我顺利的拿到了我想要的一切。  三月的三亚无疑是很温暖的,七点钟,我来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