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人:布鲁诺的进化》是一本由[美] 本杰明·黑尔著作,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4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猩人:布鲁诺的进化》读后感(一):有关于人性
这本《猩人》是本杰明黑尔的处女座,也为他赢得了迪伦托马斯奖提名,这个翻译的版本可以说接近完美,这本虚构的小说多次让我感受到一种真实,仿佛真的有一只会说话的猩猩在跟我讲述他的生平。本杰明当过夜班面包师、保安、错视画家、漫画家、插画家与技术文件撰写员,从这本《猩人》中就能看出他丰富的生活,否则绝对写不出如此细腻的词句。其实这本书的亮点不仅在于故事本身,它的叙事方式还有叙事人称都十分新颖,完全符合了“原创”两个字。
在故事开始前有着这样一段话:
【以下文稿是布鲁诺利特摩尔未经编辑的回忆录,由格温古普塔于二〇〇七年九月九日到二〇〇八年八月八日间在美国佐治亚州伊士曼的扎斯特罗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誊写。】
这段话在一开始真的把我搞蒙了,难道这只猩猩真的存在?我在心中暗想,原来这只是作者跟我们玩的一个文字游戏,很成功。那只黑猩猩叫布鲁诺,作者所说的记录者格温就是那个一直在布鲁诺身边听他唠叨的人。
布鲁诺从一出生就与同类不同,他异常的聪明,他还会说话、演戏、画画等,猩猩只是一个代名词,抛开这些他其实就是一个人类。在他的一生当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人,那是他唯一的爱人——已经去世的莉迪亚利特摩尔,她是投入大学灵长类动物实验室的女学者,偶然或者命运使他们相遇。布鲁诺的进化速度十分惊人,这本书也正是记录了他的进化历程,这进化历程对于人类来说可以用另一个词来体现——成长。
布鲁诺的成长离不开莉迪亚,莉迪亚教他如何像人类一样生活,她收留布鲁诺在家里一起住,也正是这日积月累的感情,逐渐升华成了爱情。故事越进行下去,我就越忘了布鲁诺是个黑猩猩这个事实,他更像是作为一个男性的人类角色,包括他对人类与社会的看法,这反映的都是那一类被压迫或无力发声的人。
当布鲁诺得知莉迪亚去世的消息之后,那种悲伤瞬间蔓延开来,带着悲伤地布鲁诺发现当初对猩猩做实验的诺曼博士竟然还在研究猩猩,于是一气之下将之杀死,然后就去自首了。故事也就理清了,也正是因为这次入狱,才为布鲁诺回想艺术提供了时间与场所,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是被囚禁的,反而他感到自己很自由。当然了,和外面混沌的世界相比,这里对于经历了这么多的黑猩猩来说,是最好的归宿了。
《猩人:布鲁诺的进化》读后感(二):是爱还是伤害
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有99.4%是相同的,因此,近年来利用黑猩猩进行的各种医疗实验十分普遍。目前,美国是唯一用黑猩猩进行医疗试验的西方国家,用于实验室研究的黑猩猩有1600多只。尽管美国已经制定了保护黑猩猩的相关法律,但事实上只有小部分受到了保护。动物科学实验仍在进行,但人类社会也愈加需要来关爱这些人类科学实验的牺牲品。
《猩人》是一部以黑猩猩参与实验加速进化为题材虚构的小说,讲述了黑猩猩布鲁诺天赋异禀,自幼就从动物园被发掘,投入大学灵长类动物实验室女学者莉迪亚·利特摩尔的怀抱。莉迪亚让布鲁诺住在自己家里,教他说话以及人类生活的各种技能,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布鲁诺与莉迪亚竟渐渐产生了爱情。
“我跟莉迪亚的关系在我变成人类的同一段时间进展着,隐喻跟生理上皆然。我同时经历了我的智识觉醒与自然青春期。不仅如此,我胯下的瘙痒与刺痛强度缓缓增加……我开始真正把莉迪亚看成女性,不只是高不可攀的少年幻想,而是潜在的真实,但她对我的真实吸引力跟我的真爱交织在一起。”于是,他们突破物种阻碍相爱了。
然而布鲁诺体内的原始本能却令它骚动,它无常的爆发失控最终害得莉迪亚丢了饭碗。两人双双被赶出实验室,自此展开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生旅程。好景不长,莉迪亚被查出罹患脑癌,与布鲁诺的不伦之恋引发了人类的攻击,人们挖出了莉迪亚腹中的孩子,并把布鲁诺移送到动物收容所,在转送到纽约灵长类医疗实验室时,布鲁诺逃了出来,遇到了传奇人物里昂。
在里昂的帮助下,布鲁诺过上了真正的人类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布鲁诺完全进化成为人类,他甚至通过整形手术拥有了人类的鼻子。然而当他回到芝加哥寻找莉迪亚的时候却得知,莉迪亚在他回来的半年前离开了人世。心灰意冷的布鲁诺回到曾经与莉迪亚朝夕相处的实验室,发现当初参与实验的科学家诺曼博士依然在进行着黑猩猩实验。盛怒之下,布鲁诺杀死了诺曼博士后,去警察局投案自首。
《猩人:布鲁诺的进化》读后感(三):猩人自传
看过很多名人的自传,第一次看一个猩猩的自传,不,是猩人的自传。这是一个黑猩猩的进化独白,从他开始从动物园发掘,被选中进入研究室,进行研究,到和莉迪亚相爱,因一次聚会失去控制让莉迪亚丢失饭碗,两人离开研究室,搬到科罗伦多,劳伦斯夫妇的农场读过了两年的轻松时光。因一次小事情,两人离开回到芝加哥。回来后,事情变的很糟糕,莉迪亚因为一直有头痛,有次晕倒后,送到医院,发现脑袋里面有肿瘤,而且还怀孕了。被发现后,新闻报道,以及反对人群一直进行围堵。在一次莉迪亚一个人在家,反对分子进入家中,发生了很恐怖的事情。莉迪亚慢慢失去声音,而布鲁诺被抓走。后面它顺利逃走,在去纽约的火车上遇到了里昂,他们一见如故,成为好友。两人开办了地下莎士比亚,办了几次戏剧,因被举报,而破产。布鲁诺回到芝加哥,而莉迪亚在六个月之前去世。他杀了诺曼,然后自首,一直到现在被关在国家灵长类研究所。有点复杂的故事,与其说是关于猩猩,我觉得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探讨,重新对人,这种动物,进行解读,剖析。
对布鲁诺影响最大的人是莉迪亚,她不仅仅是爱人,也是母亲。最初从动物园到研究所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布鲁诺,被迫接受诺曼的教育,是那种无聊又强迫式的教育。在莉迪亚这里,更多是,体会到母亲般的温暖,耐心,以及信任。她带它回家,给它独立的房间,教他上厕所,给它好吃的,还经常带它出门,这些都是因为爱。其实动物,往往比人更敏感,他们能够从一个人的眼神,动作中体会到当时的情绪,是好还是不好。在莉迪亚这里,布鲁诺知道,莉迪亚是真的为它好,所以它没有顾忌,也听从莉迪亚的话。它想要学画画,莉迪亚就买最好的画具,弄了个画室,让它安心画画。正是因为这种爱,布鲁诺的进化,才更加迅速。
在研究所的那段时间,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海伍德。芬奇。这个人是研究所的守门人,他是最初激起布鲁诺学习讲话的人。最初是因为布鲁诺不适应实验室,而吵闹,吸引了海伍德。然后海伍德模仿布鲁诺的猩猩叫声,无论布鲁诺叫什么,海伍德都能精确的复制它的叫声。两人竟然还聊了一个多小时。就在这一晚,在这些胡言乱语,胡说八道中,开启了布鲁诺的语言模式。科学家们想通过点心的方式让布鲁诺讲话,但不奏效。正如第十三章中有说到“生物学会语言,是因为好奇,因为它渴望参与者世界的永恒变迁。那不只是哄骗同意的花招,也不是把宇宙的素材表面涂上象征的过程。生物学会语言,以塑造出它自己的意识,它自己主动与被动的存在。生物因为痛苦而哀嚎,因为要沟通而学会语言。”
站在动物的角度去看人类,其实更好的去了解人类的不足,以及藏在人性里的问题。也许有些不太能接受,因为太过于犀利。但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去看的书,而且很有趣。
《猩人:布鲁诺的进化》读后感(四):21克
传说中,当人死的那一刻,将会失去21克的重量,这,就是灵魂的重量。
人类的灵魂里有太多的,信仰、道德、伦理、语言、爱等之类的无形的精神颗粒,构筑着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但如果生物凋零,动物死亡呢,尤其这本书主人公那样的类人猿,他们的灵魂会有多重?
布鲁诺.利特摩尔,以他一生中最爱女人的姓氏,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曲折离奇精彩的回忆录。
以吾之名,冠之汝姓。
他的故事一定要以莉迪亚开始,那个影响他,爱他,带给他人类文明的那个女人开始。
相遇是美好的。
就像布鲁诺描述的那样“或许我已经爱上她了,而我唯一知道的示爱方式就是吸她的头发。”
读到在芝加哥大学厄曼生物中心行为学实验室的前期引导学习过程中时,也让我了解到,在教育幼儿方面,比起诺曼.普兰里的斯金纳理论(强化理论),莉迪亚的蒙特梭利教育法(以儿童为中心)更适合在前期让幼儿认知新世界。
当然,不能忘了,在这个过程中诱导我们的主人猿说出第一句话的海伍德.芬奇,另一个闯入布鲁诺心灵的夜间保安。
这个期间对布鲁诺的心智来说,就想文中描述的“试图清晰思考就像试图用双手捧水喝,在真正喝到之前大多数水都从指缝溜走了。”
但不妨他与莉迪亚之间爱的发展。
这段爱恋,对我作为一个读者的角度来说,有一种在道德感与价值观上的双重震撼。
但就是在这段爱恋中酝酿出了布鲁诺的艺术灵感,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就像布鲁诺说的那样,“我爱绘画,自我创作是最佳的中产阶级幻想。”
直到绘画展的失败结尾导致布鲁诺和莉迪亚迁居至劳伦斯夫妇位于科罗拉多州的牧场。
而这段时期的自由环境也是布鲁诺逻辑与理性思维与语言扩展的一个飞跃时期。
以至于布鲁诺的思考能上升到这样的哲学高度,“有种东西叫确认性偏误,当心智把意义附着在无意义的东西,在周围世上的混乱垃圾中分辨出一个似乎超自然的巧合时,会把它的祷告与信心灌注其中,因为心智希望那是真的。这就是许多信仰、爱、宗教、魔法、希望、严重谬误的来源。”
这段美好一直持续到他们重新搬回芝加哥之前,莉迪亚的怀孕,让他们俩的爱恋走到了大众的视野,也遭受着世俗的审判。
悲剧从这里开始,却不是结束。
里昂.斯莫勒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一直陪伴着布鲁诺,给他打开了另几扇新世界的大门,戏剧、酒精以及人类鼻子。
看,“这个世界太痛苦了,人生不值得清醒的浪费一秒钟!”这就里昂的嗜酒观念。
“虚荣是痛苦的,美丽是苦难的”,这也是在布鲁诺如愿以偿得到他的人类鼻子之后说的话。
故事发生到最后,除去意料之中莉迪亚的死亡,还有一段震撼的桥段,就是布鲁诺回到林肯公园隔着玻璃看着自己的父母、长大的地方。
看着卢梭所谓的安静绝望的生命,感叹着命运的逆转,让人唏嘘不已。
这本小说在我看来,更像是文中提到的阿尔托所提出的“残酷戏剧”的概念,主张戏剧应该是残酷的,应该表现“生的欲望、宇宙的严峻以及无法改变的必然性”。
从美国佐治亚州郊区的扎斯特罗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的采访开始,到布鲁诺的后半段的人生也将要在这里结束,就像结尾那句讽刺意味颇浓的话“你们教会了我说话,我得到的唯一好处是,我学会了咒骂。”
如果说灵魂真正的重量只有21克,有如五个硬币,一只蜂鸟,或者是一块巧克力,轻的让人无法接受。
但布鲁诺的灵魂,却沉重的让人喘不过气。
最后让我们用珍.古道尔的话作为结束:
Only if we can understand, can we care; Only if we care, will we help; Only if we help, shall all be saved.
(惟有理解,才能关心;惟有关心,才能帮助;惟有帮助,才能都被拯救。)
《猩人:布鲁诺的进化》读后感(五):传奇布鲁诺——《猩人:布鲁诺的进化》有感
lue编辑
提到布鲁诺,估计看过《猩球崛起》系列电影的观众应该不会陌生吧。记得我在听说《猩球崛起》这部电影的时候还以为是与《星球大战》题材有关的科幻类战争电影,但是当我再看了之后才发现科幻色彩倒是有,但是战争却不是主题,但是里面的主角布鲁诺,一只智商极高的黑猩猩(当然人类在其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的学习成长史,所以对于布鲁诺这只黑猩猩已经算得上比较熟悉了。可以说对于电影中的布鲁诺最终选择远离人类,回归同类的做法,作为观众还是能够接受的。
但是在这本《猩人:布鲁诺的进化》的时候,同样讲述的黑猩猩布鲁诺,但此布鲁诺非彼布鲁诺,在本书中布鲁诺的智商也相当高,但是不是通过药物刺激的,而是通过筛选进行逐步有意识的训练而成长起来的,可以说从开头来看,两个布鲁诺的智商发掘路线是不一样的。但是明显书中的布鲁诺和电影《猩球崛起》中的布鲁诺相比更加符合我们的现实,当然毕竟都是小说性质,所以也只能够贴近现实而已。
在本书中布鲁诺的经历肯定不如电影中的“精心包装过的”布鲁诺那样精彩。但是作者在本书中想要表达的观点也不是什么牵涉到全世界范围的猩猩革命撒的,但是作者涉及到的题材也是相当震撼的,或者说争议极大的。因为本书涉及到的主题是关于爱情,虽然爱情是神圣的,但是这也只是针对同类物种而言,但是如果将人与动物之间的爱情拿来作为主题的话,估计相当多的观众或则读者都难以接受吧,然而本书就是在挑战这一禁忌。
本书是一个故事,但是故事开头的方式有一点点特别,故事是采取的类似回忆录那样的口述回忆的模式来展开的,会议的对象不是人,而是这位拥有相当高智商的黑猩猩布鲁诺,或者说介于黑猩猩与人之间的新型物种“猩人”的口述然后经专人(作者设定的一位配角)整理出来的。
既然是回忆式的小说,那么布鲁诺的心理成长,内心感受就是本书的重点了。在本书中布鲁诺与曾经培训它(请原谅我只能有这个代词来称呼布鲁诺)的女博士莉迪亚之间从开始的动物对人的一种依赖发展到布鲁诺对莉迪亚的爱恋。当然这样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碰见,但是故事发展到后面当莉迪亚在睡梦中呗布鲁诺给那个了的时候,可以说如果这一幕只是报道在新闻里面的时候,作为读者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处死布鲁诺,但是从作者笔下布鲁诺的角度来看的话,这问题只能说也不是那么容易说的清楚的。
可以说在本书中布鲁诺与莉迪亚这种注定为世人不容的畸形爱恋是要以悲剧收场,但是这其中布鲁诺为了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所做的那种改变才是我比较钦佩的。因为从动物道人,从本能发展到学会控制自己,学会布鲁诺眼中曾经人类“虚伪”的那些行为,可以说是相当不容易得。书中相当多的细节可以看出布鲁诺为成为一个人所做的努力,例如为了能够成为人非常在意自己本来的外貌,执意为了整形装一只人类的鼻子而不停地表演等等。
当然即使这样的努力,布鲁诺最后的结局还是只能以我们常人能够预料的结局而收尾,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本书中的布鲁诺尚且如此,反观我们人类自己,在这个社会的大染缸里面,其实我们很多人的一生是不是也是早已注定了的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是在我看来本书中的布鲁诺已经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了,作者能够写出这样禁忌话题的作品来也是一个传奇了。
你好,我是布鲁诺
我曾经是一只猩猩,待在林肯公园动物园灵长类展馆里,和我的爸爸妈妈还有妹妹在一起。有一天某个大学实验室带我们进行了一个实验,学习人类行为的实验。敲箱子,打开它,取出桃子吃掉。按此进行了多次,之后其他的猩猩意识到敲箱子这个动作是完全多余的,就省略此步骤直接打开箱子取走桃子吃,可是我却仍然像婴幼儿般继续按照人类的示范步骤进行。最后我被选为一项实验研究的实验对象带到一间实验室。从这里开始,我走上了进化为人的道路。
在实验室里,我认识了叫海伍德·芬奇,一个有某种程度的智障、自闭症和其他神经学疾病的守门人。他最先激发了我学习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实验室人员。他在每晚的巡视时间里,都会用类似嘶吼的方式与我对话,这使我逐渐开始学会人类语言。但这个语言能力,我在实验室中一直都隐藏着,包括我最喜爱的莉迪亚。但是某一次我在实验室闯祸之后,我对莉迪亚说话了。这一重大发现之后,我在晚上就被莉迪亚带回她的家开始了与人类的平民化生活。在与莉迪亚共同生活的时间里,莉迪亚发现了我的绘画天赋,同时我的语言能力大大的长进,我能够听懂大部分日常的简单对话,但我说出的语言仅限于莉迪亚能够听懂。莉迪亚给我搭建了一个画室,在这间画室里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自己和莉迪亚的画像。后来他们为我举办了一场画展,有一些大人物出席,包括后来收留我和莉迪亚的劳伦斯夫妇——动物保护基金会创始人。在这场画展的中途,劳伦斯夫妇想要出钱购买我的画作,但是莉迪亚和科研实验负责人之间发生了争吵,莉迪亚不愿意出售任何画作。由于莉迪亚与负责人的争吵,同时她不在我身边,我暴走了,作为一只猩猩暴走了。最后是我和莉迪亚被抛弃了,莉迪亚丢掉了工作,后来我们不得不离开那座城市,那个我们的家,投奔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劳伦斯夫妇。
在劳伦斯夫妇的牧场里,我们过得很开心,同时,我完成了向人类的进化。劳伦斯还请来老师教我与他们那里的一只叫做巧巧、与我同龄的猩猩音乐、哲学等课程。在那里,我经常和巧巧漫步在牧场里的葡萄园边,讨论哲学问题,当然主要是我在说话,巧巧不会语言。那时的我已经可以很好的说语言了。在那里的两年之后,我和莉迪亚又回到了之前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但是那时的莉迪亚由于巨大的压力,身体出现了问题,后来被检查出得了脑瘤。说到莉迪亚的压力,那其实来自于我与她之间的关系——情人关系,没错我们爱彼此,(这从我住在莉迪亚家就慢慢的开始了)这被外界所知而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在她第一次晕倒去医院检查时,得知了她怀孕的消息。后来,我们的家被众多记者、示威者包围,更不幸的是一个所谓的宗教组织创始人,在某一天杀害了还在莉迪亚肚子里的我们的孩子……
后来的经历,我被卖到一个试验机构,但是在途中我逃脱了,在逃跑的路上认识了里昂,一个乞丐,一个表演家,他以一个平等的态度对待我这个会说话的猩猩,他带我回他家,收我为徒,教我表演。在他那里的那段时间,我成为了一个很受欢迎的表演者。在我和里昂演出几次之后,我回去找莉迪亚,却得知她死了,我悲伤绝望的去往那个带我进入人类世界的实验室,那个曾经的试验负责人正在将人类的精液打入我的妹妹体内……我的愤怒导致我杀害了他。我将我的妹妹送回到了林肯公园动物园,而我,找到警察自首了。经过漫长的审理我这一案件(毕竟现在的我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人),他们最终决定将我关在一间实验室里。就在这间实验室里,我仍在继续我的艺术创作,戏剧创作与演出,在这里我通过格温(我口述的记录员,而且我爱上了她)向大家口述我这一生的故事……
以上只是我将故事进行了复述,书里有一些哲学的问题,通过一个猩人,但是故事里一些描述太啰嗦,哲学性又失去了一些深刻性,比如人与猩人的性,是否是乱伦,这是个深刻的问题吧,可是作者反而一点都没有去讨论这个问题。那个怀孕的莉迪亚,他们的孩子是怎么出来的呢?到了产期么?好像并没有,那怎么会在体外?而且经过这事件莉迪亚还没有死?书里的很多故事在我看来是多余,比如那个非洲姑娘与莉迪亚同性恋的关系的描述,看起来没有任何深刻性意义性。比如和里昂的那一段,也感觉是可有可无。而从研究意义上看,布鲁诺会说话了,这个研究没有人想要私占吗?而且在牧场那段时间及之后,莉迪亚已经没有金钱来源时为何没有考虑发表相应的研究成果呢?关于猩人与人的性,这么深刻的问题都没有深入。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还可以更好更深刻一些的,现在这样子的话,就单纯只是一个故事了……
《猩人:布鲁诺的进化》读后感(七):导读:退化吧,时间
纪大伟(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助理教授)
看完这部节奏明快、滔滔不绝的小说,我开始崇拜书中主人翁布鲁诺。黑猩猩布鲁诺说出我心里早就想讲的话,干了一桩桩我不敢做的事。他鲜活描绘出芝加哥、科罗拉多、纽约等地的苍凉孤寂,这些地方我都去过但不敢多加回想它们的暴戾。芝加哥风雪刺骨让人活得像学究(所以从经济学到建筑界都出了芝加哥学派),科罗拉多逼人放空过度(请回想杰克尼克逊主演的《鬼店》),纽约是全世界失恋个案(即: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个案)最多最高的城市。天赋异禀的布鲁诺大半的生命关在学院研究室里供科学家观察,而我关在政治大学的研究室里考究布鲁诺所拿手的语言符号──好学如他,他读过的文史哲群书让我瞠乎其后,我只能默默在书上写点眉批,自我安慰:至少,我有时候还知道他在掉甚么书袋。他冷眼旁观学术界内部的权力位阶,我点头称是。他骚动不安,好学不怠,好色不倦;我依稀理解他的心头乱暴,巴望自己跟他一样好学。至于好色,我自愿输给黑猩猩。
他很爱偷偷把电池顶住舌头,享受触电的感觉。这我也想试试。
大家说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我想加一句:猿猴是人类最危险的朋友。试想《金刚》中大个子和他握在掌心的娜欧蜜华滋。孙悟空和唐三藏。《迷雾森林十八年》(Gorillas in the Mist: The Story of Dian Fossey)中的雪歌妮微佛和黑猩猩。以《感官世界》闻名的导演大岛渚所拍的《迈克思,我的爱》(Max Mon Amour)呈现了犀利人妻跟人猿小三的恋情。猿猴危险,因为在物种图鉴上牠们跟人类毗邻,牠们跟人类的身体差异性(corporeal difference)有限。在物种图鉴上距离人类稍远的狗儿并不至于挑战人性,但人类的邻居却可能在越界跨入人性的疆域。远亲不?p近邻可怕,因为近邻总是可能逾越:中国古人提倡远交近攻,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是喋血对峙的邻居,中国印度的边界争端不断。
猿猴离人性太近。且慢,何谓人性?这个问题让我们面面相觑,我们大概只能说人性处于兽性的对立面,人性在兽性的对照之下才获得定义。(就好像女性的概念定义了何为男性,同性恋定义了何为异性恋等等。)我们也可以指出,在追求性欲多元发展的社会,在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等等欲望(冰河期一般龟速地)被合法认可的过程中,人兽恋∕人兽交仍然是极致的忌讳。人兽恋∕人兽交会对社会带来何等具体的祸害?我想到一种祸害:人性和兽性交合后,我们将不知如何区分人与兽。这种对于人∕兽不分的焦虑,对社会大众来说远远比已婚男女的外遇具有威胁感。
布鲁诺可以信心满满大喊:「进化吧,布鲁诺!」;而我却想悄声呢喃:「退化吧,人类」听起来我好像把人类视为偏安的南宋,而布鲁诺是大举南下的北国大军。
但我并不想真的宣告「退化吧,人类」,一方面因为人类几乎跟禽兽无异的事实早就是千百年来的老生常谈(在日本统治台湾的时候,日本人和台湾人都曾蔑称对方为畜牲),一方面禽兽化为人是进步而人化为禽兽是退步的说法预设了人类比动物优越,也太对不起禽兽同胞(很多人已经断然宣称他们的猫狗宠物远胜情人)。持平而论,人性跟兽性之间的辨证一直是学界的课题,晚近的哲学家也都在乎动物给予人类的启示(我无意掉书袋,只是我不好意思输给布鲁诺太多)。在二○○○年代,解构主义大师德希达(Derrida)的《动物故我在》(The Animal That Therefore I Am)以动物为师,挑战了人类自恋的「我思故我在」信条,而鼓吹生化人的先锋唐娜.哈乐威(Donna Haraway)出版《宠物宣言》(The Companion Species Manifesto)(而她早年的成名作是《生化人宣言》),俨然将猫狗宠物视为足以取代生化人∕赛柏格光环的新物种。
虽然我很想说:「退化吧,人类」,但我更想吶喊:「退化吧,时间」。也就是说,我的重点放在时间性(temporality),而不是人性。我企图把焦点从人性挪到时间性,是想要跳出人性∕兽性的(假)对立。这个(假)对立是个死胡同,而我希望将时间当作重新观看人与兽的第三个立足点。所谓兽,就是生老病死每一段过程的总合,某些阶段忙着求偶交配,完事之后不再留恋,死后通常不厚葬(某些宠物例外)—这就是兽的时间。而人,就是在生老病死过程中投资大量而不成比例的时间金钱心机算计在于恋爱、性欲,与惧死—这种人的时间。人的时间是兽所不懂的;?~不必看懂张爱玲。吾辈年幼时期大抵希望时间快转,让我们早日抵达可以喝酒恋爱的年纪,但不久之后我们跪求时间凝止,只要时间逆流我们戒酒戒色都愿意。但来不及了。
我们大致认定时间是向前跑的,而且聪明人都该顺应时间的动向。谁敢反逆时间就被认为落伍、长不大,而且浪费:时间就是金钱。跟不上时代就会被淘汰,优胜劣败适者生存。因为我们虔信时间的进步,所以我们看不起失业者和弃业者、卡奴、没有理财养老计划的人、没有在适婚年龄结婚的人、深陷失恋情绪而走不出来的人。错过(一般认定的)时机的人,就是错的人。就是人渣。(以上的这番话,其实在药物文学名著《猜火车》就慷慨陈述过。)我们相信科技始于人性,却忘记人性死于科技。然而我们这样聪明计算时间,就窄化了对于人生的想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错过和过错。
刚才我说这部小说节奏明快、滔滔不绝—我在暗示这部小说一直放送时间的声音。听起来就像半夜钟表的秒针,一格一格提醒失眠者时间的死亡。时间节拍是布鲁诺的进行曲,鼓舞牠向前进;但同样的节拍对于布鲁诺身边的人类—尤其牠所心爱的女科学家—却是挽歌,预示他们终将老朽。容我将布鲁诺和女科学家(其实就是本书的男女主角)在时间中的行进比拟为龟兔赛跑:聪明的布鲁诺像兔子,跑得快,在途中「跟人睡觉」,醒来后落在乌龟后面。但在时间的赛跑中本来就不必争先—何必比别人老得快?老实的女科学家像乌龟,因为投身学术才得以脱离前途无亮的务农老家,兢兢业业待在学界按部就班爬阶梯,然后她突然抵达人生终点,一无所有。龟兔赛跑,谁是赢家?男女主角都是离家出走之徒—他们的自愿∕非自愿离家行动都被视为逃出蛮荒进入文明的进步之举,但赛事结束之后他们也回不了不文明的老家。他们也没有新家可去。事实上在男女主角的生命历程中,最能安身立命的家就是研究布鲁诺的实验室。就是要在这个被上级监控、药剂和研究经费按照管理办法释出的、像培养皿一样被观察记录的实验室内,他和她的时间才能有效率地被管理,成功(即:骗局)才指日可待。但我们也别笑他们以实验室为家。我们模拟IKEA样品屋的家,跟灵长类实验室也差不多。而且我们还很人性地天真以为我们是时间的主人。
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就如同书中的实验室。也像电影《发条橘子》中的人体实验室。也像《飞越杜鹃窝》的医院。也像IKEA样品屋。我们都待在一切都被控管的实验室,想象人生会持续进化下去,未来会更美好。我们跟实验室内的黑猩猩大同小异—从布鲁诺的观察心得可以明白看出书中讽刺:布鲁诺固然被关在笼子里,女科学家也遭受多重有形无形的拘禁,其他摆臭脸给布鲁诺看的科学家们也都是囚徒。布鲁诺在纽约参与了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曾经被怪咖导演葛林纳威改编为电影《魔法师的宝典》),寓意明显:《暴风雨》中的主人翁魔法师就像科学家,他称霸的小岛就等同实验室,只要关在岛上的凝止时间之内,他就可以为所欲为,无视岛外世界的变迁。《暴风雨》中的卡利班在后殖民研究中,是人气第一名的文学角色;卡利班以反抗人类霸权著称,一心想要独立自主。卡利班成为许多反殖民运动者的象征,在书中这个象征当然是由布鲁诺诠释。但就算布鲁诺走下《暴风雨》的舞台,逃出一个又一个实验室,他还是关在封闭空间里:这整部小说都是布鲁诺的独白,他自圆其说天衣无缝,别人闯不进独白的泡泡里,而他自己也走不出来。
似乎只有身心障碍者能够跳出时间的胶囊。如,最早跟布鲁诺对话的那个大个子工友。他不被视为正常人,也因此有机会在非主流的时间(正常人都已经下班的时刻)跟黑猩猩聊天。工友被视为心智退化者,而布鲁诺心智正向前进步,这两者的频率就偶然交错契合了。这整部小说强调对于(兽的与人的)肉身控管,跟身心障碍研究(disability studies)的缘分也就不仅止于工友这个角色而已。人类文明习惯将身心障碍者和某些疾病的受害者贬斥为畜牲,也难怪书中女主角饱受身心折磨之际看起来不似人类而像受伤的野兽。女主角血迹斑斑,被迫演出本书作者一再指称的怪物秀(freak show)—所谓怪物秀,乃人权和动物权还未伸张时,某些动物和人类在马戏团等地提供的娱乐节目。台湾原住民、中国人、各地少数民族都曾被强国送去帝国首都的博览会,当作奇珍异兽来娱乐帝国民众—这就是怪物秀。电视台以新闻节目之名播放的三头蛇大战五脚狗,少女生出多胞胎连体婴等等影像,也是怪物秀。而身心障碍研究指出,马戏团经常吸收身心障碍者(如截肢者)进行怪物秀表演,因为民众爱看。民众爱看甚么?大家爱看自己得以置身事外的落伍时间,我们看越多怪物秀,就越能(自我感觉良好地)证明我们是进化的正常人。此书作者在书末也承认,这整部小说就是一场怪物秀。
如果此书真是怪物秀,那么此书的读者岂不成为消费弱势(含布鲁诺、身心障碍的女科学家、其他在实验室被迫表演被迫接受药物实验的小动物)的悖德共犯?我只能说这部小说的确在处理道德伦理的困境,而且并不容许读者逃脱—读者别想当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消费者,却要准备像书中角色一样越快乐越堕落。书中多种文学名著的引言都搔到痒处(我通常很厌倦小说作者在书中引用文学名著,但此书例外:它让我很痒),此书召唤米尔顿《失乐园》尤其让我心头一震:看哪,撒旦劝诱夏娃偷尝禁果。这部书是撒旦,而我们是夏娃。
别人看我若有所思的时候,其实我都在偷偷想象禁果。歌德名著《浮士德》中,出卖灵魂给魔鬼换取淫乐的浮士德,忘神感叹道:「你是如此美好!请时间留步!」但禁果终究纷纷熟烂成粪土。
张爱玲说,读她的小说前最好泡茶焚香。而我建议,读布鲁诺的故事之前,还是先准备好半打2A电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