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北京人随笔读后感1000字

  《北京人随笔》是一本由张恨水 著 / 解玺璋 编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护封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2021-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京人随笔》读后感(一):风雨北平梦里回

  

风雨北平梦里回

所谓的家,就是让人心安的地方。张恨水老师这个南方人将自己称作“北京人”,自然是认可了北京这个家。于是,南方人的细腻写法,北方城的恢弘气势,成了这本《北京人随笔》的突出特点,旧时北平城平常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却在作者的笔下成了战时动乱之下的另外一种静谧,通过作者的回忆,将他认为的北平城的特色景观和人物印象展现出来,为后来的我们所欣赏和品鉴。文人的手笔最为巧妙。作者在书中骄傲地说:“名胜的流传,始终依赖于我们这支笔的夸大,这是我们值得自傲的。”的确,我们在这本《北京人随笔》看到的北平城,就是依赖张恨水老师这支笔的“夸大”。

文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安抚人心。我们知道,书中大部分文章写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也是民国期间军阀割据、战火纷飞的年代,作者作为一名报人,依然能从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写出一个安静的北平城,还能饶有趣味地回味其中的风景人物、居民生活、社会事件。作者甚至以北平为家:居北平越久的人,越不忍离开,你所居住的那一所住宅、一条胡同,你非有更好的,或出于万不得已,你也不会离开。为什么?就为着家里的一草一木,胡同里一家油盐杂货店,或一个按时走过门口的叫卖小贩,都和你的生活打成了一片。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写作者,一旦爱上一座城市,便会以这座城市为家,写尽这座城市各种美好,记录这座城市中每一天生活的趣味。这种生活的趣味,就是文学的魅力,它让人暂时忘记了战火纷飞,而专注于柴米油盐。南方人的细致,北方城的大气,杂糅在每一个作者书写的文字之中。

北平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不像南方的四季如春,也不会像东北、西北那么单调。春天你可以见到万物复苏的生机,夏天你可以听到鸣蝉阵阵的聒噪,秋天的北京最美,气温适宜红叶飘香;冬天呢,白雪皑皑笼罩下还有几分圣洁和艳丽。最美的风景,就在回忆之中。书中更动人的文字,就是张恨水老师每每提及他在四川想念北平的文字,那种想念的美好,就像一个游子思念故乡的那种情愫,在重庆想北平,在陪都想大都,这种想的心情藏在了景致之中,令景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了。

2021/4/16

  《北京人随笔》读后感(二):“新北京人”张恨水笔下的老北京

  《北京人随笔》是解玺璋先生编选的张恨水先生关于北京的随笔集,分五辑收录了张恨水先生百余篇文章。 严格意义上,张恨水不是北京人,而是一个北漂。1919年,张恨水抱着读书深造的目的来到北京。不过说北漂又不合适,毕竟张恨水可是靠写文获得了财富自由,买过四合院,解放后又搬进了大杂院。除了抗战期间曾离京赴渝,他这一辈子半数都厮守在北京。按照广东的说法(深圳是来了就是深圳人,后来东莞又把在这里安家的人称为“新莞人”),张恨水算是一个“新北京人”。 1924年,张恨水和朋友创办了《世界日报》,随后他的处女作《春明外史》开始在《世界日报》上连载,并大获成功。 1927年2月,张恨水的另一部的长篇小说《金粉世家》也开始在《世界日报》上连载,同样引起了巨大反响。这年10月,张恨水晋升为《世界日报》总编辑。1928年,张学良邀请张恨水在北平版《新民报》上连载小说,张恨水欣然同意,于是就有了《春明新史》。

  从此之后,张恨水的写作呈现井喷之势。据说,曾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各家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张恨水先生家排队等着拿稿子。 所以,张恨水对于北京无疑是有着特殊的情谊的,但又能用一种局外人的眼光去介绍北京。 比如他在《上海画报》上介绍“得”字的用法。一个“得”字被咬文嚼字成三四个意思,感觉像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忙着和人介绍。得是是,也可以是不是,颇像了当年接触英文的我: You don"t like reading,do you?。Yes,I do。到底最后一句是说,是的,我不喜欢,还是不是,我喜欢。

  实现财富自由的张恨水,还不遗余力的帮衬兄弟姐妹。1931年夏,张恨水四弟张牧野和朋友创办了北平华北美术专科学校。张恨水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学校拉赞助、请名师、招学生,忙得不亦乐乎。“9.18”事变之前,学校经费入不敷出,张恨水就拿出自己的一大笔稿费支援学校运营,化解了学校的财务危机。这所学校教师阵容强大,许多老师都是大咖级别,比如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等。 可以说,张恨水是真正做到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而在随笔中,自然也有不少逸闻趣事。 比如和王梦白同游厂甸,发现有王的字画,一番腹诽王梦白与齐白石的比较,然后再问起王怎么回事,结果王说,能盗我的版,应知我的名,抬举了。倒是有一番风骨。

  最后,必须说的是,张恨水的文学造诣很高,他提高了通俗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多人把张恨水归为鸳鸯蝴蝶派。然而张恨水自己并不这么看,他只承认早期作品受过鸳鸯蝴蝶派的影响。只可惜,随着改革开放后,张恨水才逐渐被人熟悉,但张恨水的小说,基本上都是悲剧性的,不符合屌丝逆袭白富美、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套路,因此在后来的市场中,还是不如琼瑶、张爱玲。 而张恨水除了小说,散文、小品其实都有很深造诣,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从这本《北京人随笔》读起。

  《北京人随笔》读后感(三):《北京人随笔》:“三绝”先生笔下的烟火京城

  

“恨老”最富诗意。

这是朋友对“恨老”的评价,“恨老”指的就是民国最勤奋的作家之一张恨水先生。

读解玺璋先生编选的张恨水先生随笔集很能体会张恨水先生的诗意。这本《北京人随笔》分五辑收录了张恨水先生百余篇文章,均为张恨水先生担任报社编辑时发表于诸份报纸上的文章。

1914年,十九岁的张恨水到汉口投靠在报馆工作的叔伯,自此开始了他的媒体人生。张恨水先生先后在京、津、沪、渝多家有影响的报社担任编辑、记者或主编。据说,曾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各家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张恨水先生家排队等着拿稿子。

张恨水先生的每一篇随笔都不长,寥寥数笔勾勒出北京市井世相,既有众所周知的“京华览胜”,也有就京城人家的“京尘碎语”。

跟随张恨水先生的文字,走近半个世纪前的北京城,赏读彼时京城美景、街巷风情、以及百姓生活。比如《房东的话》一文,张恨水先生写经济不景气,一方面,房东为吸引租客广发招贴;另一方面,租客为节省租金支出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原本喜欢独居的租客改与人合住;原本与人合住的,找来更多的朋友同住——通篇不过千余字,透过“房东的话”了解到当时京城百姓生活的窘困状况。

一年以来,北京别无富余,房子却有富余。我们试在胡同里绕一个弯,随便也可以看到十张上下的召(招)租贴子……要恢复原状,非让许多房客发财不可。然而很难了。

张恨水先生爱花,尤爱菊花。张恨水先生说他择居有两个必需的条件:第一,必须是有树木的大院子,还附着几个小院子;第二,必须有自来水。

自来水是为先生喝茶所需,院子则是为先生栽花所需。张恨水先生在多篇文章中提到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我虽一年四季都玩花,而秋季里玩菊花,却是我一年趣味的中心。除了自己培秧,自己接种。而到了菊花季,我还大批地收进现货。

《公园购菊记》一文,张恨水先生化身斤斤计较的买菊人。

经年前,张恨水先生前往中山公园赏菊。赏毕,张恨水先生于公园墙壁前久立徘徊。先生在干什么呢?原来,公园墙壁上张有菊花价,张恨水先生正在盘算如何购买菊花最合算。虽然“今岁公园菊花大贱”,然张恨水先生既要考虑菊花的价格,还要考虑付给脚夫的价钱——每挑四盆,至舍下脚力四毛……十二盆花,亦共脚力三角,若少购,则不合算矣——这一段,字里行间充满着爱花人的惜花之情。张恨水先生平民化的购花方式,亲切有趣。

据了解,张恨水先生有“三绝”。第一绝,张恨水先生能够同时撰写多部小说,最高纪录是七部长篇同时着笔;第二绝,张恨水先生写作从来不打草稿;第三绝,张恨水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张恨水先生始终保有旺盛的创作力,除却《啼笑因缘》、《金粉世家》这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之外,见著报端的随笔散文颇丰。解玺璋先生在序言是提到,张恨水先生几乎每天都有一篇或两三篇文章见报,也正因为此,张恨水先生被誉为“民国第一写手”,老舍先生更是评价张恨水先生为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书中有一处非常令人感动。张恨水先生的《面水看银河》一文写暮色中的北海公园,先生在结尾处写道:这境界我们享受过了,如何留给我们的子孙呢?

是啊,景物也好,文字也罢,如何将它们保护起来传承下去是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京人随笔》所收录的张恨水先生为北京留下的文字正是历史与文字传承的最好途径。

-END-

  《北京人随笔》读后感(四):解玺璋:张恨水是如何写北京

  

  张恨水祖籍安徽潜山,享年72岁,但他的一生,有一多半儿是在北京度过的。他1919年秋天来到北京,那一年他24岁。许多年后他忆及此时依然还记得:“……天色已经黑了,前门楼的伟大建筑,小胡同的矮屋,带着白纸灯笼的骡车,给我江南人一个极深刻的印象。”

  张恨水怀抱着读书深造的愿望来到北京,但残酷的现实很快就让他打消了不切实际的念头。只有先安顿了自己的身子和肚子,才能论及其他。而作为一介贫寒的书生,他唯一能做的,不过卖文而已。就这样,他在北京扎下了根。除了抗战期间曾离京赴渝,他这一辈子半数都厮守在北京。他在这里娶妻生子,建功立业,直到终老于此,对北京可谓一往情深,至死不渝。这里固然有他的事业,有他的读者,但不可否认,把他留在北京的,主要还是这里的文化气韵。即使远离北京,住在重庆南温泉的那些年,魂牵梦绕于他的,还是北京的花草、胡同的叫卖声,或厂甸的书画、北海的景致。这期间,他的散文集《山窗小品》和《两都赋》,以及小说《巴山夜雨》,都融入了他对北京的深深思念。

大家京范儿《北京人随笔》 张恨水 著 谢玺璋 编 北京出版社

  京味儿文化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的涵养:其一,北京作为古都、政治文化中心,得天下英才而聚之,遂有士大夫文化的滥觞与流布,其文脉可谓源远流长;其二,清朝统治近300年,实行旗饷制度,俗称“铁杆庄稼”,旗人除了当兵披甲,不得务农经商,亦不得科举入仕,安坐而仰食,久而久之,固然腐化了八旗铁骑,却也养成一种闲适、随性、精致、温厚的京城文化;两种文化的合流与交融,形成了北京特有的古老厚重、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围。虽然“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由这里发生的,但北京敦厚宽容、平和幽默的文化底蕴,不仅将新文化融入萧散悠远的古都韵致之中,而且,古都文化与新文化的相得益彰,更营造出一种兼容并蓄的人文气息,与俗中见雅、雅不避俗的审美趣味和情致,浸润与滋养着这座城市的居住者,成为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张恨水是个颇有才情的外省青年,一直向往着名士才人优雅的闲情逸致,而不新不旧的北京恰好与他所自称的“不新又不旧”相契合。他在这里流连忘返,乐不思“皖”,也算是其来有自。

  因此,张恨水笔耕一生,有许多文字是关于北京的。他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小说家,他的所谓“四大名著”——《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有三部,其中的故事都发生在北京。自然不止这三部,另外还有如《京尘幻影录》《交际明星》《天上人间》《春明新史》《斯人记》《落霞孤鹜》《夜深沉》《五子登科》等,都从不同侧面对北京的市井世相,以及北京人的生活方式、行为做派、处世态度有很生动的表现。作为建构文学北京的重要参与者,张恨水的叙事作品具有鲜明、地道的“北京气派”,突出表现在对自然景物及市井风貌和居住环境的描写、“京白”即老北京方言土语的运用,以及民风民俗的描写等方面。他笔下的旧都风情,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民国北京(北平)的风俗长卷,其中既有普通市民,也有政界、军界、商界、学界、演艺界的各色人等,是对都市生活的全方位展示,也是今日北京人怀旧的重要资源。

  张恨水固以小说名世,但他毕生的职业却是报人。而且他的报人生涯,亦始于北京,终于北京。因此,他笔下的北京,自然兼有报人和文人的双重特点。作为文人,他的散文写作直接承袭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意象和风格的营造更多地沿袭了明清小品的特点。按照他的说法,他写散文,“走的是冲淡的路径,但意识方面,却不随着明清小品”。事实上,当时有很多文人,都对明清小品情有独钟,而他所看重的,正是明清小品平淡自然、不尚辞藻,却又韵味深长的审美境界。同时,他亦警惕其不食人间烟火的习气。所以他说:“三十五岁以后,对散文我有两个主张,一是言之有物,也就是意识是正确的(自己看来如此),二是取径冲淡。”所指大概就在这里。他还说:“冲淡写的不好,是一盆冷水,教人尝不出滋味。”也就是说,好的散文,既要冲淡,又要淡而有味,乏味的冲淡只能说是寡淡,是不被读者认可的。他的散文集《两都赋》和《山窗小品》就实践了这种审美主张。其中每篇只有千字左右,写景、状物、叙事、记人,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人物、小事物,经他锦心秀笔的描摹,都成了诗意盎然的隽秀华章。

  作为报人,他的杂感、小品文则呈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敏锐的洞察力。这些文章都不长,二三百字,但量很大,几乎每天一篇或两三篇,多见于他所主持的报纸副刊,如《世界日报》之明珠、《世界晚报》之夜光、《新民报》北平版之北海。其特点为:一、取材广泛,反应快捷,形式多样,婉讽多趣;二、关注社会,反映现实,世情世态,芸芸众生,有闻必录,有感而发;三、针砭时弊,月旦人物,批评议论,抒发己见,有情有义,有胆有识;四、以古讽今,借题发挥,声东击西,含沙射影。总之,这些文字呈现出民国北京市容、市貌、市井、市政的真实面相,以及市民的生活细节和精神面貌。尤为突出的是,他的文字区别于北京土著之处,是有一种观察者的眼光,而并非只是沉浸于其中的或炫耀,或感怀,或失落,或怀念。

  总之,收集在这本小书中的作品,兼顾了张恨水的散文和小品文,其审美倾向和风格特征是很突出的。这些文字,骨子里既有传统文人的审美追求,又体现出新时代的平民意识。而其艺术风格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非常注重趣味。无论是写世态、写风物、写掌故、写趣闻,还是写自己、写别人、写观感、写游记,甚至写杂文、写短评,都力求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趣味应是文学的生命。很难想象,一篇没有趣味的文章会流传久远。但是,多年以来,张恨水的散文却被扣上一顶“趣味主义”的大帽子,甚至趣味本身都成了不可饶恕的罪名,似乎文章越干瘪越乏味则越好。散文为此是付出了惨痛代价的,它不仅直接影响到散文的艺术性,而且使散文变成了朱自清所说的“死板板的长面孔叫人亲近不得”,读者也只有敬而远之。倒是张恨水的散文,不时被读者所提起。尤其是那些为北京留下的文字,更为这座古老而弥新的城市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推荐阅读: 大家京范儿丛书

本文首发《北京日报》2021年4月6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北京人随笔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北京人  北京人词条  随笔  随笔词条  1000  1000词条  
美文

 拒绝平凡

 平庸既平凡,无长处。放眼望去,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没有一个人会因为什么贡献都没做出而被历史记录。被人们传送的一定是有长于常人。在现代生活中也是一样,一个人平庸,...(展开)

美文

 风平浪静的人生没有意义

 人来去就这么一生,不求多么轰轰烈烈,但也不能风平浪静,不然就这样到人世间走一遭又有什么乐趣可言。总说人生如梦亦如戏,有梦像戏的人生才是美好有意义的。电视剧大家...(展开)

美文

 马银发的感情生活 郝启明

 马银发的感情生活  郝启明  郝运良只有郝启明一儿子。郝运良是村里的致富能人,家里日子富裕,郝启明从小就过着优越的生活。在村子里虽说不上是一个花花公子,吃穿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