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传习录读后感锦集

  《传习录》是一本由王阳明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套封 裸背线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传习录》精选点评:

  ●包装很好,每天读一则,深有启发。这几年也读了蛮多书了,都没记录,现在不能一一回忆...

  ●这版传习录是传忠书局版的,比较经典,全译全注,方便阅读,裸背线装,新颖大方

  ●常读常新

  ●这个版本可以,翻译得很适当,适合初入门者,其实读《传习录》,起码先要读四书五经,再看过程朱的著作才适合翻阅,否则刚翻几页很容易头晕眼花,从阳明学的观点来看,大道、天理,原无所谓至简至繁,虽曰心外无理,心即是理,却不得不时时审查克制自身私欲,也不比程朱儒学格物简单多少。

  ●境界不到,不太懂,知行合一感觉自己实践的还行,行为发自本心,所以首先要修心,大概这意思么?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吧。我对儒家思想确实不太喜欢。若论哪家嘴炮强,除了佛教也就是他了。

  ●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领悟阳明学说的“知行合一”,一次舒适的阅读体验

  ●颇受启发。

  ●喜欢这个封面的颜色。

  ●读了前一部分,书中“至精至一”、“知行合一”的论述令人印象深刻,让初入职场时的我对于前进的方向有了些许眉目。这本书有文言文原话,后面是白话文翻译,但是翻译的还是觉得有些不到位。建议在阅读的时候,仔细揣摩原文,反复读,会有一种不可言喻的清明在心中萦绕。

  ●刚看的时候觉得很牛逼,现在看来不适合凡夫俗子。

  《传习录》读后感(一):好书,慢慢读

  阳明公的《传习录》绝对是经典,值得好好读,好好收藏。

  有人曾说,明朝只有一位皇帝,就是朱元璋;明朝只有一位宰相,就是张居正。还可以再加上一句:明朝只有一位牛人,就是王阳明。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能够"立徳,立言,立功之人。一般认为有两个半人,两个人是指诸葛亮,王阳明,另半个人是指曾国藩。而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主要是这部《传习录》他独创"心学"融合儒释道三家精髓,他提出"知行合一"更被后人加以广泛实践。正因此,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才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希望通过本书领略"心学"之精妙,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从而在浮躁的社会中独享一份宁静,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获得内心的充实与幸福,用王阳明的话来讲就是:此心光明。

  《传习录》读后感(二):人生不可错过之经典

  一开始看到这本书,满篇的对话古文,即便是有翻译也让人望而却步。所以,我先看了关于王阳明的百家讲坛,想通过名家的介绍来了解这位心学大师,更确切地说是圣贤之人。

  很多人在做考研政治题时会涉及到阳明先生的一句经典的话,大致意思是:你不看花是,花与你的心同寂,你看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句话让我们一直以为王阳明是一位唯心主义者,而我们所追寻的唯物主义一直很排斥。但是的但是,我们都错了,他的致良知,事上炼,知行合一都是说明实践和认知是一体的,相互促进的。不仅如此,在道德修炼方面也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心即理,心外无物,心的本源是善的,修炼自己的内心是最重要的。

  我们也要知道,不是学心学就否定其他经典学说,心学也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分支,要想学好心学不得不学好孔子的思想。

  但是,这个版本书翻译不是那种“事无巨细”的感觉,很多文中引用的词句不做翻译,而且有些翻译出来也一时都不明白。希望能有名家的点睛注释来帮助理解。

  《传习录》读后感(三):没有剧透的一点读后感

  一、

  多年来,常常隔一段时间就陷入茫然纠结。就像是犯了病。很早以前我就认为,要解决其他问题,首先要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因此,我看了一些心理学的书以及一些宗教哲学的书,解开了一些心结,然而仍然无法摆脱如例假般时不时来一下的病症。

  看了此书,我方才醒悟,原来是缺了个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原来的所学,就像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没有从根本上去下功夫,去治疗。

  有点像《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学了独孤九剑后,又被灌了几道真气,体内真气乱串,再加上吸星大法的加持,要是最终没有方证大师所传的易筋经来治疗,即使武功再高,也很快就会挂掉吧。

  按照《传习录》的说法,阳明心学就相当于儒家的《易筋经》

  二、

  我看了半本的原文+注释,半本之后全看的注释。建议古文功底跟我一样烂的人,只看注释就好了,不要让费解的原文拖累你的兴趣,看懂原文不是最重要的。

  书上摘引了很多四书、易经的内容,所以我现在很想再去看看四书、易经。但并不是说一定要先看四书易经。相信两者无论先来后到都可以互相印证,相辅相成。

  三、

  王阳明也学过佛老两家之学,最终却能超越之,得窥大道。但书中所谈到的佛、道两家的优劣点,我并不苟同。也可以说,可能是对佛道两家的研习不够,才会有此偏见。我比较倾向于,最终大家都会殊途同归。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佛道两家的学说,对于世俗之人来讲,可操作性比较差。而阳明心学看起来就好操作许多。

  然而好操作并不意味着浅薄。也不意味着知道就能做到。

  在几年的混乱之中,看到此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有种“要是早二十年能够知道就好了”的感慨。

  怀着感恩之心推荐此书。

  《传习录》读后感(四):发明本心(待续)

  所谓经典,就是能在人遇到精神危机,无论大小时,都能给出参考答案。

  1、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定的实现不是依靠消灭一切情感,而是让情感顺应物理之当然,不杂有任何个人的执着,这就是“情顺万物而无情”,“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也是《金刚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陈来《有无之境》,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70页

  这句话中的关键点在于“执”,停在一点,留在胸中,不肯改变,这才是最大的毛病。执,会产生情感,进而会“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执,在本质上就是私欲的散发。所谓的“灭人欲”,消除对于人欲的我执,才能达到“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在这里要区分,执念和志气,前者是停留在一事一物一人,后者是修炼本心,不断扩大心胸、格局,提高境界,不再为小事而置气。这种境界,在不同学者那里有不同的叙述,其实是殊途同归。孟子的“善养吾浩然之气”,荀子的“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王弼“应物而无累于物”,王阳明的“无入而不自得”,其实都是各家学问所推崇的精神境界。

  一、感悟

  1、读阳明心学,让人感受到一种主体高扬的内在力量,人不再是匍匐在天理面前的渺小之物,而是站在与天理同一的角度,去发明本心,从而达到与天地合一。让人甚觉清爽,自在,放佛外在一切压力、烦恼、恐惧,皆有可解,转念即是光明。

  2、阳明心学,于修身痛处著说,对症下药,令人后背发汗。

  3、阳明心学的工夫论讲究随机应变,又不起心动念,不拘泥于一事一物。

  二、摘录

  第一卷

  1、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人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传习录读后感锦集  传习  传习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传习录读后感锦集词条  
美文

 一笔文字,一笔人生

 轻轻提起笔杆,太多情绪凝聚在笔尖。而我,却久久不能落笔,将笔尖的上的一切融进文字。或许,其实,笔尖什么也没有吧,只是有些微风拂过,让我觉得这笔,有些沉重了。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