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此生岁月静好》是一本由王臣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一):此生静好已惘然,于此传处听平生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张爱玲。喜她的,认为她是现代最好的作家之一;不喜她的,也难把她落入无名的尘埃。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二):别人眼中的传奇
读过很多版本的张爱玲,独爱王辰版,细细算来,张爱玲逝世已21个年头了,印象里看到的爱玲晚年是凄冷孤独的,闭门不见客,又是客死他乡,必是一番苦楚难掩。然而我们谁也不是当局者,又怎能参透她的心事。作为畅销书作家和编剧的王臣,在这本书的七篇倾谈里,似乎扮演了一个讲述者的角色,不乏凌厉的透视,但更多的是于悲凉之上的体谅。就像胡兰成用尽平生所学而献上的情书,他自己觉得讪讪有憾,爱玲却只是回复了八个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简单的八个字太少,却也仿佛囊括了千言万语,人生机理。人生是一场大戏,太肤浅便登不了台面,太认真又收不了尾。拿捏的尺度即便做不到刚刚好,拿捏总是需要的,以此来演绎一场烟火迷离,成就一段别人眼中的传奇。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三):平凡的路上有传奇,传奇的人生里有安逸
十年前读张爱玲,是惊艳。如今再读与张有关的只言片语,是缅怀,其中亦有对自己那逝去的光年的追忆。因而,每年重读一本张的书或每年再读一本有关张的书,似乎成了一种习惯,也成了一种仪式。
今年,读的是《愿此生岁月静好》,两晚断续阅读,终翻到底。放下书的那刻,泪流满面,张的不在,我当年对文字的偏执也不再。不知有多少读者与我一般,在最初阅读岁月里,张的文字是吸引眼球的一道靓丽风景,初读便“一往而情深”。
所以,如今再读与张有关的只言片语,都很是受用。加之,《愿此生岁月静好》这书的作者的文笔很讨喜,更是煽情。
张一生所求的是“平凡的路上有传奇,传奇的人生里有安逸”(语出《愿此生岁月静好》)。“平凡”“传奇”“安逸”这三个词汇,放在一起很是矛盾,平常人一般只求其一,但张想要这三者,这就是张的矛盾所在,也因此她的人生走得曲折。
她本来可以选择在那个名门家庭里安逸的过活,当一位懂得琴棋书画的大小姐,可她偏不,她要追寻其母其姑的脚步,出国留学。她本来可以选择学有所成后,当一位女教师,可她偏不,她要“出名趁早”。她本来可以选一户门当户对的人家嫁了,当一位体面的名门太太,可她偏不,她要的是轰轰烈烈的爱情。
张爱玲这种性格,是幼时成长环境所造就的。我常想,童年的她早慧,也比较敏感,许多事情入她眼便多了几分情。所以,父亲的“遗少”陋习、母亲的离家追求新式生活以及家中的种种不堪与不比从前,都被她看在眼里。
也因此,她才能写出《半生缘》《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等这些惊艳世人的文字。十年前,我读着这些文字,一直不明,为何张爱玲与胡兰成在一起之后,就无惊艳之作。今时今日,读了《愿此生岁月静好》,我便渐渐地明白为何?
张对自己是骄傲,但也是自卑的。她未遇到胡兰成之前,写的那些文字,是对未至的爱情的憧憬,她以为自己在经历轰轰烈烈的爱情后可以安逸过日子,以为此生便会岁月静好。可是,胡兰成并非良人,给不了她的岁月静好。这一段爱情伤了她的心,自卑的张又出来了,她选择了再也不见,选择了异国他乡。其实,张没有明白一个道理,她是值得拥有的,她会有岁月静好的,只要不念过去,少几分敏感。这样的张,就成不了传奇。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四):她未必“凉薄”,只是更清醒而已
说起来,“张爱玲”仅此三个字,就能让相关的文化产品热卖,这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一直很奇特的文化现象——一个人能红那么久,而且还将继续红下去,不但她本人所写的一切,包括和她有关的一切。这一切,那个说出“成名要趁早”的张爱玲,或许是没有想到的。她并不能想到,她不但能在有生之年实践“成名趁早”,而且还能将这种“痛快”延续了近一个世纪,并且,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位女作家还会持续的红下去。她的作品,不但可以历久弥新,最重要的是,永远会有人写她,以不同的角度来谈论她,让她永远无法淡出公众的视线。
王臣的这本书,算是张爱玲的周边文化书籍中的一本。2015年恰逢张爱玲20周年祭,其实这不算一本新书,但是今年换包装再版,从一定程度上恰恰说明了张爱玲粉丝的执着和深爱。正如一千个人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个张爱玲。只是,真实的张爱,永远和深爱她的书迷们,对她好奇的一切人有距离,终其一生,我们每一个人所了解的张爱都未必是真实的她。她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多年之后,其实“还原”这种事情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只需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和一个有距离的张氏文字做交流。
作者写作次书,毫无疑问,必是深爱张爱玲的。很多张爱玲的轶事,从别的资料里也了解了不少。我倒是想起了去年《三联生活周刊》做过一期整版张爱玲的专题,在那里面,了解了很多之前别的书里都没有提到的细节,有些细节,其实和这本书里的史实是有出入的,不过我无意做出判断,我只是觉得,正是因为如此,张爱玲才永远都不会被人真正的了解,她是一个立体、多维度的人,正如她是一个不易被了解的作家,哪怕读她的文字也很难进入她的世界。
从十多岁就开始读张爱玲的文字,虽然不能自诩为地道的张迷,但是我的确对她也有着很深的感情。她的书,曾经是陪伴我一段年少时光的精神食粮。那个时候,我自以为凉薄,所以就总会自以为是的以为能够触碰到张爱文字的灵魂。等到真正成年以后,才发现,在凉薄的背后,真的未必是一个“凉薄”的灵魂。宋以朗对张爱玲的看法就是,她其实未必是真的“凉薄”,只是不太善于与人交往罢了。成年之后,对这个看法深以为意。张爱的文章,所有的“凉薄”背后哪个又不是对世事如悉地洞察呢?她只是看明白了很多,用诗意的语言说出真实的世界罢了。所以,也只有到成年之后,我才真的
妹呀,完了再写吧,未完待续。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五):寂寞一生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当这句话被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所熟知的时候,张爱玲便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民国时期的奇女子,一身旗袍,生性不羁、冷漠孤行,骨子里都流露出一种桀骜疏离的气质。她满身的诗意,才情不凡,写尽世间繁华,道破岁月苍凉。她让世人瞩目,她令人沉迷。说着: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然后在乱世之中,努力的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她用一支笔,给自己的人生找到了出口,写尽人间事、世间情,也让自己的明媚与黯然刻在了作品之中。多年之后再有人谈起她的作品的时候,还有谁可以了解那个如烟火般寂寞的女子。
愿此生岁月静好就是作者纪念张爱玲特别撰写的珍藏版,王臣用了极具散文特色的写法,细腻又柔 情的表现了张爱玲的一生。从阅读上看文字美感十足,精致、唯美富有诗意,从史实上看,本书是迄今为止最翔实、完美之作,权威生动地展现与总结了张爱玲的一生,极具收藏价值。文中从她的祖辈起始,到她的童年光阴记录,到她的求学生涯,到她的爱情刻画,到她的整个人生讲述勾勒。我自己本身就非常喜欢张爱玲的作品创作时期的故事,而很不爱看她与胡兰成来往纠结的情感。从文中,读者不仅可以知道她每一个作品的创作时间,也会感受到她灵感产生的来源。对于胡兰成,她的经典名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自己的状态: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但是这样的女子却始终没有得到她想要的花来。想起胡兰成写的今生今世,就会不由的恼火。这样德行缺失花心的男子,怎么就轻易的撩起了张爱玲的心,怎么就能让她在小说中有写过: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这样的句子。他们的相遇是胡兰成的主动追求,他们的爱恋也没有法律程序,一纸婚书,没有任何仪式,纸上写着:“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两句是出自张爱玲之手,后两句出由胡兰成所撰。于是再次回顾本书标题《愿此生岁月静好》的时候,不经有些潸然。
如此才情的女子却是比烟花更寂寞。
她的作品,她的爱情,她的孤寂都留给后人去说,相信这样一位一直一个人探索、努力、漂泊、静寂的女子,总会在看透她的一生后遇到真正读懂她的人。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六):她比烟花寂寞
最近刚好在MOOC上听《细读张爱玲》的课程,再看王臣的这本纪念张爱玲逝世二十年的《愿此生岁月静好》,果断对她黑转粉。
一直以来对张爱玲有个刻板的印象,一个矫情又嘚瑟的小女人。一个写爱情故事的旗袍控。她的文字看过的很少,也就一个《金锁记》,几个小短篇而已。对民国不太感冒,加上她跟胡兰成的关系,我是有些不待见她的。
毕竟好作家那么多,何必纠结一个小女子?而在看过张爱玲的身世,了解她一生的颠沛流离后,对这个“民国女子”心生敬意。
作为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她算是世家子弟,而在民国的乱世,上海,香港几处颠沛流离中,要靠一枝笔养活自己何其不容易。而她做到了,她在《花凋》里说“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深刻的知道怎么才是过活,没人会对你的一颦一笑有兴趣,只有自己把自己做成品牌了,才有人会听你发声。所以她说出名要趁早,也因为这句被抨击过很多。这话并没有错,只有她直截了当的说出来,是个真性情的。而拍旗袍装的美图,也不过是为了多卖几本书,和现如今的所谓美女作家一样,销量而已,很务实,并不做作。原来我错怪她了,她并不矫情,她是真性情。
她只是个有才华很聪明又想活得好一点的女人而已,懂得乱世中的生存之道,也知道她的读者喜欢的是什么,所以她讲上海的故事,讲香港的浮华与迷乱,讲众生那些不堪的丑态,讲爱情的物化,讲婚姻的算计,讲小人物的麻木,讲连环的因果。总之,你想知道那个年代的故事,都写给你看。她并不想做什么历史的考据派,写作也是有任性的成分,但好在她懂得写作技巧,有好文字流传。是个好作家, 不是个玩弄文字的嘚瑟小女人。
王臣用她的语言,配上张爱玲笔下的句子,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民国女子。书中前过半部分的内容讲的都是她的家人,祖上和父辈的故事。有她故事的原型,可见她不是天马行空的写感情,所有的落笔处都带着真实的感情,所以才能动人,才能有无数感人的句子流传开来。很庆幸她和胡兰成的故事不是书中的主线,即使爱得再轰轰烈烈也不过生命中的短暂一笔,权当一段才子佳人的传奇好了。关于胡兰成只记下这一句“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足矣。
作家要看的是她的文字,是她想表达的思想。而她本人的八卦韵事还是留给娱乐圈吧。
我对她的偏见因这本书而化解,终于明白为什么说“她比烟花寂寞”了,太多人对她有误解。她有精彩的故事讲给你听,可惜,因为不了解而错过了一个和好作家交流的契机。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她的故事,能懂得一个作家的辛苦。
人啊,还是不能太狭隘了。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七):一个遗世独立的传奇女子
张爱玲,民国的临水照花人,活的就是一个传奇。
看过很多写张爱玲故事的书,以前在上海的时候,也去过张爱玲住过的地方,可惜已经物是人非了,在这里也就不感慨了。
说起张爱玲,就不得不说说她整个家族的故事,就像她说的关于亲人的那句话,我没赶上看见他们,所以跟他们的关系仅只是属于彼此,一种沉默的无条件的支持,看似无用,无效,却是我最需要的。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我爱他们。
于是作者按时间顺序,从张爱玲的曾外祖父李鸿章说起,一代一代又一代,顺其自然的说到了张爱玲的身上。
张爱玲记忆中是先在天津,之后搬回了她的出生地上海。她开始接触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前后遭遇了母亲离开,母亲回国,父母离婚,在她幼小的心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他父亲私自打并关押她,她在半夜逃离了那个她早已感受不到爱的家里,跟随母亲和姑姑生活,这个时候的她,在文学创作上已有不错的造诣,之后去香港读大学,也许正如她的小说《倾城之恋》所说的,倾城之恋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而香港的沦陷,也许就是为了要成全张爱玲的惊世才华,重返属于适合她的舞台——旧上海。
1942年的夏天,她返回了上海,与姑姑住在爱丁顿公寓6楼65室,开启了她在文坛的传奇故事,她的写作生涯正式开始,先是在《紫罗兰》杂志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也就是这篇文章使她在上海甚至民国整个文坛掀起了巨大的涟漪,初出茅庐就一鸣惊人了。之后,发表续作《沉香屑·第二炉香》。再然后,开始陆陆续续的写小说,散文。
在这之中,她遇见了让她低头的男子——胡兰成,我不想评价说胡兰成这个人怎么样,历史已经给出,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他的学问和才华也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我们都说他配不上张爱玲,但是张爱玲说了,遇见他,她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这样一来,我倒觉得,胡兰成的出现惊艳了她的生活,不说以后怎样,至少那一段曾经是值得珍惜的。
之后,胡兰成背叛,她被迫远走他乡,这一别就是永远,在美国,遇见了另一个值得陪伴的男子赖雅,可惜天公不作美,没多久,赖雅就离开了她,她又剩下孤零零的一个人了,在异国他乡,依旧笔辍不耕,但是她的才华也随着出国陨落了,之后留给我们的也只是零星的几本了。
时光流逝,没有人能逃开死亡,张爱玲就这样孤零零的死在了美国的公寓里,几天后才被发现,想起让我们觉得心酸,她就这样猝不及防的离开了,留给后世一片苍凉。
她去世之后,她未曾发表的作品被陆陆续续的发表了,她的作品也被整理成集子发表,我们也终于有幸能够读到她在异国他乡时的一些感受,对她离世的遗憾稍微少了一些,我们庆幸她曾在这个世界走过,让我们有幸读到如此美妙的文章。
我也很感谢《愿此生岁月静好》的作者王臣,对张爱玲的整个人生进行了梳理,淡淡的文笔中透露着自己对她独到的见解,很值得一看。
张爱玲,一代民国女子,一个遗世独立的传奇女子,永远的活在了她的作品里,永远的留在了世世代代读她的书的人的心里。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八):一个传奇
胡兰成在婚书上对张爱玲写道:“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想来,张爱玲在彼时,心间定是涨满了岁月静好的幸福感。然而,张爱玲自己哪里知道,命运给她多舛人生的,这刻的美好幸福不过是刹那的幻象罢,纵观她的一生,虽出身贵胄,却是一生颠簸孤寂。她轰轰烈烈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冷冷清清地离开,让人唏嘘,让人喟叹。她的整个生命,所谓顺遂如意美好,也就是如花年华时,以一支冷峻犀利的文笔闯入上海文坛大红大紫的那几年。她以绝世文才写尽世事繁华,道破岁月苍凉,却无法书写自己的人生……
芸芸人世,又有谁能够掌控得了自己的人生呢?张爱玲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种偶然,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也是一种幸运又偶然。
张爱玲的一生,诚如作者王臣对她的概括:温柔的童年;尖锐的少年;热烈的青年;漂泊的中年;苍凉的晚年。
出生在贵胄之家,金枝玉叶,4岁前曾经享受过父母无限的宠爱,这无限温暖,一生中最值得留恋的生命最初的几年,然而,她还那么少,少到还不能记住这一切美好。一切都随着母亲的离开而烟消云散!看似锦衣玉食的生活里,张爱玲的苦难才开始……吸鸦片的遗少父亲,思想要求上进,追求新生活的母亲,两人思想情趣背道而驰,注定为这桩门当户对的婚姻埋上了悲剧的种子。张爱玲和张子静姐弟是这桩悲剧婚姻的产品,他们无从选择,只能在其中兀自孤独地生长……
张爱玲孤清冷峻自私的性格与她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4岁母亲离国,从此母爱变得陌生与疏离。骨子里传承了母亲不羁的性格。继母的进门,加剧了被人厌弃的苦难。被父亲毒打,软禁长达半年,差点死去。这就是张爱玲孤苦无依的年少时光,一生之中性格形成的关键。这样不济的成长环境是造成她性格孤僻的重要根源。
也许,没有经历过种种苦难的张爱玲,便没有今天我们切切怀念的民国一代才女张爱玲。苦难,是迫使张爱玲自我救赎的强大动力。——坚难的求学,在战火中经历生与死的考验,辍学,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不确定的渺茫。她要寻求自我保护,于是,她拿起那支笔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写故事,写人生,这一写,便写就了传世之名。
这样孤清冷傲又自私的张爱玲,眼里没有亲情的张爱玲——无论是年少还是年老时,弟弟张子静找她,向她寻求她作为姐姐能够做到的爱护与帮助,她心安理得对弟弟酷然以对。然在王臣的笔下,作者写张爱玲与胡兰成的认识多半是寂寞思春里发展而来的产物。对此一说法,我是不尽认同的。试想想,这样一个孤清自赏的张爱玲,不是自己欢喜的话,她会与胡兰成初次见面,一聊一个下午,接受胡兰的送行,欢迎胡兰成的频繁到访,及至胡兰成到来,请他入自己的闺房,穿最漂亮的衣服来迎接他吗?一个女孩,没有喜欢上,断然不会为一个男子这样做!女为悦己者容!张爱玲见了胡兰成,她自己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我以为,在当时,张爱玲与胡兰成是爱也浓,情亦真。就算日后胡兰成与张爱玲结婚不久后便搭上了护士小周,即是逃命避温州,胡兰成又有了一个寡妇范秀美,张爱玲的心便是一天天变得荒芜,乃至死寂。虽然如此,期间仍然不断寄钱给胡兰成接济他的生活,在绝望之时提离婚,也是待他避过大难之后方才提。骨子里自私,锱铢必较的张爱玲,处处为胡兰成着想,不顾自己,这种付出,这份情感,不是刻骨铭心的真爱是什么?因我以为,张爱玲最后纵是与胡兰成成了陌路,但彼时,张爱玲却是如万千堕入情网的俗世女子般,爱了便爱了,心甘情愿,无法解释。她把一生的爱情交付了胡兰成,及至后来,在美国与年长她29岁的赖雅结婚,我想爱情的成分少些,相互取暖的需要多些吧?
当然,王臣这本书是我所看过张爱玲传记最全面翔实的一本,他从李鸿章、张佩纶等祖父辈说起,甚至姑姑张茂渊与李开弟那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也一一讲述,令读者看到张家家庭成员之间丰富立体的生命轨迹,更吸引我们去解读这个家庭之下的绝代才女张爱玲传奇的一生。
另外,其中文辞清丽,富于诗意和古意,也是我所喜之文字风格。
张爱玲,一个华丽又苍凉的名字,它的背后是烟火,是文学,是漂泊,是孤寂,是冷傲,是市井……是民国、乃至现在的一个传奇。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九):别人眼中的传奇
读过很多版本的张爱玲,独爱王辰版,细细算来,张爱玲逝世已21个年头了,印象里看到的爱玲晚年是凄冷孤独的,闭门不见客,又是客死他乡,必是一番苦楚难掩。然而我们谁也不是当局者,又怎能参透她的心事。作为畅销书作家和编剧的王臣,在这本书的七篇倾谈里,似乎扮演了一个讲述者的角色,不乏凌厉的透视,但更多的是于悲凉之上的体谅。就像胡兰成用尽平生所学而献上的情书,他自己觉得讪讪有憾,爱玲却只是回复了八个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简单的八个字太少,却也仿佛囊括了千言万语,人生机理。人生是一场大戏,太肤浅便登不了台面,太认真又收不了尾。拿捏的尺度即便做不到刚刚好,拿捏总是需要的,以此来演绎一场烟火迷离,成就一段别人眼中的传奇。<图片1>
岁月不惊 时光偷换了人生
小孩子的感知最灵敏,居住环境的一丝一毫,连着颜色和味道,都能尖锐的捕捉到。母亲对于张爱玲来说是陌生的,即使后来她们居住在一起,这种努力保持平静美好的亲情中终究是不圆满的,彼此都带着不妥协的固执、冷静甚至是无情。而有后母的家里总是波澜微起,可以想象,张父和孙永藩在一起吸食鸦片,颇有夫唱妇随的情境。我隐约觉得张父身上有觉新的气质,只不过在鸦片的熏染中日益无光,却也沾了利器,但终究是敌不过孙永藩的精明,偏偏要成为其手下的一颗棋子。张爱玲最温馨的记忆应当是天津生活的无虑,而后当张父劈头盖脸的打过来,关她半年的禁闭后,爱玲的心便死在了这个毫无生气的家里。可以想象,当她患上痢疾,对着窗口看书上的鸟、地下的虫是,她的心底的寒和妒。自此,她身上的冷是抹不去的影子,任再亲近的人都挥不去的。所以胡兰成似乎有些遗憾的说:爱玲从不牵愁惹恨,要就是大哭一场。她已不屑这种小情小绪的张扬,喜悲于她,已过早的成熟和安定。<图片2>
华丽转身 文字惊艳了时光
终究是意难平,张爱玲用英文把自己的黑暗遭遇写成了文章,她料到父亲是会看到的,但这篇文章的发表可以说是她的文学之路的开始。因世界大战的爆发,张爱玲留学计划泡汤,继而到香港求学。香港于她似一座迷城,她恋上这座城市的某些环境和氛围,但不会恋的水乳交融,而是小心翼翼,也孤独和从容。初到香港的她面临着诸多的窘境,但好在她已习惯了孤独,亦不会太介意身边的差异。她是那样不动声色却又心有不甘的女子,她的勤奋和天赋,她的自我和孤傲培养了她的气质,也奠定了她的文学梦。她并不会有母亲的游刃有余,但自然有一副冷寂和气场,她要一步一步,不懂声响的走出自己的传奇。<图片3>
由于日军占领香港,爱玲重返上海,继续求学。战乱时分,人心总会变得敏感,生命如草芥,却也可以衍生出珍惜眼前人的温柔和爱怜。愈是动乱,情感的渴求和希冀便变得起伏敏感。1942年,张爱玲开始离校在家写作,从英文写作到遇到周瘦鹃的赏识,她的文学生涯打开的越来越宽,仿佛是才华突然就领悟到了真谛般,她的小说创作使她一举成名为上海滩的女作家。盛名之下,必然会有很多的追寻,她的身心似乎是日渐丰盈了,她爱美,从不掩饰,却也冷静克制,对别人的爱不多,给自己的却也是大起大落的好。时光正好,莫不谈一场恋爱,便是辜负了。<图片4>
岁月不居 往事辜负了倾城
1944年,二十四岁的张爱玲与三十八岁的胡兰成相遇。有些相遇是注定的,不一定不早不晚,但总是会遇到的。张爱玲的爱情小说淋漓尽致,千折百转,似是看透了爱情的底。但世事无新,落到自己的头上,总归是说不清的,何况是爱情。一路爱了太多女人的胡兰成对张爱玲似也是真心的卑微和虔诚了,莫不是对她那才华的钦佩和那心底的虚荣了。两个人总归是有一段花好月圆夜的旧时光,战乱纷争的爱情,是非难断,有这样的畅想总是好的。爱玲是不纠缠的女子,即便内心里有了介意,便也是冷淡为之,必不会大吵大闹的俗气。于胡兰成,爱玲是一个奇女子,他更愿意爱玲如初见时的惊艳,不要婚了,便俗不堪言,掉了气质。所以当胡兰成看到张爱玲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是甚一惊的。这样爱自己过度的男子,心中是没有多余的空间放下别人的。他只是不甘寂寞,顺手把时光揽下,管它好坏,我且拿着。敏感而又犀利的张爱玲总是有些失望的,她写信与胡兰成分手,果断而坚决。即便后来因文化汉奸的缘由,留言谩骂崛起,她应该是内心看透的。流年如烟,流言飞沙,她希望用远离来结束这样的无休止。在那张婚纸上,赫然写着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可这美好的岁月和安稳现世总归是自己给自己的,兜兜转转,一生一世也如白驹过隙了。<图片5>
张爱玲的作品总也藏不住一股凄凉,如那天上的寒月,也如指尖的微凉。待你从文字里抽离出来,只觉生命彷徨,繁华之间,因懂得而慈悲,因爱过而无悔。每一个女子都应当从张爱玲和作品中寻到自己的影子,并得以人生的观察和深刻,如此便是不枉初心了。
作者的文字亦是出奇的好,虽曰人物传记,确是真真实实的情感浸染,读起来必不会枯燥,于不知觉间进入到一段传奇的聆听和游走中。
我们都知道,百年之后,她仍旧是别人眼中的一段传奇。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十):喜欢上一个韦小宝,却没有做韦小宝老婆的决心
读《愿此生岁月静好》
作者:苏术
胡兰成曾说张爱玲:“你是花来衫里,影落池中,纵使亲近,也不沾染,你是来得去得。”
你问我要怎么去形容张爱玲,似乎满脑里能跳出各式各样的词汇。只是想到最后,嘟囔出的也只有八个字:“才华横溢,刻骨苍凉。”
“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后两句话出自胡兰成之手。就那么一段话,将两个的一生结合在了一起。“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只是这两句话在四年后才恍然间发现它得苍白无力。
gt;>>我也看韩寒
你跟我说one。我不会单单以为你真的和我说一。我也会想你是不是想和我说韩寒的one。如果是,我会告诉你,好巧我手机里也有这个软件。我也会时常打开软件看看里面的动态和故事,也常每每被里面的句子所吸引,然后回想起很多与之相关的人和事。
王臣,one常驻作者。我很喜欢他的那句话:“说一万遍我爱你,不如好好在一起。”出自散文集《你若不来,我怎敢老去》。王臣还有著有长篇小说《世界上你最疼爱的那个人,还在吗?》、《浮光》、《柢年》,人物传记《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传》、《喜欢你是寂静的:林徽因传》、《今生就这样开始:三毛传》、《孤独是心的猎手:张国荣传》、《一种相思两处愁:李清照词传》、《我们都是爱过的:萧红传》等十余部畅销作品。
《一个人流浪,不必去远方》里这样说到:“做一个安静的人,读书,旅行,等待爱情。”此书出版于13年,那年的我,正好处于大学读书,旅行以及等待一段爱情。大学时期的生活,于我非常的简单。除了大学的课程,就是报个旅游的社团,跟着一群人到处走。说来也奇怪,我这个人在别人眼中属于非常难相处的人,可能我平常都不怎么喜欢说话,沉默久了,一开口也不知道说什么。但是尽管我不爱说话不怎么懂得与人相处,却是极爱热闹的地方。我不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待着,我只喜欢在一个吵闹的地方一个人静静的待着。我不喜欢死气沉沉的氛围,或者静的能听到一根针的环境。所以我常跟着一群人出门,然后静静的听着别人的故事。旅行于我的含义或许就是能安静的听到形形色色的故事与见闻。
gt;>>我已经不喜欢你了
我现在在看王臣的人物传记《愿此生岁月静好:张爱玲传》。
1947年6月10号,胡兰成收到一封张爱玲的书信,里面是这样写的:“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惟以小劫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亦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13年那会儿,我已和男朋友分手一年多。彼时我存了点钱,初次出门,丢了钱包亦迷了路。时逢下雨,又把雨伞忘在了公交车上。全身只余下一只手机。联系了当地的好友,借了我500又送我到了车站。他走后,我坐在长凳上等车,还有点恍惚没有回过神。然后手机响起,我接起来。听见了前男友的声音。他说了很多,如今已经记不得。只记得他那句:“没有当初的感觉了。”我想起当初,高考前夕吧,他说想追我,我说你会做数学题吗?然后两个人一通电话聊到深夜,谈的都是语文数学英语作业。然后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在一起了。那时第一次交男友,有点惶恐也有点迷茫。我这人不爱说话,他就天天一个劲的说,早上给我买早饭,中午给我送水果,晚上夜宵。高考后,两个人不在一个学校。天南地北的差距分了手。他说:“好想回到以前。也一直努力着回到以前。但是似乎还是回不去了。”
张爱玲说,她考虑了一年半才下的决定,决定和胡兰成分手。我却没有一秒考虑,直接分了手。胡兰成的花心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张爱玲对于爱情,没有胡兰成不专一,却也没有要求胡兰成专一。张爱玲爱着胡兰成的时候,也是用尽了心去爱的。最后却还是分手了。是谁变了?还是谁错了?或许谁都没有错,也没有变。只是时间变了。
不爱了就分呗,总会遇上一个能爱到天荒地老的人。于是张爱玲遇见了桑弧。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
gt;>>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
喜欢上一个韦小宝,却没有做韦小宝老婆的决心。既然如此何必当初。很多女人都觉得自己能改变一个韦小宝,成为他最后一个女人。可是真的成功的有多少?张爱玲有学识,而且比之胡兰成只高不低。那些胡兰成身边的花花草草有多少仅仅只是崇拜胡兰成的。张爱玲不需要崇拜他,她有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态度。一个拍照都是仰着头,把下巴抬的很高的人。却喜欢上了一个喜欢别人崇拜他喜欢享受别人崇拜目光的人。可想而知,结果的不容易似乎也不是情有可原。
幸好,幸好张爱玲又遇见了一个桑弧。人生里有一段轰轰烈烈被人津津乐道,但是最终,还是要过平平淡淡的生活。
张爱玲是这样,你也是,我也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联系QQ:114767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