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ainbow Comes and Goes》是一本由Anderson Cooper / Gloria Vanderb著作,Harper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27.99,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Rainbow Comes and Goes》精选点评:
●还是相同的故事,换了叙述者,多了很多小细节
●妈妈对儿子的包容和疼爱跃然纸上。就算年近半百,我们依然会跟妈妈任性啊。
●今年non-fiction最佳,两晚读完。娓娓道来的跌宕起伏,百无禁忌的母子对话,平实,感动。我多么爱AC啊。
●真传奇人物 如果有Gloria的事业相关讲述就更好啦
●情深意切
●Be kind, for everyone you meet is fighting a great battle.
●“I think without pain we can"t know what joy is, that is very sustaining to me, because that is what life is, if we don"t have pain, we don"t have joy."
●书信,真的是很好传递感情以及交流故事的方式
●AC真的是父母最好的作品,继承了父亲的价值观,也保留了母亲的脆弱与孤寂。虽然大部分在讲述Gloria的人生,但其中体现的特质与性格,让AC在《边缘信使》中的情感、看法与人生选择都make sense。每次提到Carter,都令人心痛。
●真传奇人物,连鸡汤都比别人煲的好喝些。八卦十足够劲。再次验证还是要少看知乎多读书。看一万篇知乎装逼回答,都不如读几章世纪名媛的故事。Gloria Vanderbilt失眠不数羊,数老情人儿,看还能记得多少个。这样的生活作风太“朋克”了。
《The Rainbow Comes and Goes》读后感(一):一本关于心声、感悟的母子对话集
这本书让我们有机会倾听Gloria Vanderbilt和Anderson Cooper母子俩关于各自人生以及各种事物的心声,Gloria年少时的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对死亡的恐惧、母子二人回忆幼年丧父带来的影响在他们的笔下都很细腻生动。复杂的人性也在细致的人物描写中凸现出来。母子俩共同经历的丧子丧兄之痛读来让人悲伤。母子二人对彼此的爱和自豪感不时流露,让人感动。很羡慕这样的母子间邮件交流,能明显感觉到随着交流的加深,二人变得愈加亲密和自在。
母子俩的很多自省和感悟都很深刻,很能触动我。也爱看他俩探讨和比较二人的不同性格带来的人生差异:冲动随性vs.有规划的人生,乐观主义vs现实主义。就人生观而言我可能更像Gloria,经历过生活的打击后依然时常心怀希望,特别欣赏她在经历各种打击之后依然坚信会在转角遇到彩虹的信念。很喜欢Gloria给十七岁自己写的信。最后的后记很美。P.S..看的过程中有过一次持续几秒的“我看书的这一刻似曾相识”的奇妙经历。
Gloria的经历很传奇,她出身名流,和不少名人(霍华德休斯、列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弗兰克辛纳特拉、西德尼吕美特、埃罗尔弗林、)恋爱或结过婚,书里各种名人轶事读来很有趣,她也很感恩他们对自己的支持、鼓励和爱。Gertrude姑姑真是个勇敢的女人,路见不平争取一个没见过几面孩子的监护权。
《The Rainbow Comes and Goes》读后感(二):终究是昙花一现
记得第一本看完的英文原版书,是Anderson Cooper的Dispatches from the edge,对他充满好奇,10岁父亲去世,17岁时哥哥跳楼自杀,用一本假证件打入记者圈,奔赴世界各地最危险的地方,最终成为CNN金牌主持,获奖无数,46岁公开出柜(实际上十几岁时就带男友回家过夜了)。这本和母亲共同署名的The rainbow comes and goes,实际上以母亲为主。出身名门的Gloria Vanderbilt,一生更加传奇,含着金钥匙出生,却命运多桀。睡不着的时候可以Count lovers instead of sheep,却眼睁睁看着儿子坐在阳台上,听不进自己的哭求,let go。(Anderson 唯一的亲哥哥,抑郁症)这位92岁的母亲回忆说:Is the pain less? No, just different. It is not something you ‘work through’; it is not something that goes away or fades into the landscape. It is there forever and ever, inescapable until the day you die. 她对Anderson 说:With aging you gain perspective, as if looking through a telescope. Your eye focuses and sees things you never noticed before, or never wanted to. 也许,这就是阅历带给人的醇厚。这位母亲是艺术家,作家,设计师,九十几岁依然才思敏捷,活跃于自己的舞台。
《The Rainbow Comes and Goes》读后感(三):48岁的儿子和91岁的母亲 谈论生命爱和失去
CNN的银狐Anderson Cooper和他母亲Gloria Vanderbilt的书信往来,48岁的儿子和91岁的母亲,谈论生命,爱和失去。
最开始是被Anderson Cooper的名字所吸引去听这本书,没想到他母亲Gloria是个这么传奇的女人,听着她91岁依然充满魅力充满智慧的朗读,真是完全打动了我。
Gloria的人生从出生起就伴随着闪光灯、金钱和美貌。她是最显赫的Vanderbilt家族的女继承人,父亲在她18个月大的时候就去世了,而母亲完全不负责任只知玩乐。Gloria的姑姑为了争夺对她的抚养权,和她妈妈对峙法庭,被报纸称为“世纪审判”。Gloria成为所有人眼中的poor rich girl。
由于生活中一直缺少父爱,Gloria在长大后迫切需要在和年长男性的亲密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她经历了三次失败的婚姻,受过虐待和侮辱,用金钱打发过前夫,嫁给过比自己大四十多岁的男人,最终在第四次婚姻嫁给了Anderson的父亲,生了两个孩子— Carter和Anderson,生活终于安定下来。
可是在Anderson十岁的时候,他父亲由于心脏病死在了手术台上。单亲抚养两个孩子的Gloria时不时酗酒,对生活缺少规划,这些都给Anderson留下深重的心理阴影,造成了Anderson保守自律的作风。
虽然继承了大笔财产,Gloria却从没有停止过自己的奋斗。她演电影,写作,设计家居用品,艺术创作,甚至还推出了她的同名设计师牛仔裤,全美热卖。
可是生活似乎总无法给Gloria以安定。大儿子Carter在22岁时,来到Gloria14层的公寓,当着她的面跳楼自杀身亡。书中Anderson和母亲敞开心扉,也终于谈论起了这对于他们无比痛苦的一段回忆。
在书中Anderson坦诚他对母亲知之甚少,而通过这持续一年多的书信来往,两个人的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母子两个在对话中意识到他们有很多相同点,也有很多不同,谈论生命中的起起伏伏,得失成败。
这是一本特别打动人的书,在朗读的过程中,Gloria数次哽咽,经历过人生99多年风风雨雨,她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她说 “The rainbow comes and goes. Enjoy it while it lasts. Don"t be surprised by its departure, and rejoice when it returns.”
《The Rainbow Comes and Goes》读后感(四):开始写信吧
一开始被这本书吸引主要是被它的audible book,是Anderson Cooper & Gloria Vanderbilt亲自朗读的,每天回家卸妆洗头洗澡擦脸临睡前,都会打开听一两段。如果不看简介,你很难想像,gloria的声音来自一个91岁的老太太,情感充沛,吐字清晰,但声音又是那种有经历的沧桑的故事感十足。于是,找来原著读起来。
Anderson是CNN的记者,出身名门,走遍了非洲和艰苦的国家,他的妈妈Glorial,出生时自带光环上新闻头条的那种,家族显赫,却出生后失去父亲,跟母亲关系极度疏远,被家庭教师和自己的姥姥一手带大,一生历经坎坷,17岁结婚,后离婚结婚离婚结婚,艺术家、作家、设计家,经历过丧父丧子之痛,经历过天生自带财富,而后被骗至穷困,之后又重新崛起。在丈夫去世几年之后,他的大儿子carter自杀,留下了Glorial和Anderson相依为命。可是,这对母子却并没有那么亲密,他们各自经营着自己的生活,直到Glorial 91岁生日那天,Anderson才意识到自己同母亲之间,交流甚少,自己甚至对母亲的身世和母亲的一生经历知之甚少,为了更加亲密的和自己的母亲交流,他在他母亲91岁生日的时候,开始了跟母亲之间的email交流。而Glorial也从开始不会用email甚至打字很少开始,逐步向自己的儿子道尽自己一生的坎坷和迟暮之年的感悟,母子俩敞开心扉,一年里的email整理成了这本《the rainbow comes and goes》。同步的audible book也是母子俩亲自上阵,有声版本更像是母子之间的Q&A&sharing.
Gloria出生在当时显赫的Vanderbilt,出生起变生活在光环下,一举一动都是headlines。父亲在Gloria出生后就去世了,留下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妈妈,Glorial从小在姥姥和家庭保姆兼教室naney 和dodo的保护下长大,一度跟随母亲在巴黎生活,后被他父亲的姐姐召回至vanderbilt家族。关于Glorial的抚养权争夺官司,一度成为当时社会的轰动新闻。Glorial说自己是一个fatherless girl,对她影响至深。“Being fatherless leaves a woman with a taste for the fanatical. A fatherless girl can be satisfied only with the heroic, the desperate, the extreme”。所以在17岁的时候,她认为自己不配嫁给更好的人,而在短期内决定嫁给一个33岁的赌徒,而后又迅速离婚,嫁给了36岁的才华导演,之后离婚嫁给了63岁的艺术家,之后再次离婚。可以看出Glorial前半生都是在混乱和不安中度过的,她的内心因为缺乏父爱母爱,而缺乏坚定和乐观。后来遇到了Anderson的父亲,生活才安定下来,感情最终有了归宿。但好景不长,丈夫在Anderson 10岁的时候离去,大儿子Carter在Anderson 21岁的时候自杀离去。
Glorial生来自带财富,他的父亲给他留了一大笔基金,在她17岁之后她可以支配,后来她成为了有名的设计师,赚取了大量财富,但是由于她不善理财,她请来了律师和会计师,全盘相信她的律师和会计师,结果被这两个人坑得分文不剩。后重新崛起,开画展,设计牛仔裤,依然生活得富有。
Gloria花了大量时间回忆她的前半生,痛苦之处,哽咽不能言语。尤其在大儿子Carter自杀之后,几度痛不欲生。“Is the pain less? No, just different. It is not something you "walk through" it, it is not something that goes away or fade into the landscape. it is there forever and ever, inescapable until the day you die." " I have heard it said that the greatest loss a human being can experience is the loss of a child. that is true, the person you were before, you will never be again; it doesn"t just change you. it demolish you. the rest of your life is spent on another level, the level of those who have lost a child."
对于财富,Gloria也有自己的一套观点。“ i wish i could have known that the greatest gift of money is the independence it can give you.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money, learn how to hold on to it. but doesn"t be a mister. because it will shrivel your insides and sart showing on your face in ways that will startle you." " to give is to receive"- and all those other platitudes we come upon now and again is actually true. " the money i earned from work is the only money i respect."
书中母子二人通过这样的书信方式,交流了许多的观点:缺乏父爱的感受,对婚姻的感受,对金钱的态度,对事业的态度,对成功的定义等等。对于母亲许多的隐秘故事,Anderson也是第一次听说,也正式因为母亲的敞开心扉,才让她更明白母亲的许多经历和感受,以及处事态度,两个人在Glorial 92岁生日的时候,能感受到closer to each other ever than before。我很喜欢结尾处的描述,Anderson带着92岁高龄的母亲去看一场电影,分享一桶爆米花,在电影开始前细声说笑,看着92岁的妈妈,他觉得他好像是一个几岁的小孩儿。而母亲余下的每一天,都值得庆贺。
Gloria名媛出身,一辈子对美追求执着。" Do i have greed?”“Yes, but not for money, even when i don"t have money. My greed is for beauty."这样对美的追求,才让一个91岁的女人在历经沧桑后,仍能平和的生活着,优雅而自如。结尾处,儿子这样评价他的母亲“She has never allowed herself to develop a protective layer of thick skin. she is chosen to remain vulnerable, open to new experiences and possibilities, and because of that, she is the most youthful person i know. ”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change the relationship you have with someone important in your life.
读完之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想起了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也给父亲写信,看得他潸然泪下,大学时候,那时候没有手机视频,只有电话,为了省电话费,我每个月也是定期给家里写信,写我在学校的见闻,写我在学校的一切,生活,学习,还有理想。父亲偶尔也会给我回,记得有一年的元旦,是一张大卡片,里面有父亲的笔迹。对于我而言,虽然我知道父亲的只言片语,不足以改变我的观点,可是,从父亲那里得到的任何建议,都是我前进和成长的动力。工作后,很多次深夜下班后的公车里,我一个人坐在空空的车子里,看着外面,觉得茫然不知所措,都希望,有一个人跟我说,好好努力坚持下去。我能想想到,就是这么几句话,我也能自己对自己说,可是,从另一个人的嘴里说出来,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有时候,你需要一个给你精神信仰的role model。哪怕是错的,你也能坚定的执行下去。
而现在的电子时代,一切的交流都变了,我们随时随地的在朋友圈分享各种各样的讯息,我们总是跟坐在对面的人很疏远,却低头跟陌生的社交媒体上的人热络。书信和文字的交流,已是一种奢侈。可是我觉得,这种原始的交流方式,充满了仪式感。handwriting里能看出那时的心情,看的人能看到写的人的心意。古人以前在看到皇帝诏书时候是见字如见君,儿子见到父亲的书信是如见到父亲本人一样。这种仪式感带来的对情感的尊重,使得情感在很多时候,多了很多厚重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