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t to the Sea》是一本由Ruta Sepetys著作,Philomel Books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18.99,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Salt to the Sea》精选点评:
●三星半吧应该是。这本书的内容讲的是二战时期的四个年轻人的故事,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目的,却因为这场战争而走到一起,互相支撑。 书的写法的,以四个人的第一人称故事拼接在一起。战争到了生死存亡之时还有爱情,关怀,秩序,互相体谅,真的是很难得。以前的书都是对纳粹进行批判,这本书从第一人称视角写战争对人的影响,以及德国难民船被俄国鱼雷打沉时的critical point,蛮难得,不过让我想起了泰坦尼克号……… /// 这本书是我在read the world计划里读的第二本书,我给它的标签是什么维尼亚,不过故事背景主要还是在德国,对了解那个什么维尼亚没啥帮助。
●0414 从寒假开始看,终于看完了。期间多次姨母笑,这对战争时期的姐弟恋真滴甜蜜
●audiobook贼好,四个人物的角度叙述,每章都很短,易读。人物都挺喜欢的,包括Alfred,和sidecharacters,比如shoepoet。战争残酷,1000+装载量的船运送着10000+难民,比tatanic要严重太多倍的历史事件居然如此鲜为人知。希望世界和平。
●鲜为人知的历史性严重海难。作者通过四个不同国籍的teenagers的故事描写了这次沉船,最开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到后来慢慢吐露出自己深藏的故事,战争使一切都变得那么残酷……
●看完竟然最喜欢alfred视角的故事,虽然是最可憎又可怜的一个人……作者文笔很好
●战争题材,二战。人类真的好矛盾,发明武器,制造战争却又害怕恐惧它。人间温情流长……
●可能是今年看过最让人心碎的故事,so sad。。。historical fiction能写到这样 真想见一面作者啊
●第一次了解Gustloff事件,在后记里作者也说明了当时并不止一艘船被击沉,其中还有一艘满载从集中营出来的犹太人的船只也沉没在Baltic……书中四个主角都有不同的背景,作者通过不同角色的切换讲述了整个故事,因为文字简单,读起来异常顺利,看完的感受就是,对于平民来说,战争就是残酷的……
●四个人物角色,四个故事,四个视角诠释了那一段时期的故事。写得非常好
●刚开始看觉得剧情不太吸引人,而且单词难度较大,但是读着读着就陷进去了,由于每天做笔记的缘故,到后面单词基本不会造成阅读困难,而且情节也越来越吸引人,说实话,那种单纯情爱的小说并不好看,但是我也当然不喜欢看单纯叙说二战灾难的这种小说,好在salt to the sea在宏大的背景下加上了florian和emilia的爱情故事,impressive❤❤❤
《Salt to the Sea》读后感(一):历史的背后
1945年初的德国,平民和军队的撤离正在进行,书上通过对四个青年人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了逃亡路上的种种艰辛,好不容易逃到了被视为最后曙光的Gustloff号船上,却遭遇了比泰坦尼克更严重的海难。。。书中的心理描写很到位,不少地方闪耀了人性的光辉;场景细节形象生动,让人不忍心回想最后的海难场景。然而,这场浩大的海难却鲜为人知,作者也想通过一已之力达成这样的目的:When survivors are gone we must not let the truth disappear with them. 愿更多的历史真相被披露,愿战争不再波及无辜的人民。
《Salt to the Sea》读后感(二):如盐入海
以一个纳粹士兵、一个15岁被俄国士兵强暴的波兰女孩、一个被骗为纳粹掠夺艺术品的德国人、一个父亲刺杀希特勒失败后被迫流亡的立陶宛战地护士的四个分视角观看和诉说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下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脉动。潜流的情节虽然破碎,但是却契合回顾历史的逻辑,过去发生的零碎事件被历史学家按照各自的价值观和政治意图拼凑,“客观”被主观定义,语言证明“真实”,而一个个零碎生命故事下暗涌的人情是最真切的存在。作者在书的最后,为被国家战争机器碾碎的不知名的生命发声的声明是此书最好的注脚。
“There are many important stories of World War II. Much has been documented about combat, politics, guilt, and responsibility...Every nation has hidden history, countless stories preserved only by those who experienced them. We the survivors are not the true witnesses. The true witnesses, those in possession of the unspeakable truth, are the drowned, the dead, the disappeared. When the survivors are gone we must not let the truth disappear with them. Please, give them a voice.”
��-��p
《Salt to the Sea》读后感(三):历史的意义
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上我课时看这本书看得入神,我走到她身后都没有察觉。
“什么书这么好看?也让老师看看”,在她惊恐的目光下,我半开玩笑地把书拿过来,替她保管了一节课。
没想到第二天她又把书拿了过来,说自己已经看完了,非要借给我也看看。
一个同事翻了翻之后惊讶地说,她这个年龄读这本书?
我说,是啊,这都属于YA(Young Adult)了吧?
同事说,什么YA啊,这简直是AA...(AA是她自己造的,意思是说成年人看都要命)。
这本历史小说讲的是在二战末期德国战败,俄国趁胜追击,几个来自不同背景的青少年在德国境内一路逃生的故事。
作者在采访中提到,她用年轻人的视角写这个故事,是觉得年轻人天性敏感多思,更能激发出强烈的情感,然而写的时候,她并没有限定受众群体一定是年轻人。
的确,作者完全没有采用任何隐晦的曲折的手法回避给读者精神上的震撼。那些关于死亡的大量描写全部赤裸裸地赫然纸上,让人每翻几页就迎头撞上一次,避之不及。
整本书通篇就是一个“冷”字,合上书之后,我一边打着冷战,一边在热带的天气里默默关上了空调。冰天雪地的森林,漆黑如墨的深海,还有视人命于草芥的国家机器,都让人觉得寒入骨髓。
历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非应该由谁来定义,史书能记录完整那个年代发生的一切吗。
我是一个凡人,对政治家的和将军的丰功伟绩不感兴趣。那些历史年代和事件列表,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遥远又虚无。读故事的时候,却感觉那些同样平凡的人就在眼前,他们的伤痛成了我的伤痛;他们的恐惧也成了我的恐惧;他们死了,我的一部分仿佛也随他们死了。这个时代从此让我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周末过后,我把书还给学生。
“是本好书,谢谢你,老师打算读一读这位作者的下一本书了”。
小姑娘读懂了多少我不知道,但她在这个年纪,能从关怀普通人的角度去里了解历史,这也是一种幸运吧。
《Salt to the Sea》读后感(四):对普通人而言,战争带来的只有混乱和伤痛
不知道为什么,我很喜欢二战题材的书和电影。首先因为我本来就对历史和人文很感兴趣,觉得这场由意识形态的差异化起头,牵涉到全世界各个国家,奠定了当今世界格局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事件之一,从中可以窥视到很多普世的规律,和人性中许多平时深藏不露的部分。而且那种不同寻常的环境反而给很多不同寻常的人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和舞台,乱世出枭雄这种话其实还是有很多道理的。
但是带着后来人的眼光和格局来看这场战争的我,自然也就忽略了身处其中的普通人的悲惨处境,而讽刺的是,如果这样的战争发生在当代,这些被忽略的普通人的命运才有可能是会发生在我身上的。之前看高晓松的《鱼羊野史》,其中有讲到二战中乃至二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忍饥挨饿流离失所的大量欧洲平民,高晓松说到,其实我们最不该忘记的,就是战争给这些无辜的平民所带来的持续一生,乃至祸及子孙的创伤。
这本小说,就是集中在这样的四个流亡的年轻身上的。他们有着各自的故事和伤痛,但是却完全无暇顾及,只能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逃亡上,只有在危险暂时退去时,才可以静下心来舔舐伤口。他们跌跌撞撞地逃跑,相遇,好不容易上了Gustloff那条船,自以为可以松了一口气时,命运却跟他们开了一场巨大的玩笑。
小说里的人物我都非常喜欢,但是最让人心疼和敬佩的还是波兰女孩Emilia。她在逃亡之前的经历就像二战时的波兰本身,充满着不公的霸陵和欺辱。命运多舛,她却还保持着纯真和善良,还有发自心底的对人类和世界的爱。很容易看出来她是很喜欢Florian的,但是她流露出的感情,是那么无私和自然,她对Florian所做的一切的出发点,都是真心为了Florian考虑,而不是她自己的感受,即使她看出Florian是喜欢Joana的,她也完全没有要去为自己争取一下,甚至连一点想法都没有。可能是因为伤痕累累的身心已经让她对可能的幸福不抱任何希望了吧。
我也很惊讶,这么一本关于战争的残酷的小说里面居然还有感情线,而且最终还修成正果。就像阴暗角落里最终开出的花,坚硬茧壳里最终化出的蝶一样,人类之间的感情,大概也是美丽同时又坚强的吧。细想来,在生死相依中携手走过的两人,大概率上确实是能建立起非比寻常的信任感的。joana和Florian最终带着Emilia的孩子和那个6岁的男孩Klaus组成家庭,这基本上是这个故事的最好结局了,在无尽的痛苦黑夜里怀抱希望互相取暖,这不正是一个家庭该做的事情吗。
至于剩下的那个年轻人Alfred,他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甚至有点反面的意义。但是我也并没有很讨厌他,毕竟任何时代的人都会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如果是书里的大部分角色都展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那么Alfred就代表了人性中灰暗的那一面,which也是无法忽视的一面。这本书让他也成为四个重要的叙述者之一的安排,大概也是有点反省的意义在里面吧。
这本书的可读性,从我两天内结束的阅读速度中可见一斑。之后我才了解,虽说是历史小说,但是这本书是被归在YA这个Genre里的。多视角叙事的安排让情节的发展非常简单明快,让不擅长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young adults们能够快速入戏,语言虽然简洁,但是却非常优美,甚至达到了引人入胜的境界。还可以看出来的是,作者为了这篇小说的背景其实是做了大量详实的调查的,Gustloff的沉船灾难,在这场浩劫中遗失的Amber Swan,都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事件和谜团。在这本书的末尾,作者详细列出了自己的调查资料,甚至还有几篇对当事人和一线调查者的采访报道,还有Gustloff沉船的线上博物馆的信息。我相信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用意,其实还是希望当代的年轻人能够铭记历史的,就像她自己在书里说的,Every nation has hidden history, countless stories preserved only by those who experienced them. Stories of war are often read and discussed worldwide by readers whose nations stood on opposite sides during battle. History divided us, but through reading we can be united in story, study, and remembrance. Books join us together as a global reading community, but more important, a global human community striving to learn from the p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