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边缘》是一本由刘慈欣著作,山西书海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89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5-2-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未来边缘》读后感(一):最不喜欢就是大刘作品中的冷战思维
能改造人的基因,为啥就不能改造粮食作物的基因,让它们能够繁盛于非洲贫瘠的土壤中?何况非洲大部分地区还很丰饶。基因改造人,谁能保证会对他们有足够的约束?后面几篇想象力足够丰富,但人物始终觉得有些模式化,遗憾。
《未来边缘》读后感(二):骇人听闻还是杞人忧天:看大刘畅想的人类未来
这本书共选入了刘慈欣的五篇小说,篇幅都并不算长,但每一篇都很精彩,大刘用他独特的悲悯情怀默默窥探着整个人类世界,他幻想着新技术为人类带来的种种荣光,亦或毁灭,在这几个故事中大部分都是幻想着未来科技给人类造成的无可想象的颠覆。
《未来边缘》读后感(三):开脑洞的初阶读物
科幻小说的厉害之处,莫过于,他在开脑洞的时候你要认真思考,他在思考人生的时候你得细细琢磨。一直以来科幻小说也好电影也罢都似乎再传达,人类对宇宙之大的敬畏,对地球肆意破坏的悲痛,对宇宙中生命探索的孜孜不倦,以及人类文明至于宇宙文明的意义。
赡养上帝的上帝文明和人类文明,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如果我们已经丢失了创新,激情,科学还会存在无限可能吗,生命的本源也将毫无意义。如果我们只安于现状,生活还会存在意想不到的收获吗?
《未来边缘》读后感(四):有些问题现在没有答案,并不代表永远没有答案。
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天使时代》。毕竟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饥荒,如今的你我只能从电影《一九四二》中了解饥荒的含义,或者从父母的只言片语中对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的那次大饥荒窥探一二。母亲说,他们那一代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吃饱肚子,不求其他。倘若吃不饱肚子,还讲什么道义?
《赡养上帝》和《微纪元》则充满了对人类未来的探索和想法。如果我们知道宇宙中还有其他生命,我们应该接纳、仇视、还是漠不关心?如果我们知道将来必定会发生一场旷世浩劫,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但它们值得我们思考。
科幻的意义在于我而言,是对未知的探索和思考。有些事情没有发生过,并不代表永远不会发生。有些问题现在没有答案,并不代表永远没有答案。
《未来边缘》读后感(五):虽然小故事都看过,仍然给好评
从《三体》重新开始喜欢科幻,喜欢大刘,所以看到这本《未来边缘》便毫不犹豫的入手了,很简短的书籍,几个短篇的科幻小故事,没有《三体》那样的鸿篇巨著,更多的通过很多可能性来探讨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延续,在宇宙的尺度里,我们的文明是那么的不堪一击,不管是在过去还是未来,细微的变数都可能导致地球文明的消失。
天使时代和基延族的故事分别探讨了我们现阶段可能面临的食物和寿命对于人类的限制,一些看似很美好的科技,或者看似违背伦理道德的技术,到底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完全是未知数,没有任何人可以预知。
上帝和恐龙的故事探讨了人类的起源可能,当然只是存粹的科幻,进化选择人类,可能真的只是一个巧合,而我们也需要考虑文明未来的方向,考虑我们自己文明的养老问题。
微人的故事从逻辑上是有着比较多的硬伤的,不过描述的场景像极了想象中的乌托邦。
生物的发展从来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未来边缘》读后感(六):《赡养上帝》笑死我了
这本短篇科幻小说比三体有意思多了。虽然感觉和三体在很多地方有类似的地方,如对文明发展的思考。但三体太粗糙太骨感了,好多地方简直像商品说明书般简略。而这本小说集就细节丰富有意思有感染力多了。
《天使时代》,表面是写生物科技对社会伦理的影响,感觉是很露骨地说黑暗森林那一套的弱肉强食,落户就要挨打,哪怕你饿得要死了,还是要打你。
《命运》,看看理科生如何写穿越。这篇小说是此书中最差篇,挖坑不填。
《2018年4月1日》,法律永远落后于科技啊。从这方面看,判例法真心是科技发展的好药啊。
《赡养上帝》,全书最佳,感染力超强。设定超有意思。这篇写得太棒了,几个人物都写得有血有肉,刻画人物都功夫难得的生动具体。”老骗子,行骗也没你这么猖狂的”,这句话笑死我了。
《微纪元》,地球毁灭与重生。但这篇感觉不合理,再强的细菌也是细菌啊,怎么能把所有的人类灭了?
《未来边缘》读后感(七):最喜欢《赡养上帝》一文
《天使时代》中桑比亚人为了生存而进行了基因改造成为“天使”,“所谓的文明世界,只要有需要,伦理是第二位的”; 《命运》里讨论人类成为地球主宰只是偶然现象,任何的历史改动都会偏离方向,“人类曾经生在幸运中而不知幸运”; 《2018年4月1日》因为延长寿命的技术发展,由此而产生了伦理讨论,经济犯罪以及情侣分手等等问题,希望只是个愚人节吧; 《微纪元》则是大难临头的人类为了存续而变形,因为“生命进化的趋势是向小的方向,大不等于伟大”;
而《赡养上帝》则承袭了一个流行科幻设定——人类乃是外星人在地球播下的种子,但不像《普罗米修斯》中外出去寻找人类祖先,也不像《木星上行》里被祖先或者说“饲养者”吃掉,而是使用反转,所谓的上帝已经进入老年,不得不依靠地球子孙来赡养,这一设定相比之下有了更大突破。并且其中能明显看到《三体》的影子,如“任何文明待在它诞生的世界不动就等于自杀”,其他地球生命为了利益而争夺如同“黑暗森林法则”。同时也不失感情线索,上帝老头与他爱人最终会归于一处。
《未来边缘》读后感(八):赡养上帝
上次看三体,看了一本半,看不下去了,涉及到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太多,我的笨脑袋跟不上了。这一次,基本是一口气读完了这五个故事,每个都精辟入里让人尖叫。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意如此:任何一种文明,停在原地,都会衰亡。
这句话,对我的意义,就是今年的人生任务,努力去做,发展,向前,结局如何,who knows,但这艰难的开始,必须自己去办。也更坚定了我对科学的热忱,说来可笑,我,一个文科生,对科学、宇宙、科普,充满了爆炸般的热忱。
不知道人的大脑如何区分,有的人可以延伸到这么远的地方,太阳系,宇宙,那么遥远的地方。当然,在此之前,我基本不看科幻。总觉得不如玄幻接地气(其实是更适合文科生理解而已!)从这一本开始,我也要开始看科幻了!
赡养上帝,这个故事很好地衔接了科学与宗教,当然,作者只是用了“上帝”这个名字而已。最后一个人类,面对“微人”的无忧无虑,焚烧了仅存的人类胚胎细胞。还有意外改变了星星轨迹的情侣,恐龙存活至今,人类成了展览品。还有寿命能延长到300年,一个财务小职员的挣扎与失落的爱情……故事都短小精悍,让我开阔视野,想到更远的地方,更远的文明。正如上帝和兵兵所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飞出去,飞到更远的地方——妈的,突然觉得,好想做科学家,去探索宇宙啊,/(ㄒoㄒ)/~~
《未来边缘》读后感(九):基因改造与伦理的冲突
看他的作品最早接触的就是三体,这也归功于雨果奖让三体大发光彩。本人也是比较喜欢硬派科幻小说,其实对于这些,都是物理研究的范围,当然有些只能用形而上学来解释。
《天使时代》、《命运》、《2018年4月1日》、《赡养上帝》、《微纪元》。
最吸引我的就是《2018年4月1日》。“自我的改变本来就很可以,构成自我的身体、记忆和意识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中”。这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我是谁”。我也觉得以后意识的存在是我们目前想不到的,只能期待未来。起码现在我知道想要长寿,可以冬眠,可以基因改造。还有一种刘最喜欢的就是穿越虫洞,各种星际穿越。
感觉《天使时代》没什么吸引力,会飞的人类也是有可能的。还是《微纪元》更合乎情理,当我们的生活处于纳米级别的时候,已经没什么可以威胁到我们了,除非地球消失了。
里面都有提到基因改造,确实目前会涉及伦理,但是每个世纪的价值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未来肯定不是我们这样的,我们唯一需要的就是想象。我们的生命不仅是我们自己的,从子宫到坟墓我们和“其他人”紧紧相连。
《未来边缘》读后感(十):想象力的边缘
刘慈欣写的是硬科幻,但这本《未来边缘》收录的几个短篇一点都不硬,我还是更喜欢《三体》这种硬通货。不过故事本身还是挺有趣,我发现科学其实就是考察人的想象力,科学的边缘就是想象力的边缘。中国的科技发展快,科学发展慢,估计也跟中国人的想象力有关吧。
《天使时代》:这是一个基因定制的故事,以改造人类基因来解决非洲的粮食问题。温饱和伦理,哪个更重要,非洲人和欧洲人显然得出相反的结果。当然双方都没有错,但是我觉得还是别整什么基因定制了吧,这破坏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公平。用技术来解决技术带给地球的苦难,用导致问题的思维去解决问题,问题只会越来越多。
《2018年4月1日》:假设在2018年,人类拥有了可以改变基因延长寿命的技术。通过延基,人类寿命可达300年。反正就是花钱呗,我不喜欢这个故事,既伤感又俗。
《命运》:一对情侣时空旅行时,遇到一颗撞向地球的小行星,为了拯救人类,就碰撞小行星改变其方向,后来发现,他俩也因此改变了历史,恐龙因此成为了地球的主宰!作者后面没有写下去,留着自己想象吧,这有点类似那篇最短的科幻小说:当世界上的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我希望进来的是接我回家的哆啦A梦。
《赡养上帝》:我最喜欢这篇啦。整整有20亿老头子的上帝文明走投无路,他们抵达了地球,打算在此过完余生。整篇都充满了有点悲凉的幽默感,要是有个上帝爷爷来让我照顾一下,每天能回答各种宇宙中神奇的问题,那好玩死了。人类还是挺知道感恩的,虽然经常表现出不耐烦,但上帝还是创造了一个善良的物种。
《微纪元》:如果把人类缩小到细菌那么大……其实在宇宙的尺度上来看,人类多大都无所谓,按照形状动力学来说,尺度本来就是相对的嘛。如果人类可以再小点,小到普朗克尺度,没准还能跨越时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