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后感100字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是一本由Lawrence J. Cohen, Ph.D.著作,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后感(一):非常好的一本书

  强烈推荐大家看看,老外写的东西就是牛x。

  我在豆瓣上分享了几章本书的部分内容,漫画的方式,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你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吗(6)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80824195/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后感(二):会玩儿是一种能力

  1.了解情绪的作用,焦虑和紧张也有它的好处。帮助人们避开危险,积极行动。

  2.遇见一条狗,拔腿就跑,逃开后说吓死了。人天生先启动“本能反应—情绪脑”,然后“理智思考—理性脑”赶到。

  3.安全系统的顺序:觉察危险,拉响警报,理性评估,接出警报。

  4.亲密,联接,安抚,接纳,包容,尊重,共情,陪伴,轻推,游戏。

5.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触觉了解身体反应和花样放松方式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后感(三):焦虑会传染

  共情+轻推的方式帮助孩子战胜童年焦虑,我很赞同且深有体会。看完这本书,我一直在琢磨焦虑的感觉,感受自己的焦虑,不知道焦虑会不会遗传,但我相信焦虑一定是会传染的,每一个焦虑孩子背后都会有一个焦虑的照看人,或爸爸妈妈或影响孩子日常生活的老人。当然每一个孩子都天生有自己的气质类型,抑郁质的孩子大概更容易产生焦虑,但后天的教养也会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父母一方性格敏感都会在养育孩子的各种细节中体现,有些是我们自己都发觉不了的,想要扭转孩子焦虑状态,首先反观一下自己,用解放了的自己去影响孩子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力》提供了各种通过游戏方式放松的方法,不妨和孩子一起感受一下,寻找共情带来的喜悦和久违的亲切感。你会发现原来我的孩子没有我想象那么“不听话”,也没有那么胆小恐惧。而自己好像也放松了很多,不会再和孩子较劲了。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后感(四):游戏是一种语言,相对于抽象的语言,是与孩子沟通的最直接的方式

  科恩博士的游戏力II,与《游戏力I》一脉相承,我都很喜欢,之前还推荐过他同别人合著的关于儿童社交的书《朋友还是敌人》和《妈妈,他们欺负我》,都很有启发。尤其是四月份还有机会参加了他的线下工作坊,跟他本人有了近距离接触,简直要被他的个人魅力暖化了!本人非常温暖,温和接纳而且有童心,简直是一个理想父亲的原型啊,完全被他征服。

  《游戏力II》主要讲的是“轻推”,看的时候刚好红豆小朋友也处于特别焦虑的状态(因为我上个月确实很忙陪伴时间很有限),我也顺着书的脉络重新梳理了一下如何处理孩子焦虑,当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时候,书本的内容就更鲜活了。这部分有机会的话我还挺想展开讲讲的。

  很喜欢科恩博士在书的一开始讲的“第二只小鸡”的故事,这其实是儿童心理学理论中“社交参照”的形象化表示,当孩子看到家长很淡定的时候,他会调整自己的预期,原来让他焦虑的事儿可能就不那么焦虑了。

  其实在科恩博士看来(当然他说的很有道理),游戏是一种语言,相对于抽象的语言,是与孩子沟通的最直接的方式,在保持接纳与觉察的基础之上,运用孩子的语言与他进行沟通,绝对是事半功倍的事儿。而且,书中的很多游戏都简单实用有创意,想要在跟孩子沟通和游戏上更进一步的爸妈可不要错过了,而且这些游戏还能帮助孩子扩大舒适区,走出焦虑,简直是一举多得了。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后感(五):我有一个焦虑

  如果说《游戏力I》重在加强亲子之间的联结,这本《游戏力II》就是旨在帮助焦虑孩子战胜焦虑。我的女儿今年两岁半了,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焦虑宝宝。听到敲门声会狂奔大哭,拒绝与任何不熟悉的人交流,拒绝尝试任何体育活动,到哪里都要拉着大人的手,只在一边看别的小朋友玩耍,在人多的环境会表现出极度紧张……我作为主要养育者总是尽可能对她的焦虑表现予以接纳和陪伴,但不见有大的好转,读完这本书,我茅塞顿开。原来解开焦虑的钥匙就是——共情。

  没错, 本书虽然用了大幅介绍各种游戏,但科恩从头至尾都在强调“共情”。看见孩子焦虑,肯定他的焦虑存在,并表示接纳,最后才是支持。是支持,不是鼓励。作为一个很早就接触了PET的妈妈,我对共情这个词并不陌生。回想起与女儿相处的日子,是不是完全做到了与她共情?当然不是。我也常会因为自己的需求而对孩子表示出不耐烦,然后通过读书、反思、沉淀,一次次鼓励自己做的再好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科恩提出了安全系统理论,他把孩子遇到危险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察觉危险-拉响警报-理性评估-解除警报,我的理解是,任何游戏都可以围绕着这四个点展开,比如说在察觉危险阶段,父母可以夸大危险的征兆,夸大察觉的方式,或者由孩子来扮演危险。但任何游戏都要在共情的基础上展开。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临界点,父母要准确判断出孩子焦虑的临界点,然后帮助孩子一点点把临界点提高。科恩在书中还提到了很多与五感有关的小技巧,比如观想、呼吸等,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后感(六):游戏是最好的陪伴

  

我们总喜欢用无忧无虑来形容过往的童年,这是大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孩子也会焦虑,内心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小硕在上幼儿园的前两周,表现的很焦虑,早上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上学吗?”然后就会嚎啕大哭。在学校分离时也会哭,但是我离开之后,很快他就不哭了。

我很理解他焦虑的心情,会告诉他在学校需要干的事情,会告诉他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我会询问他觉得困难的事情,并帮助他克服自己的困难。从一开始学会吃饭,勇敢的去上厕所,到辨认自己的名字找到自己的座位和小床,会穿左右脚的鞋子,到穿自己的外套...甚至现在可以主动的要求点读自己的英语作业,他的成长和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这本书对于孩子焦虑情绪的应对,是非常专业化的,我阅读它是为了得到一点熏陶,例如要和孩子共情,理解他所面临的挑战,给他正面的激励,做镇静的第二只小鸡,而且要学会等待,并和他一起努力,不要期待他所有事都做的和别人一样好。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是学会通过游戏,化解孩子焦虑

小硕上幼儿园之后,我们常常来角色置换的游戏,他是“很凶”的老师,我是一个小孩子,从这里我可以得到很多老师“原版的”声音,例如“你按时打卡学习了,你真棒”“你吃饭最快,你真棒”“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老师也有情绪不够好的时候,例如“烦死了”“谁在说话,出去吧”。

这本书有很多功课,大人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例如“如何活在当下”,现在小硕在上学的时候,常常会问“什么时候是周六”,但是到了周末的时候,他又开始担心什么时候上学,常常问“妈妈,明天我们上学吗?”

这种心情是很正常的,身为父母的我们能否获得百分之百的平静和安宁呢?

我们从小就要学会活在当下,控制住自己的大脑,上学的时候,就要认真和老师学习,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但是在周末的时候,一定要享受周末的轻松,游戏才是最好的陪伴,通过游戏给他带来笑声,给他一个有质量的周末。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后感(七):要么你进入孩子的世界,要么你们隔海相望

  书摘: 孩子焦虑性思维不可能被外部力量所改变,有效的挑战必须发自内心。假设你的孩子因为要去参加足球训练而非常紧张,他一点也不想去,你说昨天你还很喜欢呢,他不理睬你的话。于是你生气了,又接着说,昨天你明明很喜欢,这回他也生气了。问题出在哪里?尽管他昨天喜欢踢球是事实,但这丝毫无助于缓解他今天的紧张,但是假如挑战是他自己提出的,那么结果可能会大为不同,所以你可以尝试通过提出问题,启发他自己提出挑战,“昨天你是用什么办法让训练变得有意思的?” 孩子在临界点上常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鼓起勇气克服恐惧,这对父母来说极为难熬?当我们强推孩子直面恐惧,采取行动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太过冷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父母最终因为心疼而任由孩子放弃的原因,对此我完全理解,毕竟说一句,算了,不去就不去吧,会容易得多。我们何必非让孩子这么痛苦呢,但是最后逃避换来的只会是更深的恐惧和焦虑。 怎样才能支持孩子,但并不支持逃避呢? 轻推孩子的时候有两个要素必不可少,一是轻推时保持联结,这样可以避免情绪失控,二是轻推时持续向前,这样可以避免逃避。有的父母出于愤怒或挫败感,会强行把孩子推过临界点,也许他们小时候就曾被父母扔进过幽深黑暗的游泳池,并被迫坚强。这样的态度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错的,被强推过临界点的孩子,要么是靠咬紧牙关而过关,要么就会情绪彻底失控。 15秒劝解原则: 如果劝解在15秒内没有发生作用,就放弃再想别的办法。如果当时的劝解有用,它便会立刻奏效,这是因为孩子的大脑中还留有一条通道,劝解的话能顺利到达理智脑。但是如果这一切没有在瞬间发生,说明那条通道已经关闭了,即便再多花15秒,15分钟甚至两个小时也不会奏效。 由于分离和断裂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必须掌握重建联结的手段,对父母而言,游戏是与孩子重建连接的最佳方式之一。因为游戏欢乐,有趣,并且要求我们大人跟随孩子进入他们的世界。很多联结断裂的发生都是因为孩子被迫进入大人的世界,听从我们的安排。的确我们有时不得不强加给孩子一些规矩,但是如果这样导致了联结断裂,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游戏和关爱来重建联结。 书评: 作者劳伦斯·特恩说, 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 对此我深表认同。 当我们跟美国人沟通要用英语, 我们跟西班牙人沟通要用西班牙语, 当我们跟孩子沟通的时候, 为什么要死抓着自己成人的那一套语言不放呢? 喋喋不休的道理, 你应该如何如何的期待, 这些都只会让你跟孩子的关系越来越糟。 孩子们的焦虑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 不但是在中国,在美国,在全球都是一样。 只有来自父母的接纳,爱,和游戏 能够帮助他们战胜童年焦虑。 能够帮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所以, 放下你的世界, 去进入孩子们的世界吧, 游戏就是这把钥匙。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后感(八):四大类童年焦虑类型

  

四大类童年焦虑类型

第一类是分离型焦虑。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于特别依赖父母的儿童群体。这些孩子一旦暂时离开父母,就会感觉特别焦虑和不安。比如,遇到父母出差、出门或短暂离开时,儿童的焦虑症状就会尤其明显。大多数幼儿在进入幼儿园的最初几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内,都会大哭不止,这就是典型的分离型焦虑

第二类是社交型焦虑。社交型焦虑是指儿童与人交往的时候,会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比如,孩子看见陌生人就躲开,不敢和陌生人说话,说话时声音很小,一说话就会脸红等,这些都属于社交焦虑。除此之外,有的孩子太过在意他人的想法,过度取悦他人,这也属于社交焦虑的范畴。比如,因为一件无足挂齿的小错误,反复向他人道歉等。

第三类是恐惧型焦虑。针对突发事件,儿童的心理难以承受,因此整天担心灾害降临到自己头上,惶惶不可终日,从而产生焦虑。除此之外,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经常会对生活中,他们认知能力以外的事物,或者想象中的画面等产生恐惧。

第四类是素质型焦虑。这类儿童的神经系统往往发育不健全,对外界细微的变化过于敏感。最常见的素质型焦虑有刻板行为。比如,这些孩子常常只是因为餐盘、桌子等移了个位置,就会哭闹不止,引发焦虑

形成焦虑的生理机制,是大脑的“安全系统”随时都在高效运转,但是过度紧张,就会导致安全系统紊乱,警报响个不停。焦虑孩子就是有一个过于敏感的“警报器”,而且还没有解除警报的功能。

父母如何做?

第一件事就是学会“共情”,让孩子重获自信心和安全感。通俗来说,就是父母们要放下身段,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学会理解和接纳,让孩子慢慢重建自信,并获得安全感。

最重要的一点:不论孩子们的焦虑点和恐惧点有多荒唐,父母都不要轻视或者不理睬他们。他们最需要父母接纳他们的恐惧感。

第二件事情,用自己的镇定和信心来感染孩子,并借助游戏的轻松与欢乐,缓解眼前问题。

在各种游戏中,作者认为打闹游戏是战胜童年焦虑的“旗舰”。在打闹与对抗的过程中,孩子全身活跃,增强了对身体的察觉意识,产生大量的身体亲密接触,释放了孩子天然的“创造性生命力”,从而解除了焦虑的束缚。

如果通过以上两个步骤,孩子焦虑,尤其是因为恐惧引起的焦虑,还是不能完全缓解。这时,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作者建议:要在与孩子亲密联结的基础上,轻推孩子直面恐惧,让他们不再逃避。针对恐惧害怕引起的焦虑,作者特别提出了“临界点”策略。所谓临界点,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地点,在这里,面对恐惧时,虽然感到害怕,但还可以有所行动。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在面对恐惧事物时,通常会有四种反应:情绪失控、咬紧牙关坚持、极力逃避、直面感受。情绪失控明显是负面情绪的大爆发;咬紧牙关坚持,从长期看并没有能够克服焦虑和恐惧;而逃避则根本解决不了焦虑,迟早还是要崩溃。这时,作者建议:要直面感受,也就是心理治疗中经常使用的“暴露疗法”,这是大多数焦虑症治疗方法的核心。要通过安抚疏解,把情绪失控、咬紧牙关、极力逃避的孩子拉回“临界点”,在“临界点”疗愈孩子。在“临界点”最佳的做法就是“轻推”,既要在背后支持孩子,又要推他直面感受。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后感(九):孩子的世界有你不懂的焦虑,这样做才能避免

  

看着嬉戏的孩子,我们常常羡慕:小孩子无忧无虑的多幸福!

然而他的世界却有你不懂的焦虑,其实,每一个人小时候都一样,只不过长大了,不记得了。

面对陌生的世界,既有好奇和探索,还有更多的对陌生的焦虑、害怕、担心。

劳伦斯科恩博士的《游戏力》2,很好的表达了这一点。

001 孩子焦虑

在童年时期,紧张和焦虑,一直伴随着孩子

002 孩子的表现

有时候会啃指甲,咬衣服,或者遇到一些小事会说:我才不想去呢,这样逃避。

003 理解孩子

要做到共心共情,才能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缓解焦虑

004 教会孩子技能

教会孩子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意识到的。

005 放松

孩子一起,学习放松。想象自己是一棵树,双脚则是树的根,正在广阔的大地,肥沃的土地中吸收营养,深深扎根。

006 呼吸

感受自己的呼吸。这是让孩子放下其他的焦虑,只专注于现在的一个好主意。

007 打闹游戏

孩子打闹,此时的力量感,亲子之间的互动,还有哈哈大笑的释怀,都是不错的缓解焦虑的方法。

008 角色扮演

带领孩子和自己进入孩子可能焦虑的事件,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饰演他认为的强大的人,你来饰演弱者。

009 在孩子背后推一把

如果孩子焦虑,我们是不是放任他逃避所面对的事情?不必担心,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和行动助推孩子一把。告诉他:你理解他的感受,如果是你,你也会非常担心,不过,你相信他可以。

010 好运气和正倒霉

一起相处的时候,玩一个语言游戏,把所有的好运气,和倒霉进行反转。如果前一个人说,某一个情景是再好没有的运气了,接下来这个人要反转,把这件事情引领到最倒霉的情况,这样循环往复,起到释放压力和内心焦虑的作用。

每一个人的童年,都会因为面对着完全陌生的情况而焦虑,但是,更会因为有懂她的父母和老师,而勇敢面对。

孩子,就要懂孩子!向经典的书和成功的人学习!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后感(十):虽然废话一堆,但还是值得了解下作者的观点

  第2章 共心共情,养育自信

  让孩子变得平静、自信、能够应对问题。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共情。

  不要用裁判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恐惧。任何恐惧都是真实有效的,因为那是真真切切与孩子纠缠在一起的感受。

  面对孩子的感受时,我们不必感同身受,只要倾听就够了。当孩子感觉不安时,试着说“请允许我来担任你的保镖”,而不是一再强调“你很安全”。

  如果共情是第一步,那么第二步就是:用我们的镇定与信心感受孩子

  当孩子害怕是对他说“看看我的眼睛,里面有没有“害怕”?”。如果孩子实在无法从你的眼睛里看到镇定,那么你可以如实对他说:“我也非常紧张。让我想想看,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放松呢?你愿意和我一起试试吗?”

  合理的安全意识,意味着能够灵活地判断什么时候应该躲避、什么时候不必惊慌,而不是一味地害怕某些东西。然而生活中却常发生大人肆无忌惮地吓唬孩子。如果要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危险的,那么请同时交给他应对的方法。

  孩子们只有先感受到认可后,才会愿意听劝解的话。

  认可孩子的感受时,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复述孩子对你说的话。

  15秒劝解原则:如果劝解在15秒内没有起到作用,就放弃它,再想别的办法。

  “辅助”而不是“代替”孩子进行理性评估和解除警报。

  我们可以暗中留意,当孩子做出勇敢的事情时,我们就肯定他,并用恰当的方式告诉他:勇气可以通过练习不断培养,它并不是天生就有的。

  三个问题可以帮助孩子解决社交问题的能力:

  1、你做过什么努力?

  2、效果怎么样?

  3、下次再遇到你会怎么处理?

  第3章 放松与打闹游戏

  针对中度紧张的解压方式,可以嵌入运动元素。“活力体操”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技巧。它的核心就是通过快节奏的运动,比如跑步、跳跃,让身体充分活跃起来。

  观想,也是一个深度放松的技巧。你可以描述一副惬意的画面,让孩子想象置身其中的感觉。比如安静的湖面,湖水会洗掉所有的担扰。

  第四章 临界点:进与退的抉择

  在临界点上轻推孩子,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轻推时保持联结;二是轻推时持续向前。拉着孩子的手,和他说:“我们要一起去咯,放心,我会一直拉着你的手,直到你做好准备。”在走向恐惧的途中,我们可以时不时地停下来休整一下,但准备好之后一定要向前迈出下一步。

  让孩子吓晕你、抓住你、把你摔倒在地,可以极大程度上增强他们的自信。

  我们可以为孩子设计一些超能力,让他勇猛地打败“焦虑”这个大魔头。

  孩子如果把焦虑看作是一个外部的东西,那么他会更有信心去应对。

  第五章 情绪的释放与克制

  为了让孩子冷静下来,很多父母会说“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这种说法起不到任何作用。例如一个小朋友被另一个小朋友撞哭了,我们会说“小朋友不是故意的呀。”言下之意是你不应该生气和难过。事实是,当情绪脑极度活跃时,才不管别人是不是故意的。

  “他撞了你,这可真把你气坏了。”共情,其实是缓解情绪的更好途径。理解并肯定孩子的感受,是安抚情绪的最佳途径。

  被堵截的情绪和被冻结的冲动,都会引发焦虑。如果我们拒绝自己的感受,那它们就会被堵在中途而进退两难。面对愤怒时,我们需要找对表达方式。从不允许自己生气的人,多半会被别人欺负。在遭遇不公或者面临威胁时,我们需要反抗,而反抗的力量来自愤怒。

  倾听孩子,欢迎他们的所有情绪,并不意味着妥协和纵容。你可以说:“我可以一直陪着你,多长时间都行,你可以哭,也可以生气,但我今天真的不能让你吃糖了。”这句话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你不会因为孩子的情绪而改变你的做法(除非你意识到你是错的);第二,对于孩子此时的情绪,你会重视并提供安慰,而不是否定和指责。

  孩子往往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你可以替他把感受说出来,比如“我猜,你可能觉得…”

  除了在孩子难过时倾听他以外,我们还可以在“心情发布会”上处理那些未被倾听的情绪。就是约定某个时段,让孩子与你分享之前来不及表达的情绪。

  情绪调节运动“忽快忽慢”游戏:

  让孩子按照你指令的速度和方向跑:“向左跑、向右跑、向我跑、快点跑、慢点跑、停…”这类快速应变的运动可以加强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第六章 挑战焦虑性思维

  对焦虑性思维最强有力的挑战,就是关注眼前的现实,而不是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过去和将来上。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时,所感受到的可能是悲伤、愤怒或者恐惧,但通常不应该是焦虑。当危险近在眼前,我们需要的是立即行动,而不是坐在那里焦虑万分。

  当我们专注于某件事情时,紧张感就会大大缓解。通过发展个人爱好、或参加创意性活动,孩子可以从小积累心流的体验。

  第七章 9种常见的童年焦虑

  社交焦虑

  把所有毛绒玩具排成一排,让孩子对它们发号施令,这样可以锻炼他们在公众面前的说话技巧。

  游戏的全部意义在于,让孩子在想象的世界中置换角色,从而克服他在真实世界里的恐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轻推  轻推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焦虑  焦虑词条  战胜  战胜词条  童年  童年词条  
美文

 在校大学生的兼职情况

  在各个大学校园皆能各种兼职广告。兼职打工——作为一种面向社会,走进现实的良好途径,已经在各大校园逐渐成为了一种潮流。通过调查,有65%~75%的大学生支持或...(展开)

美文

 无法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

 不能改变环境,就只有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就只有被破环境淘汰!发牢骚谁都会,环境还是依旧,不能改变什么,所以不能改变这一切的情况下,就只能适应它,站在夹缝里...(展开)

美文

 暗杀局读后感锦集

 《暗杀局》是一本由曲飞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08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