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与重生》是一本由[日]古川隆久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页数:3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毁灭与重生》读后感(一):重述不重评
标准教科书式的昭和史,重要史实、政治、经济、外交、文化面面俱到,浓缩了很大信息量,重“述”而不重“评”,个人感觉不过瘾。
不“重”的评论中,古川隆久基本上持自由主义视角,一再强调昭和前期有缺陷的体制无法代表民意,“对于国家的方针进行广泛讨论,并由政治家负起相关责任的制度,没有被很好地建立起来,这最终导致了战前日本的毁灭”(p327)。这原因固然是日本近代史上屡屡无法阻止战争的原因之一,但却未必是屡屡发动战争的主要原因,在关于后者的论述上,同为“好望角书系”的《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一书给出的答案更让人信服。
古川把战后日本腾飞的因素归功于“和平的生活、对个人的尊重和劳动成果得到相对公平的分配,使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得到完全的释放”(p329),这一点完全赞同;但一定要以上成就是有利于自由发言和讨论所致,却也未免偏颇,将复杂的社会动因简单化了。
另外,古川在行文中对昭和天皇战前战后的行为动机也多有美言,疑是春秋笔法。
《毁灭与重生》读后感(二):毁灭与重生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1/04/12/%e6%af%81%e7%81%ad%e4%b8%8e%e9%87%8d%e7%94%9f/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 [日]古川隆久 / 章霖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21-3
子扉我 2021年春 季风异次元空间三世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21年4月13日,发表时有改动
《毁灭与重生》读后感(三):昭和时代——中国人民心中始终无法忘却的时代
毁灭与重生——这是作者给整个昭和时代的定义!我感到作者定义是很准确的。看到昭和时代的每一个历史大变革,都多少会将其同中国相联系,毕竟一衣带水、山水相连,中国和日本的故事,千百年来起起伏伏。距离我们最近的昭和时代,更是充满了痛苦的回忆!
回到本书,本书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解构历史,在聚焦中央政治斗争、发展的同时,对普通群众的生活、交通、饮食、娱乐等方面都有叙述,基本上还原了当年日本的政治社会形态。昭和时代是从1926年开始的,但其实,本书真正的起点是在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为昭和时代的各项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从制度、经济、外交等方面,都与国际接上了轨。而从明治维新开始,中国的发展却始终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虽说洋务运动让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进步,甚至让西方列国看到了些许的大国风范,但甲午一战,被彻底打回原形。对比明治维新,当年中国的各类革新都没有从制度层面跟上时代,何谈富国强兵。
对比昭和时代,用几句话概括来说:前期,找到一个弱小无助的胖子(中国),可劲的吸血,发展自己!中期,逐渐逐渐膨胀起来,要当独孤求败,结果一败涂地!后期,依托历史机遇和时代发展,又重新站了起来。
三个发展时代,全部都有中国的身影!而且都是被压迫的角色,前期,自己内乱不止,何谈抵御外敌;中期,奈何基础薄弱,只能以命相搏;后期,外压内卷并行,追赶愈加困难!
可以说,近百年的东亚史,就是中国的被压迫史、反抗史!昭和时代就是我们始终无法忘却的时代,却又必须牢记的时代,更需深深反思的时代!
《毁灭与重生》读后感(四):别人走过的路是我们前行的镜鉴
这是“好望角书系”继《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后的有一本译作。因为作者要写一本普通民众都能可阅读的历史书,所以书的内容显得全面而浅近。对于专业人士来说略显浮光掠影,不过适合大众阅读。
作者将书的一个重心放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至40年代中期,日本如何走向全面入侵中国的战争,不过我个人更感兴趣的是战后部分。因为前半部分的历史读得相对较多,而对于战后的情况了解得相对较少。但是当打开本书相关章节的时候,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场景感。特别是读到经历长期经济增长奇迹之后,日本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简直就是我们这代人所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的事情。比如日本社会享受“神武景气”和“岩户景气”带来生活富足的同时,各种公害病也随之出现。最早的就是我们小时候课本中提及过的“水俣病”,其实就是因为当地肥料工厂将废水直接排入海中,废水中的汞元素经过鱼类被人体吸收,造成步履不稳、口齿不清的症状(p250)。1960年代,随着日本各地石油化工企业的兴建,哮喘、甲基汞中毒等病症也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公害病”。甚至,各地频繁发生,居民反对建设工矿企业的运动和索赔呼声。而与病害相伴的还有与吃药问题相关的“药害问题”。就是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有时甚至不惜隐瞒信息,贩卖有害健康的药物。
让今天中国家长焦虑的子女教育问题,在昭和后期也已经呈现。由于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满足于到初中为止义务教育。于是高中数量不足,中考负担增加。为此日本教育部门推出了“内申书”“偏差值”等考核选拔措施。随着教育压力的增加,各种社会问题随之而来。1980年,东京都和三重县的学校发生了教师因为批评学生而遭到暴力攻击的事件。东京还发生过学生因高考失利、复读怨恨父母,亲手杀害父母的人间惨案。还有各种学习班、考试竞争等等……今天我们新闻上的种种不就是人家昨日的重演吗?只是换了一个名字、地点、时间。
别人走过的崎岖或许是我们前行的镜鉴。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或许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独特的问题,而是现代国家发展中必须经历的困境,看看别人的经验,或许有所助益。本书作者其实心中有一个疑问就是当持续高速经济增长模式难以维系以后,日本要如何吸取二战之前昭和时代的教训,把国家建设的更美好。同样经历过二三十年高速发展的我们,可能也会遇到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