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反思》是一本由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著作,先覺出版的2021-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功的反思》读后感(一):一本讲透内卷的书
在刘擎教授的<<现代西方思想讲义>>中认识了迈克尔•桑德尔这位哈佛的哲学教授,又去B站看了他的火爆的<<正义>>的课程(其实也不怎么火爆,没几个赞),很有收获,所以继续找了他的2020最新出版的书来看。
书很好懂,比他的视频课程好懂。在这本书里,作者对大家认为现代社会最能实现公平原则和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绩优制(meritocracy,即 智商+努力= 才干 ) 提出了批评,绩优制会让成功者傲慢,而且会让大家对失败者缺乏同情心,甚至会导致失败者对自己的贬低。平等的努力也集中在争取机会平等,而不是努力消除真正的不平等。文凭变成了阶级流动的门槛,而目前的大学录取机制导致绩优制事实上也没有能够促进阶层的流动,美国社会的主要歧视已经是有大学文凭的群体对没有大学文凭的群体的歧视。
作者给出了几个解决方案,比如大学入学采用抽签制,重视劳动的尊严,批评全球化,对金融业加税等。
作为小镇做题家出生,绩优制的受益者,但是受过多年共产主义教育的我,觉得最根本的解决方案难道不是缩小贫富差距吗?[呲牙]
书是针对美国社会写的,不过我觉得对中国也很适用。高考刚刚结束,中国社会对高考的重视程度越来约重,甚至影响到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开始内卷,我觉得这也是绩优制的恶果。
如果给这本书写一个俗套的推荐语,可以用”一本讲透了内卷的书”。
《成功的反思》读后感(二):作者还是活得太上层了
只看过一些这本书的摘要,我很认同作者对于才德社会的批判,毕竟才德社会的成功人士会更夸耀自己是靠自己成功的比如自己的努力,而失败的人无论如何都得承认自己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带来了精英和底层的割裂以及精英们越来越没有同理心。
作者也提到了精英爬到上层的位置也有运气和时代,自身背景的因素,但恐怕作者还是太西方了,想的太当然了, 提出meritocracy 这个词的Michael Young恐怕会感激自己没见识过现在的社会。
才德社会的问题是,我爬上去了我就能够证明我是有本事的人,你上不去说明你不是有本事的人,你活该。变成结果导向了原因,我是上层说明我德才过人,你是下层说明你德才皆无。接下来就是靠着运气,背景和时代上去的人,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本事,肆无忌惮的无视下层的意愿和呼喊。
在作者的书里,这在贵族社会都是不可想象的,贵族反而是知道进退,做人,了解自己只是运气好才能有现在的地位,知道自己的勤务兵可能都和自己有着相同的才智。
看到现在小三上位的美国副总统,和how dare you的瑞典辍学生以及BLM的那些头头们,是不是更好的说明了这一点。这才是才德社会真正的问题。
所谓才德智能是隐状态,你能观测到这个吗?而你在不在那个位置上才是显状态,没人能观测到隐藏状态,大家都只能观看到显状态。才德就不是什么上升的真正原因,而就是个说法。而能不能上位才是关键,上位了就德才兼备了,上不去就什么都不是。
这恐怕才是现代社会的真正问题。
《成功的反思》读后感(三):对“理所应当”的反思
读这本之前我还真是才德主义的坚定拥护者,个人凭借自身才能,能爬多高爬多高理直气壮地接受社会对你的奖赏(收入,名望和权力),爬不动那是自己能力有限,要不改变策略再试试,要不改变心态接受现实,唯一抱怨的是制度层面做不到实质上的机会平等。
桑德尔这本让我看到才德主义本身会带来的问题而不只是副作用,不平等的加剧不仅是新自由主义下政府退场,全球贸易自由化分蛋糕有问题,才德主义过去四十年在社会流动上的表现也乏善可陈,还有思想层面上的反噬,中产和劳工阶级都内化了这套思维,中产以上我今天的一切都是配得上我的努力的,害怕跌落而做的教育军备竞赛,累死全家甚至觉得投入产出比有点低,我都鸡自己鸡孩子鸡出心理障碍了,还要被说是既得利益阶层抓住好处不放手把门关死了,是你们自己不努力没能力好吧。劳工阶层遭受精英歧视甚至自我歧视,按照当前这套筛选标准我是不行,那就没有获得美好生活的资格了吗,物质先不说,基本的工作尊严和社会认可都不能给,我也是出卖时间努力生活的人啊,这么不把人当人看那自然要把看得见我们的政治家选上台。大家都好难过,只有1%在笑嘻嘻。
桑德尔对此提出的解决办法是重申所得的随机性,比如在与才德主义严密挂钩的大学录取上引入抽签,重新建立各个阶层之间的公共生活对话,展开共善讨论形成一些共识,总觉得他给予了当代政治太多的道德幻想,政府擅长挑最大公约数的事情做,也往往做得很烂(wuli威权就是另一个极端什么都要给你用家国情怀绑架),我认为更能落地的还是个体意识的改变和民间自治团体的共同价值的建立和繁荣(很难)。当前就是要出头得费尽周折,需要放弃太多太多可能还是不行;躺平吧要被利益攸关的人和组织嫌弃和排斥,也没有新的价值感归属感可依靠,只能自己思想建设找中间点站住了。
《成功的反思》读后感(四):笔记·关键词
桑德尔作为自由主义的老对头,在指认过正义(新自由主义罗尔斯)的局限之后,在此书中意在继续补充对自由主义的不满。而介于下列问题,我们可以认为,他对自由主义的新一轮质询是无法令人信服的。
1、名校作弊案切入“才德merit至上”话题的讨论。
这是有失偏颇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区分:才德本身 和 伪装才德。
实现才德本身是目的,而非手段。因此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返回康德对目的和手段的区分更加明晰这一点。
2、桑德尔观点:成功者出于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对待失败者的态度是傲慢的,认为失败者自食其果;失败者只能忍受屈辱。
成功者必然是傲慢,失败者必然忍受屈辱的推论不成立。
理由:成功者和失败者是针对事件做出的角色划分,而非对个人的总体价值唯一评价。
另外,成功者认为是仅靠自己成功的,失败者被指责为是仅靠自己失败的,这是对两个角色的刻板想象。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究竟是成功/失败本身需要对所有的不和谐事件背锅?亦或者是一些人对待成功/失败的态度需要背锅?亦或者是某类人追求成功/面对失败的方法需要背锅?
3、桑德尔观点:才德之上与中世纪神学密切相关。
继续了韦伯Max Weber的课题不错。但是由于其缺乏对才德本身和伪装才德的区分,所以此段的论述是混沌且无效的。
我们姑且认为其本意是想指出,对才德本身的追求是与中世纪神学对救赎的追求密切相关的,而联系两者的重要概念正是commmon good至善。
正如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中观点所指出的那样,基于新教伦理的现代资本主义精神,重视人的“天职”,把追逐财富不仅仅看作赢利,更看作一种义务。这种义务,曾表现为对上帝的臣服,后表现为对市场(规律)的臣服,总之是对至善的臣服。对市场(规律)的臣服,亦是自由主义理论的重要前提。
桑德尔意在强调,今天的社会,我们一味追求才德,是有问题的,会导致所有人汲汲营营并且失去尊严。但是,他在这里似乎忽略了,“无限制的获利欲望是反社会的是不道德的”的观点正是传统神学的核心。他反对自由主义的立场,有该种传统借尸还魂的味道。
而通过宗教改革对这种传统的涤荡,最后凝结在资本主义精神中的,是这样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基于个人选择的,认为“劳动并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手段,它是一种精神目的”。这不是任何外在于自身的目的,而正是自身目的一种表现方式。这种精神指引下,人们会认为“远离贫困如果是值得称道的,那么选择更加有利可图的职业是一种义务。贪欲尽管有害于灵魂,但是与懒惰相比,已不再是一种可怕的威胁”。
举个例子来说明,如果我们的孩子们抱怨今天的职场和学业竞争卷之又卷,我们大概可以要求他们回答这样一些问题:你最想做什么?你目前拥有什么?又有什么不足?你又该如何完成你的计划?
个人选择。请允许我高亮这个词。
桑德尔遗忘了韦伯的讨论基于的一种基本的假设和观点,那就是“认为社会进步时自下而上发生的,每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都不是由那些渴望把持财富与权力的阶层,而是由那些起自微贱、在一些朦胧基础上建立了某种新结构的阶级创造的”。这也是皮雷纳Henri Pirenne在1941年的论文中所提出的著名论断。所以,指责努力或者指责努力者大概才是最为民粹的路径,并且是错误的。我们不应该质疑common good被现代社会所表征的方向,我们应该探讨的应该依旧是上文所提到的几个问题:
究竟是成功/失败本身需要对所有的不和谐事件背锅?亦或者是一些人对待成功/失败的态度需要调整?亦或者是某类人追求成功/面对失败的方法需要对此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