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很多成语词条释文,第一段都有“意思是”三字。一年多来,已用“编辑”功能删除了一百多个“意思是”,(不包括“未通过审核”的)。比如“坐立不安”词条,《百度百科》原来的释文第一段:“意思是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中国成语大辞典》的释文第一段:“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第1814页)。《新华成语大词典》:“坐着和站着都不安稳。”(第1280页)。《汉语成语辞典》:“坐也不是,站也不是。”(1153页)。这些成语词典释文开头都没有用“意思是”三个字对解释加以说明。相比之下,《百度百科》的释文冗长了一点,经删除“意思是”以后,句子就正确了。
但最近有的编审人员却不一样。删除“坐井观天”词条的时候,未通过编审审核,删除不成功。《百度百科》是这样的:“坐井观天(拼音省略)。意思指坐在井里看天。”《中国成语大词典》、《新华成语大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等,它们的释文第一段是这样的:《中国成语大词典》:“【坐井观天】(拼音省略)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比喻眼界狭小。”《中国成语大辞典》第1814页。《新华成语大词典》:“【坐井观天】(拼音省略)坐在井底看天。”第1280页。《汉语成语词典》:“【坐井观天】坐在井里看天。”第1153页。编审回复:“亲,您提交的版本,未有效提升词条质量(语句不通顺),百科妞无法通过哦(┬_┬)”。即使只改正一个标点符号,也是提升了文章质量,删除三个多余的字,把病句修改成正确的句子,怎么是“无意义修改”?难道让病句存续才有意义?更不明白这“语句不通顺”从何说起?给他们提供的参考资料--三本成语词典难道都“语句不通顺”?
还有“甜言蜜语”。《百度百科》的解释是:“甜言蜜语,汉语成语(拼音省略)意思是为像蜜糖一样甜的话。”自然,除了释文开头多了“意思是为”四个字,跟其他成语词典的释文基本一致。删除“意思是为”以后,编审回复:“您编辑的词条格式排版不美观或属于无意义调整,”!
《百度百科》此前还有其他回复说:“你好,反馈不属实,该词条中中意思是说明对该文字进行一个解释喔”。难道没有“意思是”这三个字的说明,读者就不知道词条后面的释文是对“该文字进行一个解释”?这样翻来覆去地对解释进行解释,不仅重复累赘,且完全没有必要。当然,加上“意思是”用心是好的,怕读者看不懂。这杞人之忧不仅轻视了读者,可能还想贬低所有的成语词典,(实际上是降低了《百度百科》自己的质量)。因为任何一部成语词典,对词目的解释都没有在释文开头冠以“意思是”三个字,都是直接对词目进行解释的。我翻阅了各个版本的成语词典,不论袖珍的还是大型的,新版的还是旧版的,几乎所有的词目释文第一段都没有“意思是”三个字,没有哪个在释文开头加上“意思是”三字对解释再进行说明的,如果在每一条词目的释文前都加上“意思是”三字,那一部词典就会多出几万字!就算是在电子版上,如果读者连续阅读《百度百科》的成语词条,每一个解释的开头千篇一律都是“意思是”,很容易使人乏味生厌!
自古以来的文人都提倡文章要简洁、明朗、干净利落,如:“辞达而已矣”。“文以辩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不能怕读者不明臼,翻来覆去地讲,既浪费文字,又耽误时间。要使语言简练。最要紧的是尽量节约用字,少用字。简洁的文字,没有废话,既节省了读者的时间,又使读者阅读时感到舒服。并且,如果句子有了多余成分,这个句子就成了病句。
随便哪本严谨的词典,词目释文里都没有冗词赘字。如果句意已经明确,再多出些不必要的词语,就会出现成分赘余的毛病。 所谓赘余,是指一个结构完整、句意明晰的句子,表达上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组成部分。它是病句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百度百科》成语词条很多释文第一段就是这种病句。
说话,写文章,第一要简明扼要,简明扼要是写出好文章的基石。《百度百科》不仅只收集词条加以解释,释文自身也是读者的榜样,所以对词条的解释应该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岂能含有半点瑕疵。并且词条质量也是衡量编辑评审人员水平的重要标准,别以为词条是用户编辑的,《百度百科》就没有责任。
前些天,把“插翅难逃"和“插翅难飞"两条成语的“意思是”都删除了,结果“插翅难逃"通过了审核,"插翅难飞"、却未能通过审核,我把两个结果并列在一起询问客服,没想到刺激了哪个人娇嫩脆弱的神经,彼恼羞成怒之下竟然把前几天已经更正的几个成语词条:“坐井观天”、“甜言蜜语”、“插翅难逃"、“老弱残兵”、“无论如何”等释文的第一段都改回了病句!已通过的审核变成了未通过审核。通过率也从百分之九十一,一下子降到了百分之八十五。原本这也基本上是因为删除“意思是”,从百分之九十七降下来的。不过这倒无所谓,就是把通过率降到了零,自认为该说的话还是要说(问题是通过率降到一定的百分比以下,就不能再修改词条了)。如果没有发现错误,倒也罢了,明知错了,还讳疾忌医阻止更正,那不只是在买弄你手中的权力,更是不负责任,贻误读者!君子闻过则喜,乐于接受别人给他指出的错误,并因此感到高兴,所以把别人的意见视作“宝贵意见”。《百度百科》某些编审人员对别人指出的错误还强词夺理百般狡辩,“是非君子之道”。
《百度百科》现在已成了人们重要的学习工具,也有引导和规范汉语使用的重要作用,很多时候对读者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编审人员应该兢兢业业,严肃认真,但《百度百科》的编审人员中,却有人以草率、鲁莽的态度对待这么重要的工作,甚至在工作中发泄个人自大任性的脾气!不论多么微不足道的权力,都可以使人骄傲、使人狭隘、使人蛮不讲理!使人不惜贻误“全球"读者和损害自己企业的声誉!
凭心而论,《百度百科》是知识的总汇,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识,可供人们查检必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为人们的学习(我特别赞赏对汉语的学习)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本人就受益匪浅。《百度百科》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断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发挥了巨大作用,功不可没。因此,本人对百度百科作出的巨大贡献心存感激。本不想把这个争议外扬,免得影响百度的声誉,可又不能任这种错误延续下去,让谬种流传。更不能让这些成为范文的病句,贻误无数的读者,并且《百度百科》大量出现这种低级错误,也影响她的声誉。但最近好意向他们申诉,他们却对你敷衍了事,甚至信口雌黄!说你什么“语句不通顺”,什么“词条格式排版不美观或属于无意义调整”,更为过分的是倒打一耙:“被你修改成病句”等等 !在通过率上也只有“减法”没有“加法”,(修改错了的减分,修改正确的不加分)。后来想在“甜言蜜语”词条“讨论”栏里跟他们和大家“讨论”一下,哪知讨论才仅仅开始十三个小时就被结束了!后续的追问更是被直接删除!真像是一手遮天,又像是掩耳盗铃。 某些编审人员不负责任又霸道的态度,出乎常人意料之外! 《百度百科》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络百科全书,要“让人类平等认知世界”。希望《百度百科》尽职尽责,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让人类平等、正确地认知世界.切莫滥竽充数,固执地有意以“病态”面对全球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