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在比较中做出选择。如果你去相亲,建议带上一个和你外貌条件近似,但是比你稍微差一点的同伴,这样更容易吸引对方。当然,最好你在谈吐各方面都比你同伴出色一点。因为你的相亲对象很难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对你做出评估。但是如果把你和同伴一比较,那就会把你提升不少。反之,如果你带上一个比你优秀的同伴出去约会异性朋友,就要当心是不是替人当了诱饵。
我们的行为不自觉带上了比较,这种相对论很多时候让我们痛苦不堪。因为当我们比不过周围人时,就会产生嫉妒与羡慕。
教育生活亦是在比较中痛苦。
有一种别人家的孩子,是家长心中永远的痛。其实学生最烦家长老师把自己和优秀的别人做比较,因为有一种痛苦是我不如别人。当然,他们不介意和比自己差的同伴比较。因为有一种快乐就是我比别人好那么一点点。
教师的痛苦也是产生于比较。一名老师在开学时公开怨怼工作量太大,既当班主任,又兼任两个班英语教学,还有其他诸如学科组长等学校工作。他比较的最直接的对象是一名女教师,只上一个班英语教学,也不是班主任(这名教师兼任有党务及图书管理工作);当然他比较的还有其他工作量相对较轻的教师。甚至他还抱怨学校安排的英语教师太少,没有让音体美教师来当英语教师。这里,他没有考虑到一是他这个工作量算是正常工作量,在我校还有比他更重工作量的教师,在其他学校还有更多比这工作量更大的老师;二是他没考虑到学校其他教师的实际情况。那名没上双班的老师,因生孩子和生病导致教学不是很连贯。在当班主任这一块上,这名被比较的教师能力较弱(此为推测,因为这名教师在处理学生课堂问题上,很多时候靠所教班级班主任);三是所有工作不可能那么平均,但是付出是得到相应回报的。这名抱怨的教师因工作量大,评职比同期教师早,收入也比同期未当班主任的多得多。其他未当班主任的老师羡慕他的收入与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