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2033》是一本由[俄罗斯] 德米特里·格鲁霍夫斯基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496图书,本书定价:69.8,页数:202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铁2033》读后感(一):一场真实的末日求生之旅
两周的时间读完了《地铁2033》,仿佛经历了一场真实的末日求生之旅。公路片的模式放在幽暗逼仄的地铁之中让人耳目一新,各个站台不同的风土人情更是惟妙惟肖,核战争改变了环境,环境影响到政治,不同的政治又催生出站台的不同面貌,世界的横截面和纵深浓缩进了一个地铁之内,好像一切本该如此。
人为什么活着,这个传承了千年的人类哲思,在末日余生的世界里被反复推敲,每个幸存者都有属于自己的解答,这些思想有的荒诞,有的极端,有的沉沦,有的反抗。在未来失去脉络的当下,地铁里黑暗丛生,阿尔乔姆作为人类希望的火种一路披荆斩棘,克服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使命。不同于唐三藏的是,这个结果太过于讽刺,让阿尔乔姆苦苦追寻的意义变得可笑,沟通的桥梁断了,属于人类的最后一丝曙光被导弹掀起的黑暗遮蔽,人类再一次为自己的欲望买单。
我喜欢末世类的作品,失去了道德的约束,人性被无限制的放大,在欲望的洪流之中,那微弱的人性之光就显得特别微暖,人终究不是野兽,因为当我们思考存在的意义时,我们正与爱同行。
《地铁2033》读后感(二):人类,总是这样么…
人类,总是这样么… 关于交通工具的科幻作品,国内一个作家曾经有三部曲,高铁就是其中一部,自己应该是买了但是具体放在那个书柜了不太确定,也许哪天找出来再去阅读,今天要说的是俄罗斯作家的《地铁三部曲》系列作品第一本,因为目前自己阅读完的只有《地铁2033》,应该还有《地铁2034》,《地铁2035》两本,自己没有玩过"地铁系列游戏",据说有根据这个系列制作的游戏,还有创作的影视化作品在不久的未来将会上映… 其实初始看简介,典型的废土风格,而自己很久没有阅读类似类型的作品了,如果硬要说七八年前自己可是读了很多这样的作品噢,而这次是末世废土风格又是俄罗斯作家,自己很久以前就说过,无论是苏联作家还是俄罗斯作家,那种文笔下与生俱来的哲学思辨讨论和悲观主义色彩让很多人难以招架,不愧是曾经出过很多哲学家思想家的民族,在科幻作品,爱情作品,甚至是艳情作品中角色都总是在思考生与死,存在与灭亡,真理与谬论,科技或宗教…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恰逢中秋节的中午,自己因为事情上街,看到的是歇业的店铺,减少的车辆,近乎没有行人的街道,虽然知道不可能,但是好像只能听到自己的脉搏和心跳,就在想会不会忽然出现辐射后出现的"地面生物"…当然啦,比之作者在书中描绘的末世之下的地面场景就黯然失色了… 回到书中,故事描述了在千禧之年前后,人类终于是用自己的科技完成了自己的毁灭,无论是军备竞赛或者是肆意的战意,在俄罗斯莫斯科境内,末日看来的时候恰逢在地铁线路中的人们,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行人旅客,得益于地铁的环境和封闭系统抵挡住了核辐射和其他存活了下来,但是这样的没有未来的存在,各个地铁站点成为了一个个近乎独立的存在,当然啦,意料之中的,无论是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站点成为了富可敌国的存在,还有默默无闻的站点因为能源,因为物资发展迅速,当然也有因为宗教人士原因信仰了某些神秘主义的站点,还有因为各种意识形态在拉锯战的"政体",看起来,就算是经过了"随机湮灭",剩余的人类依旧会发展成为微型的世界,就算这是一个地下世界,就算是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看起来永远没有未来… 书中的主人公因为一个特殊的嘱托开始了自己的"历练"之路,正如文中说的,当年应该是半个小时可以走一圈的环线,现在普通环游世界似的需要克服各种困难,有人为的阻隔,有未知的恐惧,有证件的苦恼,还有意识形态的争夺战,这里有人依旧相信科技,这里有人厌恶科技转而相信神秘主义,这里依旧存在旧世界的各种架构…跟着主角的冒险,读者可以看大到各色迥异却又分外合理的不同地铁站点… 其实作为见过实际莫斯科地铁站的人,阅读这本书代入感更加强大,不过要继续说的是,书中到后半部分,主角经历了很多,而他也更多的陷入了对于自己信仰什么相信什么,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人最终会怎么样,这些哲学问题的疑问和求索之中,而最后主角明白了真相的那一刻,也是他亲手毁掉未来的时候… 总的来说,废土末世风格塑造的世界观中通过对于地铁环线和站点的合理构思,这个系列作品已经在立意上成功一半,斯拉夫风格浓郁,苏俄风情浓厚的站点名称和其中隐藏的俄罗斯文化历史人文信息让整个故事可读性更强,不同的地铁站点的发展,从地理位置,或者环线作用,或者意识形态,或者历史原因,成为了不同的模样,又是一种成功的对于现在的真实世界的一次"暗讽"读了让人陷入沉思,而主角从一开始对于自己面对的世界的探索,他寻找到了真相却又无能无力的挫败感,把苏俄作家的悲剧主义色彩文风发挥的淋漓尽致,个人评分9.1分,推荐指数四星半。
《地铁2033》读后感(三):《地铁2033—35》:20年后那些丑陋而可怕的怪物就要跃出屏幕?
年初的时候,由俄罗斯作家德米特里·格鲁霍夫斯基创作的《地铁小说三部曲》(《地铁2033,2034,2035》,还在出版流程中。好友问,有没有时间帮我们看看这套书呢?我想了一想。
假如读一本当地作家的作品也能算是去该国看了一眼,俄罗斯绝对是我去过次数最多的国家。2015年,真的去了一趟俄罗斯,回来后啰里啰嗦写了20多篇文章,还汇编成了一本书,《当旅行遇见文化》(该书今年重版出来,变成了全彩,估计快要上市了吧)。而我之所以有那样的胆量,全赖大学期间读了一大堆俄罗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作家的作品。
想了一想的结果是,我答应了——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阅读俄罗斯文学作品了,尤其是俄罗斯当代文学作品。上海九久读书人曾经出版过一套“中经典”丛书,其中就有几册俄罗斯当代作家的作品。我从中挑了两本读了读,似乎没有感受到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一脉相承的气势和气度,便搁下了。
书稿是放在一个小纸板箱快递过来的——这两年,以“既读了书又赚了钱”为由头,帮朋友们读了不少书稿,像《地铁小说三部曲》这么豪气地用一个纸板箱运过来,还是头一回。打开一看,哇塞,三部曲超出了1000页,就用页码除了除朋友给的天数,看了起来。
《地铁小说三部曲》正式出版以后,我好奇地去网上看大家对翻译的评价——其实很多余,只要是译作,哪有不被读者吐槽的?只是,我一个字一个字丝毫不敢懈怠读完的《地铁三部曲》,被人指摘了,心里到底有些不痛快。而在读稿的过程中腹诽过译者的那些话,全都烟消云散了。
所以,说第一部《地铁2033》因为改编自游戏而显得冗长而啰嗦,是不确的。19世纪俄罗斯文学井喷式地爆发后,作为重要的文学样式小说更是蓬勃生长。在俄罗斯,把小说写成长篇巨制,非常稀松平常,如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分了上下两卷,《战争与和平》更使巨型到了四卷本。另一位文学巨擘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小说就体量而言可能没有一部超得过《战争与和平》,但他的小说密度过于紧致,读一本他的《罪与罚》或者《卡拉马佐夫兄弟》,需要的时间恐怕要长过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看来,俄罗斯文学的传统没有因为过去100多年的世事更迭而丧失在时间的洪流中,德米特里·格鲁霍夫斯基在创作后来被读者界定为“废土文学”的《地铁2033》时,想要把科幻小说写得有深度有厚度。
然而,那些关于历史的、哲学的、宗教的议论以及在《地铁2034》、《地铁2035》中被作者着力描述的父女情、夫妻情、人与人之间疯狂的绞杀等等情节,都没有让我过目不忘——仅就宗教问题的议论,在俄罗斯谁能超越列夫·托尔斯泰?读一读《复活》中聂赫留朵夫面对已“堕落“成妓女的玛斯洛娃时那一大段一大段内心独白吧,年轻时跳跃着翻过去了,现在再读,真是非常感慨——平心而论,将德米特里·格鲁霍夫斯基历史的、哲学的、宗教的论说不能吸引我归因于他功力不够,是不确切的。实在是他虚构的地铁里的未来世界,过于恐怖。
如果德米特里·格鲁霍夫斯基的大幻想仅此而已,难以想象他能将《地铁2033》敷衍成近500页的一本长篇小说,更难想象游戏公司会相中整天在地下铁车站忙着种蘑菇、烹煮蘑菇、吃蘑菇的一群因失去阳光、空气也恶劣而脸色苍白的核战争的幸存者。在《地铁2033》里,作者想象以莫斯科地铁车站为根据地的幸存者们,将生活在不同车站的一群人视作了一个小社会,每一个小社会为了让自己人生活得好一些再好一些,车站与车站之间利用地铁轨道联接起彼此后既互相利用又互相伤害……读完《地铁2033》,我们会觉得那就是德米特里·格鲁霍夫斯基将大地球缩小成的小世界,《地铁2033》讲述的就是幸存者为如何在核战争的废墟中生存下来进行的各种尝试;《地铁2034》讲述的是艰难活着的人类在向历史寻求遭遇困境的原因的的同时,与地下怪物及病毒争夺生命的惊心动魄的过程;《地铁2035》的叙述更加丰满——虽然阿尔乔姆是《地铁三部曲》始终的男主角,但直到读完这一部,我们才会将这个出生在地面、长大在地铁站的男人奉为英雄,在三部曲的第三部里,他始终在为人类重回地表生活寻找可能性,“他愿意付出生命来带领自己的人民重返地表”,印在封底上的这句话,只有将《地铁三部曲》读到这里的读者,才能体会到阿尔乔姆能有这样的勇气,是经过了九死一生的历练。
惟其如此,我想说,德米特里·格鲁霍夫斯基的科学幻想能力实在令人钦佩,他无中生有地呈现在三本小说里的地下世界的各种怪现象,实在太恐怖了。
以上出自《地球小说三部曲》的关于未来威胁人类生存的野兽的相貌,“阿尔乔姆把所有自己认识的动物都想了一遍,也没有想到哪种动物能被辐射成这副模样”。阿尔乔姆当然想不到,因为,那都是德米特里·格鲁霍夫斯基的虚构。可谁能斩钉截铁地告诉我,德米特里·格鲁霍夫斯基的幻想不会像儒勒·凡尔纳著名的科幻小说,终将成为人类社会的真实存在?更令人深感惊悚的是,作者假定《地铁小说三部曲》故事发生在2033年、2034年和2035年。想到现在我们积极参与的虚拟游戏将在20年后变成现实,也就是说那些野兽怪物在20年后就要跃出电脑屏幕与我们面对面?一想到这里,我不寒而栗地推开了德米特里·格鲁霍夫斯基的《地铁小说三部曲》。
为了配合氛围沉浸式阅读,大半部分是在夜里饿着肚子手举手机用屏幕昏暗的光照着看的,每次看到阿尔乔姆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有东西吃了,就掏出备好的烧烤猪肉片一起吃;每次提到什么新的地铁站名,也同样举起昏暗的光顺着贴在墙上的莫斯科地铁图寻找;阿尔乔姆前进的过程中,一个个地铁站也在我脑海里亮起来,逐渐拼连起一条条地铁线,最后组成了一幅充满了故事、流言和传奇的地铁网,看完了第一本,就已经好想去莫斯科把地铁都坐个够啊……(T_T)
看之前本以为这会是本极其“硬邦邦”的科幻,猜测这大概会像是一本多了些变异生物的军事小说,没想到阿尔乔姆在地铁内漫游的过程中花最多篇幅描写的却是各种梦和幻象,这个总是处在狭窄逼仄,永远有天花板阻隔看不见天空的地下的故事甚至因此让我经常联想到天高水阔的《地海传奇》系列——同样看似平凡的“被选中的”少年,同样多的幻象和梦境,同样在年轻时犯下大错被迫四处漫游,时常落入极其悲惨的境地,却背负着弥补过错、拯救世界的命运——不止如此,阿尔乔姆经过的每一个地铁站都完全不同,听到的流言、恐怖故事、关于世界的解释也层出不穷,浪漫和可怖并存的深渊包裹在现实的地铁上,那么真实而诱人,又有着无穷发展的可能性;再加上阿尔乔姆时常会反思自己在很多时候作出的选择,不难理解为什么小说被改编成了那么厉害的游戏了——不论阿尔乔姆在哪里作出什么选择,故事似乎都能以一种可信的方式继续下去,而且同样精彩——我看的过程中也经常会想“这书也太适合做成游戏了吧!”
看过书中一行人胆战心惊地在各处名建筑的废墟探索,同时也能看到这些建筑现在宏伟的样子,有种奇妙的感觉,以后自己坐地铁、去外面逛,想必看待世界的方式都会变得不同,有更多乐趣了吧。
附上一些书中出现过的地方的照片,以供阅读时参考想象,这里借用一些网友的照片,侵删:
地上部分:
国民经济成就展览中心站的照片来自摄影师“平凡记录”的博客,博客内还有更多展览馆内的照片【莫斯科】国民经济成就展览中心
故事开始时阿尔乔姆所在站的国民经济成就展览中心
列宁图书馆的图片来自俄罗斯VK博主Интересная Москва的文章 Все о главной библиотеке страны ,里面有很多图不用翻墙。因为比较喜欢图书馆,所以多放几张~
大图书馆正门
进入正门后的前厅
大阅览室
大阅览室的雕像
回旋的楼梯
索引卡片柜
书里没有出现的气动传送装置,因为很喜欢所以也放一张在这里
克里姆林宫的照片也来自摄影师“平凡记录”的博客,博客内还有更多克里姆林宫的照片
【莫斯科】俄罗斯的心脏,克里姆林宫
不能看的克里姆林宫★
地下部分:
来自知乎答主“阿列克谢耶夫斯基”在问题“为什么莫斯科的地铁站会建得那样奢华?”下的回答,挑选了故事中出现的几个地铁站:
2号线莫斯科河畔线马雅可夫斯基站
1号线列宁图书馆站,可换乘3号线阿尔巴特站、4号线亚历山大花园站和9号线波罗维茨站
1号线猎人商行站,可换乘2号线剧院站、3号线革命广场站
4号线基辅站,可换乘3/5号线同名站
2号线新库兹涅茨基站,可换乘6/8号线特里季雅科夫站
3号线革命广场站,可换乘1号线猎人商行站和2号线剧院站
3号线阿尔巴特-波克罗夫卡线基辅站,可换乘4/5号线同名站
3/8号线胜利公园站
就先放上很快找到的这些图吧,去看第二本了,有什么地方有新找到的图片之后再添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