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是说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古人读文章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处理停顿,这就叫“断句读”在一句话的末了段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断开叫“读”。
我们学习的文言文前辈们已经用标点符号和段落为我们做了标记,但还需要我们理解课文,注意句中停顿,把握好朗读的节奏,读出个人的理解。
1、句子中相对完整的表意成分不能拆开。
要正确划分文言文的句中停顿,就必须先理解字词句含义。
①借助课下注释。
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这句
“内集”是否要拆开朗读,这就要看“内集”是不是要共同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课下有注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这说明内和集是两个字,共同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所以他们之间不能停顿。
②结合语境推断词义。
“谢太傅”和“寒”之间要不要断开?如果不断开就理解为,谢太傅感觉寒冷,下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这个解释在逻辑上说不通,如果谢太傅感觉寒冷,那么就应该接着说避寒的方式或者寒冷的后果,而不是在下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可见寒雪日是三个字,共同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天寒下雪的日子,不能再拆开。
2、专有名词(时间、地点、官职、人名等)不能随意拆开。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一句。
根据课下注释可知王凝之是人名,是专有名词,不能拆开。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可见一二。
4、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做任何事都需要有好的开始,求学问也不例外,打好了基础,才能追求其他更高深的知识。研究字形及句读可以说是研究学问的基础。就句读来说,虽然称不上什么高深的学问,但只有正确划分句子,才能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观点。断句读是学习文言文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和理解文章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