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创业,大家想到的往往会是改变世界、实现人生价值等豪言壮语。而我最初的创业冲动,其实并没有想这么多——我要靠创业来赚学费,不跟家里要钱。
2007年,我被保送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大学期间,我主要靠写程序来挣学费和生活费,再也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2010年8月,我开启了自己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做的是当时比较火的电商导购返利网站。我们天真的以为这种模式资金回收快,应该很容易成功。但真正插入进来,才发现远比想象的要困难,当时全国已经有几十家返利网站,同质化非常严重,还是学生的我们,没有资金优势和相应资源支持,很难脱颖而出。
这大概是我人生的第一次滑铁卢,差点连吃饭的钱都折腾光了。这次失败给我的教训是:大学生创业,没有任何资源和经验,不要完全去抢“风口”。风口上虽然可能更容易起来,但竞争也更加激烈,你会摔得很惨。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没有真真正正的站在风口上面,而是始终站在风口的边缘。
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喜欢到学校里去看项目,因为大学生创业的出发点更多的是“我这个产品能改变什么,能为用户提供什么”,这就是对的。社会上的人创业都是一拥而上地围绕“风口”,而即将成为“风口”的人可能就在学校里面。
抓住一个需求点持续去做、逐渐演变
有了第一次惨败的教训,我开始思考一些不是那么“风口”的方向。经常逛淘宝的人应该都知道,“特价”、“打折”等字眼是最能吸引用户眼球的噱头。当时我就在思考,为何不搭建一个10元商品导购平台?把所有的爆款都聚集起来,平台的影响力自然就会叠加。而且这种导购模式只负责提供信息,更加轻量,适合学生创业。2012年4月,我们推出了国内首家“9.9元包邮”秒杀网站——九块邮(现在已经更名为“卷皮9.9包邮”)。九块邮极具噱头,很快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不到一年时间,网站的月交易额就突破了2000万元,用户量过千万。
现在再回过头来思考,我觉得所有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都是从一个很朴素的需求出发,然后持续的围绕这个需求点去发散、去逐渐演变,最后就很可能演变成一件很大的事情。现在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格局,基本上你能够想到的大需求都已经被别人分割的差不多了,你只能去专注一些别人遗漏的边边角角的需求。这些边边角角的需求看似市场份额不大,但如果你切中了,还是有可能撬动整个市场的。当然早期你可能想不到那么多,而是应该有想法就去执行。
九块邮做起来之后,我们也遇到了一些的瓶颈,因为运营模式很容易被模仿,各种名目的“9元”导购平台蜂拥而至。不过这时候我们的品牌口碑和用户量已经做起来了,做的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商业模式定位也越来越清晰——专注做低端消费市场。与此同时,我察觉到,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热衷“九块邮”的网购用户也开始倾向于购买价格更高的折扣商品,于是从“白牌”和“弱牌”入手,创立了极具性价比的折扣平台“卷皮网”,专注覆盖低端市场,做折扣特卖。2012年卷皮网销售额1亿多元,到了2014年就很快增长到了25亿元。继2014年2月初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后,同年12月的B轮融资中我们得到软银赛富的青睐,拿到3500万美元。
能够一年完成两轮融资,我觉得关键还是我们做的事情靠谱:
首先,价值链完整,一端对商户有价值,一端对用户有价值,从模式上符合投资人的需求;
其次,团队整体综合实力强;
最后,市场体量足够大。低端消费市场的商业价值很高,需要有平台来承接。
对于大学生创业,我的另一点体会是要充分运用好你的校友圈子。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我觉得挺后悔的。创业前我没有在学校的技术社团待过,跟学校里的牛人圈子交集太少,也没有大公司的工作经验,所以早期招人很吃力。当时我在学校也就认识一两个比较牛的,后来也是通过圈子逐层扩展人脉,结识了我的创业搭档夏里峰。大学生创业,你没有资本去吸引到高端人才,但你对你的校友圈子是熟悉的。另一方面来说,跟你一些创业的学生基本上也是没有经验的,创业过程中你还得去培养其他人,所以大学生创业很难。
有朋友问我,最优秀的人都在苦逼创业,而你的那些混迹大公司的同学都过得挺好的,你失落过吗?创业早期,我也曾经有过失落,当时公司是已经有不错的收入了,而我每个月还只给自己开1000元工资。但你自己会感觉的到,你正在思考和拥有的东西不一样,这是在大企业里面很难去拥有的,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