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叔本华自述(17 老年是人生的悲惨时期吗)

  人们习惯于称青年时代为一生的幸福时光,而老年则是一生的悲惨岁月。如果欲望的满足能够让人幸福,那么这种说法就是正确的。然而在青年时代,人们被种种欲望所支配,结果是痛苦多而快乐少。到了老年,人的欲望逐渐减少,其心境趋于宁静平和,开始喜欢坐下来沉思。这时他们的认识能力达到最佳状态,在大脑中处于支配地位。人在纯粹的认识状态下是感受不到痛苦的,因此,我们的生活越是受认识能力的支配,我们就越是感到幸福。

  我们知道,所有的享乐都具有否定性,而痛苦则具有肯定性质,由此可知,欲望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人到老年,尽管减少了许多享乐,却并不感到痛苦。实际上,每一种享乐都不过是欲望的满足,一旦欲望消失,享乐也就没了,这就像我们吃饱以后不想再吃或者睡醒以后不想再睡一样。柏拉图在《理想国》的序中说,一个人的老年是最幸福的时期,因为这时他才最终摆脱那不断缠绕着他的种种欲望。我们甚至可以说,只要一个人仍然受到欲望的影响,就会不断地产生幻觉和冲动,类似于一种轻度的疯狂状态;只有欲望完全消除,人们才会变得理智起来。总的来说,除了个别例外,青年人大都有些多愁善感,而老年人则显得宁静平和。这是因为,青年人在种种欲望的刺激下不得不奔波操劳,从而失去了自由。我们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灾难和不幸都是欲望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人到老年之所以感到愉悦,就是因为摆脱了长期束缚自己的欲望枷锁,终于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你也可以说,一旦什么欲望都没有了,生命的内核也就消失了,只剩下一副空壳;或者就像一出喜剧,刚开场是活生生的人在演出,到落幕时就变成了穿着同样服装的木偶。

  不管怎么说,青年人总是骚动不安的,而老年人则表现得宁静平和。这就表明两者的幸福感是完全不同的。小孩子向他看到的世界伸出双手,想抓住这五彩纷呈的一切,这是因为他的感官十分稚嫩,容易受到种种诱惑。青年人在这一点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同样受到五光十色的外在世界极大诱惑,而且其想象力增强了他的欲望,幻想获得种种不可能的东西,这使得他不得安宁,也就无法获得幸福。而一个老人的心中充满宁静,因为欲望大大减少,也不容易被激发出来,而且丰富的人生经验让他洞穿事物的真正价值,摆脱那些歪曲事情真相的种种幻想和偏见。现在他能够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人世百态。

  这样,几乎所有的老年人(包括那些平庸者)都表现出一种睿智的态度,跟青年人的情况迥异。从青年到老年的转变,最大的结果是人的精神处于宁静状态,而这就是一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和核心内容。当青年人认为世上一切都是美好的,他能够获得一切时,老年人却坚信,人生就像一枚果实,尽管它的外壳十分好看,内核却是空的。

  只有到了老年,一个人才会确信:万事皆空,繁华只是幻影。他明白,幸福就是能够摆脱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至于是住在皇宫还是茅草棚,都是无关紧要的。在他看来,世人所说的伟大和渺小、高贵和卑微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别。直到这时,他的心境才处于完全的宁静之中,笑对这个幻象纷呈的世界。他知道,人生表面看来有如那些绚丽多彩的霓虹灯,而其实质却是一片灰色,它的价值只能用无痛苦来衡量,而不在于它能给我们带来多少享乐。

  人们通常认为,老年人必定会疾病缠身,同时感到了无生趣。实际上疾病并不必然陪伴着老年人,许多长寿者随着年龄的增大,反而越来越健康。至于生活中的乐趣,我在前面已经说过,老年人要比青年人更加不会感到生活无聊乏味。到了老年确实会感到孤独,但孤独并不必然导致生活无趣,除非他们是一些在与人交往或感官刺激中才能感到乐趣的人,而他们其它的精神能力从未被发挥出来。

  人到老年,精神能力确实会衰退,但只要他有过丰富的精神活动,就足以抗击烦闷无聊的侵袭。如前所述,这时他已经可以将经验、知识、实际和反思融为一体,世事洞明,判断力更为准确,对事物联系的把握更为深刻,视野也更为开阔。他改造了自己原有的认识,同时还在增进对事物的新认识,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修养,从而让自己在精神上获得满足和充实。这些都对因老年而产生的精神衰退作了补偿。此外,在老年,时间过得很快,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烦闷无聊。如果到了老年不需要再为生计而操劳,那么体能的衰退并不是一件坏事,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到老年仍然贫困,这是很不幸的。如果能避免贫困,同时身体还很健康,那么我们的老年就是人生比较幸福的阶段了。这里最重要的是生活安宁适意。因此,金钱就显得更为珍贵,它可以补偿老年人体能衰退之不足。对老年人来说,爱神已离他而去,于是他就转而去冀求在酒神那里获取快乐。他还想继续了解这个世界,还想外出旅游,钻研某种学问,发表演说,表达自己的意见,喜好音乐和戏剧,也就是说,他仍然保有一种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这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一个人到了老年,他自身内在的丰富尤为重要。当然,多数人禀性愚笨,到了老年就更像机器人。这时他们想的、说的和做的都是一个东西,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他们总是那个样子,没有任何新的东西。跟他们说话就像在沙滩上写字一样,给他们的印象马上就消失不见了。这些人可以说是生命之火燃尽后留下的“灰烬”。到了老年,人的牙齿通常只能保留三分之一,这似乎在暗示:他进入了人生第二个童年期。人到老年,他的种种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这确实让人悲哀,但也没有办法,不过也有好处,因为这样就可以在思想上为死亡预作准备。因此,一个人到了老年,如果能够无疾而终,也就是不因疾病而感受痛苦,那就是上天对他最大的恩惠。

  无论活多长时间,我们能够占有的都是当下现在,此外再无其它。在老年,我们从继续生活中获得的新东西要大大少于由于记忆缺乏而丢失的东西。青年和老年的区别在于,前者总是向前看,而后者看到的是死亡,或者说,前者拥有的过去很短暂而未来很长远,而后者正好相反。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等待他的唯一事情就是死亡,而青年人期待的是长远的生活。这里我们要问: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更让人担心?总的来说哪一种情况更好?传道者说,死亡之时要好过诞生之日。这是因为,渴望太长的寿命并不是一种对待死亡的正确态度。西班牙有句名言说得好:活得太长了遭罪。

  ——附录与补遗

  【若想看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微信公号“由心品人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叔本华自述  本华  本华词条  自述  自述词条  悲惨  悲惨词条  老年  老年词条  时期  时期词条  叔本华自述词条  
小说

 霜染红叶(第三章)

 霜染红叶 第三章  那次淮海和孟心洁来省教育厅调查,到了南京,在鼓楼附近等公交车时,从一辆公交车上下来一个女同志,走到淮海跟前时停下,看了一会,然后喊道:“路...(展开)

小说

 焦棺(九)

   现在养兔子人越来越多,收兔子的人反倒少了,兔子的价钱也就越来越低,到最后低到连本钱也嫌不回来。听说是因为外国人怕中国的兔子有“禽流感”,外国人就不再要中国...(展开)

小说小小说

 张医生

  老刘被送进了海丁医院,他的儿子刘涛一边喘气一边向医生诉说,立刻,医生、护士忙了起来。  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男人问医生:“到哪里抽血”?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