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说去吃白胡辣汤,可去了几次,却总是铁将军把门,关门大吉。问之旁人:此店不开了?那人就笑曰,你们来的太晚了,人家早就卖完了。
要吃,早上六点多钟正好。
后有一日,七点余钟,走到这里,远远就见熙熙攘攘人流,在那里挤闹着。后去者根本近前不得。妻勉强挤进去,买了两根油条。这油条较之一般不同,油条外裹了张豆腐皮,油条里面还灌鸡蛋,而且还可夹些咸菜。——这就是“全套”,当然,也可只要油条。不过,这样一包装,价格就贵了很多。平常一元一根的油条,全套要五元。
搭配、组合,自由、变化,饮食上的细节反映了小城人的活络与创新。
待人少时,要了一碗白胡辣汤,就在店门口的小桌上慢慢品着。胡辣汤浓浓的,里面浮些海带丝、豆腐皮、花生米、面筋,最少不得的就是粉条。喝起来,粘粘糊糊,麻麻辣辣。白胡辣汤的味道,全在于一个辣,这辣不是辣椒,也不是葱蒜辣,是胡椒。“葱辣眼,蒜辣心,芥茉专辣鼻梁根。”这胡椒辣的就是喉头。余味无穷,像扯不断的丝线。
一口油条,一口胡辣汤,一口咸菜,长垣市井一天的滋味就全在这一碗汤中了。
相较逍遥镇的胡辣汤,长垣白胡辣汤味道是淡的,名头也远不及。逍遥镇的胡辣汤在长垣被称作红胡辣汤,那里面有牛肉、花生、豆腐皮、面筋,但没有粉皮、海带。两者色泽也不一样,逍遥镇胡辣汤是红红的,有的甚至就发褐,黑黑的如夜色,如一汪墨。
市场的覆盖率长垣白胡辣汤也远不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红胡辣汤就如雨后春笋,开遍全国各地。几近凡有井水处皆有胡辣汤店。长垣也不例外,店面开遍大街小巷,早上一碗胡辣汤,就了油条、包子,成了长垣人的标配。常见有人禁不得辣,一面哧溜着一吐舌头,一面忍不住还要喝。
见有人看,自己先笑了。“不能吃辣就别喝了。”有人说。
“哎呀,禁不得这个馋。”
是的,太平淡的人生总觉得没有滋味,人们需要刺激,饮食上也是这样。人们需要米饭、豆浆的营养,也需要胡辣汤的刺激。
胡辣汤最宜冬天喝,大冬天来上一碗,就浑身冒汗,不亦乐乎。浑身暖融融。真个是一碗开胃,两碗精神生,三碗就要飘飘欲仙了。
但红胡辣汤是当不得三碗的,如景阳岗的酒,脾气烈,它太麻太辣太筋道,两碗者就少。我一碗也喝不得,偶尔太馋了喝几口,过后就会难受。
长垣白胡辣汤不同,白胡辣汤虽然也麻辣,但它的滋味也淡了很多,它是平和的。没有红胡辣汤那么冲,喝过之后也没有那么难受。
而且据传还有保健之功效。曾有一个百岁老人,其子每天都要提了饭盒,来摊主这打一大碗胡辣汤,因为他母亲口淡,只爱喝这一口胡辣汤解解馋。生津开胃,提精养神,这胡辣汤是不是老人长寿之秘诀呢。
白胡辣汤制法,全在一个熬字。面粉加粉芡熬成浓糊,再加入海带、豆腐皮等配料,当然,少不得的是胡椒、鸡精。一切都要重的,在长垣,手轻的人当不得厨师。大甜大咸、大麻大辣,才是好厨师。
这一碗温润的胡辣汤不知滋养了多少长垣人的脾胃。过去人们口味太寡淡,常常就用这个来解馋的。辣确是能够解馋。过去年代,乡人曾爱做辣椒酱,辣椒切碎粒,就与面糊掺在一起。刚蒸好的馒头上一抹,比肉还香!一日三餐都离不了。
现在,这白胡辣汤确实式微了,就是长垣本土,做者亦不多,据传正宗的仅此一家。原来就在西关老桥头,是流动摊子,且只在傍晚出摊,红日西斜,辉光莹莹,美丽的余辉把护城河投上一层红纱。河堤边的小路上,挨边摆了长长的几排桌椅。旁边就是胡辣汤和油馍头的车子。和妻来上两碗胡辣汤,半斤油馍头,在旁边的小桌上坐下来,看着涌动的车流,听着周边的闲话,品着的,不只是汤,还有这个城市的风情。
王自亮,河南省长垣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