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至少每个星期都会摇一个电话回家,问候一下老母亲。
都有两个月了吧,一直有意或无意地拖延着,想打电话又不敢……
其实我并没有忘记,每次给姐姐哥哥们电话时,都有提及。
没有直接打给母亲,是有些怕跟她说话,因每每她都会问这么一句:
“你以后怎么算好?一个女孩子家总得有个归宿!”
语气里满是忧虑。
反而让我感觉到,我给母亲打电话就象故意去触及她老人家的心病,我可不想成为任何人的心病。
母亲总是在担心我老来无依无靠,我就问她:
“谁是可以依靠的?看看现实,看看您周围,有几个家庭是幸福和美的?”总觉得自己不至于活到要依靠别人的地步。
面对社会现实,母亲便迟迟疑疑地回道:“也是!”
我便再安慰她几句:
“你不知道我现在活得多么自在,一个人的日子可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从来没有过的开心随意。”
现今这个崇尚金钱的社会,感情不如中国人民银行的一张纸币厚,靠别人不如靠自己,自己有了经济来源就是有了一个安稳的家。
母亲半信半疑地不再深究。
其实我的母亲从不象一般的老人爱唠叨,只说该说的。
安慰的是,母亲的声音依然很清朗,四十岁以后,好象一直就没有变过。
这样的母亲,让我觉得,她老人家是健康的,可以等我能挣到足够多的钱,然后租一套房,把母亲接到身边来好好孝顺。
当时的我,却不知道父亲离开后,母亲一个人生活的孤清,会很快蚕食她老人家的健康……
母亲一会儿又跟我客气起来了:
“五儿哪,你又带钱给我用,我活着就是你的负担……”母亲说着,声音明显带着哭音……
上次姐夫回家换驾驶证,我请他给母亲捎带了些钱。
“又说这傻话?我是你女儿,没有你就没有我!”
想起曾经的男友,出于他的某些考虑,他要我少管家里事,说我家姐妹那么多,大小都有怎么也轮不到我来管。
说白了,不让我再给父母寄钱。这让我很反感,我给他的回答是: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你会要一个置自己父母都不管不顾的女人吗?如果连自己家人都可以不爱的人,还能爱谁?我是不敢要这样的男人的。”
父母绝不会因为儿女众多,而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偷工减料地少付出一份关爱,为什么反过来,当我们有能力回报时,却要以姐妹众多,而避开自己的责任与孝心?
我说我不会花他的钱,我可以靠我自己的能力来报答家人的养育之恩,兼且养活我自己……
无论说得多么动听,理由多么充足,所有的原因,归根结底,都是因为钱。
所以,我从跟他在一起,就一直AA制,挺直了腰杆,吃自己喝自己的,我本也不喜欢占别人的便宜。
父母一直告诉我们:“宁愿别人负我,我不负别人!人生方得无愧天地!”
生活中我也确实一直这样要求自己,不占别人便宜。
“我的就是您的,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吧,别不舍得。”我继续劝慰着母亲,“没有您,钱还有什么意义?”
母亲说:“放心好了!我晓得!”
“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现在您就是我的家。你在,我的家在。你长命百岁,我便能好好活着,否则……我真的无家可归了。”
说到这里,声音喑哑了下来,喉咙有点儿难受,鼻子发酸,连忙打住,正好手机提示钱不够。
母亲在电话里“哦”了一声就赶紧先挂了,生怕我多缴一秒钟的话费。
母亲每次接电话都会说,没事不要打电话,话费太贵之类的。
其实只是怕让母亲听出我忽然低落的情绪来……
平时就是在姐妹们面前,我也尽量保持乐观,我谁也不想为我担心。
似乎只有对着我的博客才可以放松地坦露心迹、才可以肆无忌惮地失态……
反正来访的朋友都不认识我,都不是我身边的人。看到心塞处,顶多也只是一声叹息,之后,该怎样还是怎样地过,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感谢博客,不然,我真是要憋得五脏六腑都天翻地覆、痛苦死了……
有人说,博客是一种个人发泄,也许真有一点儿道理吧。
挂掉电话就赶紧将原来的叮叮咚咚的古琴抒情慢音乐换成一首节奏欢快的舞曲,同时在不影响邻居的情况下,将音量调到尽量大……
有时候换一支音乐就是换一种心情……
我不能任由着刚才沮丧的情绪继续控制我自己……
这些年来在外面打工,营营役役十数载,到头来,自己仍然是一个居无定所、无所归去、一无所长、一无所有的流浪儿!
一年一度的探亲也变了味,回家了,亲朋好友都当我客人;
在工作的地方,无论住了多久,无论熟悉这个城市是否比自己的家乡还要熟悉,我们依然是每月必须上交暂住费才能继续暂住的外来工……
我们这样长年在外的打工一族,既是家乡的外地人,更是外地的外乡人,终免不了家乡不是家乡,故土不再是故土的尴尬事实……
一个个都是漂漂荡荡无处落根的浮萍,全然活成了所有人生命的过客、永远的外乡人……
不想流浪时,到底哪里才能安然停留、哪里才是敞开怀抱温柔以待随时接纳我们归去的故乡?
父母在时,我们尚有来处;父母离开,何处才是归途?
脑中又响起了姜育恒的歌《驿动的心》:
曾经以为我的家
是一张张的票根
撕开后展开旅程
投入另外一个陌生
这样飘荡多少天
这样孤独多少年
终点又回到起点……
作者:驿路铃声2006-12-11 00:10